书城文化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4404200000006

第6章 睿智篇(4)

有一年,姨太太得了一种病,坐卧不得,痛苦不堪。老冬烘想替她找个郎中来诊疗,但怕姨太太暴露了某部位不雅,就想报个病症,请药铺里的先生开药自疗,又怕被贫嘴的家仆们当笑话传出去。

想来想去,居然给他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一天,某家仆手持一纸来到药铺,对老板说:“我家姨太太得了这病症儿,老爷说请您斟酌抓药吃,对症了,十倍付钱!”

老板接过纸来,只见上面写着:

佛庙盖库房——摘顶格。

善解谜语的老板按谜格要求,很快便猜出了病命。于是笑而不言,开就药方,一一配齐,发了一笔小财。原来,姨太太得的是痔疮。

财主听故事

浙江衢州府里有个大财主在大南门开了一家米行。他张扬跋扈,老百姓都不喜欢他,但他有个癖好,喜欢听人家讲故事。

一天,一个农民好容易借了一点钱来米行籴米。可是大财主硬是叫他讲一个故事,否则就不肯把米给他。农民无奈,只好讲了一段关于“三国”的故事给财主听:

刘皇叔在襄阳时,刘表暗地里计划害死他。刘皇叔知道后,就连忙骑马逃走了。他逃到一个地方,见前面有一条河拦住去路,河水湍急。

马因跑不过去,就兜起圈子来,眼看后面刘表的兵马就要到了,刘皇叔慌了,就狠狠地在马屁股上猛抽一鞭,大喝一声:“畜生!我生命危在旦夕,你却跟我开起玩笑来,还不给我快跳!”

那马吃了一狠鞭,又听皇叔一吆喝,就用力一跳,结果真跳过河去了。刘表的兵马正好追到河边,可是被急流所挡,无法过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刘皇叔跑掉了。

大财主听得有滋有味,忙吩咐伙计把米卖给那位农民。农民走后,大财主还在想那“三国”故事。忽然,他大彻大悟,大声喊道:“来人哪,快把那穷鬼追回来!”然而,那农民早已不知去向了。

原来,农民借题发挥,骂财主为“畜生”。

定年号之谜

明朝一位刚即位的皇帝为定年号犹豫不决,召来近臣商议。其中一位大臣顺口吟了这样一首诗:

士本人间大丈夫,口称万岁旧山河,

一横永镇江山地,二直平分天下图。

加子加孙加爵禄,立天立地立皇都,

主人自有千秋福,月满乾坤照五湖。

皇帝听完此诗,高兴万分,就决定启用这个年号。

原来,这首诗正好是一则谜语,全诗影射两个字,这两个字正是皇帝欲取的年号:嘉靖。

郑成功制谜招贤

传说,郑成功为了募兵举义,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吩咐手下亲兵在厦门招贤馆门前摆了一张桌子,旁边高挂一幅“招志士”的招牌。桌上分别放有一个盛满清水的玻璃缸,一盏点燃的油灯,并散置着火石、火刀、火绳等几样物品。

当时,有很多人前来围观,大家都感到很奇怪,接连三天,也没有人猜中。

转眼到了第四天,一位趣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黑大汉从人群中走了过来。只见他大步跨到桌前,用眼扫视了一下桌上的东西后,便伸手把一缸清水泼翻在地,接着拿起火石、火刀,打着了,燃着火绳。然后,从容不迫地将油灯点亮。守在两旁的士兵看得清楚,急忙入内向郑成功禀报。

郑成功高兴地说:“快快有请!”

原来,郑成功的摆设是一则哑谜,谜底是四个字,即“反清复明”。

诸葛亮病危发兵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病危,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为了探听虚实,司马懿命令夏侯霸领数千人马前去五丈原探哨,临走前嘱咐道:“若蜀兵怕扰,不敢出战,诸葛亮必定病入膏肓,吾当乘势进击。”

蜀国军队帐内,诸葛亮咳嗽不止,时而有血喷出。这时,姜维入帐禀告:“魏兵至,我军将士出战还是固守,请丞相决断!”

诸葛亮对司马懿的意图了如指掌,由于身体虚弱,张不开口。只见诸葛亮朝姜维点点头,慢慢地伸出手来把头上的帽子丢在地上,随后又昏迷过去。

姜维凝视着帽子思索了一下,知道了丞相的意图,马上命令魏延带兵出寨迎敌。夏侯霸见魏延出寨迎敌,慌张地率领将士后退,并火速告知司马懿,诸葛亮还健在。

原来,诸葛亮将帽子丢在地上,意思是“丢”字去掉上面的一撇,成了一个“去”字,意思是命令姜维速去寨迎战。

魏文侯送衣召子

公元前397年,魏文侯年老体弱,而太子一直驻守在外,他恐死后会发生内乱,想尽快让太子回京,却一直找不到一个信得过的人去送信。

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于是,就派手下臧唐给太子送去一箱衣服,并要臧唐在鸡鸣前一定要送到。

臧唐在鸡鸣前见到了太子。太子接过父王给自己的衣箱,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所有的衣服都颠倒放置。

太子思考了良久,也没弄清楚其中的意思,经过仔细思考,终于,他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命臧唐急忙驾车一同回京。

臧唐连忙说到:“我离开京城时,文侯并没有让我叫殿下回京啊!”

太子说道:“父王送我衣服的真正用意不是因为我寒冷,没有衣服穿,而是要我赶紧回去罢了。”听太子这样一讲,臧唐更加云里雾里了。

太子星夜兼程,很快就回到了京城。魏文侯见儿子归来,知道儿子领会了自己的意思,高兴不已。过了不久,魏文侯驾崩,太子继承了王位,成了魏武侯。

原来,《诗经》里面有这样两句诗:“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之。文侯用此诗句暗示儿子赶紧回京。

宋高宗猜谜立嗣

封建时代,皇帝立嗣是关系到国家是否巩固的大事。如果有几个继承人,那么皇帝一旦驾崩,皇子必会发生皇位之争,这时将会给国家带来大乱。

南宋高宗赵构就有过这样的情况:他原有个儿子,三岁那年不幸因战乱夭折了。此后,直到四十岁高宗还没有儿子,他便从同宗侄子辈中选了几个放在宫里,但也没明确谁是继承人。

为此,大臣们都忧心如焚,可是没有人敢向他进言,因为陛下正值春秋之年,如果这么早就安排后嗣,岂不犯了大忌?

转眼间,高宗都快五十岁了。宫里已早早准备,要为他好好庆贺一番。郑贵妃知道皇帝喜欢猜谜,又特意授意大臣届时各献谜语,让他猜射觅趣,开心一番。

万寿节那天,仁寿宫摆满了文武官员送来的祝寿谜语,各种谜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宋高宗一一猜射,十扣九中,高兴不已。

接着,小太监手捧一只锦盒走了上来。皇帝非常熟悉猜谜之道,一看便知道这是个“实物猜”,马上命令左右打开了盒盖,只见一枚红枣、一颗板栗、一粒松子放在漂亮的衬垫上。这是什么意思啊?高宗一怔,在边上瞧热闹的郑贵妃嘴快,嚷道:“这个谜呀,我也猜得出。”

高宗忙说:“你说来看看。”

郑贵妃笑道:“枣、栗、子,‘早立子弟’是也。”

高宗哑然,知道这是哪一个官员煞费苦心,借献谜进谏。不久,他便正式宣布选定普安郡王赵亩为皇子。

祝枝山捉贼

祝枝山是明代着名的四才子之一,他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一天黄昏,夜明珠被盗,而能进入屋子盗取夜明珠的没有外人。于是,他把全体仆人叫到祠堂,祠堂里黑洞洞的,隐约可见供桌前面凳子上有一个钵子。

他说:“大家知道我有一颗夜明珠,却不知道我还有一个护宝的法器——察心钵。没有做亏心事的人摸了它,会觉得沁凉润指;做贼的人摸了它,会立即被它粘住,并且大叫起来。”

他叫大家依次走过去摸这只钵,可直到最后一个人摸过了,也没有人发出声来。

祝枝山吩咐把灯烛点亮后,略一巡视,突然用手一指,厉声喝道:“他就是贼!”于是命人把那人抓了起来。经审问,果然是那人偷走了夜明珠。

原来,祝枝山在钵上抹了一层厚厚的黑油,凡是摸过钵的人,两手都是油黑的。偷夜明珠的人因为心虚,不敢摸钵,两手是白的。

怎样清账

古时有一女子,丈夫去世时才20多岁,她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成人。儿子结婚后不久,便感到母亲是个累赘。

一天,儿子对母亲说:“妈,你养我20年,我也奉养了你20年,可以清账了。”

母亲无奈,托人写了状纸去县衙告状。县官升堂,传唤母子两人。听罢双方陈述后,县官想了一个办法,使儿子乖乖地继续奉养他的母亲。

那么,县官想的是什么办法呢?

原来,县官听罢双方陈述后,问那母亲:“你儿子生下时有多重?”

母亲回答:“4斤8两重,有接生婆称过呢。”

县官又传来接生婆证实后,对儿子说:“谁说你欠的账还清了?你不是还欠你母亲4斤8两肉吗?要清账也可以,差役,快拿刀来,从他身上割下4斤8两肉还给他母亲。”

儿子跪地求饶说:“不能割呀!割了我就没命了,我是应当继续奉养她老人家的!”

一坛红枣

有一个商人积攒了不少钱。有一天,他要外出去做生意,家中没有其他人,于是他把一坛银子假说是红枣,封好了托邻居保管,说是很快就回来。

可商人一去,竟3年没有回来。一天,邻居打开坛子,只见白花花的银子,就全部拿出来占为己有。

不久,商人回来了,邻居在坛子里装满红枣,照原样封口以后,还给商人。商人打开一看,银子变成了红枣,就问:“坛子里的银子呢?”

邻居回答说:“你交给我时说的是红枣,哪里来的银子呢?”

两人说不清,理不明,争吵起来,就一同去见了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