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良见他小小年纪说起话来老成持重,刚柔相济,在暗暗赞叹之余,也不免生出开他一个玩笑的想法,便说:“你这何妥的姓氏,究竟是‘荷叶’的‘荷’,还是‘河水’的‘河’啊?”
顾良说着,顿时吸引一些学生也围拢了过来,嘻嘻地笑着,看何妥如何作答。
何妥略加品味,就明白了顾良玩笑之中揶揄的意味,于是应声答道:“您老先生不是姓顾吗?那么请问,那是‘眷顾’(照顾、关怀之意)的‘顾’,还是‘新故’(新近死去或新旧之意)的‘故’啊?”
顾良顿时面孔绯红,哑口无言。何妥到17岁,凭着他的智慧和才干,被湘东王用重金聘去干事业了。
未能免俗
晋人阮咸,字仲容,诗人阮籍的侄子。他们叔侄二人同列“竹林七贤”之名。
阮咸弃事玩世,任达不拘。其时,民间习俗七月七日晾晒衣物,族里富户家家墙头粲然耀目,尽皆绫罗锦缎。阮咸家贫,实无锦衣裘革可展示于众,只将竹竿挑出粗布裤衩晾于庭前。
有人见了奇怪,问这是干吗。阮咸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富家晒衣,类如时装展览,很有些争相炫耀借机夸富的意思。而阮咸以“未能免俗”的姿态反抗流俗,正是魏晋风度之大幽默处。
止乱
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后,其弟朱祁钰上朝听事。众大臣痛恨宦官王振专权误国,纷纷奏本要对王振处以族诛的刑罚。当时王振的同党锦衣指挥马顺在朝,立刻加以反驳,并大声呵斥监察御史。
给事中王竑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慨,见马顺还在为奸宦辩护,扬起胳膊就向马顺打去,又揪住马顺头发,唾他的脸。王竑一开头,引发了众臣的愤怒,大家都纷纷上前去揪打马顺,又打王振的同党宦官毛贵、王长,朝官的位列大乱,大家打成一锅粥,鲜血溅满宫廷。
朝廷的卫士劝这个拉那个,连喊带叫,乱成一团。年轻的朱祁钰刚上朝就遇见这种事,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吓得想赶紧溜走。
这时于谦发现摄政王要溜掉,他赶紧抢上前,挟住朱祁钰的胳膊,将他按到皇位上,说:“马顺的罪行应当处死,众臣自然就会各归其位。”朱祁钰按于谦所教大声宣布了命令。
众官一听摄政王降旨,遂各自罢手。卫士将马顺拉了出去,一场纷乱才算平息。
混乱中,于谦的官服袍袖全被撕裂。退出朝廷后,吏部尚书王直拉着于谦的手赞叹说:“今天的事,就是有一百个王直也不管用啊,今后国家的事可就多靠你了。”
果然,以后于谦又主持了北京保卫战,抵抗了瓦剌的入侵。
人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从巴黎留学回国时,早已是蜚声海内外了,许多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慕名求其作画,有的还摆好盛宴邀请,但他对这些人根本不予理睬。
一次,国民党文委主任张道藩登门亲访,求其为蒋介石画一张半身标准像。徐悲鸿断然拒绝:“我是画家,对蒋委员长人头像可没有兴趣,还是另请高明吧!”
“给蒋委员长画像你没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张道藩大惑不解。
“我对抗日救国感兴趣,我对人民大众有兴趣!”徐悲鸿厉言正色地答道。
“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到时候你悔恨恐怕就来不及了。”
徐悲鸿冷笑道:“悔恨?我只感到自豪!你的座右铭是升官发财,而我却信奉的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白羊肉羹
晋人罗友纵任不拘,善游戏。桓温掌管荆州时,罗为其属下。
一日,桓公张宴为某公子饯行,罗友忽求见。既至,主人邀之入席。饱餐后,罗友即告辞。桓公问:“既是有事来见,何以便去?”
罗拱手答曰:“素知君家烹饪白羊肉羹味道极美,平生未遇此口福,今闻府上置饪宴客,特冒昧前来,实别无他事。既已饱餐,不必再坐了。”其言坦直,了无惭色。
晋人之任诞,颇显潇洒俊迈。不若今人之任诞,总见刁钻无赖。此中泾渭或有分教:一则谓之真潇洒,一则谓之玩潇洒。看来,这事情是学不来也玩不像的。
操刀宰天下
宋人胡旦文辞敏丽,早年颇有志向,出语亦惊人:“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果然于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第一。
胡旦后来仕途上并不顺利,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他是宋代重要史家之一,着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真宗时曾任史馆修撰,晚年失明,闭门闲居。
一日,史馆朋僚计议为某公卿修传。彼公出身微贱,早年为屠户,以杀猪卖肉为生计。此节若为避讳,即有违史笔;而照实直录,又怕言之不恭。故左右踌躇而未能下笔。于是,请教胡旦。
胡旦说,这容易,何不如此写来:“某公少时操刀之际,即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闻者莫不绝倒。
妙言驳使者
庾杲之是南朝齐新野人,善于言谈。历任黄门吏部郎、御史中丞,曾兼侍中,在皇帝左右当差。
一次,齐武帝大宴群臣。席间,他禁不住问道:“我死后应当得什么谥号?”
群臣听后,相视无言,谁也不敢妄加回答。尚书左仆射王俭望着杲之,希望他能够出来为大家解围。
果然杲之没有让大家失望,他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寿比南山,与日月齐明,千年以后的事情,哪里是我们这些凡俗之辈能知道的!”
皇帝听了龙颜大悦,当即重赏了杲之。
又有一次,杲之以主客郎的身份接待北魏使臣。
“怎么这里的百姓门上都贴着变卖房屋的帖子?”魏使挑衅地问道。
杲之见话中有刺,便毫不客气地加以回击:“朝廷既然想扫荡京都洛阳,收复神州,百姓自然没有必要久留在此,所以家家只好将房子卖掉。”
海瑞报恩
海瑞在嘉靖四十三年调往京城任职后,由于得罪了明世宗被判死刑,关在牢中。当时内阁首辅大臣徐阶知道海瑞是耿直之士,就为海瑞说了许多好话,海瑞才幸免一死。世宗去世后,徐阶又保举海瑞为官,海瑞对徐阶救命知遇之恩一直铭记在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报答。
后来徐阶退休回松江,路过南京,海瑞在南京任上亲自去迎接。徐阶对海瑞说:“我退休后日子怕不好过。松江知府蔡国熙为人奸诈,对我家百般刁难,还望你多加关照。”海瑞不明了情况就说:“凡是不平之事我一定会管。”
当海瑞任应天巡抚后管辖松江,他记起恩人徐阶的叮嘱,就在松江贴出布告,叫百姓申冤告状,想看看知府蔡国熙到底有多少劣行。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叠满书案的状纸,竟篇篇都是状告徐阶之子不法之事的,而告知府蔡国熙的状纸一份都没有,面对这些状纸,海瑞一份份仔细阅审,渐渐他对徐阶的话发生了怀疑。
再一调查,徐阶之子是当地有名恶霸,蔡国熙不过稍微有所触犯,他们就对蔡国熙进行诬陷和刁难。
海瑞坐轿到徐阶府拜访,他开门见山讲了他儿子的种种违法行为,提出要进行严惩。徐阶一听,赶忙向海瑞作揖替儿子求情,希望得到饶恕。
海瑞也向徐阶深深施礼说;“老相爷救命之恩,学生时刻不忘相报。老相爷救我,是让我为朝廷百姓多办好事。我秉公执法,不正是报相爷救命之恩吗?”
徐阶无以回答,只是叹气不已。海瑞惩处了徐阶之子,得到松江百姓们的普遍称赞。
十里桃花万家酒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汪伦,他年轻的时候家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小镇。他十分仰慕当朝的大诗人李白,只可惜无缘相识,一直想寻个机会亲睹一下“诗仙”的风采。
有一次,碰巧李白遨游名山大川到了皖南。汪伦寻思:“有什么方法能够结识李白呢?”
他忽然间想起李白生平有两大喜好,一爱喝酒,二爱桃花。于是他灵机一动,给李白写了封邀请信。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信以后,正合他的心意,于是欣然赶到桃花潭来见汪伦。两人寒暄后,李白说:“我是特地来观十里桃花,尝万家酒店的酒的。”
这时候,汪伦才告诉李白:“桃花者,乃潭水之名也,并非真有桃花十里,说的是十里之外的桃花潭;万家者,乃店主人姓万也,并非真有酒店万家。实因钦佩先生,故此相邀一见。”
李白听罢大笑,开怀畅饮。汪伦款留李白数日,赠马八匹,官锦十端,并亲自为诗人送行。李白为其诚意所感,写下《桃花潭绝句》一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个“第一”
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南齐王僧虔,继承祖艺,行、楷书法,名着当朝。南齐高帝萧道成也擅长书法,而且不高兴臣下的书法高于自己。
有一天,高帝硬要同王僧虔比试书法高下,两人书写完毕,高帝逼王僧虔表态,问:“你说谁的书法第一啊?”
王僧虔当即微微一笑,从容答道:“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帝王中第一!”
高帝听了,笑道:“你很会为自己打算啊。”
附注:王僧虔答得巧,巧就巧在一分为二,暗中转移了比试的对象,无形中把“君臣比”分化成“帝王比”和“人臣比”两比,自然改变了“第一”的范围,从而回避了他同高帝的胜负之争,以两个第一摆脱了险境。从逻辑上分析,王僧虔是偷换了概念,改变了“第一”的外延。
贾嘉隐巧对大臣
唐朝的名人贾嘉隐,相貌奇丑,五官不端正,两颗门牙暴出嘴外。然而,他学问高深,才思敏捷,被人称为“神童”。
有一次,他接受皇帝的召见。皇帝见他聪明伶俐,机智非凡,高兴地设宴招待他。
在宴会上,有两位执掌朝政的大官却有些看不起贾嘉隐。这两个大官,一个是赵国公长孙无忌,一个是司空徐绩。他们见贾嘉隐长得难看,已有七分不喜,在宴席上就交头接耳地说:“这个小孩长得这么丑,看样子蠢头蠢脑的,怎么会折服皇帝呢?”
两人便悄悄地商量了一个取笑贾嘉隐的办法。酒席结束之后,两人邀请贾嘉隐到庭院去散步。
庭院非常大,有假山、池塘、楼榭和各种树草花卉,贾嘉隐顿觉心旷神怡。这时,徐绩突然驻足不走了,倚靠着一棵松树,笑着问嘉隐:“我靠的是什么树?”
“松树。”嘉隐答道。
徐听罢,顿时板着面孔说:“明明是槐树,你怎么乱说是松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