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幽默的诗赋故事
4404000000014

第14章 谐趣妙文篇(2)

渔歌侑醉新丝竹,禅榻留题旧庙堂。

山近苏城三四里,山峰千百映山光。

这种诗句从上到下,再由下向上,迂回曲折,形似叠床架屋,堆字成“山”,倒也别具情致。

菱形诗

有一首写山的诗,排成菱形,如下:

山山

山远花山

山路草云接山

山又猿飞绿鸟树山

深客片抱偷澄僧林

片绕僧树请澄

饭山山吟

客寻

此诗属怪体,或称“飞雁诗”,横不成诗,竖难明意。诗中八个“山”字,乃八句诗的领头字。

首句从右上第一个“山”字起,向左下方斜接第二行第二字“远”字,再沿右边“三座山”的内侧山麓向左下方斜走,便得出第一句“山远路又深”。

同法,次从左上第一个“山”字起,向右下方斜接第二行第三字“花”字,再沿右边的内侧山麓向右斜下方走,就得出第二句“山花接树林”。

以下依次纵横交错,每一句成一斜线,左右读之,得五言诗一首,全诗是:

山远路又深,山花接树林。

山云飞片片,山草绿澄澄。

山鸟偷僧饭,山猿抱树吟。

山僧请山客,山客绕山寻。

独木桥体

明代谢榛有《灯》,诗曰:

烟苇出渔灯,书声半夜灯,

山扉树里灯,风幢闪佛灯,

竹院静禅灯,蛾影隔笼灯,

星悬宝塔灯,心空一慧灯,

风雨异乡灯,倦客望村灯,

鬼火战场灯,除夜两年灯,

雪市减春灯,茅屋祗书灯,

树隐酒楼灯,穴鼠暗窥灯,

殿列九华灯,星聚广陵灯,

棋罢暗篝灯,疏林见远灯,

蛩吟半壁灯,农谈共瓦灯,

屋漏夜移灯,明灭几风灯,

窗昏梦后灯,流萤不避灯,

寒闺织锦灯,形影共寒灯,

调鹰彻夜灯,海舶浪摇灯,

夜泊聚船灯,霜风逼旅灯,

灵焰风膏灯,春宫万户灯。

此诗一气呵成,可谓万家灯火!

姑妈和姑娘

有一能言善辩者,经人介绍认识一女子。一次,他到外地公干,想到那位姑娘,便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封情书。开头称呼,本想写“亲爱的姑娘”,却错写为“亲爱的姑妈”。

姑娘接信一看,不觉大笑。她随即将信折叠起来,重新封上,退还原处。信中还顺便附了一首小诗:

怪你眼睛瞎,姑娘写姑妈。

若还嫁给你,羞死我一家。

过了几天,青年人收到返回的信,大吃一惊,但又不敢认错,还复信狡辩:

妈也就是娘,娘也就是妈。

姑娘没写错,姑妈哪会差。

妈与娘是一对等义词,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但姑娘与姑妈却相差甚远。

无限风光在九溪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以园林着称,杭州以风景驰名。而有人认为,杭州风景最佳处是九溪十八涧。

有一次,清代学者俞樾与几位朋友经虎跑、龙井,过杨梅岭到九溪十八涧游览。因翻山越岭,路途较远,大家都有疲劳之感。于是走走歇歇,缓步而行。有一人触景生情,随口念道:

坐坐停停行,山山水水情。

前前后后看,大大小小岭。

俞樾说:“好则好矣,可不是诗。”

那人道:“信口胡诌,原不是诗。要说做诗,当然还得俞学政(俞樾曾为河南学政——掌管学校生员考课升降之事)。”经他一提,大家都要求俞樾做诗。

俞樾不负众望,略一思考,随即吟道: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刚一念完,大家一致称赞:好诗,好诗!

通过重重叠叠、曲曲环环、叮叮咚咚、高高下下等一系列重叠词加以修饰,形象而又鲜明地描绘出山、路、泉、树的特色。寥寥二十字,就将九溪十八涧的风光尽括其中。

圣手诗医

相传,蒲松龄曾用小土方给一位县太爷治好了病,一时有“圣手时医”之称。不料,一传十,十传百,后竟误为“圣手诗医”。

有一天,几个秀才相邀前去拜访蒲松龄。刚一见面,其中一个嬉皮笑脸地拱拱手道:“听说先生号称诗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不吝赐教!”说完,递上一纸。

蒲松龄欲拒不礼,欲退不能,心想,诗医就诗医吧,随手接过一看,正是流传甚广的那首《四喜》绝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蒲松龄眉头一皱,计从心起,当即在接过的纸上写下八个大字:“补药一剂,方有起色!”

众秀才一看,哄笑起来:“诗文哪有吃补药的?”

蒲松龄不慌不忙地答道:“首句补‘十年’,次句补‘千里’,三句补‘和尚’,末句补‘老童’。诸位意下如何?”

改过后的诗为:

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老童金榜题名时。

众秀才仔细琢磨,不得不佩服“医”得高明。

头两句加以“十年”、“千里”数量短语作状语,强化了旱灾的持久性和他乡的遥远。后两句加上主语“和尚”、“老童”,格外增添了洞房之夜与金榜题名的喜悦之情。

八字四必

昔日有一考生,苦思冥想,难以对题,万般无奈,便写了四句打油诗交上。诗曰: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赴黄泉。

主考官批阅考卷时,见到这首打油诗,甚觉好笑,于是提起朱砂笔,在每句诗后批了两个字,使诗成为: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赴黄泉——何必!

这“八字四必”的总括,既切合原诗,又恰到好处。

落地无声令

苏东坡、晁补之、秦少游三人一同访问佛印禅师,佛印留他们共同饮酒——僧家称“般若汤”。行令,上句要求是落地无声之物,中间要贯穿人名,末了要一句诗。

东坡说:

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

白起问廉颇:如何爱养鹅?

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补之说:

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

管仲问鲍叔:如何爱种竹?

鲍叔曰:只须两三竿,清风自然足。

少游说:

蛀屑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

孔子问颜回:如何爱种梅?

颜回曰:前村风雪里,昨夜一枝开。

佛印说:

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

宝光问维摩:僧行近如何?

维摩曰:对客头如鳖,逢斋项似鹅。

“白起”一指雪飘,一指战国时大将名;“孔子”一指虫蛀之洞,一指春秋时大思想家、教育家名;“管仲”一指毛笔(人称“管城子”),一指战国时相国名;“宝光”一指佛光,一指佛名,都是“双关法”。

“……见白起,白起问……”等是运用顶真法。末了各说一句诗,是引用法。各人酒令,文学色彩甚浓,遣词俱妙,尤其是双关法的运用十分巧妙,不可多得。

名落孙山

宋朝吴地人孙山,是个滑稽才子,某年,到外郡赶考举人,同乡托他把自己的儿子也带去同考。这同乡的儿子没有考中,孙山考中了最末一名,就先行返回。

同乡就问孙山,他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不直截了当地回答,而是仿照欧阳修《踏莎行》词中“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句子,念了这样两句: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孙山两句仿词说:榜上最末一名是我孙山,您的儿子还在我的后边呢。言外之意是问话人的儿子没有考上。从此人们就把榜上无名叫“名落孙山”,后来的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贼贼贼

一道士以小像求解学士题诗,解学士大写“贼贼贼’三字,道士大吃一惊,学士接着写完,道士大喜。其诗云:

贼贼贼,有影无形拿不得!

只因偷得吕仙丹,而今反作蓬莱客。

自嘲

一儒生长于仕宦之家,不忧生计,每日以琴棋书画、饮酒赋诗、赏花出游为乐,后父兄罢官,家境贫乏,只得自谋生计,因做诗自嘲云:

书画象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

而今七字都更换,柴米油盐酱醋茶。

蛛网

探花王刚中为御史,出巡福建,有书生张松茂与邻女金媚兰私通,被送到官。王见檐前蛛网,指谓张曰:“你能以此为题做诗可免罪。”张生即吟道:

只因赋性太癫狂,游遍花丛觅芳香。

今日投入罗网里,脱身还藉探花郎。

四时词

古人有写春、夏、秋、冬四季的词,能抓住各季节的自然景色和人的情绪来写,值得一读。

春词:

我爱春,春光好,

山嘴吐晴烟,墙头带芳草。

黄鹂骂杏花,惹得游蜂闹。

海棠零落牡丹愁,只恐韶华容易老。

夏词:

我爱夏,夏日长,

玉战棋声脆,竹摇扇影凉。

熏风宝奇货,满路芰荷香。

蝉在绿杨深处噪,也须回首顾螳螂。

秋词:

我爱秋,秋思苦,

篱菊忆陶潜,征鸿叫苏武。

落叶覆苍苔,无风自起舞,

纷纷社燕别东翁,旧巢还待来年补。

冬词:

我爱冬,冬日闲,

煎茶溶雪水,倚杖看冰山。

莫唱征夷曲,将军夜度关。

若个渔翁堪入画,一蓑披得冻云还。

张恨水的补白

现代着名小说家张恨水,素以才思敏捷、下笔成文而着称。他曾在《南京人报》任职。一天夜里,报纸即将拼版,但有一版上还有一小块空白。张恨水得知后,信手提笔写了几句打油诗:

楼下何人唤老张,

老张楼上正匆忙。

时钟两点刚敲过,

稿子还差二十行。

该诗见报后,报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无不拍手叫好。

谭鑫培临场应变

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年轻时在北京演出,因为经验不足,演出时曾出现过一些差错。但是由于他聪明过人,能随机应变,因而非但没露出破绽,反而增强了演出效果。

有一天晚上上演《文昭关》,谭鑫培在剧中饰伍子胥。伍子胥腰间应该佩带宝剑,上场后有这样四句唱词:

过了一天又一天,

心中好似滚油煎。

腰中枉佩三尺剑,

不能报却父母冤。

当时,由于管道具的人粗心,错把宝剑换成了刀。谭鑫培当时也没注意,出场后才发现问题,但又来不及更换,他急中生智,手握腰刀唱道:

过了一朝又一朝,

心中好似滚油浇。

父母冤仇不能报,

腰间枉挂雁翎刀。

这一改,改得天衣无缝,再加上他那优美的唱腔,博得观众的满堂彩。

几何诗

抗战中的某年,四川大学招考新生。校方规定,按照考生各学科考试总成绩择优录取,某些学科考分低些,只要总分高也可录取,但只要一门学科成绩为0分者即予淘汰。

有位考生其他学科的功底都不错,唯独对几何学一窍不通。考几何时他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如交白卷,肯定落榜,实在心有未甘,于是就在考卷上写了一首打油诗,一则解嘲,一则泄怨。诗云:

人生在世能几何?

为何苦苦学几何?

学了几何值几何?

不学几何又几何!

诗中用了6个“几何”,其中第二、第三、第五个“几何”指几何学,其余的谓多少、若干。

时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向楚教授知道后说:“该生几何学极差,意志又消沉,毫不足取。但他的打油诗尚有巧思,还是给他个5分(百分制)吧。”

亏得这5分,这位考生考取了四川大学。

另一学生考文学时,因题目深奥,如坠五里雾中,便戏仿李煜《浪淘沙》于卷中:

窗外雨潺潺,心潮滚翻!荏苒光阴当等闲,急时佛脚难抱得,恨作洋盘!

独坐讲台前,书也难翻,混时容易考时难,报道一声交卷也,分数若干?

向先生闻听后说:“此生尚能悔悟,可得六十分。”也被录取了。

拆“嘉靖”诗

明朝的徐阶是嘉靖进士,当过礼部尚书,他曾作过一首诗,把“嘉靖”二字拆开,内容是为皇上歌功颂德的,但利用汉字的技巧很高。诗是这样的:

士本朝堂一丈夫,口称万岁与三呼。

一横直亘乾坤大,两竖斜飞社稷扶。

加官加禄加爵位,立纲立纪立皇图。

主人幸有千秋岁,明月当天照五湖。

“半”字歌

清代的李歌振,写了一首诗,叫《半歌》。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

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

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

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

数字诗

当代台湾学者张永明先生,自幼聪敏,七岁就能写诗还能做文章,被称为“武平才子”。他作过一首绝妙的诗:

百尺楼前丈八溪,

四声羌笛六桥西。

传书望断三春雁,

倚枕愁闻五夜鸡。

七夕一逢牛女会,

十年空说案眉齐。

万千心事肠回九,

二月黄鹂向客啼。

诗内含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

数字诗互答

传说明代才子祝枝山与周文宾两人在杭州,赶上元宵节,便一起上街看花。两人别出心裁,周文宾男扮女装,一同上了街。

兵部王尚书的儿子王老虎,看中了周文宾这个“美人”,把“她”抢到王府,强迫成亲。周文宾不答应,当泰安晚上被送到王老虎妹妹王秀英的房间里歇息,谁料到竟无意间促成了周文宾与王秀英的婚事。

在闺房甲,王秀英作了一首诗:

百尺楼头花一溪,

七香车过五陵西。

六桥遥望三湘水,

八载空惊半夜鸡。

风急九秋双燕去,

云开四面万山齐。

子规不解愁千丈,

十二时中两两啼。

诗中用了半、一、二、两、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

周文宾对诗大加称赞,然后也和了一首诗:

百尺高楼四五溪,

珠簟十六卷东西。

二分明月三分恨,

一夜相思半夜鸡。

黄鹤高飞万丈远,

红鸾新绣两双齐。

春归八九愁千斛,

七里山塘罢乱啼。

诗中也嵌入了半、两、双及一至万的各个数字,真可谓珠联璧合!

清客十字令

以前,人们把那些不做官却又有才干、有人品的人,称为清客。清客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清末,在北京有人编了“清客十字令”:

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句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纸牌名,4人入局,人各8张),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这样的描写已是惟妙惟肖了,后来,有人又各续两字,变成以下的内容:

一笔好字不错,

二等才情不露,

三斤酒量不吐,

四季衣服不多,

五子围棋不悔,

六句昆曲不推,

七字歪诗不迟,

八张马吊不查,

九品头衔不选,

十分和气不俗。

这种解释,于妙中又可以称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