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国学语文课本趣读本
4392200000034

第34章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6)

原来,这天下第一味是“大头菜”。“天下”为“大”,“第一”为头,合起来就是大头菜。

052哑谜治恶婆婆

古时候有位老女人,经过30年的时间终于熬成了婆婆,她趁三个儿子都不在家中,就拿出当年婆婆欺压自己的手段来对付三个儿媳妇。儿子回家探亲时,却偏信母亲一面之词,责骂妻子不孝顺。为此,三妯娌都愤愤不平。

又是一年春节,三个儿子回家过年。初一的早上,各自带着媳妇去堂上给老娘拜年,没想到三妯娌已经商量好了,既要当面出这口恶气,又要让丈夫抓不住把柄。

只见大媳妇弄顶草帽往头上一盖,一脸晦气地从她面前走过,表示恶婆婆当家,做媳妇的暗无天日。

二媳妇抱着男婴,趾高气扬地从她面前走过,表示我也有了儿子,迟早会有出头之日。

三媳妇更厉害,气势汹汹地从她面前走过,还张大嘴巴瞪起眼,表示恨不得咬婆婆一口!

婆婆见到三个媳妇这一番不言“拜年”的表情动作,险些当场气昏过去,马上命儿子行“家法”。三个媳妇都直喊冤枉,谎称平素在家百般孝顺,总是不讨欢喜,所以今天变个花样,各出一个哑谜让婆婆猜猜,也好让她老人家开心开心,谁知道一番好意却被误会了!

三个儿子听后不明就里,便要妻子各解哑谜。

大媳妇说:“女人头上戴顶帽子,不是一个‘安’字吗?我向婆婆请安哩。”

二媳妇说:“女人身边抱个儿子,不是一个‘好’字吗?我向婆婆问好哩。”

三媳妇说:“女人张大一张嘴,不是一个‘如’字吗?我祝婆婆万事如意哩。”

三个儿子听罢,恍然大悟,都说母亲错怪了媳妇的一片好心。老妇啼笑皆非,进退两难,从此,她再也不那样对待三个媳妇了。

053财主听故事

古时候,浙江衢州府里有个大财主在大南门开了一家米行。他飞扬跋扈,老百姓都不喜欢他,但他有个癖好,喜欢听人家讲故事。

一天,一个农民好容易借了一点钱来米行籴米。可是大财主硬是叫他讲一个故事,否则就不肯把米粜给他。农民无奈,只好讲了一段关于“三国”的故事给财主听:

刘皇叔在襄阳时,刘表暗地里计划害死他。刘皇叔知道后,就连忙骑马逃走了。他逃到一个地方,见前面有一条河拦住去路,河水湍急。

马因跑不过去,就兜起圈子来,眼看后面刘表的兵马就要到了,刘皇叔慌了,就狠狠地在马屁股上抽了一鞭,大喝一声:“畜生!我生命危在旦夕,你却跟我开起玩笑来,还不给我快跳!”

那马吃了一狠鞭,又听皇叔一吆喝,就用力一跳,结果真跳过河去了。刘表的兵马正好追到河边,可是被急流所挡,无法过河,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刘皇叔跑掉了。

大财主听得有滋有味,忙吩咐伙计把米卖给那位农民。农民走后,大财主还在想那“三国”故事。他恍然大悟,大声喊道:“来人哪,快把那穷鬼追回来!”然而,那农民早已不知去向了。

原来,农民借题发挥,骂财主是“畜生”。

054猜灯谜

有一年元宵节,一个喜欢制谜的人在一张椅子的后脚两旁各竖一根竹竿,一根上面挂着二百文钱,一根上面挂着一个脸谱,中间悬有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以左右二物为谜面,猜一俗语,猜中者以二百文钱相赠。”

一时间,猜谜者纷纷从附近赶来,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猜中。这时从附近传来一阵吆喝声,叫众人闪开。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一句话也没说,伸手就去扯竹竿上挂着的二百文钱,在手掌中掂了掂,转身就走。

猜谜者见状,都纷纷愤愤不平地说:“哼,没本事猜,就知道抢!”

这时,设谜者微微一笑,当着众人的面大声解释说:“各位,你们错怪他了,这两百文钱应该归他所有,他猜中了。”

原来,这则谜语的谜底是:要钱不要脸。

055郑成功制谜招贤

传说,郑成功为了募兵举义,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吩咐手下亲兵在厦门招贤馆门前摆了一张桌子,旁边高挂一幅“招志士”的招牌。桌上分别放有一个盛满清水的玻璃缸,一盏油灯,并散置着火石、火刀、火绳等几样物品。

当时,有很多人前来围观,大家都感到很奇怪,接连三天也没有人猜中。

转眼到了第四天,一位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黑大汉从人群中走了过来。只见他大步跨到桌前,用眼扫视了一下桌上的东西后,便伸手把一缸清水泼翻在地,接着拿起火石、火刀,打着了把火绳点燃。然后,从容不迫地将油灯点亮。守在两旁的士兵看得清楚,急忙入内向郑成功禀报。

郑成功高兴地说:“快快有请!”

原来,郑成功的摆设是一则哑谜,谜底是四个字,即“反清复明”。

056诸葛亮病危发兵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病危,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为了探听虚实,司马懿命令夏侯霸率领数千人马前去五丈原探哨,临走前嘱咐道:“若蜀兵怕扰,不敢出战,诸葛亮必定病入膏肓,吾当乘势进击。”

蜀国军队帐内,诸葛亮咳嗽不止,时而有血喷出。这时,姜维入帐禀告:“魏兵至,我军将士出战还是固守,请丞相决断!”

诸葛亮对司马懿的意图了如指掌,由于身体虚弱,张不开口。只见诸葛亮朝姜维点点头,慢慢地伸出手来把头上的帽子丢在地上,随后又昏迷过去。

姜维凝视着帽子思索了一下,知道了丞相的意图,马上命令魏延带兵出寨迎敌。夏侯霸见魏延出寨迎战,慌张地率领将士后退,并火速告知司马懿,诸葛亮还健在。

原来,诸葛亮将帽子丢在地上,意思是“丢”字去掉上面的一撇,成了一个“去”字,意思是命令姜维速去迎战。

057猜谜知姓

古时候,有三位赶考的秀才来到一个山村客店住宿,老板娘热情地招呼道:“三位客官贵姓?”

这三位秀才自恃有点学问,喜欢卖弄才华。其中一个说道:

四个山字山靠山,四个川字川连川,

四个口字口对口,四个十字颠倒颠。

另一个秀才也摇头晃脑地说:

千字不像千,八字排两边,

有个风流女,却被鬼来缠。

第三个秀才吟了一首诗:

孔明借箭草人充,曹操北兵走西东,

一口想吞孙吴地,却遭周郎用火攻。

老板娘听后笑道:“田、魏、燕三位先生,请进!”

三位秀才本想把老板娘难住,不料对方竟轻而易举地把他们的谜给破了。他们敬佩万分,拱手相问:“主人尊姓?”

只见老板娘答道:

三斗三,四斗四,

二斗三升共个字。

三位秀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半天也摸不着头脑。后来,秀才经过打听,才知道这家客店的老板娘姓“石”。因古时十斗为一石(dàn),三斗三,四斗四,二斗三,加在一起正好是一石。

058宋高宗猜谜立嗣

封建时代,皇帝立嗣是关系国家基业是否巩固的大事。如果有几个继承人,那么皇帝一旦驾崩,皇子必会发生皇位之争,这时将会给国家带来大乱。

南宋高宗赵构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他原有个儿子,三岁那年不幸因战乱夭折了。此后,直到40岁高宗还没有儿子,他便从同宗侄子辈中选了几个分配在宫里住,但也没明确说谁是继承人。

为此,大臣们都忧心如焚,可是没有人敢向他进言,因为陛下正值春秋之年,如果这么早就安排后嗣,岂不犯了大忌?

转眼间,高宗都快50岁了。宫里已早早准备,要为他好好庆贺一番。郑贵妃知道皇帝喜欢猜谜,就特意授意大臣届时各献谜语,让他猜射觅趣,开心一番。

万寿节那天,仁寿宫摆满了文武官员送来的祝寿谜语,各种谜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宋高宗一一猜射,十扣九中,高兴不已。

接着,小太监手捧一只锦盒走了上来。皇帝非常熟悉猜谜之道,一看便知道这是个“实物猜”,马上命令左右打开了盒盖,只见一枚红枣、一颗板栗、一粒松子放在漂亮的衬垫上。这是什么意思啊?高宗一怔,在边上瞧热闹的郑贵妃嘴快,嚷道:“这个谜呀,我也猜得出。”

高宗忙说:“你说来看看。”

郑贵妃笑道:“枣、栗、子,‘早立子弟’是也。”

高宗哑然,知道这是哪一个官员煞费苦心,借献谜进谏。不久,他便正式宣布选定普安郡王赵昚为皇子。

睿童显志篇

001宋真宗面试神童

宋朝时,江西临川有个名叫晏殊的才子,7岁就能赋诗答对,被人誉为“神童”。

在晏殊14岁那年,有个名叫张知白的朝廷大官到江南巡视,遇到了小晏殊,面试后认为晏殊文思敏捷,才华非凡,于是推荐他进京应考。

那年春天,晏殊与来自各地的千名举人同试。他年纪虽小,却从容不迫,挥笔成章。真宗皇帝看了看他写的文章,大加赞赏,于是召见了他,并赋诗一首考其智力。诗云:

古月照水水长流,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映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

晏殊听后,略思片刻,拱手以答:“敬禀万岁,这是个字谜,汴梁城里举目可见!”接着道出了谜底。

宋真宗赵恒抚掌称好,当即御笔一挥,赐尚未到弱冠之年的晏殊为“同进士”。

原来,这则诗谜的谜底是“湖”。

002神童妙对

明朝江西吉水有个孩子叫解缙,他家境贫穷,但他七八岁就能吟诗作对,邻居们都称他为神童。

一年中秋,知府大人来到吉水,他想亲自召见解缙,以试其聪慧颖悟。知府见解缙稚气未脱,便先笑问:“小孩儿,你父亲以什么维持生计?”

解缙答道:

慈父肩挑日月。

知府大人又问:“那你母亲呢?”

解缙又答:

家母手转乾坤。

知府一听,高兴地说:“果然名不虚传!”当即命随从赏了解缙五两银子。

原来,解缙的父亲以挑水为生,母亲以磨豆腐为生。

003徐文长出谜讽贪官

明代时有个人称“四老爷”的贪官,他仗势欺人,争田霸地,人们都很讨厌他。

有一天,他为了庙前一口池塘的所有权问题与和尚争吵起来。一个小孩儿看到后笑道:

官员与和尚口角,

官员不成官员,

和尚不成和尚。

四老爷听后,就要打他。

小孩儿躲过说:“四老爷,小的正在做字谜玩儿呢!”

四老爷仍不甘休,说:“既然你在玩儿字谜,那么,再出个字谜给我猜,否则就得挨揍!”

小孩儿说:

四山相会,日日相争,

非它不富,有它受累。

四老爷一听,知道小孩儿是在讥笑他,只好悻悻地离去。

原来,这个小孩儿就是人称神童的徐文长,他所说的两个字谜的谜底分别是:赏、田。

004老农考孙子

古时候,有对爷孙俩一起去锄地。炎炎夏日,两人干了一会儿活,就来到地头的一棵大树下歇凉。

为了消除疲劳,爷爷提议两人来猜谜,以度时光。于是,爷爷略微想了想,便给孙子出了这样一个谜语:

忆当年,头戴彩色缨帽,身穿罗衣数套。别人见了喜悦,自己也觉俊俏。不幸老年到,衣帽被剥,悬空高吊。受尽风分离,最终还不免到那衙门走一遭。

到了该锄地的时候,孙子还没猜出来。爷爷说:“你边锄地边好好想想吧!”

思考了一会儿,孙子豁然开朗。原来,爷爷的谜底是:玉米棒子。

005学者门前的对联

从前,有一位学者很喜欢猜谜,为了结交善于猜谜的朋友,他在自己的家门两旁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话不老”,下联是“镜中人”。横批是“中者进,惑者遁”。门前两名书童守卫,过往行人都不理解其中的意思,没有人能进得府去。

有一天,一个衣不蔽体的九岁儿童从学者门前经过,看见此联后,一定要拜见学者,学者无奈,只好答应相见。这个九岁儿童将对联含义告诉了学者,学者很欣赏儿童的才华,于是留他做书童。

原来,这副对联的上联隐藏着一个“请”字,下联隐藏着个“入”字。

006王冕斗智

元代的王冕自幼家境贫穷,只得给有钱的人家放牛度日。一日,母亲带着王冕来到一个财主家,那财主眯着细眼说:“给我放牛可以,但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王冕的母亲急切地问。

“条件嘛……就是牛必须放好,要毛发发亮,肥肥胖胖。”财主美滋滋地吸了一口水烟,慢悠悠地说道。

“这个没问题。”王冕回答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到年底发工钱的时候,你得回答我一个谜语,答上了,如数发给工钱;答不上,分文不给。”

“这不是刁难人吗?”王冕的母亲拉起儿子就要走。可王冕却说:“可以,官凭文书私凭印,咱们以契约为准。”

财主心中窃喜:“看你个小毛头,到时该怎么办!”于是两人签字画押,各留一份契约备份。

王冕放牛非常细心,一年过去了,每头牛都毛发发亮,肥肥胖胖,让财主无法挑剔。

财主说:“我给你讲个字谜故事,猜中了,工钱一分不少给你;猜不中,分文不给。”

于是,财主讲了起来:“从前,一伙穷光蛋在干活时挖出一块璧玉,于是就打算把这个宝贝砸碎平分。可是璧玉砸碎了就不值钱了,但是,这伙穷光蛋还是分了宝贝,他们还是穷光蛋。你能猜到这个字吗?”

王冕听财主奚落自己感到很气愤,但为了要回工钱,他还是回答了出来。财主无奈,心如刀绞般地将工钱如数给了王冕。

为了报复财主,王冕说:“我也讲一个故事,也是一个字谜,你猜中了,工钱还你;猜不中,学三声驴叫。”

“可以。”财主心想:“你还能难住我?”

于是,王冕说道:“从前,有个财主非常吝啬。有一年,他出外做生意发了大财,金银财宝装了满满的一箱。但他却不想给手下的伙计发工钱,于是他对伙计说:‘昨天我捧着箱子骑着马准备到钱庄存钱,谁知马受惊狂奔踩扁了箱子不说,还让一伙强盗把钱给抢去了。’你能猜猜这是个什么字吗?”

财主冥思苦想了半天也猜不出来,只得学了三声驴叫。从此,他再也不敢在穷人身上乱打坏主意了。

原来,这个故事中谜语的谜底是“贫”和“骗”。

007孩童难倒铁拐李

铁拐李是八仙中的一位,他经常身背宝葫芦云游四海。一天,他在峨眉山上遇见了一个孩童。

孩童问铁拐李:“你葫芦里装的是什么?”

铁拐李答:“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顽皮的孩童不以为然,脱口便说:“那你怎么不治一治你的瘸腿呢?”

铁拐李脸一红,生气地说:“小小顽童,休得无礼!你姓什么?今年几岁了?”

孩童连忙答道:“我的姓正好是我的岁数,我的岁数正好是我的姓。”

铁拐李听后大吃一惊,感到这个孩童不是一般的人,但一时又猜不出谜底,只得羞愧地腾云而去。

回去后,他把这事讲给吕洞宾听,吕洞宾连忙说出了谜底,并哈哈大笑起来,弄得铁拐李很不好意思。

原来,孩童姓“王”,11岁,读做一十一岁。

008黄仲则蒙头作诗

清朝时,江苏武进县有位名叫黄仲则的少年,4岁时失去了父亲,全靠母亲教他读书。

有一年,刚满9岁的黄仲则前往江阴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一座小楼上。临考的时候,他却还在蒙头作诗。同来应试的书生以为他还在睡大觉,就上前用手推醒他,黄仲则不耐烦地说:“我刚刚想到‘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两句诗,正要做下去,不要打扰我!”

主考官闻罢,感到很有趣,于是就召见了这个诗才非凡的神童,并诙谐地吟了四句小诗考他。诗云:

一个懒书生,睡到日当顶。

鸡在旁边叫,他才把眼睁。

黄仲则笑了笑,蹦到主考大人的书案前,挥笔写了个字。

主考官一看,捋须赞叹:“天资巧慧,日后必成大材!”

原来,黄仲则在纸上写的是一个“醒”字。

009项橐拦车考孔子

春秋时期,孔夫子周游列国。一天,他来到燕国,刚进城门不远,只见一少年拦住马车道:“我叫项橐,素闻孔老先生博学多才,特拦路求教。”

孔夫子微微一笑道:“小孩儿,你遇到什么不能解开的难题啦?”

项橐马上站起来说道:

什么水里无鱼?什么火没有烟?

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夫子听后说道:“无论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项橐晃着脑袋直叫:“不对!”接着说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老夫拜你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