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语典
4391200000034

第34章 语典故事篇(4)

明代才子祝枝山以字闻名于苏州,人们将能拥有祝枝山的墨宝而视为骄傲。祝家有一花园,山也青青,水也清清,每到春深,满园飘香,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尤以牡丹为最。一到此时,酷爱诗文也爱花的祝枝山总要三天一筵、五天一席地邀请友人吃酒赏花,很是雅兴。

一日,祝枝山又请来几位好友,摆宴于后花园的牡丹亭旁,望满园牡丹,姹紫嫣红,祝枝山举杯道:“各位可谓姑苏城中名人雅士,今日请各位慧眼识花,评点园中花魁。”

一时间人们来了兴致,指指点点,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说姚黄应是一品,有的说魏紫应该问鼎。最后是众说纷纭,争不出个高低上下。在大家争论得沸沸扬扬之际,惟见唐伯虎稳坐桌前,仍浅斟慢饮,一副局外人模样。

祝枝山知道唐伯虎不但是绘画大师,也是赏花评花的行家里手。于是就相邀唐伯虎说出自己的高见。唐伯虎也不推辞:“依我之见,园中牡丹,百无一是。”

众人一听心中不禁一沉:“这唐寅也太傲了,难道这满园牡丹就没有一种他看上的?”谁知祝枝山听后却哈哈大笑:“唐兄评花,正合我意。自无一是,自无一是!”

众人一时更加糊涂,不知二人所云。后听祝枝山一说,方才顿悟,连称妙极。谜底是白牡丹。百字去掉上面一横成白,自字去掉里面一横也是白。

客商卖货

从前有三个商人,一个姓张,一个姓李,一个姓王,因是同年同月生,又是同县同村人,所以就结拜成生死弟兄,结伴到外乡做生意。

一日,三人来到一家客栈,饭后,客栈老板问这三个人贩卖的都是什么货,有没有居家需要的东西。姓张的商人说他卖的是:

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

上边直流水,下边有行人。

姓李的商人说他卖的是:

又圆又扁肚里空,有面镜子在当中。

老板用它要低头,摸脸搓手又鞠躬。

姓王的商人说他卖的是:

铁打一只船,不推不动弹。

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

客栈的老板抚掌大笑说:“各位所卖,目前市场正缺,恭喜发财。”果然如客栈老板所说,三个人确实发了一笔财。三人所卖的东西分别是雨伞、脸盆、火熨斗。

棋逢对手

宋神宗宰相王安石酷爱下棋,有一次一个好友来访,王安石虚席以待,那好友纳闷。王安石笑道:“你陪我下棋可好?”好友说:“下棋哪有白下之理?”王安石说:“输者罚制一谜如何?”

二人讲好,于是下棋。结果第一盘王安石输掉。王安石制一字谜:

一字生得真古怪,太阳偏在土下埋。

土堆上面长青草,一切斜着劈下来。

好友猜中,二人又下。王安石取胜。那好友只得也制一谜:

两个幼童去爬山,没有力气上山巅。

回家又怕人笑话,躲在山中不回还。

下到第三盘的时候,王安石又输,只好硬着头皮再制一谜:

画时圆,写时方,

冬季短,夏季长。

那好友一笑说:

东海有条鱼,无头也无尾,

抽掉脊梁骨,便是你的谜。

王安石大笑,吩咐家人盛宴款待好友。原来谜底是“著”、“幽”、“日”三个字。

贤人进兮道者来

河南嵩山著名道士寇谦,当年曾在中岳庙修道,很多人慕名前来拜访,以至难静心修道,室内东西也经常遗失,寇谦道长对此深为烦恼。

道童们面对这种情景,就在他修道室门上写了一副对联:

闲人免进,

盗者莫来。

道长看后,觉得告诉众人不要随便入室,很有必要,只是这样写并不妥当,因为进出他修道室的并非都是闲人和盗者,还有不少是贤人志士以及前来找他研究学问的教友。他思索片刻,于是将上下联各续三字,成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莫来道者来。

道童们一见续字后的对联都拍手称妙,敬佩道长的高明。

赶考巧对

据说,宋代王安石青年时期赴京赶考,住在舅父家里。有一天,在街上看见一家门楼上挂着一只走马灯,上面写着一条上联:

走马灯,灯马走,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不由脱口而出:“好对,好对。”

这家门楼的主人是马员外,他的一位管家听王安石说要对对联,忙过来打招呼说:“请稍候,待我去禀报员外大人。”

王安石赶考心切,不等员外出来便急急忙忙地走了。到了京城后,考场上一切顺利,由于平时用功,做起题来,思如潮涌,一挥而就。

写作之余,游目四顾,偶尔看见厅前挂着一面绘有飞虎的彩旗,骤然使他联想起走马灯的事,凝目沉思,悟出了下联,默念于心。

考试结束后,王安石返回舅舅家里,途径马员外大门口时,等候已久的管家笑脸相迎,连声亲切地说:“恭候多时,请进室内,有事求教。”

原来这马员外年过半百,仅有一女,年过二八,才貌出众,尚未婚配。为招选一位才学富有之士为婿,于是拟出上联,公开求对,对出者,许以婚姻。前来应征的很多,而中意的一个也没有。

王安石了解这一情况后,联想到应试时所见彩旗情景,神态自若地对出了下联:

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马员外见对得如此工整、贴切,深为满意,授意管家招他为婿。

济公续联

济公幼年时,父母早已为他订了一门亲事,可他对婚姻十分淡漠,小小年纪竟对佛事发生了兴趣。

李修缘出家之后,这位姑娘坚守贞节,矢志不再嫁给别人。谁知家运不济,正当她青春妙龄之际,公婆相继去世,万般无奈,她只得寄居于舅老爷家中。

李修缘一去不回头,众亲友出于关心,都前来劝说姑娘,不要久守闺房,耽误了青春,应重新择婿,另觅途径。姑娘找不出理由来谢绝亲友们的规劝,便对众人言道:“我已拟好一个上联,现誊写好抄在屋外墙上,谁能对出下联,我就嫁给谁!”上联是: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上联贴出后,远近轰动,多少读书人纷纷赶来,但一个个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终无所对。

过了一段时间,济公因事返乡,听说姑娘求对,便来到贴联之处,取过笔墨,对出了下联:

远避迷途退还莲迳返逍遥。

舅老爷家人见到下联,即刻抄下,疾步跨入门内,送给姑娘。姑娘一看,惊喜交加,吩咐道:“快叫他进来见我!”家人急忙返转寻找时,济公已杳无踪影。

此上联全是宝盖头的字,下联全是走之旁的字。上联的大意是说:寄居别家,坚守贫寒、节操,不免有空虚、寂寞之感;下联的大意是说:远避世俗,走向佛门,达到逍遥的境界。

地头蛇关系网

明代万历年间,相传四川泸州地区有个姓王的财主,家有良田千顷,资产万贯。此人不学无术,靠投机钻营,花钱买了一个知县。

他诡计多端,深知官场内幕,上任不久,就心狠手辣地搜刮民脂民膏,很快就捞回了数十倍于买官花去的银两,成为当地有钱有势的地头蛇。

为了扩展势力,加紧对百姓的盘剥,他四处笼络心腹,拉帮结派,大搞裙带关系,把与自己久未连亲的同姓和早已疏远的亲戚,都拉到衙门里当差,有的还委以要职与重任,这样纵横相连,形成了一个以王氏宗亲为主干的关系网,使衙门成了他的小天下。

百姓无不怨恨。在除夕这天,有人偷偷地在衙门口的大门上贴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琴瑟琵琶,为何王字在上?

姑嫂妯娌,皆因女子沾边!

上联的大意是说:为什么王氏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下联的“姑嫂妯娌”泛指裙带关系。这副对联以汉字的偏旁部首影射王氏作崇,入木三分!

鬼鬼犯边

十九世纪末,美、英、法、俄、德、意、奥、日等八国联军相互勾结,先后占领了天津和北京。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毫无抵抗能力,却又不依靠民众,一味屈膝求和。

有一次,清政府与八国代表议和,会议开始前,有个外使阴阳怪气地挑唆:“听说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称作对联,现在我出一上联,看你们是否能对出下联?”霎时间,得到了几个联军代表的捧场。那家伙所出上联为: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琵琶琴瑟”四字上半部分分开即位八个王字,隐喻八国联军;“王王在上”是妄自提高他们的地位,目中无人!

面对挑衅,清政府的代表有的闭目叹息,有的尴尬地苦笑,有的虽忿然不平,却又无词以对。

正当联军代表得意忘形之际,清政府代表身后的一位秘书(相传是张之洞),蓦然起立,他怒目环视,义正辞严地宣告:“外国人能想出上联,中国人就一定能对出下联。”说罢,响亮地念道: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四字皆为鬼字旁,通常泛指妖魔鬼怪之类,借以反击,痛斥八国联军的侵略行经,捍卫祖国的尊严!形式臻于完美,内容针锋相对,联军挑衅者听后,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耷耳,相顾无言。

朱元璋出对求贤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举事前,有一次冒雪外出,路见一个名叫葛恩的人,迈开大步,走得很快,朱元璋便问他有何急,葛恩答道:“天寒地冻,不知百姓如何御寒,特出来四处看看。”

顿时,朱元璋觉得此人关心百姓疾苦,可为同道,于是口出一联,以试其才学,联曰: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

葛恩一听,知是拼字对,“水”加一点是个“癭”字(冰的古时写法),遂据此结构,即刻对道:

国难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王字上面加一点是个主字,好似“王”出头,一语双关。朱元璋蓄积力量,正欲出头称王,听了十分高兴,于是相邀共图大事。

莫拿奴手

明代宪宗成化年间,江苏吴县才子王鳌,字济之,自幼寄居舅父家中,勤奋好学,才思敏捷。

有一天,舅母派丫环给外甥送茶,少年王鏊见她眉清目秀,十分俊俏,叹其为人奴婢,顿生怜慕之情,不由上前握住她的手嘘寒问暖,丫环害羞,含笑离去。

王鏊舅父得知,半嗔半笑,出一上联:

奴手为?,此后莫?奴手;

“餾”是个异体字,即今日的“拿”字。王鏊随口应对:

人言是信,从今勿信人言。

舅父见王鏊应答快,又对得好,满心欢喜,于是精心培养。王鏊日求上进,后来官至户部尚书。

兄弟相戏

明朝时期,内乡县有位学士叫李癰,字子田,官任翰林检讨,从事掌修国史的工作。他有个弟弟名叫李荫,字袭美,为增广生员,即增额的生员。

李癰因为弟弟官职卑微,多年不见长进,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附了一个上联,加以嘲谑:

尔今年增广,明年增广,不知尔增得几多,广得几多?

李荫接到兄长的书信后甚喜,但看了上联后又有些扫兴,于是以礼相还,也将李癰的职位入联相对:

君今年检讨,明年检讨,不知君检得什么,讨得什么!

李氏兄弟以对句相互戏讽的事,在同僚中一时传为笑谈!

职业婚联

有几位教师热爱自己的专业,新婚之际,朋友根据他们所担任的课程,撰写了几副各具特色的趣联:

1.花好月圆有几何,谁能解析?

良辰美景无三角,岂可微分。

横额为:难解难分。

2.恩爱乃植物,萌发生长开花结果,

婚恋贵同心,精诚团结播种育苗。

横额为:物种起源。

3.1234567,

ABCDEFG。

横额为:OK。

以上分别为数学、生物和外语教师婚联,每联都嵌进了各自所任专业课程的术语和符号,诙谐成趣,与新婚的喜悦气氛极为适宜。

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臣民对她的吹捧,可不好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她朝思暮念,终于悟出了“出题对答”的计策。

有一天,武则天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诸学士,出题令其对答,她的上题是:

玉女河边敲叽棒,叽棒叽棒叽叽棒。

学士们虽搜索枯肠,一时也未能找出合适的对题。一阵沉默过去,有个惯于献媚的学士,似乎猜透了武则天的心思,忽地吟道:

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一听,龙颜大悦,大加赞扬。从此,“万万岁”一词便传播开来。

万岁乃祝颂欢呼之词,原本无等级之分。秦汉以后,万岁限于臣对君王的拜恩庆贺,也用作对皇帝的称呼,词义的范围有所缩小。

战争对联

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互相残杀,人民生离死别,某君撰联予以控诉: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悲悲惨惨凄凄。

对联通过双音节重叠的形式,将军阀混战的局面,及由混战带给劳苦大众的疾苦,描写得淋漓尽致。

事事无成事事成

陈毅元帅早年曾留法进行勤工俭学,因从事革命活动,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

起初,他住在四川家乡陈家祠堂,眼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年春节,触事生情,便写下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

事无成,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横批:春待来年。

抗日战争时期,流落到四川的人仿写对联一副,以四海为家作为慰藉: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1962年春暖花开之际,郭沫若先生游览浙江普陀山潮音洞时,捡到一个笔记本,扉页上写有一联:

年年失望年年望,

处处难寻处处寻。

横批是:春在哪里?

再翻一页,是一首绝命诗,下署当天的日子。郭老担心将要发生人命事故,心焦如焚,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失主--一位面带忧郁的少女。

这位少女连续三年报考大学,都名落孙山,兼之爱情遭受挫折,深感前途渺茫,欲魂归普陀,了结人生。

郭老先是称赞少女对联写得好,同时指出下联与横批的消极所在,接着微笑地探问道:“我给改一改,你意下如何?”失意的少女不便推辞对方的关切,只得点头应允。郭老改为:

年年失望年年望,

事事难成事事成。

横额是:春在心中。

少女听后,敬佩之至,感叹不已,随即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船老板妙改对联

有个姓包的书生考中了头名状元,一次,到温州去拜望做知府的舅父,路经雁荡山,顺便游览。过江到王官头,在船上望去,碧波一片,触景生情,便随口吟道:

风吹海水千层浪。

船上一位儒生略加思索,接口吟道:

雨打沙洲万点窝。

船老板听了,插嘴道:“你们两个都是书呆子!”

包状元不服气地说:“我两个怎么是书呆子?”

船老板笑着说:“你讲‘风吹海水千层浪’,你数过吗,刚好千层浪?他说‘雨打沙洲万点窝’,普天降雨哪会只有万点?”

船老板认为应当改作:

风吹海水层层浪,

雨打沙洲点点窝。

“千层、万点”讲得太实,给人的感觉太死板、生硬;“层层、点点”通过量词的重叠,概括性强,数量多少不限,尽囊其中。

两个人无言以对,不得不从心中叹服船老板的高明。

云开见日

明朝时期,巡按御史韩公雍有一次到江西巡视,前往南昌察看死囚牢房。当时,天降鹅毛大雪,韩公雍触景生情,出了一个上联:

水面结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不料一个囚犯听后,即刻拱手念出: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韩公雍定睛一看,只见那囚犯形容消瘦,面色惨然,回味他刚才所对的下联,工稳贴切,文意贯通,便对他格外留意。即由此问到死囚的案情,终于发现是一桩冤案。

原来,这个死囚姓孙,是南昌的一个秀才,因上告官府贪赃枉法,而被诬为谋反,判处死刑。韩公雍伸张正义,为孙秀才讨回了公道,并依法惩办了南昌知府,万民称颂。

孙秀才对得好,也对得妙。“云开见日”更是一语双关,含义深远,表现出他对拔云见青天的渴望。明察秋毫的韩公雍,一眼便读懂了秀才的心。

改联讽“同志”

孙中山先生生前遗下一副有名的对联: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后来,有些“同志”背叛了孙先生的三民主义,将革命当作自己升官发财的途径,于是,有人将孙先生联改动词序,讽刺这些人:

同志尚未成功,

革命仍须努力。

当革命处于困难时期,有些“同志”还是打自己的小算盘,于是,有人又改了一下加以讽刺:

革命尚未努力,

同志仍须成功。

数字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