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传统语典
4391200000032

第32章 语典故事篇(2)

一位老和尚从山脚下经过,看见一位妇女在一座新坟前哭得死去活来,就问他哭的是什么人。妇女答道:“我爹叫他爹好女婿,他爹的岳母叫他好外孙。”

老和尚一听,明白了,就说:“哦,他外婆是你外婆的女儿,你外婆是他外婆的亲娘。是吗?”这妇女点头称是。

原来妇人是哭她的儿子。妇女与老和尚的对答,采用了折绕法。其实,拐来弯去,说的都是同一个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

有一位后生,写了一篇文章,前去向纪晓岚请教,纪晓岚阅读后,在文末批曰: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后生满以为纪老先生借用杜甫的诗句夸其文章写得好,十分得意。有人却笑他受了奚落,后生不解,便前去向纪晓岚请教。

纪晓岚说:“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你的文章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你的文章不知所往。”

后生听后,无地自容。

王质遇仙记

话说晋朝时,浙江衙州有座石室山。一天,衢州樵夫王质上山砍柴,午时骄阳似火,炎热难当,他便把斧头放在一个洞口,进入洞中歇息。

此洞深处有一石室,室内有石桌、石墩,两位鹤发童颜的老翁正在下棋。王质虽说是山野粗人,但却通晓棋路,颇有棋艺。

此时,他被两位老翁的棋局迷住了,便站在一旁细心观看,想从中学几着。两位老翁边下棋边吃枣子,有时也顺手递几颗给王质吃。有时渴了,就喝几口老翁壶中的水。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两位老翁的一局棋还未下完。这时,一位老翁对王质说道:

嘴比嘴大,嘴比嘴小;

嘴被嘴吃,嘴被嘴咬。

王质一听,明白了老翁的意思,便向两位老翁告辞。出得洞来,王质再看斧头时,斧柯早已烂尽。“质归故里,已及百岁,无复当时之人”。因此,后人便把石室洞改名为烂柯山。

原来,老翁对王质说的是一个“回”字。

杨亿巧读祭文

杨亿,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文思敏捷,有奇才。

宋真宗景德四年,郭皇后病死,辽国送来祭文。皇帝命杨亿开读,哪知却只是空纸一张!明摆着意含轻侮。于是杨亿急中生智,自撰祭文:

惟灵,巫山一朵云,阆苑一团雪,桃源一枝花,秋空一轮月。岂期云散雪消,花残月缺。伏惟尚飨!

皇帝听了非常高兴。杨亿采用了灯谜的“自我抵销”的手法,祭文中的“云散雪消,花残月缺”二句,使“巫山一朵云,阆苑一团雪,桃源一枝花,秋空一轮月”遂成子虚乌有,而“惟灵”、“伏惟尚飨”则是祭文的惯用语,所以,这一切恰好暗合空纸无字。

夏明瀚作谜联讽蒋介石

1927年7月,夏明瀚在毛泽东主持的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任秘书。有一天,讲习所的几个学员到他家里,谈到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无不义愤填膺。

夏明瀚藐视地说:“蒋介石没有什么了不起!”说完,他出了一首诗谜,让学员们猜四个字,诗曰:

一车只装一斤,好个草包将军。

两个小孩相助,还有三个大人。

不一会,学员们就猜出来了,谜底是“斩蒋示众”。

东方朔猜谜打赌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有一个大臣,名叫东方朔。此人聪明过人,又善猜谜,很受武帝赏识。当时武帝身旁的优伶郭舍人不服气他,便寻机在很多人面前对东方朔说:“我有一谜你能猜吗?”

东方朔说:“猜猜试试吧!”

郭舍人说:“那我们得打赌,你要猜不对,打你的板子。”

东方朔说:“我若猜中了,打谁呢?”

郭舍人只得说:“打我的!”

东方朔说:“好,一言为定!”

于是郭舍人说:

客从东方,且歌且行,不从门人,窬我围墙,游戏中庭,上人殿堂,击之拍拍,死者攘攘,格斗而死,主人不伤。何物?

东方朔想了想,说:

利喙细身,昼匿出昏,嗜肉恶咽,掌指所扪,臣朔愚憨,名之曰蚊。

郭舍人所作之谜的谜面,是想讽刺东方朔,而东方朔猜谜的前四句,另制一蚊谜,郭舍人听罢,理屈词穷,不得不挨板子了。

曹操门上题字之谜

曹操的僚属为他修建相国府,府门刚架上了椽木还没完工,曹操就亲自去观看,看后未加可否,只是拿笔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

人们都不明白曹操在门上题字的用意何在,只好把主簿杨修请来拿个主意。杨修看过之后,马上命人把府门拆掉重建,并说要改小一点。

大家都很吃惊,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这是丞相的命令,你们看“门”里添个“活”,不是“阔”字吗,这是丞相嫌门大了,所以必须拆毁重建。大家听后都称赞杨修捷悟过人。

府门改造停当之后,曹操又亲自观看,感到满意,问僚属:“这是谁知道我的意见啊?”左右回答:“是杨修告诉我们的。”操虽满口夸奖,但心中却更加厌恶杨修。

曹操出谜考华陀

古代名医华佗医术高明,医学知识渊博。一次,曹操想考考华佗,看他对中草药精通如何,便写了一首诗,叫人送给华佗:

胸中荷花,西湖秋英。

晴空夜珠,初入其境。

长生不老,永远康宁。

老娘获利,警惕家人。

五除三十,假满期临。

胸有大略,军师难混。

医生接骨,老实忠诚。

无能缺技,药店关门。

华佗看后,微微一笑说:“相爷出题考我也。”于是,他挥笔直书,写出了曹操诗中隐藏的16味草药名,托人转交给曹操。

曹操看后大悦,称赞说:“华佗果真是名不虚传!”

原来,曹操诗中隐藏的16味中药是:穿心莲、杭菊、满天星、生地、万年青、千年健、益母、防己、商陆、当归、远志、苦参、续断、厚朴、白术、没药。

高爽讥讽孙抱

南朝广陵有个叫高爽的人,他博学多才,和一个名叫孙抱的人很要好。后来,孙抱当了县令,高爽去拜访他,可是做了官的孙抱对高爽十分冷淡,没有一点老朋友的情意。

高爽很生气,出来之后正好在县衙经过,就顺手拿起笔来,在县太爷的堂鼓上题写了四句诗:

徒有八尺围,腹无一寸肠。

面皮如许厚,受打未讵央。

这是四句诗谜,谜底为“鼓”,但是人们一看就可以猜出来是写孙抱。原来,孔抱是东莞人,形体肥壮,腰带十围,脸顸皮厚,待人无情。所以高爽是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写鼓,而实际上是讥讽孙抱。

王安石游庙题诗谜

一天,王安石与友人游览汴京,当他行至管仲鲍叔牙庙时,便挥笔题了一诗,诗曰:

两个伙计,同眠同起,

亲朋聚会,谁见谁喜。

行至伯夷叔齐庙,又题一诗,诗曰:

两个伙计,为人正直,

贪馋一生,利不归己。

复行至哼哈二将庙,再题一诗,诗曰:

两个伙计,终身孤凄,

走遍天涯,无有妻室。

同行中,有人问司马光:“王安石诗意如何?”司马光随口应道:“他何尝是在作诗,而是在出谜语啊!”问者恍然大悟。

原来,王安石在三座庙前题写的诗同射一物,谜底为“筷子”。

苏小妹出谜试夫

围绕“苏小席三难新郎”的趣事,民间还流传着一些系列故事。其一是小妹“设谜杜媒”,发生在小妹嫁前。

相传小妹从小习读诗文,有才有识。16岁时说媒的人几乎把门槛都踏破了。小妹不想过早结婚,但又要顾及自己的身份,不便失礼,于是想了个办法,凡求亲者须答对她出的三道题才许嫁。第一道题是人名谜:

展翅翱翔,飞鸟归房,

小人掌印,凿壁偷光,

昔日为雄,远境闲逛,

娃娃献计,红热具藏。

第二道题为物名谜:

越小越好过,越大越难过;

越短越好过,越长越难过;

白天还好过,晚上更难过。

第三道题是组字谜:

东境脚为佳,女未肯成家,

半口吃一口,音息心牵挂。

这“三难”并不难猜,不过,小妹弄了狡黠。她光出题,不说明是谜语。这样,求婚者莫不碰壁而返。

然而,高邮才子秦少游是例外,他在东坡“妹三题者,均为谜也”的点示下,很快就猜出了第一题,谜底是“张飞、关羽、孙权、孔明、陈胜、陆游、孙策、朱温”。第二题的谜底是“独木桥”。第三题的谜底是“小妹同意”。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少游、小妹婚后。传说自小妹新婚之夜,以谜为难新郎少游后,猜谜便成为这对夫妻日常生活中的乐事。

一天,小妹让少游猜个字:

两日齐相投,四山环一周,

两王住一国,一口吞四口。

自恃才高的秦少游搔头摸耳,从早猜到晚,还没想出个头绪来,不免有些焦躁,思付如到晚间仍猜不出,定遭娘子奚落,

那“闭门羹”的滋味可不好吃。转念上次多仗东坡兄解围,这次何不再去求他。见到东坡时,东坡正在吃饭,便留少游共进晚餐。

席间,厨师送上一盘西湖醋鱼,东坡将鱼头、尾夹出,用筷子指着中段笑道:“少游,你看,此即谜底也。”少游恍然大悟,三口两口扒完饭,便告别东坡,回家复命去了。

原来,谜底是一个“田”字。

秦少游出谜

有一天,秦少游到苏东坡家中做客,出了一个谜给东坡猜。他说:

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转轮王,

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

东坡听后,假装猜不中,另作一谜给少游猜,他说:

我有一张琴,琴弦藏在腹,

为君马上弹,弹尽天下曲。

少游怎么也猜不中这个谜。

晚上,少游回到家中,对苏小妹讲了与苏东坡猜谜之事。苏小妹说:“我也有一个谜,请你猜猜看--

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

去时牵纤去,归时摇橹还。

秦少游仍猜不出来。苏小妹笑着说:“哎呀,你太笨啦,我的就是大哥的,大哥的就是你的呀。”秦少游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他们三人所说的是同一个谜底,即木匠用的“墨斗”。

秦少游的字谜画

苏轼有一次到秦少游家中赴宴,酒至半酣,秦少游为助酒兴,提笔泼墨作了一幅字谜画,并题道:

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

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

苏轼看了微微一笑,并不作答。少顷,他一边说着“妙妙妙”,一边随手写下一个字谜:

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

一旁嵋山去吃草,一旁岷江把身藏。

这时,苏小妹边提壶给哥哥斟酒,边信口说道:

我有一物长得奇,半边身上生双翅,半边身上长四蹄,长蹄的跑不快,长翅的飞不起。

说完,三人心照不宣,捧腹大笑。原来,他们三个人出的是同一个字谜,谜底是:鲜。

唐伯虎巧写卖身契

相传,唐伯虎为娶秋香,化名康宣,到华府当书僮。下面是唐寅写的卖身契:

我康宣现年一十八岁,原籍姑苏,家世清白,向无过犯。为家境清寒,自愿鬻身相府,充当书僮。身家银五十两,自秋季始,暂存帐房,待三年后支取。今后承值书房,专司焚香扫地磨墨洗砚等事,听候使唤,决不懈怠,立此存照。

卖身人康宣

押保人王俊

唐寅写毕,呈上,华太师未看文理,先观书法,心里暗暗称善,想不到这穷小子竟会有这么好的书法,看毕收藏起来。

华太师名鸿山,出身词林。曾经出任过主考,一向阅卷从未发生讹错。如今唐寅话里藏机,竟能瞒了他,其实契约上每行第一字,平头看去,就是“我为秋香”四个字,他进华府当书僮是假,为了秋香是真。一则轶闻,成为千古笑谈。

祝枝山闯席巧对谜

祝枝山是个有名的食客。一天傍晚,唐伯虎和文徵明躲在一起饮酒作乐,不知怎么被祝枝山知道了。他赶到那里,大声嚷道:“今朝有口福,不请自来也!”说罢,坐下便要喝酒。

唐伯虎暗使眼色,文徵明晓得此意,站起身来对祝枝山说:“今日喝酒有个规矩,那就是要应景吟诗一首,且诗要含谜,吟出诗来方能饮酒。”祝枝山明白这是在故意为难自己,但嘴上却不饶人,说道:“这有何难?!”

酒令开始了,唐伯虎第一个站起来吟道:

菜儿香,酒儿清,不唤自来是此君。

不识人嫌生处恶,撞来筵上敢营营。

吟完朝祝枝山看了一眼,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接着,文徵明起身微笑着吟道:

夜色晚,睡梦浓,不唤自来是此君。

吃人嘴脸天生惯,空腹贪图一饱充。

文徵明说完,也一饮而尽。

这回轮到祝枝山了,他心想:你们俩人以吟诗为名,暗暗取笑于我。但表面佯作不知,站起来慢慢吟道:

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吝盘中餐。

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丝)?

说罢,端起酒壶一口气喝了个精光。唐伯虎和文徵明见祝枝山答对得巧妙,重添酒菜,三人共饮,大醉方休。

原来,唐伯虎的谜底是“苍蝇”,文徵明的谜底是“蚊子”,祝枝山的谜底是“蚕”。

定年号之谜

明朝一位刚即位的皇帝为定年号犹豫不决,召来近臣商议。其中一位大臣顺口吟了这样一首诗:

士本人间大丈夫,口称万岁旧山河,

一横永镇江山地,二直平分天下图。

加子加孙加爵禄,立天立地立皇都,

主人自有千秋福,月满乾坤照五湖。

皇帝听完此诗,高兴万分,就决定启用这个年号。原来,这首诗正好是一则谜语,全诗影射两个字,这两个字正是皇帝欲取的年号:嘉靖。

丘琼山两猜谜

明朝时,广东有位书生名叫丘琼山,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又强,被人们称为“丘书柜”。

某年8月,丘琼山前往省城参加科举乡试,途中寄宿于一家旅店。店主有个聪慧伶俐的姑娘叫鹧鸪,在与丘琼山闲谈之际,她笑着说:“秀才,人皆说你解诗破谜胜洪炉点雪,今天我出个字谜试试你。”接着吟道:

二人并坐,坐到二鼓三鼓,一畏猫儿二畏虎。

丘琼山听罢,细细沉思:二人并坐,乃指两个字合而为一。这畏猫者,鱼也;畏虎者,羊也。想到这,他矜持一笑,拱手回云:“店姐请听,小生猜中了,是个‘鲜’字。”

“不对。”鹧鸪嫣然一笑说:“你再猜猜看。”

丘琼山听说未猜中,不觉面红耳赤。他急忙变换思路,苦心思索:这二鼓乃亥时,三鼓乃子时。亥时所生者肖猪,猪亦畏虎,子时所生者肖鼠,鼠亦畏猫。他想到这儿,连声称妙,笑道:“这回吾定猜中了!”接着说出了谜底。

鹧鸪听了,嫣然一笑,赞曰:“真不愧是‘丘书柜’。”原来,这个字谜的谜底是:孩。

英雄猜英雄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带领起义军攻克了苏州,英王陈玉成奉天王之命来到苏州城,设宴为忠王庆功。

酒过三巡,英王说:“我喜爱猜谜。今日庆功宴上,请你出个农民起义的谜让我猜,以助酒兴。”

忠王说:“好,你听着--苏州地区真辽阔,刚交严冬十二月,十八儿郎来报捷,呈上长弓和金帕,君主鄙视厚礼节。”

英王听完,点头说:“这个谜出得好,谜底是七位农民起义英雄,其中秦末两位,东汉末年一位,隋朝末年一位,北宋一位,明末两位,是吗?”忠王连连说对。

原来,这七位农民起义英雄是:吴广、方腊、李自成、陈胜、张献忠、黄巾、王薄。

猜谜请酒

相传,古时候有位落第秀才,整天破衣烂衫,稀粥两餐,生活十分清苦。

一天,他路过一家酒店,店老板笑嘻嘻地对他说:“秀才,我出一谜你猜,若猜中,请你喝酒,分文不收。”说罢吟道:

户部一侍郎,貌似关云长;

上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香。

穷秀才拱手应道:“不难,不难,请先听晚生赋诗二句。”随即吟道: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老板听后连声称妙,忙拉他进店喝酒。原来,老板出的是则字谜,谜底是个“扇”字,秀才是以谜破谜,谜底也是“扇”。

“船蒿谜”的故事

传说有个叫陆秀英的姑娘,嫁了个江大郎的渔民,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过得挺美满。

一天,秀英的母亲陆妈妈来江家探望女儿,母女俩见面,话像流水说不断,说说笑笑,甚是热闹。那秀英天资聪颖,喜欢谜语,于是出谜面,让母亲猜一猜,谁知她刚说完谜面,门外杀出了个程咬金,来者是秀英的婆母江大娘。

江大娘刚从集上回来,听到媳妇在说自己的坏话,心中便烧起了一股怒火,冲进门便操着大嗓门问陆妈妈:“亲家母,我对你的宝贝女儿,像爱掌上明珠一样,想不到她在背地里告我的状。”

秀英说:“婆婆,那你就当面锣,对面鼓,说出来给我听听。”

“好,说就说。”江大娘念念有词:

在陆家青枝绿叶,到江家面黄肌瘦,

不提起倒也罢了,提起来泪洒江河。

秀英不听则罢,一听则哈哈大笑,弄得江大娘莫名其妙。陆妈妈连忙插话说:“亲家母,你误会了。”

“什么误会?”江大娘执拗地说:“在陆家青枝绿叶,到江家面黄肌瘦,这不是说我们江家虐待她了吗?”

秀英恭恭敬敬地说:“婆婆,我们渔家撑船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