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饮食宜忌全书(求医不如求己系列)
4387500000037

第37章 饮食习惯宜忌(2)

其次,在孩子受到训斥前,本来有着旺盛的食欲,但突然受到大人的责备,由于强烈的外界刺激,使食欲可能消失,唾液分泌骤减,甚至停止。

这时孩子吃的饭不能与唾液充分混合,食团不润滑,尤其是吃坚硬粗糙的食物时,很容易划破食管,破坏胃肠壁黏膜层,引起严重炎症。

此外,如果孩子受到大人的训斥、打骂,则吃进胃里的食物也不会充分消化。这不仅降低其吸收率,而且未被消化的食物,还会增加肠道食物的腐败,产生毒性物质,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可导致疾病。

吃饭不宜太快

吃饭过快,容易使成块的食物还未来得及嚼碎就咽进肚里,一则不容易消化,二则容易加重胃肠负担。

人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进口的食物通过牙齿的反复咀嚼,一能把食物充分嚼碎、拌匀;二能刺激唾液腺分泌消化酶,它能把大分子的淀粉分解为小分子的麦芽糖,到胃里就容易消化。

也就是说,食物在口腔内嚼得越碎,越容易消化,吸收也就越充分。反之,吃饭过快或狼吞虎咽,就不能充分发挥口腔和牙齿的功能,吃进胃里的食物就不容易消化,不利于正常吸收。

如果把成块的食物推给胃,特别是鸡块、肉块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不但加重了胃肠的负担,消化不了,还会影响胃肠功能。若不小心把骨头、鱼刺等咽进肚里,还容易受到损害。

再者,唾液含有大量溶菌酶,它可以杀灭食物中的细菌,如果吃得过快,食物在口腔内的时间过短,搅拌不匀,还容易引起胃肠炎。所以,吃饭不宜过快,还是细嚼慢咽好。

饭后不宜松腰带

很多人在吃饱后松解腰带,以消除腹部不适之感,这对身体的健康是很不利的。

因为,饭后松解腰带会使腹部内压下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减弱,导致消化器官的负荷量增加,促进胃肠蠕动加剧,易发生肠扭转,引起肠梗阻,还容易引起胃下垂。

饭后不宜立即运动

饭后立即运动对健康不利,因为人在运动时四肢肌肉需要很多血液,会减少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降低消化液的分泌,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此外,还会导致胃下垂、肠套叠或肠扭转等疾病。

饭后不宜立即唱卡拉OK

吃饱后人的胃容量增大,胃壁变薄,血流量增加。这时唱歌会使膈膜下移,腹腔压力增大,轻则引起消化不良,重则引发胃肠不适及其他病症。

另外,如果吃饭时饮酒者,随着酒精的刺激,人的喉头、声带自然充血,此时卡拉OK,会加重喉头、声带的充血和水肿,极易引起急性咽喉炎。

饭后不宜立即吸烟

饭后吸烟,比平时吸烟的中毒量大得多。因为饭后热量大增,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这时人体吸收烟雾的能力最强,烟中有毒物质比平常更易进入人体。因此,饭后不宜吸烟。

饭后不宜立即上床

因为刚吃了饭,胃内充满食物,消化机能正处于运动状态,这时睡觉会影响胃的消化,不利于食物的吸收。

同时,饭后脑部供血不足,如果饭后立即上床,很容易因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导致中风。另外,入睡后,人体新陈代谢率降低,易使摄入食物中所含热量转变为脂肪而使人发胖。

饭后不宜吃水果

饭后立即吃水果,时间一长会使消化功能紊乱。因为食物进入胃以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才能缓缓排除。如果饭后立即吃大量的水果,会被食物阻滞在胃内,久之可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所以,水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左右吃较适宜。

饭后不宜马上洗澡

此时洗澡会使四肢、体表血流量增加,使胃肠道供血减少,从而使胃肠在饭后的消化功能减弱。另外,还会使腰围增粗,小腹渐实。

饭后不宜马上排便

饭后马上去大便,屏气、收腹,会使腹压升高,胃黏膜、腺体受到挤压,致使分泌功能紊乱、胃壁血流减少,造成消化不良。

时间长了,就会诱发胃炎,并会使胃溃疡症状加重。

酒足饭饱后忌洗桑拿

“酒足饭饱,桑拿洗澡”,似乎是现代都市上层社会的生活时尚,甚至是请客求人、联络感情的必要程序。实际上,酒足饭饱去洗澡,身体会受不了,半醉半醒去桑拿,身体会更受不了。

饱餐后立即桑拿会影响消化功能。洗桑拿时,由于热气蒸腾,皮肤血管扩张,血流旺盛。饱餐后立即洗桑拿,消化道的血流量就会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也因此而减少,使消化功能低下,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喝酒后立即洗澡或桑拿,人体内储存的葡萄糖会在洗澡时消耗掉,可导致血糖浓度大幅度下降,同时,酒精也会抑制肝脏的正常活动,阻碍体内葡萄糖存量的恢复。

所以,在酒足饭饱之后马上洗澡,会影响健康。如果喝酒过多,处于极度兴奋或抑制状态的情况下,更不宜洗澡或洗桑拿。

另外,空腹饥饿时也不宜洗桑拿,否则容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发生休克,还是在不饱不饿时洗桑拿为好。

酒后不宜服用安眠药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酒精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大脑各部位受抑制的先后不同,因而初期可出现一些兴奋症状,如语言增多、不易入眠等,后期则出现抑制症状。而镇静、安眠药物如苯巴比妥、眠尔通、利眠宁、安定等,对大脑也有抑制作用。

因此,如在酒后又服用这类药物,可使大脑受到双重的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昏沉沉、昏睡以至昏迷不醒。呼吸循环中枢受到抑制时,可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因此,饮酒之后,不宜服用安眠药物,即使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等,也不宜服用。

酒后不宜大量饮浓茶

祖国医学认为,茶有利尿作用,酒后适量饮些茶水,可以加速酒精排泄,使人较快地解除醉酒状态。因此,以茶解酒的做法,不无一定道理。

但是,酒后大量饮浓茶也有弊病。因为,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后,90%在肝脏进行降解。酒精先被肝脏的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然后再被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成水分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一般来说这一过程需要2~4小时。而酒后大量喝浓茶,茶叶中的茶碱,可较快地作用于肾脏而产生利尿作用。

这样,酒精转化为乙醛后尚未来得及再分解,便从肾脏排出,而使肾脏受到大量乙醛的刺激,影响肾功能。此外,饮茶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这对患高血压病、心脏病的人很不利。

因此,酒后不宜多饮浓茶,可吃些柑橘、苹果之类的水果,如无水果,冲杯果汁或糖水喝下也有助于解酒。

不宜酒后饮咖啡

饮酒时或酒后不宜饮咖啡。因为咖啡会加重酒精对人体的损害,尤其是对大脑的损害最为严重,表现为大脑由极度兴奋转入极度抑制,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

不宜只喝酒不吃饭

大量饮酒后容易使人产生饱胀感,因此,很多人在饮酒后很少甚至不吃饭,这种习惯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长期饮酒可造成乙醇性脂肪肝。如果在饮酒的同时补充足量的碳水化物,可以减少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如果饮酒不吃饭,则乙醇对肝脏的毒性增加,极易发生乙醇性脂肪肝,故喝酒以后应该吃饭。

饮酒不宜多吃凉粉

凉粉及其制品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白矾,这种物质能减慢肠胃蠕动,会使刚喝下的酒在胃肠中停留的时间延长,不但增加了人体对酒精的吸收,还会增加其对胃肠的刺激作用。

同时,白矾也会减缓血流速度,延长血液中酒精的滞留时间,如果酒精越积越多,会引起中毒。因此,饮酒不宜同时多吃凉粉及其制品。

冬季不宜饮凉啤酒

冬季饮用啤酒不宜过凉,否则酒味苦涩,饮后身体发冷。因此,冬季饮啤酒的温度宜在15℃左右,这样可保证啤酒口味纯正。但啤酒不宜直接加热,饮用时可将酒瓶放进30℃左右温水中温热一段时间为宜。

不宜用啤酒兑汽水喝

有人认为将汽水兑上啤酒喝,既醇甜可口、消热解暑,又稀释了酒精,不易醉人。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汽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人们在口渴时喝汽水,可促进胃肠黏膜对液体的吸收,能生津止渴。但是,啤酒如兑上汽水就不一样了,因为啤酒中自身就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兑入汽水后,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更加促进胃肠黏膜对酒精的吸收。因此,不宜用啤酒兑汽水喝。

不宜将啤酒当饮料

啤酒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素有“液体面包”之美称,适量饮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但是有些人将啤酒当作清凉饮料,以为多喝无妨,其结果会发生酒精中毒,尤其是更年期以上年龄者易出现酒精中毒现象。

另外,更年期者饮用啤酒容易并发慢性胃炎,如果已经患有慢性胃炎,则会加重胃炎或促使病情反复。

夏天不宜猛喝狂饮

夏天气温较高,体内水分散发较快,在出汗较多、口渴异常的情况下,往往会猛喝狂饮。实际上,这种喝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由于汗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和少量的盐,人出汗后,不但缺水而且也缺盐,而盐分的缺乏会使细胞的渗透压失去平衡。这时饮水肯定无法在细胞内停留,会随汗液迅速排出,而且又带出一定量的盐分。

这样,不仅不能改善机体细胞的缺水状态,还会使体内失去大量盐分,甚至还会因缺盐而引起肌肉无力、疼痛、抽搐。

此外,大量出汗后,也不宜饮用含气体的饮料。因为这类饮料不仅不含盐分,而且气体在胃内产生饱胀感,妨碍了体液的补充和吸收,细胞缺水状态得不到纠正。饮含高糖的饮料也不适合,它不仅不能纠正机体缺水,还会造成胃部不适。

口渴时,应选择低糖、无碳酸、无气,含钾、钠(盐分)的饮料,最好适量、分多次饮用。

盛夏不宜多饮酸味饮料

如过多地饮柠檬汁、酸梅汤等酸味饮料,大量的有机酸进入人体,会产生酸血症。尤其在盛夏,人体大量出汗,随汗液失去了许多钾、钠、氯等电解质,致使肌肉酸痛无力。这时,如果饮过多的酸性饮料,人会感到更加乏力。盛夏应多饮含盐饮料,汽水便是较好冷饮之一。

冬泳前不宜饮酒

一些人认为,饮酒可使全身发热,因此在冬泳之前或之后,常以酒暖身去寒。实际上,喝酒之后,一方面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会使全身发热,有温暖的感觉;另一方面,体温散失也相应加快了。因此,冬游前不宜饮酒。

不宜用饮酒来御寒

很多人认为饮酒有御寒的作用,实际上,从长时间来看,喝酒反而会使抗寒能力减弱,甚至会导致身体的意外损害。

因为饮酒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温暖,但同时由皮肤散发的热量增多并增快,其结果是发热过后体温很快下降,畏寒的感觉相继发生,很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症状。

不宜用酒催眠

人喝酒之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暂时受到抑制,能促使人加快入睡。实际上,这并不是正常的酣睡。喝酒后引起的睡眠与生理性睡眠不一样,酒后上半夜睡眠与人清醒时相同,下半夜脑活动比平时还要活跃。

因此,人在酒后醒来,仍有昏昏沉沉和头晕不适的感觉,这正是大脑没有得到真正休息的缘故。

此外,睡前饮酒在睡眠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呼吸紊乱。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睡前饮酒危险更大。

不宜用矮桌吃饭

在矮桌前吃饭,腹部受压,影响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也受到一定的制约,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生胃病。

不宜用塑料布铺桌子

塑料布大多是以聚氯乙烯为原料制成的,含有毒物质,而酚醛塑料和脲醛塑料所含游离酚和游离醛也是有毒物质。

使用塑料布铺桌面,餐桌受到了保护,但吃饭使用的碗筷等餐真都直接与塑料布接触,甚至食物也直接放在上面,这就很容易将塑料布中的有毒物质吃进入体,影响人体健康,甚至能引发相关疾病。

因此,餐桌上不宜使用塑料布铺垫,最好选用棉纺类餐桌布。

不宜使用油漆筷子

油漆属大分子有机化学涂料,一般含有硝基、氨基、苯、铅等有害成分。尤其是硝基在人体内与氮质产物结合形成亚硝基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油漆筷子使用过程中油漆脱落,随食物误入人体,也会损害健康。

卫生纸不宜当餐巾纸用

一般人认为,卫生纸是卫生的,习惯使用卫生纸擦餐具、水果。更有甚者,街头小店、排档多把低劣、粗糙、价廉的卫生纸当作餐巾纸使用,让顾客擦手、擦凳又擦嘴。其实,这是很不卫生的。

正规的餐巾纸或高级卫生纸是纸质上乘、柔软适中,并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然后用设计精美、细菌不能侵入的外包装材料包裹的卫生用品。而那些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普通卫生纸,根本就不具备起码的卫生要求,只能在卫生间或与餐具、饮食无关的地方使用。

所以,普通卫生纸不宜当餐巾纸使用。

不宜用化纤丝洗刷餐具

不宜用化纤丝洗刷餐具。因为用化纤丝洗刷餐具,会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细小纤维沾染在餐具上,然后随食物进入人的胃肠道内,黏附在肠黏膜上,可刺激和诱发胃肠道疾病。

不宜蹲着吃饭

吃饭时胃肠道需要大量的血液,以帮助消化吸收。蹲着吃饭会使下肢的血液不能很快回流,必然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再则,蹲着吃饭使腹部受到挤压,吃进的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延长,同时也影响肠胃蠕动和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人的食欲和胃的功能就会受到不应有的抑制,使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不宜偏侧咀嚼

偏侧咀嚼的人,常常是囫囵吞枣,很难使唾液中的淀粉酶与食物中的淀粉充分混合,从而增加了胃的负担,容易得胃病。

其次,由于长期使用一侧牙齿咀嚼,增加牙齿的磨损,而另一侧的牙周组织因缺乏正常功能锻炼而逐渐萎缩,堆积较多的牙石和牙垢,容易引起牙龈炎。

此外,如果从小时期就有一侧咀嚼习惯的人,还有可能造成一侧肌肉发达而脸形肥大,影响面容美观。

不宜偏食

偏食对人体健康有害,必须加以纠正。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六大营养元素。同一种食物中的营养素偏重于某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含量,而不会应有尽有。如果单纯摄入几种食物自己喜爱的食物,必将引起一些种类的营养素缺乏。

实际上,人类普通的膳食供给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已经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去购买其他特殊滋补品和口服液之类的食品。

总之,偏食对人体只有害处,而没有益处。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荤素搭配,粮豆配合,果蔬兼有。特别是儿童,更不可养成偏食的习惯,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饮食不宜过于精细

有些人不爱吃糙米、玉米面等粗粮,而专爱吃精米、精面。殊不知,这是有害无利的。大家知道,脚气病是由于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维生素B1也叫硫胺素,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水溶性维生素,多存在于粮食的外层或胚芽内。

精米、精面因经多次碾压,使维生素B1大量损失。当维生素B1缺乏时,能影响进入人体内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引起神经组织的能量供给不足,使人体中的丙酮酸和乳酸在组织内堆集,不能及时排出,干扰了正常的神经传导,而出现烂脚、肌肉酸痛和失眠等症状。所以,饮食不宜过于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