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饮食宜忌全书(求医不如求己系列)
4387500000035

第35章 食物烹调宜忌(3)

豆角含有大量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人若食用了没有熟透的豆角,会发生中毒。预防的方法是在豆角食前加以处理,可用沸水焯透或热油煸,直至变色熟透方可食用。

茄子不宜用油炸

茄子不宜用油炸,因为油炸会造成维生素P的大量损失。

番茄加醋利健康

在烹制番茄时,宜稍加些醋,可破坏番茄碱等有害物质,从而对人体健康有利。

丝瓜少油勾薄芡

烹制丝瓜时,为了保留香嫩爽口的特点,应尽量保持清淡,少用油,可勾薄芡。

烹制菜肴巧用水

炒肉丝、肉片时,往往在切好的肉丝、肉片里加些酱油、盐、葱,姜、淀粉等辅料,如果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效果会更理想。

在煸炒的时候,待锅油热时将肉倒入迅速翻炒,再加少量水翻炒,并加入其他菜炒熟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控制和弥补爆炒时肉内的水分损失,炒出的肉也比不加水时鲜嫩,但要注意水不能加得过多。

石花菜不宜久煮

在食用石花菜前,可放在开水中焯过,忌久煮,以免石花菜溶化。

绿豆忌煮得过烂

绿豆忌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其清热解毒的功效。

炒胡萝卜勿放醋

炒胡萝卜不宜加醋,否则胡萝卜素就会破坏殆尽,这样不利于眼睛和皮肤的健康,对皮肤粗糙和夜盲症的治疗也不利。

炒青蒜不宜过熟

为了避免青蒜辣素被破坏,杀菌作用降低,青蒜和蒜薹不宜烹制得过熟过烂。

茼蒿宜旺火快炒

茼蒿烹调时,应注意旺火快炒。因为苘蒿中含有一种特殊香味的挥发油,有助于宽中理气,消食开胃,增加食欲,苘蒿中的这种芳香精油遇热易挥发,这样会减弱茼蒿的健胃作用。

剩菜回锅会中毒

新鲜蔬菜烹调后一餐吃完,不要反复加热接着食用,这种食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蔬菜中除含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外,还有相当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特别是韭菜、芹菜、萝卜、莴苣等,这些蔬菜在新鲜时及刚炒热时,硝酸盐以本身形式存在。

但当蔬菜过夜或重新加热时,硝酸盐可以被细菌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当大量亚硝酸盐摄入体内,进入血液中,可与血液中血红蛋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或亚硝基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造成人体呈缺氧状态。

另外,蔬菜经过反复加热,维生素损失殆尽,失去蔬菜的营养价值。因此,蔬菜最好现炒现吃,不要吃隔夜的剩菜。

食用红豆忌加盐

红豆有强心、利尿消肿的功能。但是,红豆制品只能做甜食,如为了口欲加上盐,利尿的功能就会减半,而且甜咸参半的食物,吃后使人神经紧张。

蔬菜不宜加酱油

酱油可使蔬菜的色泽变得黑褐暗淡,并失去了蔬菜原有的清香,所以烹饪绿色蔬菜时不宜加酱油。

薄荷煎汤忌久煮

薄荷煎汤不宜煮得太久。因为薄荷含有挥发油,若煮得太久会降低药效。

加料酒宜选准时间

料酒宜在炒锅温度最高时加入。另外,烹调菜肴时不要放过多料酒,以免料酒味太重而影响菜肴本身的滋味。

放盐的最佳时间

由于食盐中大多添加了碘或锌、硒等营养元素,烹饪时宜在菜肴即将出锅时加入,可避免这些营养成分受热蒸发,而且此时盐更容易入味。所以,烹调时放盐的最佳时间是菜肴即将出锅时。

热油放盐可防癌

炒菜时,待锅里的食油烧热后就放盐,使盐在热油中烧煮半分钟至1分钟,即可消除油和盐中95%左右的黄曲霉毒素,从而减少致癌物对人体的毒害。

加味精宜选准时间

加味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是味精溶解的最佳温度,鲜味也最浓。如果菜肴需要勾芡的话,味精应在勾芡之前加入。

爆米花忌放糖精

爆米花既绵软又香脆,儿童大都喜欢吃。为了增加风味,有人通常在还没有爆之前加入少许糖精。其实,这种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糖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由于糖精在生产过程中不易提纯,存在杂质,这些杂质会对胃、肾、膀胱的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摄入过多可在体内积累引起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尿少等现象。因此,不宜在爆米花中放糖精。

温油爆锅用葱姜

炒菜做汤都少不了爆锅,油烧开了,把葱、姜、蒜往锅里一扔,闻着还挺香,可是做出的菜却不见得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葱、姜、蒜的香味已经在爆锅时挥发掉了。

所以用温凉油爆锅才是科学的,但应注意,没烧开的油不仅有生味儿,而且还残留着“苯”,对人身体有害。所以要把油烧开后,晾凉了再用。

另外,做菜时,油入炒勺马上放葱、姜、蒜,让它们逐渐受热,香味就会持久。还有一种说法是葱、姜、蒜等调料在菜熟起锅前放入是最有味的。

煮饭烧菜勿放碱

在煮粥、烧菜时不宜放碱,因为米饭和菜中含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这些物质都喜酸怕,放碱之后,会使米和菜里的养分大量损失。

如果经常吃这种加碱煮成的粥和蔬菜,就会因缺乏维生素B1而发生脚气病、消化不良、心跳、无力或浮肿等。

黑胡椒煮肉忌久

黑胡椒含胡椒辣碱、胡椒脂碱、挥发油和脂肪油,烹饪太久会使辣味和香味挥发掉。所以,黑胡椒与肉食同煮的时间不宜太长。

橄榄油宜少量用

橄榄油具有一热就会膨胀的特点,所以烹制同一个菜,需要的量就比其他的油少。橄榄油有橄榄果的清香,尤其适于制作沙拉和凉拌菜,而不太适合煎炸食物。因为高温会增加橄榄油的香味,盖过食物本身的味道。

蚝油忌加热过度

蚝油忌加热过度,以免造成鲜味降低,营养成分散失。

猪油加水味更香

在熬猪油时,往锅内放猪油的同时加上一点水(一般500克猪油加上小半碗水),当油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沸腾,汽化的水分带走了一部分热量,油锅中的温度就不至于急剧升高,芳香物质散逸较少,油渣也不易因温度高而焦化,冷却后的猪油颜色洁白,香味浓郁。

柠檬汁可除腥味

柠檬汁含有糖类、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在烹饪中,柠檬汁能减轻腥味及食物本身的异味,同时它也能减少在烹调过程中原料中维生素C的流失。

菜肴勾芡看时间

勾芡菜肴的最佳时间应在九成熟时进行,如果过早会使卤汁发焦,过迟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量也不宜太多,否则卤汁不易附着在原料上。

红糖水宜煮后饮

红糖水应煮开后饮用,不要用开水一冲即饮,因为红糖在贮藏过程中易滋生细菌。

炒菜油温忌过高

炒菜时油温过高,不仅油中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破坏殆尽,且人体必需的各种脂肪酸也遭到大量氧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同时,食品中的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也会遭到大量破坏,造成营养损失。

油温过高,使油脂氧化产生过氧化脂质。这种物质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在胃肠道内,对食物中的维生素有相当大的破坏力,同时对人体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也起到阻碍作用。

因此,炒菜时油温不宜过高,特别是不要把油烧到冒烟时再下菜。

炒菜放油忌过多

做菜时不宜放油过多,因为这样做对身体不利,植物油虽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这种物质极易被氧化而产生有毒的过氧化物。特别是维生素C被氧化分解而失去正常功能,会导致体内维生素不足。

过氧化物还会使人体内的红细胞与线粒体膜遭受破坏,发生溶血等症状,还会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老化色素——脂褐素,使皮肤上产生老年斑。

烧鱼忌过早放姜

烧鱼时放一些生姜可去腥增鲜,但放生姜不宜过早。因为鱼体浸出液中的蛋白质会使姜不能发挥去腥作用。故烧鱼时,应等到鱼的蛋白凝固后再加入生姜,以发挥其去腥增香的功效。

烹制菜肴忌过咸

食盐的化学名称叫氯化钠,在进入人体后,即分解为钠和氯离子。钠离子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间。摄入食盐过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血管内血浆容量增多,血管阻力增加,就必然引起血压升高。同时,水与钠要不断地通过肾脏排泄。

因此,吸收的盐分越多,给肾脏带来的负担也越大。

炖骨头不宜加醋

人们一直认为,炖骨头汤时加入点醋,有利于骨头中无机元素的逸出。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炖骨头时不加食醋,逸出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都是以有机络合物形式存在的。尽管加入食醋,可以使无机元素的浸出略有增加,但却使逸出的大部分元素,在酸性环境中转变为无机离子。而无机离子的存在形式,直接影响机体的吸收率。

一般认为,无机元素的有机络合物被吸收的数值,比其无机离子大3~4倍。因此,炖骨头不宜加醋。

加酒和盐可使醋变香

按一杯醋大约加3~4滴白酒的比例(不要加得太多,否则有酒味),在醋中滴入高度数的白酒,或加一些一般的烧酒,再掺进一点儿食盐加以搅拌。这样,醋不仅能保持原有的酸味,而且变得更香,就是时间长了也不会生“白”。

忌用保温杯沏茶

茶叶富含茶碱、鞣酸、芳香油和多种维生素,只适于用70℃~80℃的开水冲泡。

如果用保温杯沏茶,不仅会使茶中的维生素遭到破坏,而且还会大大降低茶的营养价值,还会导致消血心血管、神经和造血系统的多种疾病发生。因此不宜用保温杯沏茶。

忌用沸水泡茶喝

茶叶具有提神益智、解渴去烦、舒经活络、延年益寿的作用,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用沸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P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大大减低茶的滋养保健效果。

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以茶叶刚能泡开的温度为宜。

煮咖啡不宜太久

咖啡不宜长时间地沸煮。因为蒸汽泡会携带部分芳香物质,并聚集在咖啡表面,形成泡沫,而咖啡香味取决于泡沫的密度,烧开后咖啡继续沸煮,会导致泡沫被破坏,使芳香物质随蒸汽跑掉。最好是在咖啡烧好后马上饮用,否则,放凉了其泡沫也会被破坏。

咖啡放糖忌过多

饮咖啡时,适当放点糖可增强咖啡的味道。但是,若放糖过多,则会使人没精打采,甚至使人感到十分疲倦。

此外,在饮咖啡时,忌过多地吃蛋糕、糖果等高糖食物,否则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酸奶忌加热食用

酸奶是用新鲜牛奶加入活性乳酸菌经过发酵制成,它保存着鲜牛奶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钙等一切营养素。

酸奶中的蛋白质由于受到乳酸菌的作用,成为微细的凝乳,变得更容易消化吸收。酸奶中的钙在乳酸的作用下,形成乳酸钙,也更易为人体吸收。

酸奶中的维生素含量比鲜奶高。有人担心酸奶太凉,冷天吃了,怕闹肚子,想煮后再吃,这是很不科学的。

因酸奶经过煮或蒸后,它的物理性状就会发生变化,使其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也下降了,起特殊作用的乳酸菌会全部被杀死。

煮牛奶忌带包装

袋装牛奶经过了高温杀菌,再加上选用厚质不透明的塑料袋。此牛奶打开后可直接饮用,但是许多人还是习惯要进行煮制,把塑料袋装的牛奶连同包装一同泡入水中加热,最后将加热好的袋装牛奶提出,剪开包装袋倒出牛奶食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煮牛奶时禁止带包装袋煮制。

因为包装袋大都是聚乙烯原料制成的,它是无毒的,但其耐热性差,只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使用。

一般聚乙烯的耐热温度在100℃以下,如果在沸水中煮沸几分钟,则会使聚乙烯产生有害物质,且温度越高,煮制时间越长,有害物质就会产生得越多。该有害物质溶于奶中,人们再饮用此奶,会对人体极为不利。

用旺火煮牛奶好

用文火煮牛奶,会使牛奶中的维生素受到空气中氧的破坏。用旺火煮牛奶情况好得多,牛奶煮开后很容易溢出来,见牛奶开后就离火落开,然后再移火上煮开,再离火落开,几起几落,反复三四次,这样不仅能保持牛奶中的养分,而且能杀死牛奶中的布鲁氏杆菌,这是科学的煮牛奶方法。

牛奶不宜煮太久

牛奶富含蛋白质,加热时,呈液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变化,由溶液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出现沉淀。

另外,牛奶加热到100℃左右时,乳糖开始分解,牛奶变成褐色,逐渐分解成乳酸,产生少量甲酸,使牛奶的味道发生变化。所以,牛奶不宜久煮。

煮牛奶忌先放糖

在煮牛奶的时候,虽然先煮后放糖与先放糖后煮只是先后顺序不同,但是其结果就大大不同了。

若先煮沸牛奶后加糖,可使牛奶香甜可口,而且可完整地将营养素保留下来;若先放糖,再煮牛奶,这时牛奶中的氨基酸与白糖中的单糖在高温下生成果糖基氨基酸,这种物质很难被人体吸收,从而消耗了两者中的营养物质。

因此,煮牛奶时一定要记住不要先放糖。

饮用牛奶勿过多加糖

饮用牛奶时,加糖并非多多益善,一般不宜超过5%。否则因加糖过多,造成高渗奶液,无论婴幼儿或成人饮用,均会引起不良反应。

营养饮品不宜开水冲

在高温的条件下,麦乳精、人参蜜、乳品、多维葡萄糖等营养饮品中所含的糖化酵素和不少营养素,很容易分解变质。因此不能用滚开水冲饮,更不要放在锅内煮,最好是用40℃~50℃的温开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