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4386500000044

第44章 慧言妙语(3)

众弟子听到孔子的话,才知道子路在音乐方面已有相当高的成就,连老师都对他进行了肯定。于是,他们不禁肃然起敬,见了子路再也不敢露出轻薄的态度。

成语释义

学习所达到的境界有程度深浅的差别。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升:登上。堂:古代房舍的前屋。室:后屋。

故事出处

《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出处译文

他在这方面已经入门了,而且有一定的成就,但是还没有达到非常高深的境界。

023天之骄子

匈奴是我国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匈奴人非常勇敢,热衷于战争,曾经征服了中国西部、北部和东北部的很多少数民族。后来,他们又把战争的矛头,对准了汉朝。

汉高祖刘邦自恃兵精粮足,曾率领三十万大军与匈奴展开决战。不料,汉军连吃败仗,汉高祖被匈奴兵围困在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多亏用了陈平的奇谋,才逃回长安。此后,汉朝的几代皇帝提起匈奴来,都从心里害怕。

汉武帝登基之后,决心扫平北部边疆的边患。他先后派韩安国、卫青等大将带领军队,向匈奴发动进攻,几次都大胜而归。汉武帝看到匈奴也会打败仗,胆子就壮起来,觉得匈奴没什么好怕的。

公元前90年,汉武帝又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御史大夫商丘成、重合侯莽通统率人马,讨伐匈奴单于。这一次,轮到汉朝军队惨败了。匈奴单于派使者给武帝传递书信,信上颇为自豪地说:“南方有大汉,北方有强胡。胡人不是寻常之辈,是上天的宠儿啊!”

经过这次硬仗,汉武帝觉得匈奴实在强大,一时间难以消灭,就想和匈奴暂时讲和,好让自己的军队好好休息一下。从此以后,西汉和匈奴时战时和,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成语释义

本意是上天的宠儿。后来泛指有才能、有贡献或非常勇敢的人。骄子:受宠爱的儿子。

故事出处

《汉书·匈奴传》:“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出处译文

单于派使者给西汉传递书信说:“南方有大汉,北方有强胡。胡人,是上天的宠儿啊!”

024饮鸩止渴

东汉时期,有个叫霍谞的年轻人,喜欢钻研儒家经典,在当地名气很大。

霍谞的舅舅宋光,在郡里担任重要职务。在霍谞十五岁那年,宋光由于刚正无私,得罪了朝中的权贵,那些权贵就诬告宋光篡改诏书,将他押到洛阳,关入监狱,每天遭受拷打。这些权贵以陷害别人为乐,他们看到宋光受了那么大的苦,心中才高兴起来。

霍谞知道舅舅是被冤枉的,心里非常难过。他想,自己虽然没有证明舅舅无罪的证据,可是他从小就与舅舅相处,知道舅舅最恨弄虚作假,他又怎么可能改动诏书,欺瞒官府呢?他左思右想,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信,要他为舅舅申冤。

在信中,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宋光一向遵守法律,正直无私,所以朝廷才会信任他,让他做一郡的长官。他熟悉朝廷法典,怎会冒着被杀的危险,去篡改诏书呢?这就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一种有毒的植物),为了解渴而去饮鸩。如果这样做了,不用等食物进入肠胃,刚到咽喉处就会一命呜呼。他多年来深受朝廷栽培,怎么可能做这样的蠢事呢?”

梁商看了这封信后,觉得理由充分,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也很欣赏,就向汉顺帝上书,请求宽恕宋光之罪。没过多长时间,宋光就被无罪释放,霍谞不畏刀斧的声誉,也传遍了洛阳城的大街小巷。

成语释义

喝毒酒止渴。比喻只为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结果。鸩: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

故事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出处译文

这就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不用等食物进入肠胃,刚到咽喉处就会一命呜呼。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做呢!

025钩心斗角

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后,自立为皇帝,史称秦始皇。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奢侈淫乱,他开始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将六国的妃嫔、公主纳入其中。因为这座皇宫的前殿所在地是阿房,所以人们就将这座宫殿称为阿房宫。阿房宫的建造规模非常大,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就开始修建,直到秦朝灭亡还没有修完。

秦朝灭亡后,项羽率军进入关中。由于项羽是楚国贵族,所以对秦朝有着刻骨的仇恨。为了报仇,他放了一把火,把阿房宫烧了个一干二净,大火烧了好几个月仍然没有熄灭。

唐朝晚期,诗人杜牧来到长安。他饱览了关中的大好河山后,看到阿房宫遗址的残破样子,想到了这座宫殿以前的富丽堂皇,就写了一篇《阿房宫赋》,描写阿房宫的壮丽景象,劝谏唐代君王不要走秦朝的老路。这篇赋很快就流传开来,成为一篇传世奇文。

文章中有一句是描写阿房宫的精密布局的,大意是:阿房宫的长廊回环曲折,层层楼阁凭借地势高低而环抱其间;宫室顶部是牢固而巧妙的钩心结构;檐角高耸,那气势似乎在与什么力量争斗。

成语释义

原指建筑群的布局精密巧妙,彼此回环掩抱,飞檐连接交错。后来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故事出处

唐朝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出处译文

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像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像钩心,飞檐高耸像斗角。

026愚不可及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叫宁武子(姓宁名俞)。他这个人善于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以此作为保护自己的手段。有的人见他这样处世,就说他不够老实。

有一次,孔子和别人聊天时,就谈论起宁武子来。大家请孔子说说这个宁武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评论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他表现得很聪明;而当国家不太平的时候,就装出一副很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别人还能够做到,而他那种假装愚笨的本事,可是别人学不来的。”

成语释义

原意是谁也赶不上他会装傻。现在用来形容非常愚笨。

故事出处

《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出处译文

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他表现得很聪明;而当国家不太平的时候,就装出一副很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别人还能够做到,而他那种假装愚笨的本事,可是别人学不来的。

027火烧眉毛

在我国古代,只有“眉”这个词,没有“眉毛”一说。后来在翻译的佛经中才出现了这个词。

有一个叫法泉的禅师,是个得道高僧。有一次他的弟子问佛经中的“急切”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法泉回答他说:“当大火烧到你的眉毛时,就是急切。”

可以看出,佛教强调平心静气,只有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才认为是要急切解决问题的时候。

成语释义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眼前,非常急迫。

故事出处

《五灯会元》:“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

出处译文

徒弟问:“什么情况下是急切?”师父回答:“火烧到眉毛的时候。”

028功成身退

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开始没落,奴隶主们为了保持富贵,维持原来的奴隶制度,开始结成力量,对抗新生的贵族。

老子生在这个时期,亲眼见到他们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情景。奴隶制度最后还是终结了,本来奴隶主们已经获得了很多利益,却不懂得收敛。通过奴隶主贪权坏事的事情,老子认为,功成身退是自然的道理,不可违背。

老子说:积蓄财物,使它盈满,不如罢休。锤炼金属,使它尖锐,不可长保。金玉满堂,都不能守住。富贵而骄傲,使自己招灾。功业既成,就应该引退。

成语释义

大功告成后自行引退。

故事出处

《老子》:“功遂身退,天之道。”

出处译文

拥有成功和名利之后,要懂得引退,这是大自然的道理。

029后生可畏

孔子到东方游历,在荆山下碰到了三个小孩。其中两个在一起玩耍,另一个小孩站得远远的。孔子对此非常奇怪,他问站在一边的小孩为什么不去玩耍。

那个小孩回答说,激烈的打闹能伤害人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会伤害人的身体,退一步说,即使不伤害身体,有时也可能撕破衣服,总之没有任何好处。

后来,这个小孩用泥土堆积成一座城,他自己坐在里面,眼看孔子的车子要过来,他还不躲避。孔子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避让车子呢。这小孩振振有词地说,他只听说过车子避城,还没听说过城避车子的。

孔子听了之后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说出如此有道理的话,就询问小孩的姓名,赞扬小孩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知道的道理还不少。

这个小孩听到孔子说自己年龄小后,有些不高兴,就反问孔子道:“我听说鱼生下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潜游;兔子生下三天,就能在三亩地的范围内活动;马生下三天,就能跟在母马后面行走;人生下三个月就能认识父母。这些都是天地间的自然现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孔子听后赞扬道:“好啊,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得啊!”

成语释义

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令人敬畏。

故事出处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出处译文

年轻人值得敬畏,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不如我们现代人呢?

030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在魏国有一位名叫卢毓的官员。他非常廉洁无私,所以仕途顺利,很快就当了侍中,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三年过去了,他被提升为中书郎,掌管政令、机要等事务。后来,他又做了吏部尚书,负责全国官吏的升降、任免、调动,权力极大。

有一天,魏文帝要卢毓选拔一个担任中书郎的人才,并对他说:“这次选拔中书郎,能否找到中意的人选,全仰仗你的一双慧眼。在选拔人才之时,千万不要选那些有名气的。名气与地上画的饼类似,看着好看,却是不能吃的!”

卢毓对皇帝的意见并不赞成,说道:“您的话有很深刻的道理。名声确实不是衡量人才的尺度,看一个人不能只看名气,但是,按照臣的观察,名气也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根据名气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行得通的。有的人名气很大,而且修养、德行也不错,选拔人才时应当考虑这样的人,不应该将他们抛弃。所以,臣认为陛下应该建立具体考核的制度,通过考核来判断某人是否有才,而不要一听到某人有名气就对他进行排斥。”

魏文帝是个听得进意见的人,他觉得卢毓的话很在理,就听从了他的建议,下令制定官员考核法。

成语释义

画个饼子解饿。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或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故事出处

《三国志·魏书·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出处译文

在选拔人才之时,千万不要选那些有名气的。名气与地上画的饼类似,看着好看,却是不能吃的!

031一曝十寒

孟子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哲学家,他善于通过打比方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当时,有人认为孟子对齐王的帮助并没有做到尽心尽力。孟子便向他解释道:“比如说,天下有一些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将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一天,然后再把它们放在阴冷的地方冻上十天,这样一来,不管这些植物的生命力有多么强,它们也长不起来。

“我与齐王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很少,即使给了他一些良好的影响,我一离开,就有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带给他一些不良影响。我怎么能够让齐王的好思想、好品质尽快成长起来呢!”

成语释义

比喻做事缺乏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付出努力。

故事出处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出处译文

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长大的。

032从容不迫

庄子曾做过漆园(今安徽蒙城县)小吏,生活很穷苦。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子管理楚国政事,他派了两个大夫去表达他的心意说:“我希望把国内的政事委托给你。”

庄子答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把它盛在竹盒里用布巾包着,藏在庙堂之上。请问这只龟,宁可死后留下一把骨头让人珍重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呢?”两个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庄子接口道:“那么你们去吧,我还是希望拖着尾巴在泥里爬。”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他和好朋友惠施往来甚密。有一天,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悠悠哉地游,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问:“你不是鱼,怎知鱼是快乐的?”庄子回答道:“你不是我,怎知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这段巧妙而有趣的对话,充分表达出庄子对于自然的热爱。

成语释义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静。

故事出处

《庄子·秋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出处译文

鲦鱼在水里从容不迫地游,这是鱼的快乐。

033缘木求鱼

战国时期,齐宣王自恃国力强盛,想用武力征服天下,成就一统的王霸之业。孟子知道后,觉得这样实施“霸道”,实在令仁者痛惜,便想通过言辞,使他改变态度。

孟子见到齐宣王后,首先向他发问:“听说大王的兴国计划相当宏伟,能否说来听听,让我也长长见识?”

宣王明知这不是孟子的真意,只是笑了笑,并不回答。

孟子说:“大王即使不说,我也能猜到几分,您是想派遣军队吞并疆土,使秦国、楚国的国君心惊胆战,来齐国朝贡,而您就可以意气风发地以天下盟主自居,对四方民族进行安抚。这个愿望确实宏伟,令人惊叹不已。可是,仔细了解您的手段,我以为,若要达到目的,无异于爬到树上去寻找鱼!”

齐宣王听后非常惊异:“想不到寡人的想法居然糟糕到这种程度!”

孟子朗声答道:“恐怕比上树找鱼还要糟糕得多呢!爬到树上寻找鱼类,只不过空忙一场,还不会产生什么后患。可是若要执行您的想法,抢什么天下盟主,气力花费得越大,灾祸就会越大!”

齐宣王听罢,冷汗已从体内流了出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先生可否对我详细说明?”

孟子见自己的言辞产生效果,接着说:“大王请想,邹国人与楚国人交战,哪一方能够取得胜利?”

宣王说:“邹人力量小,楚人力量大。肯定是楚人获胜,这还用得着想么!”

孟子的话语突然显得铿锵有力:“小国根本敌不过大国,少数的士兵怎能打得过众多的敌人,弱小的力量难道可以同强大的力量去强争强斗么?现在天下方圆千里,而齐国只是天下的九分之一。您要借助武力吞并天下,这与邹人去和楚人交战又有什么区别!”

成语释义

比喻思想脱离实际,做事的方法不对头,必定劳而无功。缘:攀援。

故事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出处译文

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寻找鱼一样,是达不到目的的。

034出尔反尔

战国时期,邹国有一次和鲁国发生了战争。结果,邹国被打得大败,许多将士阵亡。

邹穆公非常生气,向孟子抱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员被敌军杀死的有三十二个,可是受他们保护的老百姓只是从旁看着长官横死,却不施与援手,真是太可恶了。要是把他们全杀了吧,他们人太多,杀不光,不杀他们吧,又难解我心头之恨。这可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