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句典
4380000000025

第25章 人 事(3)

【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听说过做好事可以消除怨恨,没听说过依仗权势可以防止怨恨的。损:减少。威:权势。

【奔骥不能及既往之失,千金不能救斯言之玷】 出自《抱朴子·广譬》。意思是:人有了过失,就是用快马去追他也来不及;人说错了话,纵然花千金也难以补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出自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意思是:醉翁之意趣并不在于饮酒,其真正的意趣是欣赏令人陶醉的山水景色。后常用“醉翁之意不在酒”来形容人的本意并不在这里,而是另有企图。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意思是:能够对世界上的事透彻了解,就是学问;能够对人情世故熟悉通达也是文章。说明人情世故也是一门学问。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出自元代无名氏《小尉迟》。意思是:评判一个人不能光看他的相貌,测量海水多少不可以用斗。比喻不可以貌取人。

【人各有能有不能,有明有不明。若能为能,不能为不能;明为明,不明为不明,乃所谓明】 出自宋代陆九渊《与曹立之》。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如果擅长就说擅长,不擅长就说不擅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正的知道。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出自《老子》。意思是:最正直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委屈迁就,最灵巧的人表面上却显得十分笨拙,而最善辩的人则常常表现得很木讷。说明要透过表面看到问题的实质。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了了:聪明。意思是:小的时候很聪明伶俐,等长大了后不一定才能过人。

【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凡是那些花言巧语,貌似可爱的人,很少有仁慈的。

【世有雷同之誉而未必贤也,俗有欢哗之毁而未必恶也】 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意思是:受到众人一致称颂的未必就是贤德之人,而受到众人一致攻击的也未必就是顽恶之人。说明对待众人的称颂和诋毁应认真鉴别,不可人云亦云。

【白石似玉,奸佞似贤】 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祛惑》。意思是:白色的石头看起来和玉十分相似,而邪恶谄媚之徒也常将自己伪装得和贤德之人一样。说明识人要看到本质,不要被表面的虚假所迷惑。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出自《孟子·离娄上》。存:观察。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没有什么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出自元代无名氏《谢金吾》。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也作:“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意思是:江河山川的容貌容易改换,而人的脾气性格却难以改变。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 出自《管子·权修》。意思是:看人只要看他交往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他是贤德还是不肖了。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知:同“智”,智慧。意思是:说话说的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能沉默的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穷巷多怪,曲学多辩】 出自《商君书·更法》。曲学:邪曲古怪、见识不广的学究。意思是:住在穷辟的小巷的人们总是爱少见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见识不广的学究往往喜欢无谓的诡辩。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 出自汉代刘向《说苑·说丛》。意思是:君子的话少而且实在,小人的话多而且虚妄。

【薄我货者也,欲与我市者也;訾我行者,欲与我友者也】 出自宋代崔敦礼《刍言》。薄:挑剔,贬低。訾:贬斥。意思是:贬低我的货物的人是想和我做生意,贬斥我的品行的人是想和我交朋友。《淮南子·说林训》中也作:“刺我行者,欲与我交;訾我货者,欲与我市。”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出自《吕氏春秋·察传》。意思是: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正确与错误的界限,不能不分清楚。类:相似。经:理。分:明。

【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 意思是: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

【必得之事,不足赖也;必诺之言,不足信也】 出自《管子·形势》。意思是:肯定能办成的事情,不一定可靠;肯定能兑现的话,不一定可信。赖:倚靠。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明察自己就可以了解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了解过去。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 出自《左传·昭公十年》。意思是: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所以礼义不能强取豪夺,心里想着道义就能战胜别人。道义,是利益的根本。愈:超过。

【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出自《资治通鉴·周纪》。意思是:有道德的人受人尊敬,有才的人被人喜欢;而所喜欢的人容易亲密,对所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观察一个人容易重视才能而忽略道德。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礼,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断事情是否混淆相似,分辨物类的大同小异,明确礼制运用正确与否。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是: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意思是:见了事物能独立判断是或非,这叫做眼光明亮;听了事情能独立判断错或对,这叫做耳朵灵敏。

【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 出自《国语·周语下》。意思是:看到乱子出现,若不警惕,损失就会更多;如果想掩饰自己的过错,只会使过错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同“彰”,明显。

【虎尾不附狸身,象牙不出鼠口】 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清鉴》。狸:狸猫。意思是:老虎的尾巴不会长到狸猫身上,宝贵的象牙也不会长到老鼠的口里。用来比喻品行低劣的人做不出什么高尚的事情。

【贤愚在心,不在贵贱;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本政》。意思是:衡量贤愚的标准在于其思想,而不在于其是富贵还是贫贱;看人是诚实还是狡诈,要看他的本性,而不是看他亲近还是疏远。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出自《荀子·非相》。相:观察,相形,即观察人的外表。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观察他的外表不如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思想不如看看他的实际行为。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出自《荀子·修身》。是是:前一个“是”为动词,肯定的意思;后一个“是”为名词,意为正确的事物。非非、非是、是非:用法同前。意思是: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这叫智慧;否定正确的、肯定错误的,这叫愚钝。

【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度之,至丈必差】 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上》。铢:古代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市斤。度:丈量。意思是:一铢一铢地称量,称到一石时一定与一次称足的一石有差别;一寸一寸地丈量,量到一丈时一定与一次量够一丈有出入。用来比喻看人要看其总体,不能事无巨细地简单相加,否则一定会有差错。

【盖棺始能定士之贤愚,临事始能见人之操守】 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盖棺:指人去世。意思是:一个人是贤是愚,只有到他生命结束后才能最后下定论,一个人的品行气节如何,只有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看出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出自元代无名氏杂剧《争报恩》。意思是:长途跋涉,才能够知道马的力气有多大;日久天长,才能够看出人心到底是好是坏。

【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复古》。坎井:坏井,废井。意思是:燕雀不知道天有多高,废井里的青蛙不知道江海有多大。用来比喻平庸之人的眼界狭小和见识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