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句典
4380000000023

第23章 人 事(1)

【木屑竹头,皆为有用之物;牛溲马渤,可备药物之资】 出自程登允升《幼学琼林·人事》。意思是:即使是木屑或烂竹头,也有可用的地方;即使是牛粪与尿,也可以入药。任何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都有适当的用途,不能轻易浪费。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出自《诗经·郑风·将仲子》。多言:指爱说闲话。意思是:别人的闲谈议论也能让人感到畏惧。

【爱戴高帽,自受圈套】 出自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意思是:爱听奉承话等于自己往圈套里钻。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出自宋玉《对楚王问》。意思是:曲子越高雅,产生共鸣的人越少。

【传闻之事,恒多失实】 出自《后汉书·臧宫传》。意思是:传闻的事情,大多数都是不真实的。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出自《汉书·王吉传》。意思是:方圆百里的地方可能风俗不一样,方圆千里的地方就会习俗各异。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出自王充《论衡·雷虚》。意思是:相隔千里所刮的风不一样,百里内所响的雷声也不相同。

【口锐者,多诞而寡信】 出自《说苑·尊贤》。意思是:善于说话的人,常常多虚妄,少信用。

【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 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意思是:有三个人怀疑,连自己母亲也不敢相信他了。比喻流言飞语可以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蛊惑人心。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出自《汉书·王嘉传》。意思是:被群众所怨恨,没有病也会死掉。

【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 出自《吕氏春秋·顺说》。意思是:如果想着伤害别人,别人一定也会想着伤害你;如果想着危害别人,那么别人也一定想着危害你。

【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出自《国语·吴语》。意思是:狐狸实在多疑,刚把东西埋起来,又把它掘出来看看,到最后也没藏好。搰:掘出来。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出自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意思是:人虽然没有害虎的想法,但是老虎却有伤人的心思。说明必须提高警惕。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出自《左传·成公四年》。意思是:不是和我们同一族类的人,必然不会和我们同心。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意思是:察觉到了事物隐微的征兆,就知道它昭显之后的情形;看到事情的开始就知道它的结局。微:隐微。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出自《庄子·盗跖》。意思是:喜欢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喜欢在背后诋毁别人。誉:赞美。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与长者商量事情,一定要操几执杖来护持,以示敬重。长者发问时,不谦辞推让就来回答,是不合礼制的。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作为儿子,父母在世时,穿衣戴帽不要都是纯白色的。父母早逝,穿衣戴帽就不要全部是有纹彩的。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作为后辈小子,出门之前一定要禀明父母,回来以后一定要回复问安,在外游学一定要有规律,研习学问一定要走正路。在父母面前要注意说话避免用“老”字。

【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对年龄超过自己一倍的人,要用侍奉父亲的礼制来服侍;超过十岁的人,以兄长的礼节侍奉;超过五岁(不到十岁)的,可以与之并肩而行。众人相聚超过五个人的,要为长者单独设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作为后辈,闲坐之时不居奥位,餐饮之际不坐中间,走路之时不占中道,站立之际不堵门中。奥位:室内的西南角,古人设神主或尊长居坐的地方。

【食飨不为概,祭祀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宴请宾客时不要插手于馔具的数量,祭祀先人时不要作为代尸。即使听不见父母的声音,看不到样貌,也要像见到音容笑貌一样自持。不要攀登高处,不要站在深渊旁边,不随便诋毁他人,不随便讥笑别人。

【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守孝道的人不背人做事,不登临险境,是怕辱没了亲人。父母在世,不要答应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死,不私自储存钱财。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作为后辈的礼节,要讲究冬天为父辈暖床防寒而夏天降温去暑,天黑安静地就寝而早晨殷勤地问安,在众人和同辈面前不要争执。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出自《礼记·曲礼上》。意思是:跟随长辈登高望远,就应当面向长辈所看的地方。登城的时候不指指点点,登上城头不要大呼小叫。

【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 出自《礼记·内则》。意思是:孝子对父母养老,要使父母从心里感到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思,想办法让他们赏心悦目,父母的寝室要安排得舒适。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出自《荀子·天论》。意思是:在天上的事物里,没有比日月更明亮的;在地上的事物中,没有比水火更能闪亮的;在所有的事物中,没有比珍珠、美玉更光彩耀目的;在人的行为举止里,没有比礼义更贤明的。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出自《国语·周语中》。意思是:轻举妄动的人做事缺乏思考,骄傲自满的人待人无礼。

【才乘一线凭云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出自宋代王令诗《纸鸢》。愚儿:这里指势利小人。意思是:风筝才凭借着一根线飞上了天,下面就有人仰着头看。诗句深刻地讽刺了有些人刚看到有人得以高升,就攀附巴结的丑行。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出自(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运命论》。意思是:如果树木长得高出了树林,那么风就会先将它摧折;如果土堆突出了河岸,那么湍急的流水就会将其冲毁;如果人的品行超出了众人,那么就会遭到众人的非议。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出自《庄子·天道》。意思是:手上的操作很顺利,与心里想的配合得很一致。应:顺应。

【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老实敦厚的人言辞少,浮躁虚妄的人言辞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道不同,不相为谋】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议谋划。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意思是:君子的所作所为能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所作所为则违背中庸之道。中庸: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即折中,不偏不倚;“庸”即平常。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 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意思是:做善事的人从来不谈利益,而追逐利益的人却从来不见他做善事。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出自《庄子·秋水》。意思是:从自然规律来看,世间万物没有贵贱之别。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出自《论语·子张》。意思是:君子的过错好比日食月食。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出自唐代韦应物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意思是:世间的事就像波涛上的船一样,怎么能够停得住呢?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叹。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出自《周易·谦·彖辞》。意思是:君子应当对多的减损,对少的增加,要测出财物的多少,公平分配。

【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出自隋朝王通《中说·事君篇》。意思是:过去的人做官是为了奉养别人,而现在的人做官为的是奉养自己。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出自《论语·八佾》。意思是:(季氏)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平地把手笑,乘崖拨足挤】 出自宋代王令《交难赠杜渐》。把手:握手。意思是:平坦的道路上,彼此之间握手欢笑,但等登上了悬崖,就会挪动脚步,试图将对方挤落到悬崖下面。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意思是: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出自《论语·阳货》。意思是: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从道德方面来说,是应唾弃的。涂,同“途”。

【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 出自唐代刘禹锡诗《萋兮吟》。意思是:人的名望高了,就会成为人们诽谤指责的目标,那些花言巧语的中伤,就算是智者也难以提防。

【保者倦矣,施者未厌】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意思是:报答恩情的人都厌倦了,可施与恩惠的人却还没有满足。

【君子与易由言,耳属于垣】 出自《诗经·小雅·小弁》。意思是:君子一定不要轻易讲话,小人正把耳朵紧紧地贴在墙上。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若将世路比山路,世路更多千万盘】 出自宋代范成大诗《四十八盘》。世路:人生道路。意思是:如果拿人生之路和山路相比,那么人生之路要比山路曲折复杂上千万道。说明人生之路更加艰险漫长。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出自明代施耐庵《水浒传》。意思是:龙和虎的外形都容易描画,但却难画其骨;认识这个人、认识他的面孔,但却不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什么。用来比喻人心难测。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出自明代罗贯中《三遂平妖传》。意思是:家境如果贫寒,即使住在热闹的街道也没有人探访,家境如果富有,就算住在幽深的山谷也同样有远房的亲戚去拜访。诗句深刻揭露了以金钱交人的炎凉世态。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出自《诗经·小雅·谷风》。将:正。与:帮助。女:同“汝”。意思是:在你担惊受怕的时候,只有我帮助你;但你到了安乐的时候,反而要将我抛弃。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出自唐代白居易诗《放言》。朝:白天。底:什么。意思是:白日里装得一本正经,但到了晚上就露出了虚伪的原形,谁能看得出呢?古往今来,这种事有什么没出现过呢?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出自唐代杜甫诗《贫交行》。数:列举。意思是:手心向上时就像云一样聚合,手心向下时,又像雨纷纷落下,这么多轻慢友情的人还用得着一一列举吗?

【一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 出自唐代元稹诗《估客乐》。市头语:指生意人说的行话。意思是:一懂得了如何做买卖,就连邻里之间的情分都不管了,只管一味赚钱。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出自《三国志·蜀志·蒋琬传》。意思是: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古人所警惕的是那些当面听从,而背后又反对的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自宋代苏轼词《水调歌头》。意思是:人生一世,总会或悲或欢,或离或合;月亮也有其阴晴和圆缺。自古以来,这种事都很难周全。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出自《汉书·岑彭传》。陇:指今甘肃省一带。蜀:今四川省一带。成语“得陇望蜀”即由此而来。意思是:人总是苦于不知足,得到了陇地,还想要得到蜀地。形容人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

【人情翻覆似波澜】 出自唐代王维诗《酌酒与裴迪》。意思是:人情世道像江河的波涛一样翻覆不定。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出自明代李开先《宝剑记》。意思是:男子汉是不轻易哭泣的,但那只是因为还没有到达让他伤心的地步。现在常用“男儿有泪不轻弹”来形容男子汉大丈夫应当意志坚强。

【上智者必不自智,下愚者必不自愚】 出自《陈确集·瞽言》。上智:最具智慧之人。自智:自以为有智慧。下愚:最愚笨之人。自愚:自以为愚笨。意思是:最具智慧的人一定不会自以为智慧,最愚笨的人也一定不会自以为愚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出自宋代陆游《游山西村》。意思是:山重重,水道道,让人怀疑前面没有路了。但绕过一看又是一个柳成荫,花烂漫的村庄。用来比喻事情陷入困境后又出现转机。

【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出自汉代董仲舒《论御匈奴》。意思是:正义能够感动有德行的君子,利益能够动摇贪婪的小人。

【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小人之未得志也,尾尾焉;一朝而得志也,岸岸焉】 出自明代刘基《郁离子·小人犹膏》。意思是:小人没得志的时候,总是像个尾巴似的跟在别人后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一旦有朝一日得志了,便立刻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意思是:接受了别人的委托,就要忠实地去办理。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出自孙光宪《北梦琐言》。意思是:好事或者一个人做了好事,往往得不到传播;坏事、恶事,或一个人做了坏事、恶事,往往不胫而走,很快传播出去,满城风雨,甚至传之千里。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 出自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意思是:一个人做好事,不必自夸,周围的人也会称许;一个人做坏事,不必自毁,周围的人也会诋毁。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出自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意思是:不知羞耻的人,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出自李之彦《东谷所见》。意思是:杀害了别人,就须以自己的性命相抵偿;欠了别人的债,须如数归还。

【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 意思是:有时候遇到急切之下弄不明白的事情,应当适当宽缓一下,或许自然而然就真相大白了,不要操之过急,那样会使当事人十分恼怒,反而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

【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意思是:有的人急切之下任你怎么劝都不听从,不妨随他的便,不去劝他,他或许自己慢慢就会悔悟,不必采用强制手段逼迫他听从,那样只能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使他更加冥顽不化。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意思是:别人胜过我,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的话,别人不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积下对我的怨恨;我胜过别人,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样的话,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恐怕会给我降下难以预测的灾祸。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出自《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意思是:天下人都知道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是“取”,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东西也是“取”。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意思是:无法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出自《易经·系辞上》。知:同“智”。意思是:对待同样的问题,仁者见了说它是仁,而智者见了说它是智。说明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