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性格
4379600000011

第11章 齐鲁文化——圣人之乡(2)

《庄子·盗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叫尾生的人,一日与某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大雨瓢泼,桥下涨水,却不见那女子来。尾生坚守信约,在桥下苦等。水越来越大了,他抱着桥柱,不忍离去,直至淹死。

这个尾生,据汉人高诱考证是鲁地人。

廉如鲍叔,孝如曾参,勇若孟贲,信如尾生。

尾生成了忠信的楷模。

类似尾生这样的人,在鲁国还有很多,如“日三省乎已”的“宗圣人”曾参,出了贫居陋巷,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复圣人”颜回,出了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等等。感动中国的《二十四孝》辑录了24个“孝动天地”的故事,其中有10个出自于山东:孝感动天的虞舜,龇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仲由,鹿乳奉亲的剡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卖身葬父的董永,行佣供母的江革,卧冰求鲤的王祥,扼虎救亲的杨香。

这里再择一个大孝子闵损的故事,以窥一斑。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

父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这几句话是写闵损的。闵损,字子骞,鲁国人,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后来虚弦再娶,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心眼小,待他很不好。冬日里,给她两个亲生儿子穿的是棉絮做的又暖又厚的衣服,给闵损穿的却是用芦花填充的。寒风刺骨,闵损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无半句怨言。至此,“单衣顺母”的故事还刚拉开序幕,故事的高潮是父亲发觉此事以后。那是在一个寒风砭肤的日子,父亲有事外出,闵损赶车,冻得发抖,连缰绳都抓不住,掉在了地上。父亲知道了事情真象,勃然大怒,定要休了那个偏心的女人。“母亲在,挨冻的只是我一个。”闵损跪下泣泪说,“如果把她赶走了,受寒的就是我们兄弟仨了。”后母听说后,终于悔悟,她从此善待闵损,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鲁国,不独男子崇尚忠孝仁义,女子也不逊须眉。其中,历代被人们所传颂的就是孔府的“世代恩亲”张姥姥的故事。

那是在唐代,兵荒马乱,孔府又远离朝廷,断了恩赏。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靠在当地做个泗水令,支撑门户。孔府有个洒扫户,原姓刘,叫刘末,后来进孔府当差,改名叫孔末。那时,外姓人进孔府当差都要改姓孔才行,明朝以后,规矩恰好相反,姓孔的不许当差为奴。孔末见时局动荡,就起了篡位夺权的野心,在一天夜里把孔光嗣杀了。为斩草除根,又要杀他的儿子孔仁玉。不巧,孔仁玉去了乳母张妈妈家,还没回来。孔末就追到张妈妈家来了。张妈有个儿子和孔仁玉年龄相仿,且凑巧也是个秃子,闻讯孔末追来了,就脱下孔仁玉的衣服给儿子穿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孔末杀了。孔末以为万事大吉,打道回府,做孔府的主人去了。孔仁玉改名换姓,和张妈妈以母子相称。19岁那年上,他赴京赶考,被选为太学生,乘机向当时的皇上唐明宗奏明孔末乱孔的真象,明宗派人查办,把孔末杀了,让孔仁玉回曲阜袭爵,断了宗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孔仁玉为报答张妈妈舍子救命和养育之恩,奏准皇上,认张家为“世代恩亲”,张家的世世代代都是孔府世世代代的恩人。从此,孔府上下都尊称张妈妈为“姥姥”,这“姥姥”就成了她的官称。孔仁玉还授给张姥姥一根楷木做成的龙头拐杖,可以用它来管教孔府衍圣公的一品夫人。张姥姥死后,“姥姥”的官称和龙头拐杖就由她的长房儿媳继承,世代相传。

为了一个“义”字,山东籍的母亲可以置亲生骨肉于不顾,去救侄儿,去救外姓人的儿子。儿子本是她们的全部希望,为了儿子,她们敢上刀山,肯下火海。然而,在危难之际,要在儿子与别的孩子之间做出抉择时,她们去毅然放弃了儿子!为了“报恩”,孔府世世代代尊奉恩人的后代,真可谓“涌泉相报”。这就是崇尚仁义的鲁人。

2.粗犷刚烈的齐人

如果说鲁人文质彬彬的话,那么齐人给人们的印象则是粗犷刚烈,他们可杀而不可辱,面对挑战,置生死于度外,全力施为,一决雌雄。在中国历史上,粗犷刚烈的典型事例,大多发生在齐地,或由齐地人唱主角。

体魄强悍,粗犷刚烈,喉咙粗大,不善言辞,遇事说不上三句话,便吹胡子瞪眼睛撸袖子,“砍头不过碗大疤!”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这便是“山东好汉”给人的印象之一。小说家写山东人,往往尽力刻画山东人的这一面,瓦岗寨里的程咬金,梁山泊上的李逵,粗犷、莽撞、豪爽、勇武、坦直,几乎成为小说家笔下的山东人的固定形象。然则这又决非小说家妙笔生花,面壁虚构。

齐文化研究者李新泰在《齐文化大观》一书中说:“齐国崇武尚勇,堪称诸侯国之最。”这“之最”说或许有点夸大,但齐人在粗扩剽悍、尚武好勇士上可以挤身前茅,是不成问题的。

齐国的君主大都尚勇,且如齐闵王,他选用官吏的办法只有一条:看他敢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中与人搏斗。齐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往往以比武取乐。如他们乘车上路,喜欢以车毂相互撞击来逗乐。车在飞驰,“砰”地一声车毂相碰,落败的一方有人仰车翻之危,没有点勇气胆量是不敢玩这种把戏的。

在“技击”上,齐人讲求的是个人的技能,单兵格斗的本领。“怯于众斗,勇于持刺”,是司马迁对齐人的观感。也就是说,齐人不喜欢打群架、以众凌寡,惯于逞个人之英武。于是,剑也成为齐人的宠物,人人身上都佩上一柄。就连那位穷困潦倒的冯谖,去投奔孟尝君田文,身上也悬着一把利剑,只是剑把没什么包装,用草缠着。武艺在身,他们胆气更壮,性子更烈,可杀不可辱。他们决不会、也不肯在拳头面前屈从。当他们要为某事而与人抗争时,便置生死于度外。在这方面,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惊世骇俗的事迹。

有个故事说:齐国有两个以勇敢著称的人,一人居东郭,一人居西郭。有一天,两人在路上相遇,东郭勇士说:“去喝一杯如何?”“有肉下酒吗?”西郭勇士问。“你身上的肉,我身上的肉,不是肉吗?”东郭勇士也斜着西郭勇士说。西郭勇士不甘示弱,欣然应允。

于是,两人找来些豆酱,拨出刀来,你割我一刀,我割你一刀,蘸着豆酱吃起来,谁也不甘心先服输,直吃得两人都倒毙于地。

那个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也发生在齐国。齐景公身边有三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长。一次,齐相晏婴从三勇士身边走过,三勇士大大咧咧坐着未动。晏婴很恼火,他认为三勇士不懂礼义,乃“危国之器”,建议齐景公把他们干掉。景公觉得这件事很棘手,因为三勇士勇武绝伦,弄不好要出乱子。晏婴出了一个点子,让景公赐给三勇士两个桃子,叫三勇士自己去比功劳,功大者便可吃桃子。

景公当即照办了。

面对两个桃子,三勇士傻了眼,是礼让呢?还是争夺?公孙接寻思:若论功得不到桃子,就显得自己没有勇力,那还如何下台?想到此,他开口了,说他接连与两头猛兽搏斗,都获胜,这样的功劳该吃桃。说罢便拿了一个桃子在手。

田开疆接着说:“鄙人随主君出征,一人杀退敌人三军,这样的功劳也该吃桃。”说完伸手抢去剩下的一个桃子。“慢着!”古冶长站了起来,“在下有一次随主君渡黄河,河里的大鳖咬住了驾车子的一匹马的马腿,马一惊就把车拖向深水激流,我潜水逆流行了百步,又顺水追了九里,才把大鳖宰了。然后,我左手牵着马,右手提了鳖头,护着主君渡过了河。我的功劳最大,你们把桃子放下!”他越说越激动,拨出剑来准备格斗。此时,公孙接、田开疆悔恨地说:“我俩论勇力没你强,论功劳没你大。我们取桃不让是贪,再不去死更是无勇。”两人放回桃子,双双拨剑自刎。古冶长后悔了:“你们俩死了,我独活着不仁;贬低别人,夸耀自己是不义;痛恨自己的行为而不去死是无勇。”说完,举剑向脖子抹去。

往事如烟,今天人们仍在咏叹“东郭和西郭勇士”、“二桃杀三士”、“田横五百壮士”的故事。他们身上那种粗犷刚烈之风,至今在山东一些尚武之乡还十分盛行。

3.齐鲁义匪

作为中国人,生活在底层,为日常生活煎熬旷久,其内心深处一定会闪过侠客隐士的自然欲求。行侠仗义,纵横江湖,杀富济贫,惩恶扬善,这是贯穿着阳性精血的男人的隐秘渴求。

齐鲁大地为侠义精神作出了不朽的现实演绎,水泊梁山,群雄咸集,风雷激荡,替天行道,笑傲人世,何其快哉!

有人说:“自古山东出好汉。”好汉在山东各地普遍都有,崇尚好汉,是山东人的一种独特民情。

山东好汉帮都是一些有侠义心肠、肝胆相照、劫富济贫、敢作敢为的忠勇之人,他们有这样几个特点:忠勇、正直,是在为“道”、“义”而奋争;勇敢、坚强,敢于冲破一切困难与险阻;诚实、可靠,没有奸诈和阴谋。

前几年电视剧《水浒传》风靡大江南北,《水浒传》就深入刻画了山东大汉的形象。其中许多著名英雄好汉都是山东人,像梁山泊108将中的宋江、吴用、李逵、林冲、鲁智深等,瓦岗寨结义英雄秦叔宝、徐茂公、罗成、程咬金等。

山东人喜欢这些英雄,从一定程度上说,虽是喜欢他们反抗官府、反抗暴政、替天行道的英雄主义行为,但从根本上讲,人们在骨子里喜欢的还是这些人的讲义气、够朋友。

义是什么?大儒孔子、孟子早已解释得清清楚楚。义气、诚信基本上是儒家倡导的价值观念。义的基本含义:一是忠于朋友,同生死,共患难,一诺千金;二是行侠仗义,扶危救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如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中唱的那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在《水浒传》中,梁山和宋江起义军的阵势被夸大地描述为:“四面是高山,中间是平地,建有宛子城、忠义堂和六关八寨,山下有金沙滩、鸭嘴滩、蓼儿洼,山的四周有八百里梁山泊!”高文秀的元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梁山的气概就更加不凡了:“寨名水浒,泊号梁山,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东连大海,西接济阳,南通巨野、金乡,北靠青、济、兖、郓,有72道深河港,屯数百只战船。36座宴台楼,聚得百万军马粮草。”

梁山位于山东西南部梁山县境内。此地原名良山,只因汉文帝次子梁孝王葬于此而名梁山。梁山附近的梁山泊古时曾属于庞大的巨野泽,后缩小为一个很小的湖泊,唐朝末年以后,黄河多次缺口泛滥,水汇山麓,聚为水泊,大小水泊相连,至北宋末年形成大片泽国,湖中港汊交错,芦苇纵横,并有许多天然小岛,形局险要复杂。当时许多破产农民、渔民以及一些被政府通缉追捕的逃犯遂藏匿于此,人数愈聚愈多,形成江湖势力,宋史《蒲宗孟传》中,就有“梁山泊素多盗”的记载。宋江起义军是梁山最著名的一股江湖势力。

北宋末年,官府设置“西城括田所”,宣布将整个梁山泊数百里水域尽数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以盗贼论处。贫苦农民、渔民交不起重税,遂于宣和元年(1119年),汇聚在宋江等人的麾下正式起义,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

梁山一百单八将,36人为天罡,72人为地煞,这是《水浒传》的虚构。以宋江起义为历史原型的《水浒传》弥补了中国人某种隐在的内心缺失。在这部侠义高张的奇书中,水泊梁山什么样的豪杰都有,诸如晁盖之类的乡村土老坎,时迁、白胜之类的鸡鸣狗盗之徒,关胜、呼延灼之类的朝廷名将,鲁智深、武松之类的老江湖,柴进、卢俊义之类的金枝玉叶,林冲、杨志之类的落魄英雄,诸如老谋深算的吴用,呼风唤雨的公孙胜,小毛贼朱贵,大粗人李逵……真可谓各色人等、群雄并集。

在众多山东好汉里,最受欢迎、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和感兴趣的要算是李逵和程咬金这两个人了。他们都是起义军的骁将,分别是梁山和瓦岗寨的重要人物。两人性格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粗犷、莽撞、豪爽、真诚、义气,而且有几分单纯和天真,各自生就一副惊人的相貌,野性里透着几分滑稽。

李逵上山造反是毫无保留的,他始终忠于山寨事业,每次战斗,他都奋勇当先,上阵脱得赤条条,挥动板斧横冲直闯,不畏刀枪箭矢,为山寨立下过汗马功劳。在梁山,李逵只听宋江的话。李逵的忠于梁山,很大程度上是忠于宋江,因为宋江是他心目中的偶像。说李逵忠于宋江,并不否认他忠于山寨的一面。为了维护山寨的名誉,当他误以为宋江抢走了刘太公的女儿时,一怒砍倒了杏黄旗,大闹忠义堂。这一方面是出于维护山寨的名誉,一方面仍能看出他对宋江的感情。正因为他所尊崇的人使他失望,他才又痛又怒,挺身问罪。当知道由于自己莽撞犯下大错时,赶忙负荆请罪,这也是李逵的可爱之处。

李逵对于宋江的忠诚,也有“愚忠”的成分,有一定的盲目性。一直到后来宋江投降朝廷,遣散梁山众兄弟,要散伙的时候,李逵还是对宋江抱有幻想,不忍背弃兄弟情分。

而程咬金卖柴出身,仗义、重友情。早年有些无赖,逞凶打人,乡邻们都怕他,但他很仗义。他的可爱之处是心直口快,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他敢骂皇帝,李世民也奈何他不得。罗成战死,李世民前去吊丧,程咬金大骂:“唐家是没良心的,太平时不用我们,如今不知哪里杀来,又同牛鼻子道人在此猫哭老鼠假慈悲,想来骗我们为他争天下,夺地方。”

在梁山好汉中,世人争议最大的人是梁山的总头领——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