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4378900000067

第67章 造访千姿百态的艺术世界之最(5)

1857年,19岁的比才以钢琴家兼作曲家的身份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并获得罗马大奖去意大利进修三年。1863年比才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珠人》,以后主要从事歌剧写作,作品有《卡门序曲》、《阿莱城姑娘》等。在他的作品中现实主义得到深化,社会底层的平民小人物成为作品的主角。

对于今天的西方人来说,女人如果不以自己的性感去吸引男人将是一件非常古怪的事情。因此,他们很难体会到1875年3月3日比才的新作在巴黎歌剧喜剧院首演时台下的资产阶级观众所感受到的震惊。

《卡门》还被改成了舞剧、音乐剧,并通过电影电视传到了千家万户。歌剧中那些著名的曲段,包括具有挑逗性的《哈巴涅拉舞曲》和《塞吉迪亚舞曲》、《斗牛士之歌》以及第一幕和第四幕的序曲等早已脍炙人口。

但是,1875年的《卡门》却被看做是一种失败。一位批评界人士认为乐队的演奏“乱七八糟”;而另一位人士则评价说,乐曲缺少“创新和个性”。

对于现代人来说,巴黎批评界对这部旋律优美、配器出色、创意惊人的歌剧的大肆贬低说明了他们的无知和恶意。然而,当时的评论家只是表达了一种广泛的观点:巴黎上流社会无法容忍这部歌剧的题材。

今天,《卡门》既获得了评论界的美誉,又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并且成为19世纪能与旷世奇才莫扎特的作品相提并论的几部歌剧之一。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是《爵士歌王》,它由华纳于1927年推出。

其实在这之前已经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影片《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乐。到了1927年,华纳推出了《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入了一部分对白,所以被看做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片。

电影声音的出现,为电影艺术拓展了新的表现空间,这在电影史上无疑是革命性的成果。在最初阶段,美国观众争先恐后地来观看这些音乐片,他们对于唱词和歌手嘴唇动作完全一致的现象,感到十分惊奇;而另一方面,这种新的技术却受到卓别林、茂瑙、普多夫金、爱森斯坦等无声艺术大师们的贬斥。

这些无声艺术大师们担心声音的出现会影响到观众对画面和演员表演的关注,威胁到默片时代电影的独特艺术风格,他们联合发表了一篇有名的反对对白片的宣言——《有声电影声明》。

由于当时的录音技术还十分不完善,声音的出现的确从很多方面影响到了电影艺术的发展。比如创作者在片中毫无原则地加入大量声音,使整部片子充斥着无聊唠叨的对白和莫名其妙的音响,结果这些毫无艺术美感的声音很快就使观众感到荒谬和厌倦,而且也造成了电影美学的倒退。

最早出现米老鼠的动画片

“米老鼠”1928年首次出现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疯狂的飞机》中。米老鼠的形象,是沃特·迪斯尼在火车上偶然想到的,并给它起名叫“莫梯默尔”。但他的太太莉莲觉得这名字华而不实,就给它取名叫“米老鼠”,结果一炮打响。

米老鼠从此走红,街头巷尾到处是身着红绒短裤的米老鼠广告,连电影观众在买票前都要问问米老鼠是否印在节目单上。

几十年来,米老鼠担纲过各种不同角色,从牧童到发明家,从侦探到管道工,从消防队员到能打败强大对手的斗士……1932年,它还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米老鼠和唐老鸭》后,米老鼠立即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特别是少年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

最早出现唐老鸭的动画片

“唐老鸭”是美国好莱坞迪斯尼动画片中与米老鼠齐名的一个角色,它的配音者是美国一位名叫克拉伦斯·纳什的艺术家。纳什爱鸟成嗜,从小练就了一口模仿鸟鸣和各种家禽家畜啼叫的本领。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纳什同妻子来到洛杉矶谋生,在一家牛奶公司受雇为牛奶推销员。可是,酷爱表演艺术的纳什却时时向往能重返舞台。

一天,纳什在推销牛奶的路上,来到经常路过的沃特·迪斯尼动画片制片厂摄影棚,自荐可单口表演百鸟大合唱。一位导演会见了他,并让他即席模仿鸭子的声音说话。

纳什做了表演,他模仿鸭子的声音从厂内通讯机上传出,被该制片厂经理沃特·迪斯尼听到,他喜出望外地说:“这不就是我们寻找已久的鸭子吗?”

从那以后,纳什开始了他在迪斯尼动画片中配音的艺术生涯。1934年6月9日,迪斯尼放映了一部名为《聪明的小母鸡》的动画片,片中首次出现了一只身穿破烂水兵服、跳着号笛舞(英国水兵跳的一种活泼的民间舞)的鸭子形象,由纳什为其配音,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唐老鸭”。

唐老鸭在银幕上出现后,很快就赢得了小观众的欢心与喜爱,成为动画世界中的明星。

最早的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是动画的一大创举。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1960年,上海美影厂拍了一部“水墨动画片段”的短片作为实验。同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其中的小动物造型取自齐白石笔下。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

神秘的水底世界、水下孤儿托儿所、只会教八以内算术的螃蟹大叔和可怕的大黑鱼,这就是呼噜与哈欠的历险经历。这一次它们来到了湖里,和小蝌蚪一起找寻它的妈妈。

呼噜变成了一只乌龟,而哈欠变成了一条小鱼,它们的性格也随之变得古怪起来……经过一路寻找,就在它们险些被大黑鱼吃掉时,青蛙妈妈出现了,用它的无敌青蛙腿赶走了黑鱼。故事讲述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是一部带有科普意味的影片。

最早的动画电影

1937年出品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不但是电影史上第一部长动画电影,对电影史和迪斯尼动画本身也具有非凡意义和特殊价值,对全球少年儿童乃至成年人的影响更是巨大而深远的,它已经远远超出了文艺作品的范畴,发展成为善与恶、美与丑的道德规范的代名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和广泛传播。

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讲述的是一位美丽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坏心肠的皇后因为妒忌白雪公主的漂亮容貌,发誓要把她置于死地,三番四次对她下毒手,而温柔善良的白雪公主由于得到白马王子、七个小矮人和森林百兽的热心帮助,一次一次化险为夷,还因此与他们交上了朋友并找到了真爱……气急败坏的皇后恶有恶报,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部以众所周知的童话改编的卡通片是迪斯尼早期的作品,画面在现在看来很普通,在20世纪30年代却很不容易,当时没有现代的手段,纯粹的人工劳动使本片比现在的卡通片更具感染力。虽然它在当年的奥斯卡评选中败在动画片《老磨房》下,但公主与王子的美丽传说却留在了观众的记忆深处。

最早的动画片连续剧

《铁臂阿童木》是日本漫画界一代宗师手冢治虫的首部连载作品。在日本《少年》杂志上,1951年4月《阿童木大使》开始连载。首次登场它还只是配角。次年4月份,《铁臂阿童木》在《少年》漫画杂志重新开始连载。这个纯真、善良、勇敢的日本机器娃娃,曾经陪伴过很多人的童年。

《铁臂阿童木》是当年的小朋友们最熟悉的作品。故事讲述茶水博士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拟人类机器人阿童木对付邪恶的机器人和恶势力,在手冢作品乃至动画界都堪称经典。

阿童木一夜之间成为小朋友心目中的英雄。故事除对阿童木除暴安良的描述外,还设立了幻想世界的架构,以及对机器人世界和人类社会并存探讨。《铁臂阿童木》对我国动画的发展影响十分巨大,当年看了《铁臂阿童木》后立志加入动画行列的大有人在。

最早的立体电影

世界上最早的立体电影是《爱的力量》,是由美国帕费克特·皮克丘斯公司在1922年拍摄的。为了获得立体感,放映时,观众必须戴上装有红色和绿色镜片的眼镜。

1945年—1946年,在黑海沿岸,苏联拍摄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立体电影,这部电影由A.N.安德烈耶夫斯基导演,1947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首映。

在拍摄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整整用了5个晚上的时间,才解决了技术上的最大困难,让一只真猫沿着细树枝向摄像机镜头走来。

放映时,观众感到猫是从人的头顶上走过去的,最后消失在电影厅的后面。

最先创造画外音的人

为了能够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心理描写,电影“画外音”诞生了。它是由好莱坞著名导演马摩里安第一个创造的。

20世纪30年代,马摩里安在拍摄《街头惨案》的片子时,为了要清晰地把角色的内心活动“和盘托出”,产生了把角色的思想、心理活动和回忆变成可以听见的声音的想法,在实践这一设想的同时运用特写镜头加以突出表现。

拍摄时,他让演员只表演揭示其内心感情活动的外在形体动作,摄影机则拍下演员的特写镜头,另一位演员则以“旁白”的形式充当角色的“思想代言人”,也就是今天常见的“画外音”。

现在,“画外音”已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电影艺术手法,并出现了多种形式,比如“声画同步”、“声画逆步”等。

最早发明特技摄影的人

特技摄影手法是由法国的著名电影大师C.梅里爱发明的。1898年,即电影诞生后的第三年,梅里爱十分痴迷于电影摄影艺术。

一天,他在巴黎一条街上拍电影,当他正在拍摄一辆行驶的公共汽车时,摄影机出了问题。这时,远处正好开来一辆灵车,当时梅里爱没有看到灵车来去,只顾修理机器,然后又马上继续拍摄。结果没有想到,在放映这段影片时却出现了一串十分奇怪的镜头:走着走着的公共汽车,忽然变成了一辆装死人的灵车。

这引起了梅里爱的思考。他想:公共汽车可以变成灵车,那么,茅屋也可以变成宫殿,男人可以变成女人……随后,他开始认真地研究和改装摄影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发明了“复摄法”,即将一个形象叠拍在另一个形象上面。

不久,他又开始注意摄影机的速度,结果又创造出了“快动作”和“慢动作”的奇迹,也就是目前“变速摄影法”的先驱。这样,特技摄影就产生了。

最早的特写镜头

特写镜头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3年2月2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新建爱迪生电影制片厂,威廉·迪克逊拍摄了《弗雷德·奥特的喷嚏》一片中弗雷德·奥特打喷嚏的镜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特写镜头。

世界上最早在中景镜头中使用特写镜头是1900年英国圣奥尔邦斯的阿萨·梅尔巴恩·库帕拍摄的《老奶奶相面用的凸镜》,该片描写了一个孩子拿着老奶奶相面用的凸镜,去看手表、报纸、金丝雀、小猫、老奶奶的眼珠等情景,十分有趣。后来,特写镜头在电影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最早的国际电影节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设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它创办于1932年,被誉为“国际电影节之父”。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影片。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节建造了电影宫。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电影节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1946年才恢复。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他大型国际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威尼斯电影节设立的奖项很多,有“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奖、国际天主教组织奖、国际电影新闻协会奖、纪录片奖等等。评奖之前要组成有权威性的评审委员会,我国导演谢晋、陈凯歌都当过评委。中国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频频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