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世界之最全知道
4378900000028

第28章 追踪奇妙的动物世界之最(8)

飞鱼身体修长,可长达45厘米,近乎圆筒形,青黑色,腹部灰白色,胸鳍特别发达,一直长到尾部,像鸟的翅膀;腹鳍大,可作为辅助滑翔用,尾鳍叉形,下叶比上叶长。飞鱼的飞翔多半是为了逃避敌害的袭击,或靠近船只受惊而飞,但有时也会无缘无故而飞。成群的飞鱼越出水面,高一阵,低一阵,掠过海空,犹如群鸟,非常壮观。

游得最快的鱼

在三万多种鱼中,论游泳速度,冠军是旗鱼。旗鱼在辽阔的海域中疾驰如箭,游速每小时达120千米,比轮船的速度还要快三四倍。从天津到上海1 300多千米的海路,旗鱼只要花10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能游完全程。

旗鱼的嘴巴似长剑,可把水很快往两旁分开。背鳍生得奇特,竖起展开来,犹如船上的风帆,当它游泳时,便放下背鳍,减少阻力。它的尾柄特别细,肌肉很发达,摆动起来非常有力,像轮船的推动器。这类身体上结构的特点,使它创造了鱼类游泳速度的最高纪录。

寿命最短和最长的鱼

论鱼的寿命,狗鱼最长寿,可活200多岁,堪称鱼中“老寿星”。狗鱼身体修长,可达一米以上;头很突出,尾鳍分叉;口生犬牙,凶猛,吞食其他鱼类和水生动物。这种鱼属于冷水性鱼类,分布在北半球寒冷地区。狗鱼寿命长,与它生活在寒冷地带有一定的关系。世界上现存有八种狗鱼,我国只有一种,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地。此鱼的肉非常鲜美,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与此相反,寿命最短的鱼是一种透明的断虎鱼,它虽然不是朝生暮死,但生命很短暂,从出生到死亡,只不过一年的时间,这不仅在鱼类寿命中是最短的,在脊椎动物中也属最短的。

最珍稀的鱼

1938年12月22日,从非洲传来一个震动了世界的特大新闻,在南非东伦敦港附近查伦马河口外56千米处的印度洋里,渔民们从80米深的海水中捕捞到一条长153厘米、重577千克的奇异的怪鱼。这条鱼全身披着黏滑的大圆鳞,发出美丽的蓝艳艳的光泽,它居然顽强地在甲板上挣扎了3个小时才断气。

奇怪!谁也没有见过这种鱼,渔民们决定将它送给当地的博物馆。可惜正赶上圣诞节期间,邮寄运输的延误,使这条鱼的内脏变质。所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只能将它制作成标本。那些初次看到这条鱼的科学家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条不可能存活到那时的鱼,因为它早“该”在一亿两千万年前到六千万年前就绝种的,属于空棘鱼类的一种总鳍鱼。

总鳍鱼生存于三亿五千万年前的泥盆纪里,它是骨鳞鱼类,是两栖动物的祖先,两亿多年前已经灭绝。想不到竟然还有总棘鱼这一支孤种历经沧桑,繁衍下来,真是难以想象!

最小的鱼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的一大类,全世界有上万种,中国有2 000多种。鱼类中最大的应当算是“鲨鱼”,身长有10多米。

那么最小的鱼是哪一种呢?世界上最小的鱼是菲律宾的■虎鱼。■虎鱼生活在菲律宾群岛的一些河流及湖泊中,体长1~1.5厘米,是最小的脊椎动物。别看它小,这种■虎鱼具有强大的繁殖力,数量非常之多,当地居民常把它们捉来充当食物。

20世纪50年代菲律宾渔业局曾捕获过■虎鱼中的小中之最,体长还不到1厘米,把这种小鱼称之为■虎鱼,也许是因为它长得太小,不像鱼而像小虾米,“■”和“虾”同音同义,但它又确实是鱼而不是虾,所以把它称为■虎鱼,于是,鱼和虾的含义都有了。

最大的鱼

鲸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它是鲨鱼类中的一种。据说,最大的鲸鲨长可达20米,体重可达20吨。姥鲨比鲸鲨稍小一些,长也在15米以上。在茫茫的大洋中,常常可以见到成群长在10米左右,重达5吨左右的鲨鱼游弋于海面。

鲸鲨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鱼类。它的身体灰褐色或青褐色,具有许多黄色斑点或横纹。它的口很宽大,嘴张开可达1.5米,几乎与头等宽,牙齿却很细小,有300排细小的牙齿。鳃耙是海绵状,它的鳃弓具有角质鳃耙,鳃耙分成许多小枝,交叉结成海绵状的“过滤器”,一小时可过滤600立方米的海水。它一张开大口,海水与小生物便一起涌进口中,然后它闭上口,水就从鳃耙的缝隙中排出,而小生物就留在口中成了它的食物。它的食物有浮游生物和小鱼等。

鲸鲨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在加勒比海、非洲东西海岸、菲律宾、台湾附近都发现过,一般只单独活动,在近海巡游,游动不快,巨大的蓝灰色身体两侧有显著的皮嵴、黄色斑点和横纹,尾鳍上半叶显著上翘。它的肝油可做机器油或制肥皂,皮可制革,肉、骨和内脏可制鱼粉。

鲸鲨繁殖是卵胎生,小鱼刚出生时有40~60厘米长,一般30年才能达到性成熟,寿命可达60~150年,由于繁殖能力不强,也属于濒危动物。

最能睡觉的海洋生物

海象是出了名的瞌睡大王,一上岸就常常倒下身体酣然入睡。如果栖息地太小的话,它们甚至会两三层叠在一起,但依然睡得很甜。

海象是北极地区仅次于白鲸和格陵兰鲸的大型海兽,它们的特征就是无论雌雄都长着一双长长的獠牙,沿着嘴角向下伸出。海象的躯体是圆筒状的,全身皮肤厚实而又褶皱丛生。脑袋长得又小又扁,脸上长满像刷子般坚硬的胡须,一双小眼睛埋在皮褶里几乎难以看到。海象生有4只宽大的鳍脚,两只后鳍脚向前弯曲,帮助它一拱一拱地在海滩上爬行。

海象的长牙朝下长,最长的可达1米,它们对海象非常有用,是生存的工具。海象潜入海底时,可以利用长牙把海底泥沙中的蛤蜊挖出来,再用宽大灵活的前鳍收集在一起,运到海面上以便食用。当海象攀登浮木或山崖时,长牙则成了它们的攀登工具。当它们把猎物用前鳍压住时,长牙则又成了它们的杀敌武器。海象还用长牙在冰上开洞以便呼吸,或者用长牙当做杠杆,将庞大的身躯弄到海岸或冰上去。另外,海象的长牙也是它们在家族中的一种身份象征。

海象的体形庞大,而且鳍状脚不能很好地用于行走,所以海象在陆地上行动比较困难。当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海滩上晒太阳时,会尽可能地占据所有的空地。有时,为了抢占一个好的地盘,海象彼此之间会产生争斗。它们用长牙和强有力的脖子互相攻击,战胜者将战败者驱赶走,并占领夺来的地盘。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鱼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鱼是稀有的大白鲨,又称“吃人鱼”。成年大白鲨平均4.5米长,约650千克重,有证据表明有些大白鲨可长达6米多。

大白鲨的活动范围包括从热带到温带的广阔水域。它们算得上是个杂食家,虽然大白鲨最喜欢捕食海豹、海狮,偶尔也会吃海豚、鲸鱼尸体甚至其他鲨鱼,但除此之外它们还吞食许多其他东西,如海獭、海面上漂浮的死鱼等。当人们解剖大白鲨的胃部时,甚至发现它们的胃里面有瓶子、罐头盒、草帽、皮靴、捕龙虾的笼子。

那么大白鲨有耳朵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从外面看不见,但大白鲨确实是有耳朵的。大白鲨通过位于颅骨内的两个很小的传感器来辨听声音。有时它们还能专注倾听来自受伤的鱼或者是海豹发出的呻吟声。

贝类之王

在贝类这个大家族中,砗磲的个头是最大的,砗磲属双壳纲。人们在太平洋的热带海域发现的大砗磲,壳的直径超过两米,体重达200公斤以上。据说,在早期的海洋考察中,发现的砗磲更大。

砗磲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海域,喜欢栖息于低潮线附近的珊瑚礁岩中。幼体时,壳顶伸出强有力的足丝,牢固地黏着在海底岩礁上。因此,一旦幼体粘到了岩礁上,便终生不移位。有的砗磲则在珊瑚礁上穿洞穴居,把自己的身体埋在珊瑚礁之中。

砗磲的食物是海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潮涨潮落时,海水流动,便把热带海域中各种浮游生物“送到”砗磲的嘴边,砗磲只需张开嘴,吸收海洋中的营养。每当砗磲吃饱了,需要阳光时,砗磲便会张开双壳,伸出五颜六色的外套膜,像一件极不规则的印有彩色图案的纱巾,在海水中荡来荡去。

砗磲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获得阳光,获得水中的氧及各种营养,使自己的身体不断生长。有时,大砗磲壳内也能长出珍珠,而且个头很大,寿命也很长。根据砗磲壳上的“年轮”计算,砗磲的寿命可长达上百年。

砗磲的闭壳肌肥大,而且营养丰富。当地的渔民将采来的砗磲“肉”制成干制品——蚵筋,这是南亚一些国家餐桌上的名菜。此外,砗磲壳可以烧石灰,是工艺品的重要原料,因此,近些年来,人们过量采集砗磲,使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幸而国际上已经把砗磲列为世界稀有物种,加以保护。

砗磲的分布地区并不广泛,主要生活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珊瑚礁海域。在我国台湾附近的海域、南海海域,特别是西沙、南沙及南海其他岛屿的珊瑚海域都有分布。

最大的海参

海参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1 100种,分布在各海洋。在这么多种类中,个体最大的要数梅花参了。梅花参是印度—西太平洋区热带珊瑚礁特有的食用海参,它的体长一般是60~70厘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最大者体长可达120厘米,故名“海参之王”。

梅花参形似长圆筒,属刺参科的一属。它背面的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连在一起,有点像梅花瓣状,所以人们称它为“梅花参”;又因为它的外貌有点像凤梨,也称它为“凤梨参”。

梅花参腹面平坦,形似足底,密布许多管足;口大,触手有20个;其骨片很简单,一种是微小、重叠和密集的颗粒体,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3次的不规则的“X”形体。

梅花参栖息于珊瑚礁礁平台外,水深3~15米的珊瑚砂上,以小生物为食。梅花参的色彩十分艳丽,背面上显现出美丽的橙黄色或橙红色,还点缀着黄色和褐色的斑点;腹面则带红色;20个触手都呈黄色。梅花参属已知有两种:一种是模式种梅花参,另一种是巨梅花参。后者身上无肉刺,但骨片与梅花参相似。

此外,梅花参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当它们受到刺激时,如海水污染、海水比重和温度剧变,就会引起自身的腐烂或自行吐出内脏。排脏后的海参,在良好水质条件下,又会再生。有趣的是,梅花参的泄殖腔内有一种鱼与之共生。这种鱼像手指般大,全身呈棕红色,头部稍大,身体光滑细长,约20厘米左右。当它感到水质恶化时,也会从参体内部伸出头来。因而,凭这种鱼可观察梅花参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最大和最小的乌贼

乌贼是以施放“烟幕弹”来躲避敌害的海洋动物,它们可以从体内的一个墨囊里喷出同自己形态相似的“冒牌货”来。这是一团黑色的浓液,悬浮在水中,当大鱼碰到时,它才“爆炸”开来,在周围形成了一层浓黑的烟幕。当情况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它们还会一连串地喷出迅速扩散的墨汁,把敌害团团围住。乌贼一般可以连续施放六次“烟幕弹”,持续十几分钟。最大的乌贼喷出的墨汁,能够把百米范围内的海水染黑。在黑色烟幕保护下,敌害被蒙蔽了,乌贼就乘机溜走。

在墨西哥海湾深处,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乌贼,其触须长达六米。科研人员是在水下2 000米的深水勘探仪中观察到这些无脊椎动物的。它们在距海底大约两米处的层面漂流,巨长的触须拖到了海底,为身长的10倍。与以前发现的乌贼明显不同的是,这些深海乌贼的身子是直立的,触须弯曲成直角拖在后面,这样便于迅速转身。另外,这类乌贼的触须极有黏性,就像蛛网一样,能方便地捕捉小鱼。

据悉,类似的乌贼随后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也被发现过。

然而这些大王乌贼还不是最大的。在大西洋亚索尔群岛附近曾捕获一只抹香鲸,当鱼类学家解剖这只抹香鲸时,发现它的肚子里有一条完整的大王乌贼,体长连触手在内有10.49米,重达185公斤。

最大的乌贼称为大王乌贼,而分布在太平洋的最小乌贼叫细乌贼。细乌贼体长仅为1厘米,身体小而匀称,形状扁平,体外包着一层叫外套膜的皱皮,里面的叫外套腔,有绕身体后端一周的鳍,头部有一对构造复杂、类似人眼一样发达的眼睛,并有10个带吸盘的腕足。吸盘上有很多小钩,像猫爪子一样,它还有一个锋利似鹦鹉喙一样的嘴。

小乌贼构造与其他乌贼一样完整,运动量不亚于大乌贼,同样是游泳健将,它有火箭般的高速运动的本领。

陆地上最大的龟

象龟是陆生龟类中最大的一种,以腿粗似象脚而得名。它产于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热带岛屿,以南美洲西海岸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及阿尔达布拉岛为多。“加拉帕戈斯”在西班牙语中是“龟”的意思,所以在16世纪,探险家就以此来命名他们在太平洋上发现的生长象龟的岛屿。

象龟以吃青草、仙人掌为生。这些驯良的素食动物每天睡16个小时,雨季下山,旱季则爬到多雾的山顶生活,为图凉快,常在泥沼里打滚,并常常让小鸟为它们清理外寄生虫。它的壳长达1.5米,爬行时高度可达0.8米,重200~300千克,能背负1~2人行走。雌龟每次下蛋90~150只。据报道,它的寿命可达300岁。

由于象龟壳长可达1.5米,当地居民常用其当摇篮。同时因为它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即使不吃不喝也能活很长的时间,加之从每只这样巨大的龟的身上能得到100千克以上美味的肉,所以很多船员将它捕来当做十分方便的“活罐头”。

在16~17世纪以前,这些岛屿上象龟十分繁盛。但由于自18世纪以来,先是海盗,后是航行到这些岛屿上的船员大量捕杀,加之这些岛上移民增多,鼠及家畜经常捕食幼龟及龟卵,现在象龟已有濒临灭绝的危险。

最大的蝌蚪

每年春天,在小水沟里,我们可以看到好多蝌蚪,它们一般只有1~2厘米长。但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和特立尼达岛上,却生活着一种巨大的蝌蚪,它的身长往往超过25厘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蛙的蝌蚪呢?科学家为其起了好多不同的名字。

为了揭开神秘蝌蚪之谜,科学家把这硕大的蝌蚪饲养在实验室里,观察它的生长、发育,最后蝌蚪终于成了具有四肢的蛙,真相大白。原来这种蝌蚪在变成蛙的过程中,不仅没有长大,相反却变小了,从全长25厘米的蝌蚪,变成最多不超过7厘米的一个蛙。

难怪博物学家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把当地出产的这种蛙和那么大的蝌蚪联系起来。大家根据这一不合理现象,给这种蛙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称之为“不合理蛙”。

最大的迁徙兽群

迁徙是某些动物的一种生理行为,一般来说,它的发生是季节性、规律性的。它的主要原因是群体内个体数有快速的增长,带来了食物与水的供应危机,不得不去找新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