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4363000000009

第9章 机遇无处不在(1)

我们不是缺少机遇,而是缺少捕捉。我们不是没有机遇,而是没有创造。我们不是失去机遇,而是失去信心。机会在哪里?机会在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头脑里,在我们的身边,也在于我们勤奋地去创造。

一、热忱之中有机遇

拿破仑·希尔认为,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的人,实际上是把好机遇一个又一个地损失掉,而且,最糟糕的是,他们本身并不知道错过了这些好机遇。

他讲了两个故事,以说明他的论断。

有一天,希尔站在一家商店出售手套的柜台前,和受雇于这家商店的一名年轻人聊天。他告诉希尔,他在这家商店服务已经4年了,但由于这家商店的“短视”,他的服务并未受到店方的赏识,因此,他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工作,准备跳槽。在他们谈话中间,有位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一些帽子。这位年轻店员对这名顾客的请求不予理睬,一直继续和希尔谈话,虽然这名顾客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但他还是不理。最后,他把话说完了,这才转身向那名顾客说:“这儿不是帽子专柜。”那名顾客又问,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这位年轻人回答说:“你去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怎么找帽子专柜。”

希尔认为,4年多来,这位年轻人一直拥有一个很好的机遇,但他却不知道。他本来可以和他所服务过的每个人结成朋友,而这些人可以使他成为这家店里最有价值的人,因为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老顾客,而不断回来向他购买。但是,对顾客的询问不予理睬,或是冷冷淡淡地随便回答一声,是抓不住任何顾客的。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样子。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扫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麻烦他们。其中一位年轻男店员看到了她,立刻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只是进来躲雨的,并不打算买任何东西。年轻店员说,他们同样欢迎她的到来。他主动地和她聊天,以显示他欢迎的诚意。当她离开时,年轻人还陪她到门口,替她把伞打开。这位老太太向年轻人要了张名片就走了。

此后的一天,年轻人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老板向他出示了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写来的。这位老大大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英格兰,代表该公司接下装修一所豪华住宅的工作。

这位老大大就是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

在这封信中,卡耐基的母亲特别指定这名年轻人代表公司去接受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交易额十分庞大。

这位年轻人得到了晋升的机遇,而他的机遇的取得与他的热心分不开的,其实是他自己创造了机遇。

二、乐观的人善于发现机遇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回报你,如果你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一切,你就会体验到越来越多的幸福;而如果你以悲观的心态去对待你周围的一切人和事,迎接你的只会是失望。一个被认为是成功者的人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尽管他遭遇到再大的失败、挫折,也不会轻易被击垮,而是马上就能重新爬起,保持乐观的态度继续前进。

日本著名的王者之师丰臣秀吉少年时在一家油行做事,辛勤工作的态度博得主人的好感,因此,对他特别地照顾。某日深夜,油行突然遭到盗匪攻击,油行被烧毁,店主也被杀害了。对于主人的不幸遭遇,他当然感到悲愤,于是,就独坐在被烧毁的房门前默默地追悼,附近的人看到他的样子也非常地同情,所以就邀他到别家工作,他却挥手拒绝说:“这样也许对我比较好,从此以后,我就可从军入伍做一名武士了。”说完就跑开了。几天之后,他出现在织田信长的队伍中,几年之后,他成为织田军中最著名、最骁勇善战的武将,而再过了十几年,他取代了织田的地位,最终统一了整个日本。

日本许多学者在研究秀吉的成功时,认为他所拥有的乐观的品质无疑是他成功的法宝。

这里还有另外一个例子:

本能寺之变发生后,秀吉立即发动有名的“中国大反扑”,两天时间就占据了居住的姬路城。在稍事休息后,秀吉马上商讨对光秀的讨伐作战计划,发出“明早出阵”的命令。这时,随军在营的祈祷僧对他说:“明天的出阵最好避免。”因为照卦上看,“城主一去不返”,那不代表着凶兆吗?这时,在一旁的将领们都默不作声,心想秀吉心里也一定有所打算。只见秀吉突然神情愉快地大声说道:“所谓‘一去不返’确实是对的,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打算重回此城。只要讨伐光秀之后,我就准备另外再择地筑城作为根据地。所以,此卦真正是上上大吉。”这么乐观开朗的想法,是他成为一位超级大赢家的最大本钱。

一个人如果拥有乐观的品质,他就会发现甚至创造出机遇,相反,一个人如果悲观消极,机遇永远也不会降临到他的头上。千万不要怀疑这一点,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足以证明乐观者和悲观者在面对同一问题时采取了不同的心态,也便产生了不同的结局。

有两位推销员到阿拉伯国家去推销拖鞋,第一个推销员到了这个国家一看,所有的人都不穿鞋子,于是他这么想,这里的人们都不穿鞋,我根本推销不出去,于是失望地回来了。第二个推销员同样到了这个国家,同样看到了不穿鞋子的一群国民,然而,他想:这个国家的人们都不穿鞋子,不就正好是自己大力推销的最好时机吗?于是,他马上在这个国家进行了大范围的宣传攻势,短短几个月之后,这个国家几乎所有的人都穿上了由他推销出的鞋子。他因为业绩出众,在几个月之后,被委任为这个国家的总代理。第一个推销员抱的就是消极的态度,所以机遇也不会被他发现,他的结果当然只有失败;而第二个推销员却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所以他在常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还是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大机遇,从而抓住了这个机遇,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假设你在原先的部门工作,有一天,领导突然找你谈话,要把你调到其他部门工作。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抱何种心态,就会有不同的行为,也便会有不同的结果。

如果这时候你想的是:领导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在原来的部门工作了,调我走是不是因为我有什么问题,对新的部门我根本不了解,那里肯定不是什么好地方……一连串悲观的念头涌上心头,你对于自己的前途也失去了信心,于是你可能会想方设法要留在原来的部门。即使你最终没有如愿;到了新的单位以后,你便会变得懒惰,不愿工作,极易得罪别人……于是,你的前途也就会越来越不顺。

相反,当你面对这种情况时,显得豁达一点,再想一想自己换一个新的部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或许到了新的部门以后,自己的发展空间会更大,说不定还是领导看重自己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于是,你信心百倍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在那里,你便会变得积极而勤奋,于是,机遇便也接踵而至。

所以,人有的时候是走运还是背运,往往是自己造成的。

三、困境之中有机遇

“下岗”使许多人陷入了困境。首先,失去了固定的工作与收入,没有了生活费的来源,甚至全家的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其次,下岗职工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创伤,认为我下岗是因为我没本事,从而感觉无颜面对父母、配偶、子女、朋友;第三,再就业非常困难。因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景气恢复较慢,而下岗人员在原单位所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也比较落后,两种因素决定下岗职工再就业非常困难。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生活无着落,没脸见人,前途渺茫。绝大部分下岗职工都把自己当作不幸者。

问题很多,困难极大,但我们应该如何正视这些问题与困?,一味地怨天尤人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多数城镇劳动者都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单位”里,习惯了稳定平和的生活,不管风吹雨打,不管工作干得如何,工资照发,房子照分,治病实报实销,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

这就如同笼中的鸟一样,有人管,有人喂,虽然吃得不好,有时候还吃不饱,但鸟总是饿不死。久而久之,它就把笼中的生活当成了正常的生活,处于自然状态的生活,产生一种安全感、优越感,从而丧失了进取心,产生了惰性,而把笼外的鸟在海阔天空中觅食当成一种不正常,非自然状态的生活,甚至还会鄙夷、耻笑那些在海阔天空中自由觅食的鸟儿。

在我们聪明的人类看来,笼中鸟的思想显然是错误的,自由觅食的鸟虽然时时会有困难,时时会有危险,它也在海阔天空中锻炼了生存的能力,增强了觅食的本领,它的收获从总体上说比笼中鸟更丰富,它的生存能力比笼中鸟要强得多。

“上岗”与“下岗”就好比是笼中鸟与笼外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上岗”,就是笼中鸟,人们在“单位”里,没有生存压力,没有努力工作的意识,生存能力低下,这实际上并不是人的正常生存状态。“下岗”的本质,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工作,自己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道路负责,这才是人的正常生存状态。下岗就是人的生存状态由不正常走向正常。

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推进,还有大批国企职工下岗;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用人必将引进成熟的竞争机制,个人在就业上的主动性也越来越强,到那时,被动下岗不再成为下岗的主流,可能有一大批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主动下岗,另谋上岗的机会。不断地下岗,不断地再上岗将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际上,这种机制的成熟,也会给每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提供发挥才能的海阔天空的条件。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社会变动都给人带来一次大的发展机会。在社会变动时期,社会流动性增强,旧的秩序废弃了,新的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时候,那些脑筋比较灵活,动作比较快的,就能在这个社会大变动时期抓隐藏的机会,取得成功。而目前的下岗现象,正是当代中国的一次社会大变动,这其中必然蕴藏着大机会。

每一次大机会出现的初期,总是困难最多,风险最大的时期。

回想起20世纪80年代那次属于个体产的黄金时期,那些“主动下岗”的停薪留职或辞职人员,他们的一纸辞呈就把自己放到了市场,其豁达与勇气在当时是不被人理解的,名声是很差的,但是,他们却因此而抓住了机会,获得了成功。后来曾经被评为“中国商界十大风云人物”的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确认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以后,撒腿就跑。”在那个时期,具备灵敏嗅觉的人很早就认清楚了“铁饭碗”的弊端,认清楚了机会对自己的重要性。像柳传志那样的千千万万聪明人因此走上了成功之道。

将他们的幸运与现在我们的状态相比较,暂时的困境和“名声差”会不会预示着或许这次群体性下岗也是一次社会性成功机会呢?

不断地下岗,然后不断地再就业,这是将来中国社会的正常现象。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将来都有可能下岗,早下岗者先行接受生存的考验,观念提前得以转变,后下岗者则不然,他们为了获得生存能力,实现观念的转变,可能比先下岗者要付出更多。从这一点来说,迟下不如早下。有人就此说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远古时期,森林里着了大火,被迫跑出来的猴子先变成了人,而生活在没有着火的森林里的猴子,直到现在仍然还是猴子。”

比喻不一定恰当,但是至少可以说明,“职工下岗”这场“大火”,从社会进步以及个人长远发展看来,虽然会有阵痛,但或许也是一次机会,至少不完全是坏事。困难并不一定是坏事,机会往往产生于此。

四、自信之中有机遇

生活中处处有机遇,虽然每个人都被机遇包围着,但是,只有当你去发掘它时,它才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如果你缺乏自信,心灵就会被自杀、精神上的自我打倒,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会点燃成功的火焰。

在日本的富士山脚下,有一座鼓气学校,学校的宗旨是把日本的企业领导者铸造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学校的课程极为特别,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13人,每天数次走上大街高呼:“我是最优秀的人,我能胜!我能胜!”上课也要由老师领读,学生们重复高喊:“我能干!我有能力!我年轻!我能胜!我能胜!我能胜!……”学校的校长说,这所学校的办学方针就是教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信力”,“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每个学生推向极限,然后战胜极限”。

当然,自信不是自大,冒险不是冒失。

1942年10月,“血胆”将军巴顿率领4万多名美军,在100多艘战舰护送下,计划于11月8日凌晨在法属摩洛哥登陆。行至11月4日,突然刮起大风,惊涛骇浪使有的小艇倾斜度达42度,直至11月6日天气仍无好转。美国政府急电,令其改由其他任何港口登陆,巴顿却回电说,不管天气如何,我都将按计划执行到底。哪知,到了7日午夜果然风息浪止。事后有人说,这全是巴顿拿生命作赌注的天大冒险。其实,巴顿并非拿生命作赌注,而是在出发前就与专家们一起详细研究了该海域的风浪变化,知道虽有大风,但还达不到翻船的程度,更不会对整个舰队造成危险,而且11月8日一定有个利于登陆的好天气。正是凭靠了这种科学的预测,他才敢于抓住这个“可怕”的机遇,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一举扭转了非洲战局。

抓住机遇,既要敢于冒险,也要有自知之明,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可能。认识自己是认识机遇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活动和实践只能是一种逃避和消遣。应认真考察自身价值,到底在哪一领域中才能得以最充分的实现,从而确定自己的最佳发展方向。许多人由于不了解自己的才能而导致终生平庸,或像盲人骑瞎马那样闯入“黑洞”、栽下“悬崖”。惟其如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大声疾呼:“人啊,认识你自己,才能有自信。”

五、有心窍才有机遇

在这样一个资讯高度发达,机遇互相碰撞的时代,你要学会有心窍,想法要与众不同,这样你才有可能抓住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