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4363000000028

第28章 不要等待偶然的机遇(1)

对于成功者来说,机遇就是努力工作;机遇来自坚持不懈,来自专心致志地做好手头的工作,来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好运气是你自己创造的,等待只会坐失良机。

一、有志者决不坐等机遇

许多人深感怀才不遇,于是在消极的等待中苦叹功成名就的终南捷径与自己无缘。其实机遇虽然很吝啬,但它还是垂青于那些智慧勇敢和坚忍不拔的人。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也是在一次次的磨难与打击下,逐渐学会判断,把握和创造机遇的,姜子牙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姜子牙史称姜太公,名吕尚,年轻时曾在商都宰牛卖肉,又到孟津卖酒为生。他虽然穷苦潦倒但胸怀大志,勤习治国安邦之道,期望有朝一日大展宏图为国效力。但由于他出身卑微,始终没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他曾到朝歌作过试探和努力,但由于商纣王昏庸无道,使他直到晚年也没有得到进身之阶。可他仍然没有灰心放弃,经过分析与判断决定,他选择了离周都只有几十里的地方垂钓。长久的等待终于得到了机遇的垂青,周文王外出围猎时遇到了这位老人。只见这个银髯飘飘的老翁安静而专注地临溪垂钓,可他的钓钩离水面几寸高,而且钩上没有鱼饵,但身边的鱼篓里却有一条鲜活的大鲤鱼。周文王由于好奇而上前询问:

“不用鱼饵怎么能钓上鱼呢?”

“休道钩无饵,自有愿上者。当今纣王无道,西伯不是甘愿上钩去朝拜吗?诸侯不是甘愿上钩去臣服吗?”

“先生高论,振聋发聩,我就是西伯。”

“老朽不知,万望恕罪。”

“老人家必是世外高人,当今天下离乱,如不弃望助我成就伟业。”……

于是,这一问一答之后就成就了一段灭商立周名垂史册的佳话。

从表面上看,姜子牙垂钓,就像守株待兔一样盲目。但仔细分析,这却是他积极寻找机遇的最佳办法,而且,向世人透露出究竟怎样才能得到机会的玄机。

1.正确的判断

商朝纣王无道气数已尽,而周朝当兴,文王必定渴望人才,所以姜子牙果断地改变了自己走上政治舞台的方向。这是一个人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变化的首要素质。

2.智慧的方法

选择离周都很近的地方垂钓,目的在于了解周都的内部情况,而且有机会直接与文王会面,其实,无饵之钩和篓中之鱼都是引人关注的道具。这样的布局思维正是我们应该学习领悟的关键。

3、勇敢的表现

其实姜子牙等的就是西伯,可却装作不识;发表带有挖苦的议论,目的也在于激发对方对自己的注意。这种不怕得罪“领导”的勇气也是值得借鉴的。

当然,除了正确的判断、智慧的方法和勇敢的表现,我们还必须坚持不懈的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努力奋斗,姜子牙就是以暮年之躯,积极争取得到机遇的。

二、机会要靠自己去创造

机遇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我们去打造。在一次战斗胜利后,有人问亚历山大,是否等机会来临,再去进攻另一个城市。亚历山大听了大发雷霆,他说:“机会?机会是要靠我们自己创造的。”创造机会便是亚历山大之所以伟大的原顺。惟有会创造机会的人,才能建立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他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学业一无所成,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了街头的混混;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

“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一一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找份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

“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做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当然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换个方法试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两年多的耳濡目染,每一次的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但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

“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做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第一集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

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

“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他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如果史泰龙当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饭后做做明星梦,消遣一下,他就绝不会有今天。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不会付出,不会拼命。

大多数机遇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己努力追求的结果。

三、要有选择机遇的能力

机遇到底属不属于自己,你的选择能力很重要。

常言说:事至两可莫粗心,人到万难须放胆。

其实,人生最难的事情是选择。比起左右权衡的选择,事至万难的拼死一搏反倒容易多了。生活现实告诉我们,即便是错误的选择也比不敢选择强。错误的选择还拥有校正的可能,对于不敢选择的人来说机遇永远不会属于他。我们发现机遇属于那些敢作敢为的人。

下海潮来临时,你是选择下海,还是选择上岸?

选择机遇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当你选择了A机遇,自然也就失去了B机遇。在机遇的选择上,经常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念之差,可能成为千古遗恨。一个人一旦有时间坐下来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时,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对选择的后悔。老百姓说得好: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人生的悲剧说穿了就是选择的悲剧,随便撷取机遇将失去更好的机遇。机遇的不可逆性就构成了机遇的成本。

姜子牙(吕尚)也想获得机遇,他也要表现。他的表现方法很奇特:他隐居在渭水河边,常用无饵的直钩钓鱼而鱼钩还离水三尺,并说:“负命者上钩来!”能钓到鱼吗?但他毕竟“钓”到了周文王的器重,使他得以帮助周文王治理国家,打败西戎,消灭了附近几个敌国,把势力扩展到长江汉水流域,教化南蛮,取得了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对商纣展开进逼之势。周文王病逝后,其子周武王继承王位,就拜姜子牙为国师。武王十一年,武王命姜太公为元帅,统兵五万伐纣,大功告成。姜大公钓鱼的诀窍,在于机遇的优化。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十分精彩,也说明了机遇选择能力之重要。刘备欲成大业,缺乏扶助江山的谋臣。开始他得到了徐庶,十分投机,但徐庶在曹操的威压之下,不得不离开刘备。不过徐庶为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居住,刘备决计拜访这位隐士。第一次,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穿过卧龙岗,来到诸葛亮的茅屋,不巧的是,诸葛亮早晨就出门了,三人让门童捎个口信,就回新野了。过了几天,刘备得知卧龙先生已回,就二次登门,可诸葛亮又被好朋友请走,这次留下了一封信。第三次,刘备在离诸葛亮的单房还有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诸葛亮正睡午觉,刘备耐心等待,终于得见诸葛亮。

诸葛亮想投奔明主的心情,跟刘备求贤的心情一样急迫,但诸葛亮为了实现机遇的优化,不惜冒着失去机遇的危险来“考验”刘备。诸葛亮也很清楚,如果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真正重要的,刘备是不会轻易放弃这个机遇的,如果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够重要,那么,失去了这个机遇也不可惜。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坚持对机遇的优化选择。

很多机遇的降临未必是件好事,对机遇的判断十分重要。机遇的优化,主要在于对机遇“真实度”的把握。

在人生的求学期,机遇的优劣是以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求学的目的为判断标准的。

人在30岁以前,需要增强全面的知识,校正自己的人生观,应该多接触社会,多获得实践机遇,而不应该急于固守一件工作,这时候的选择应该以有利于全面的锻炼为主。

鲁迅最初是学医的,后来他发现,医生只能看好很少的人的疾病,对于被侮为“东亚病夫”的中国来说,其作用微乎其微。于是,弃医从文,完成了人生的最大的选择,致力于医治中国民族的顽疾,成为中国文学的泰斗、“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毛泽东语)

鲁迅对机遇选择的成本是使中国少了一位医生,但却使中国多了一位文学巨匠。

四、掌握时机设法造势

人是善于等待的,人的好运或好机会在等待中慢慢酿就。

中国人所说的“堪舆”,“堪”指天道,“舆”即地道。堪舆是天文地理的配合,意指吉地吉方之外,尚须重视吉日良辰。天时地利配合,才能有好机会。

现代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我们感叹“吉地难求”,因此更要注意吉日良辰的选择。

地理譬如“物质”,时辰有如“精神”。物质、精神互相配合,当然理想。但如两者不可兼得时,仍然以精神为重,所以时间比空间,精神比物质,往往更为重要。

“吉地”好比“名牌汽车”,“良时”有如“优良驾驶”。开车技术不好,名牌汽车照样会出车祸。一个人生不逢时,就算环境良好,也很难获得成功的机会。

举例来说,兄弟两人德、智、体各方面都十分相当。哥哥从部队退伍时,正好赶上不景气,公司遇缺不补,不考虑招考新人。他央三托四,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不很合意的工作,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工作得并不起劲。弟弟退伍时,景气快速复苏,有好几个工作机会等着他,精挑细选的结果,当然称心如意,工作得干劲十足。

请问,这不是“时”在作怪,又是什么?哥哥埋怨,又有什么用?大不了怪自己当年跑得太快,赶忙着从娘胎里跑出来,一心想当哥哥,却不料24年后,赶上不景气,真是倒霉。

弟弟也用不着神气,更不能骄傲。因为“时”照样会变,现在的“吉”,可能潜伏着未来的“凶”。眼前过分顺利,将来能不能保持,实在难以预料。

中国人喜欢说“时势造英雄”,“时势”包括“时”和“势”,时是“时机”,势则是“情势”。

时机是“他力”,我们实在无能为力。时机不好,谁也很难加以改变。适应不良时机的最佳法则,只有一个“等”字。暂时忍耐,好好等待,总有一天时机好转,再趁时而起。有些小生意取名“度小月”、“候时机”,就是这种意思。

这种“等待”的观念,看起来十分消极。其实等待也有不同的方式,至少有“空坐在那里”和“忙着做准备”两种类型。空坐在那里等待,就算等到时机好转,也不可能成功。忙着做好准备,等待时机一旦好转,马上及时兴起,才不致落空。可见积极地等待,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我们既然不能改变时机,为什么时机不好时,仍然有人成功呢?原因在“时”之中,含有“势”在。情势和时机不同,它完全是一种“自力”,就“时”而言,我们说“人定胜天”,就是如何造势;情势是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来“创造”的,所以,不但不能等待,而且要尽心尽力去造势。社会上很多人喜欢造势,可见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时机良好,要及时掌握;时机不良,要设法造势。这样,好运气就多半属于你了。

前面所说的哥哥,退伍时赶上不景气,只找到一份不理想的工作。他如果明白“守时”的道理,就会耐心地等待,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景气恢复,马上找回理想的工作,就会时来运转,走上成功的大道。

他也可以利用“造势”的原理,在不景气上找到最有利的情势,因而获得老板的赏识,照样可以工作得很起劲。不景气时,仍然有人赚钱,可以证明“势”的妙用。

一个人不重视时势,很可能事倍功半,带来严重的挫折感,好运气当然与他无缘。一个人若是只知道等时守势,大概也会兴起“不知道要等到何时”的叹息,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最好的办法,是认为“时时都可能是良时”,以积极的态度,来等待时机,并创造有利的情势。这样长期做下去,总会有一天你会轻易实现自己的理想。那时,别人可能会羡慕地说,瞧,这个人运气真好!他就达到了目标,其实,这时你心里清楚,你的运气是自己苦心创造出来的。

天天是好日,时时是良时。具有这种念头,自然心情愉快,创造力也会增强。

五、不要为机遇迟迟不来而忧愁

待机术的“待”字并不是等待的“待”字。

等着天上掉馅饼那是每个渴望机遇的人的梦想,却从未有人真正实现过。待机是一种体验,是一种资本的积累,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时的那种激荡。

在待机中,你要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学会以退为进,积蓄能量,学会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利的人文环境。这样,一旦机遇来临,你会比任何人抓得更快更稳。

假如你把上述方式方法都用遍了,机遇还是与你无缘,那该怎么办呢?的确,机遇的出现有时在有些人那里是很难的,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能力就一定能获取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方法就是忍耐,一定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