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等待机会不如创造机会
4363000000011

第11章 机遇无处不在(3)

王成是武汉一家私营电风扇厂的普通工人.老板以那些代销风扇的商场拖欠了他们的货款为由,几个月都没有给员工发工资了。中秋节的时候,总算是领回了一部分工资,但工厂停产了,夏天过去了,谁还会买电风扇呢?王成下岗了。

有一天,王成儿时的伙伴程文军到家里来看他,王成这才知道程文军高中毕业后到深圳打工,在那里经过了几番周折后,开了酒楼发财了,赚了不少钱。因为好多年没有回家乡了,常常思念家乡和儿时的伙伴。这一次回武汉,特地来看王成。程文军说,这次回来他发现内地变化很大,因此想在武汉开一个分店,正好王成没有事做,又很熟悉这里的环境,于是带着程文军四处走走,查看一下行情。

他们在繁华的地段看中了一个粮油店的门面,面积有200多平方米,一个月的房租是8000元,程文军打算把它装修成酒楼,搞个重庆火锅。程文军与王成协商,他投资出主意,王成管理操办。于是,程文军画了一张装修的设计图,规定了材料,留下了15万元的现金存折,让王成负责买设备搞装修,然后负责经营,自己就赶回深圳去了。

一个出钱一个出力,利润是对半分、王成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还一下子做了火锅城的经理。

程文军走后,王成就开始到处联系装修队,比较质量,讨价还价,几个装修队都想抓住这个业务、那天,王成一回到家里,妻子就很高兴地告诉他,有个装修队姓刘的经理下午来放了1万块钱,还留下了一张名片和一句话“多多关照”。

王成说:“这个钱不能收。”而妻子却劝他说:“没关系,没有人会知道的,即使知道了也不是贪污公家的钱,不会犯法的。”王成还是坚持说:“人家程文军对我这么信任,我决不能做对不起人家的事,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妻子说:“无商不奸,奸商奸商,不奸赚不了钱的。”

王成还是拿上钱去找刘经理了,并很快敲定了一个报价比刘经理低3万多,施工质量也更好的装修队。装修完毕又忙着买厨房用具、桌子、凳子和汽炉火锅,每一次写发票的时候,人家都要问他:“发票上写多少?”“写实价。”他总是这么说。

开张后,王成不仅要跑工商税务、招呼顾客,还要自己带工人去批发市场买菜,后来,王成选定了一个老实可靠的人专门采购,这才放心。开始几个月,火锅城的生意还不错,算起来王成每个月的分账也有5000多元。但从5月份开始,生意开始淡起来了,天气越来越热了,6月份就亏本了、程文军说:“看来即使是过了淡季,这个店的利润也不会大,如果有人愿意出个好价钱就转出去,以后有机会再搞一个店面。”

王成想,反正程文军是不打算长期经营这个店了,既然要转就快点转,七、八月份肯定是亏本的,要么就现在转手,要么就等到明天初夏。

正巧有人看上了这个店找王成谈,对方越是想要,王成越是不肯出手,价钱一次比一次出得高,从10万加到了20万,王成显得动心了。王成提出22万,低一分都不要谈了,结果对方很快就拿来了现金。

王成算了一笔账,去掉装修和买设备的12万,转手费净赚10万。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正要给程文军打电话,老婆问:“你准备怎么说?”

他回答:“告诉他22万转让了。”

“傻瓜!你不能告诉他15万?反正又没有亏他的 他那么忙哪有时间回来调查。”

经老婆这么一提,王成真有些动心了,吃掉7万,对他来说这是一笔多么大的数目啊!老婆说:“反正他有的是钱,也不在乎这一点。”

王成想了一会,说:“人家这么相信我,我的良心过不去,再说,要是程文军打电话到火锅城向新老板一打听,不就知道了。”

王成最后还是给程文军讲了实话,他实在是做不出欺骗朋友的事来,老婆气得一个星期都没有理他,他又四处去找门面。正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程文军忽然又打电话要他到深圳去帮忙,程文军说:“我打电话到火锅城了解了情况,你是我最可以信任的铁哥们,我虽然不在乎那一点小钱,但我很需要可靠的朋友和我一起发展,规模越大需要的人手越多。我在深圳又看中了一个大的店面,你来帮我照看管理现在的两个分店好吗?把老婆孩子也带来,我这里有的是事做。”

诚实的品格为王成改变自己的人生提供了机遇。同样,在上海杨浦区的史小虎、蔡美英夫妇靠与人为善的真诚经营着一间小店“梅莺饭店”,饭店的名声飘扬过海到了异国他乡,史小虎、蔡美英夫妇也因之一步步从经营饭店走上涉外商贸之路,发了大财。

1987年,经济大潮涌动大上海,史小虎和妻子蔡美英双双辞掉公职,开了一家熟食店,取名“梅莺饭店”。蔡美英有一手祖传的烧三黄鸡的绝活,上海人都喜欢来吃这道招牌菜,小店生意倒也红红火火。

这年夏天,两位留着一撮小胡子,穿着深色牛仔裤,上套一件大翻领空心白衬衫的古巴船员走进小店,要喝冰冻啤酒。史小虎第一次遇着老外进店,忙迎上前去热情地安排他们就坐。

结账时,他如实算了账,5瓶啤酒才6.40元。古巴船员脸上溢满了笑意,起身出了小店。第二天,这两位古巴船员又带了7位同胞来喝冰冻啤酒。一连8天,他们频频光顾小店,却让史小虎叫苦不迭。

史小虎对这事儿既纳闷又头痛——原来古巴船员进店专喝啤酒不吃菜,坐在桌前叽里呱啦聊半天,“占着凳子不吃饭”,许多本想到小店就餐的顾客只好去了别的地方。

光卖啤酒基本上没啥利润,饭店生意一落千丈,小两口急得团团转。见到妻子一脸的沮丧,憨厚朴实的史小虎平静地说:做生意也是在做人,这些古巴人大老远来到咱小店,怎么说都是贵客,咱中国人都讲个礼尚往来,怎么也不能拒别人于门外。

这样又过了几天,一个晚上,一大群喝啤酒的古巴人里走出一位胖子,拍拍史小虎的肩膀,拉起他进了厨房,指指点点教他做海鲜烩饭、香脆蒜片虾,这些菜端上桌后,古巴人边大口喝啤酒,边竖起大拇指,对史小虎的手艺表示赞扬。看到一大帮老外把桌上的饭菜一口气吃了个精光,从未做过西洋菜的史小虎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原来他们是吃不惯中国菜呀!

送走古巴船员后,史小虎又买来了西餐菜谱,两口子忙里忙外,学会了炸土豆条、什锦炒饭、炸猪排等地道古巴菜。这之后,古巴船员每天分成五批上岸到小店吃饭。由于来就餐的海员们大多带着为回国采购的大包小包东西,又无处堆放,史小虎索性把销路很好的“三黄鸡”熟食间拆改为行李间,虽然眼前的利润少了些,但小两口感觉值。直至两个月后轮船启锚离港。送别时,主客相互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大家相拥道别,流下了热泪。

机遇在良好的人际关系铺垫下悄然来临。这一幕感人的场面成了上海人街谈巷议的话题,上海有个“古巴角”的消息不胫而走,古巴海员也相互转告,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批批古巴海员一到上海,就直奔梅莺饭店。一时间小店门庭若市,古巴船员为史小虎夫妇带来了滚滚利润。

古巴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许多古巴居民都有欧洲人血统,生活习俗深受西班牙人影响,为了留住古巴船员,只有高中文化的史小虎夫妇开始买来大批西班牙书籍,一字一句地学习西班牙语,并着意研究古巴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有古巴人就餐,史小虎夫妇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操着半生不熟的西班牙语向他们讨教。渐渐地,史小虎夫妇学会了西班牙语,能够同古巴船员们随意交流、这让远道而来的古巴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古巴人具有典型的加勒比海民族的性格,他们热情、豪爽、奔放。为了丰富这些能歌善舞的古巴船员的文娱生活,史小虎夫妇为小店购置了音响设备,在轻松欢快的古巴民族音乐声中,小店显得宁静而富有异国情调,使古巴船员一进门就能感觉到强烈的乡士气息。好几条古巴船的海员们也一起给小店起古巴名,并且精心制作招牌,里里外外都挂上。这些西方式的幽默,让一直为生意忙碌的史小虎夫妇忍俊不禁。

到这时,来梅莺小店都有着较昂贵的消费,但它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许多文化人,甚至日美英瑞芬俄等国的客人也慕名光顾。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源,使梅莺小店的生意常年兴隆。

更让史小虎夫妇没有料到的是,古巴船员回到国内纷纷争向传媒讲述梅莺小店,《哈瓦那日报》予以追踪报道,使得梅莺小店在古巴国内名气大噪,妇孺皆知。一批原本驶往日本修理的船只,也纷纷转驶上海,古巴驻沪总领事更成了小店的常客,每次就完餐后,总不忘握着史小虎夫妇的手说:你们来领事馆玩,不用预约。

一次,为了给古巴艺术家访华团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史小虎夫妇放弃了领事专门送来的演出票。艺术家们知道后非常感动,亲自送戏上门,在小店里为小两口举办了专场精彩歌舞晚会。一位歌唱家还即席创作一曲,讴歌中国朋友对古巴人民的深厚友情,这支歌现已风靡古巴,为世人传唱。受到这种礼遇,史小虎夫妇感动得热泪涟涟。

梅莺小店的声望与生意如日中天,数以千计的各国外宾络绎不绝光临小店。史小虎夫妇植下的“友谊树”结出了善果,成了名副其实的民间大使。1992年秋天,在古巴方面的盛情邀请之下,夫妇二人登上了飞往古巴的班机,踏上了魂牵梦萦的古巴国土,置身景色旖旎的哈瓦那湾,徜徉在秀美的海滨大道上,到处都有热情的欢呼声。

古巴之行为史小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时,由于苏联、东欧发生了雪崩式的巨变,古巴一夜之间失去了最有力的靠山,全部的石油、大部分食品、原材料和资金来源“卡了壳”,享有“糖罐子”美誉的古巴蔗糖失去了稳定的出口市场,食品供应成了头号难题,人民难以果腹,美国更是趁火打劫,施行变本加厉的经济封锁,古巴损失数百亿美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古巴人慨叹:“我们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古巴人民拿着大把的钞票买不到什么东四。看到这一切,从服装之都上海走出来的史小虎夫妇想起自己家乡那些堆在仓库里的服装,那些积压在货柜上的琳琅满日的化妆品等。他们萌生了开一家商务咨询公司的想法,把中国的商品介绍到古巴去,去发展中国民间企业与古巴经贸往来,既可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也可解古巴人生活的燃眉之急。

在归国之前,史小虎夫妇找到古巴商务部和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这一想法得到了全力支持,古巴方面更是对史小虎夫妇这一善举深致谢意,表示将一路绿灯。

1993年6月3日,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运筹,上海第一家私营中介机构“梅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成立那天,一大批古巴船员给公司送来了精美的花篮,并爽快地告诉吏小虎夫妇:如有货物运往占巴,古巴船只将首先为你们服务。

市场销路有了,畅通的运输渠道有了,史小虎夫妇亲自拿着古巴方面开出的采购单向国内的轻工企业开出商品目录 这些正苦于无市场的国内轻工产品如同找到了“救星”,都急着为吏小虎夫妇供货。小两口非常同情古巴人民的遭遇,他们精心挑选每一家企业,对每一件商品都要货比三家,决不允许低质商品滥竿充数,并且在古巴报价的基础上尽量下压,把利润降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位置,史小虎夫妇诚实的经营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公司很快就在中古双方的经贸合作中大显身手。

生意经营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梅莺商务咨询公司又组建了实业部、咨询部、商务部,并在古巴首都哈瓦那开设了办事处。一些与史小虎夫妇多年熟识的古巴船员有些已离船上岸回到国内,他们纷纷争着进入办事处当雇员,成了公司在古巴的“生意向导”,在其国内四处打听客户。如今,史小虎夫妇更有一个宏大的构想:最终搞起一家私营跨国公司。

13平方米的梅莺小店就这样一步步跨越了太平洋,架起了一条绵延万里的商桥,在经商之中也把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了饱受苦难的古巴人民。

一位哲人说:诚实与爱心是最好的生意经。史小虎夫妇用爱心播下的种子,绽放了绚丽的花朵。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人置身商海,一边玩弄商业花招,却一边慨叹机遇总是离自己太遥远,看了这个故事,你能不汗颜吗?先做人后做生意,这应该是亘古不变的商海真谛。

九、思维的灵光中有机遇

李时珍是我国的著名医学家。

李时珍少年时就阅读医籍,并跟随父亲诊病帮助抄写药方。23岁时,他放弃科举,专行学医,声誉卓著,后被楚王朱英俭聘用兼管“良医所”,又被单荐到北京任太医判。

李时珍在行医中决心重新编著一部新的本草专著。尤其是在楚王府任职时,他利用那里的丰富的藏书,阅读了大量医书,并搜集、记录、整理了有关医学资料,为日后编著《本草纲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李时珍边写书边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行程达万里,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历经27年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伟大巨著,成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

试想,如果没有在楚王府的机遇,李时珍能够读那么多书,能够写出一部这么好的《本草纲目》来吗?

当然是不可能的。没有环境的帮助,李时珍是不会成为医学家,顶多也就是一个名医。环境的因素是十分关键的。

一个炎热的夏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正在大连疗养。

一天早晨散步时,他经过马检河桥,发现一座形态奇异的山峰,一道道山梁呈弧形旋至山顶。他立即登上山顶仔细观察,发现道道同脊和条条沟谷相间展布,环抱中心高地,就像美丽的莲花瓣围绕着莲蓬头一样。

李四光就决心揭开这个奥秘,经过反复考察研究,终于弄清了这里的地貌是由于一次地壳旋转运动而造成的一种地质构造体系的新类型。这一次散步,便导致一种地质新理论的诞生。李四光把这一发现命名为“莲花状构造”。

李四光发现的环境还是比较好,山美风景美,而且轻松闲雅。可阿加西斯就不一样,他建构自己地质学理论基础的环境可是很恶劣,而且险些丢了生命。

阿加西斯是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有一年,他与同行深入冰川考察地质,在冰川腹地发现了一个巨大深洞。

阿加西斯不愿放弃考察冰洞的机遇,冒着生命危险下到深不见底的冰洞,在冰洞里观察到了许多在地面上难以见到的地质结构。当伙伴们把他吊上地面时,他已被冻得说不出话来了。然而,正是这次考察,为阿加西斯奠定了他的地质学理论的基础。

机遇不只是存在于环境之中,还存在于一次次的偶然之中。正是这些偶然,创造出那些天才的灵感,让科学之花绽放。

1934年,罗伯特·沃特森瓦特领导一批科学家对地球大气层进行无线电科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