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4360800000079

第79章 明朝(8)

明朝末年,官府腐败专横,农民要交纳种种苛捐杂税,怨声载道。万历皇帝时,官府向百姓强行索要抗金的军费,称之为“辽饷”。崇祯帝即位后,农民起义军此起彼伏,为了镇压他们,政府又收取“剿饷”和“练饷”。很多农民无力交税,只得逃往他乡。

那时候,北方旱灾、蝗灾泛滥,使得农民的命运更加悲惨。仅陕西延安府一地,就有几年颗粒无收。百姓只能吃草根、树皮、石粉,甚至吃人。广大农民走投无路,只得起来反抗官府,希望创造一个清平世界。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的农民,号“鸿基”,乳名“闯儿”。他曾为地主放羊,因为连年灾荒,曾到银川驿站当了一名马夫。不久,他因父母逝世,向米脂大户艾某借了高利贷。1629年,他被官府裁掉,依旧回乡种地。

艾某见李自成无力还债,就到官府告状,让衙役把李自成锁起来,置于烈日之下暴晒。百姓们见官府与艾某这样可恶,一哄而上,用石头砸开镣铐。李自成带领农民袭击县城,抢了很多武器。

不久,李自成带领走投无路的农民,投奔了不沾泥(张存孟)的起义军。后来,不沾泥接受了敌人的引诱,向官府投降。李自成又投奔闯王高迎祥的义军。由于李自成作战勇敢,处事果断,很快成为义军不可缺少的大将,将士们都尊称他为“闯将”。

公元1634年,崇祯为了消灭农民军,特设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五省的总督府,以陈奇瑜为总督,调动各地兵马围攻起义军。高迎祥四处转战,在汉中误入车厢峡。敌人用石头封住山口。如果义军往外冲杀,他们就往山下投掷石头、发射利箭。由于连日降雨,义军的箭大多被浸烂,无法使用。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高迎祥一筹莫展。李自成提出诈降之计,高迎祥认为很好,就派人去明营请降。陈奇瑜对闯王的诚意有些怀疑,李自成就收买他手下爱将,帮义军说话。陈奇瑜终于中计。

农民军投降之后,陈奇瑜派人押送起义将士回乡,一百个起义士兵就派一个安抚官押送。农民军回到原籍以后,又起来反抗,继续与官府斗争。李自成的计策挽救了起义军。从此,他声名大振,威望越来越高。

1635年正月,崇祯见陈奇瑜不能取胜,就免去他的职务,命兵部尚书洪承畴担任总督,带兵围剿。十三家七十二营的义军将领在荥阳开会,大家意见分歧,讨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李自成说道:“只要下定决心,一个人也能奋力拼搏,更何况我们有十万人马!既然官府兵多将广,我们就采取分兵进击、互相策应的办法,一定能挫败敌人。”众将领认为李自成说得有理,同意了他的意见。

于是,起义军兵分五路进攻,打得敌军首尾难顾,疲于应付。起义军连克河南的固始、颍州,并攻入明太祖的家乡凤阳,焚烧明朝祖陵。义军得了官府的金银财宝,都放在一起,由众人平分。众人都称赞李自成,说他智勇双全,堪当大任。

到了1636年秋季,高迎祥在陕西篮屋(今陕西周至)遭到伏击,被擒后送入京城斩首。在众将的推举下,李自成继任闯王,成为义军的首领。可是,十三支起义军之间却出现了矛盾。大家难以协同作战,分道扬镳。结果,很多义军被官府消灭。

1640年,李自成听从谋士李岩的意见,推行“均田免粮”的政策。他每得一地,就将恶霸地主杀掉,将田产分给农民,并减免农民钱粮、徭役。闯王的政策深得人心,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

三年之后,李自成率领义军将西安团团围住,明朝将士坚守不住,只得归顺。1644年正月,李自成改西安为西京,建立大顺政权,铸造钱币,开科取士。不久,李自成兴兵北伐,连克大同、宣化、居庸关,来到北京城下。

崇祯皇帝知道北京难守,对周皇后说:“城池即将陷落,你还是去死吧。”周皇后哭了一场,返回坤宁宫,自缢身亡。崇祯将几位公主宣来,流着眼泪说:“你们为什么生在帝王家?”他挥剑向长平公主砍去,砍落她一只手臂。长平公主伤重晕厥。

崇祯又砍死几位公主、妃嫔,然后登上万岁山(今景山),上吊自杀。宦官王承恩也以同样的方式丧命。此时,义军攻破正阳门(今前门)、宣武门,如同潮水一般涌入北京。北京的新主人李自成行至承天门,向门上匾额射了一箭,宣告了明王朝的灭亡。

李定国转战西南

崇祯帝死后,在南方的明朝诸臣先后拥立福王、鲁王、唐王、桂王为帝,史称南明。桂王朱由榔继位后,年号永历,历史上称他永历帝。

面对清军的大举南下,永历政权内部的一些大臣,如大学士瞿式耜、督师何腾蛟,积极主张联合农民军共同抗清,发愤图强。公元1647年11月,明朝将领何腾蛟,联合大顺军余部的力量,在全州大败清军;瞿式耜也在桂林两次击退了清军的进攻。南明军声势大振。

但是,由于桂王政权内部的不团结,1649年,湖南就被清军占领,何腾蛟在湘潭被俘就义;瞿式耜也在桂林城失守后被清军杀害。在桂王政权面临覆灭的时刻,李定国领导的大西农民军,担负起抗清的重任,在西南一带又继续战斗了十多年。

李定国是陕西延安人,十岁参加农民军,机灵勇敢,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成人后,骁勇善战,被称为“万人敌”。张献忠建立大西国,封李定国为平西将军。

张献忠的养子还有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都受封为将军。张献忠牺牲以后,留下五六万起义军由孙可望、李定国率领,南下贵州、云南,他们派人向永历帝建议,要求一起抗清。经过一番周折,永历帝看到形势危急,只好依靠大西军,封孙可望为秦王。

孙可望是个野心家,他忌妒李定国的名望,处处找机会打击他。李定国始终以团结对敌的大局为重,尽量忍让。

孙可望把永历帝接到贵州,却把联合抗清的大臣抛到脑后,只想着牢牢控制住永历帝,实现他割据西南、独霸一方的野心。这时,李定国却在云南花了两年时间,训练了三万精兵,制造了一批武器盔甲;他还找了一批驯象的人,组成一支象队。在作好准备之后,决定出兵进攻清军。

1652年,李定国开始对清军发起进攻,北路军攻四川,李定国自带的东路军攻湖南。行前,李定国申明军纪:不杀人,不放火,不奸淫,不杀耕牛,不抢财物。他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受到百姓欢迎,打了不少胜仗。

打下湖南沅州(今湖南芷江)和靖州(今湖南邵阳)后,李定国侦察到桂林的清军防守空虚,决定分三路进攻桂林。后来因情况变化,他当机立断,集中兵力,突袭桂林。驻守在桂林的清军主帅孔有德派兵迎战,还没接触农民军,就被农民军的气势给吓得纷纷溃逃。孔有德不得不亲自带兵到严关,和明军对垒。李定国大军一到,前面是高大的象队,后面是雄赳赳的兵士。大象上阵吼叫起来,清军战马听到大象的吼声,吓得乱蹦乱跑。那时,天忽然下起大雨,电闪雷鸣,象群趁势一冲,清兵大败,明军奋勇追击,杀得清军一败涂地。

孔有德急忙把兵士撤进桂林城,把城门关住。李定国率军跟踪追到城门外,日夜不停地围攻,孔有德亲自上城头指挥,明军的乱箭射去,正中孔有德的前额。这时候,他又得到城北山头已被李定国攻占的消息,他彻底绝望了,便跳进熊熊烈火中自焚而死。

李定国一鼓作气,又攻克柳州、梧州、衡阳、长沙,永历帝得到捷报,封李定国为西宁王。而清廷得到消息后,则大受震动,连忙派亲王尼堪带兵十万反攻长沙。李定国为避开清军锐气,主动从长沙撤出,却在退到衡阻的路上设下伏兵。尼堪亲自率兵追击,中了明军的埋伏,尼堪当场被砍死了。

孙可望对李定国的胜利十分忌妒,他邀请李定国去沅州议事,企图陷害他。幸好有人密报,李定国才没有遭到毒手。为避免冲突,李定国南下两广。但他在两广的作战并不顺利。与此同时,孙可望调派他的军队到湖南进攻清军,想抢个大功,却遭到大败,连李定国光复的许多城市都丢了。

李定国始终希望与孙可望和解,共同抗清。公元1657年,他派人去贵阳讲和,还将孙可望的家属送去。但孙可望依仗兵力众多,直接向李定国发起进攻。可是,他手下的将士们恨透了他的分裂活动,在双方交战的时候,纷纷倒戈奔向李定国一边,孙可望只带着二十几个亲信,逃到长沙,投降了清军。

孙可望的投降,使南明政权的力量大为削弱。第二年,清兵由降将吴三桂、洪承畴等率领,分三路进攻云南、贵州。李定国分三路阻击,都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回昆明。永历帝和他的几个亲信官员惊慌失措,逃往缅甸。

李定国继续在云南边境上招兵买马,准备积蓄力量,打击清军。为了稳定军心,李定国接连十三次派人去接永历帝回国,永历帝却不敢回来。

公元1661年12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带回昆明。一到昆明,永历帝就被吴三桂勒死,最后一个南明政权到这时候彻底灭亡。

公元1662年农历六月,李定国病重,在云南勐腊逝世。临终前,他对众人叮嘱说:“宁可死在荒野,也不能投降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