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4360800000041

第41章 隋代(2)

杨广见废掉太子的时机已经成熟,就收买太子亲信姬威,让他诬陷太子造反。姬威写了一封检举信,说:“太子常常命卜者算卦,预测以后发生的事情。有一天,他听完卜者的话后格外高兴,说开皇十八年(开皇是隋文帝的年号,开皇十八年即598年)皇帝一定归天,眼看就要到了。”

隋文帝看完检举信,泪流满面,说道:“杨勇的心肠居然这样狠毒!”他命人把太子抓起来,严加审讯。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为庶人,予以软禁,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602年8月,独孤皇后去世。隋文帝把国家大事交给太子杨广管理,自己则沉湎女色,安享帝王富贵。文帝扩大宫女名额,将来自南陈的陈氏、蔡氏封为宣华夫人、容华夫人,陪自己玩乐。

604年,隋文帝终因纵欲过度,在仁寿宫一病不起。文帝很后悔,说道:“如果皇后健在,对我有所约束,我绝不会出现今天的情况。”当时,越国公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在宫中侍奉。7月,太子杨广也从长安赶到仁寿宫,他见父亲的神志时而清醒,时而恍惚,就写信给杨素,向他请教君王去世后的善后事宜。

杨素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信中,然后对下人说:“把信送到仁寿宫殿下那里。”下人不曾想到仁寿宫还有个“殿下”杨广,竟把信送到隋文帝那里。

隋文帝打开书信观看,察觉杨广盼望自己早死。这时杨广又耐不住寂寞,调戏宣华夫人。杨坚极为恼火,将柳述、元岩叫到身边,叫他们草诏,召已废太子杨勇入宫。而杨广已在杨素的授意下带兵入宫,将柳述、元岩抓了起来。

东宫右庶子张衡奉太子之命进入文帝寝宫。他命令宫女们全部出去,宣华夫人、容华夫人怕文帝有事,不肯离去。张衡大怒,命卫士将二位夫人拖走,然后杀死文帝。

过了一会儿,张衡从屋里出来,对众人说道:“皇上早已驾崩,你们为什么不向太子禀报?”众人进屋,发现文帝已经去世。杨广回转长安后,毒死杨勇,登上皇帝宝座。他就是隋炀帝。

杨玄感之变

隋炀帝即位后,以洛阳为东都,在那里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老百姓被迫去洛阳建造宫殿,他们对炀帝的统治不满,怨声载道。

长安皇宫中有一个护卫李密,聪明过人,特别喜欢读《汉书》。他遇到不懂的问题,总是骑着牛到国子监去,向著名学者包恺请教。李密在去国子监的路上,往往把《汉书》挂在牛角上,然后取出一册阅读。

一天,李密正在牛背上读书,恰与越国公杨素相遇。杨素与李密交谈后,对他非常欣赏。回府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李密这个人见识很高,我和你都不如他。”从此,杨玄感有意结交李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们经常在一起畅谈天下大势。杨玄感对李密说:“皇上的疑心很重,只怕隋朝的国运不能长久。如果天下形势发生变化,咱们该怎么办?”李密说:“带领军队驰骋沙场,我不如你;招揽天下豪杰,你不如我。”

隋炀帝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总是想发动战争,显示隋朝的武力。612年,隋炀帝无故侵犯高丽,兵败而回。613年,隋炀帝为报兵败之仇,第二次征讨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准备粮草。

当时,李密已袭父爵为蒲山公,仍在长安居住。杨玄感认为灭隋的时机已到,就请来李密,共商起兵大事。6月,杨玄感谎称东莱(今山东莱州)海口守将来护儿兵变,趁机占领黎阳,并以征讨来护儿的名义,调集各地军队。

杨玄感向李密询问:“现在咱们已经起兵,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李密答道:“我有上、中、下三条计策,供你参考。我们攻打蓟县,阻断隋朝昏君的归路,定会使昏君腹背受敌,这是上计。绕过东都洛阳,夺取长安,会使昏君失去半壁河山,这是中计。如果攻打洛阳,胜负不可预料,是下计。”

杨玄感说道:“我愿意纳你的下策。东都洛阳财富极多,可以作为军饷;隋朝亲贵的家眷多留在洛阳,若是陷落,必定惊动人心。”于是,杨玄感率领军队直奔洛阳。

留守洛阳的越王杨侗派二万军队迎战,杨玄感的军队故意败却,将洛阳军队引入包围圈,予以全歼。

几天之后,镇守长安的刑部尚书卫玄带兵赶到洛阳,并在阵外列阵。杨玄感让人在阵前喊道:“杨玄感已被擒获了!”卫玄的士兵以为杨玄感真的被捉,都放松了警惕。杨玄感抓住这个机会,率数千骑兵攻击敌人,结果隋军大败。卫玄集合败兵,在北邙山与杨玄感再战,杨玄感又取得胜利,但他的弟弟杨玄挺却中箭而亡。

这时,隋炀帝从前线撤退,命屈突通、宇文述先后率一队人马,来洛阳救援,远在东莱的来护儿也回师西进。这样一来,杨玄感就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

7月,在李密的提议下,杨玄感离开洛阳,向关中挺进,准备夺取长安。可是,大军来到弘农宫(在今河南陕县)时,弘农太守杨智积却站在宫墙上辱骂杨玄感。杨玄感大怒,又听乡民说弘农宫中积有粮食,就率军猛攻。杨玄感被杨智积牵制了三天之久,仍未攻破弘农宫,只得继续西进。

杨玄感来到闺乡(今河南灵宝县西北文乡)时,被卫玄、屈突通、宇文述、来护儿的四路大军追上。杨玄感在五十里的地域里摆下一字长蛇阵,边战边走。由于兵力分散,杨玄感一天之内就打了三次败仗。

8月,隋军在董杜原(今河南灵宝县西北)与敌军决战。由于寡不敌众,杨玄感大败,全军覆没,与其弟杨积善逃走。杨玄感非常难过,就让杨积善将自己杀死。隋军逮捕杨积善,将他杀死,并在洛阳车裂杨玄感尸体,屠杀参加兵变的士卒。

隋炀帝三游江都

隋炀帝登基之后,特别喜欢享受。他担任晋王时,曾在扬州当过总管,知道南方有很多美景,所以总想到南方去游玩。

那时候,南方的粮食充足,如何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仍然是一个大问题。605年,隋炀帝决定以邗沟为基础,开凿一条横贯中国南北的运河。这样的结果是:能将南方的粮食及时运到京城,同时也可为皇帝出巡江都(今江苏扬州)提供便利。

由于隋炀帝调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大运河很快修成。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沟通,长度共有1747千米。这条运河有力地促进了南北交通。

官员们在运河岸上,每隔两个驿站就设置一座斋宫,皇帝巡游时可在那里休息。从洛阳到江都共建造了四十多座斋宫。

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派人前去验收。验收者制造了一丈二尺长的铁脚木鹅,从上游放下,让它漂流而下。如果木鹅在河中停住,就证明水浅,质量不过关。结果,木鹅在运河中停了一百多处。隋炀帝大怒,将施工不力的官吏、民夫等五万人捆住手脚,在岸上活埋。

修运河的同时,隋炀帝还让黄门侍郎王弘等人去江南制造龙舟和其他船只。为了完成造船任务,官府征调几十万人去南方务工。由于工作量繁重,很多民工被活活累死。运载尸体的车子东至成皋,北至河阳,络绎不绝。

8月,隋炀帝离开洛阳,第一次巡游江都。炀帝乘坐的龙舟,高45尺,宽50尺,长度达到200尺。龙舟共分四层。上层包括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包括120个房间,下层专供宦官居住。龙舟金碧辉煌,如同一座可移动的宫殿。

十艘大龙舟连在一起,专供隋炀帝使用。大龙舟的周围有五百只中型龙舟,供妃嫔们居住。再往外则有六千艘小龙舟,有一百多尺长,供百官、侍从居住。在岸上拉船的纤夫多达八万,另有二十余万军队在岸上前进,保卫天子。

一路之上,州县官员为了讨好隋炀帝,让老百姓为皇帝准备精美饮食,叫做“献食”。隋炀帝吃不了那么多美食,就把吃剩下的食物埋掉。强制“献食”之举使不少百姓破产,甚至流离失所。

611年,隋炀帝第二次巡游江都。这一次,隋炀帝又挥霍了不少钱财。他到了江都以后,还摆下酒席,请江淮以南的名士赴宴,显示皇家气派。

616年,隋炀帝又要去江都游玩。当时,各地的农民纷纷起来造反,形势对隋朝不利。有很多大臣都劝阻炀帝南行。可是隋炀帝杀死了提意见的大臣,坚持要去江都享乐。那时候,洛阳的龙舟被起义军烧了,炀帝就命人重造。

隋炀帝到了江都后,一住就是两年。那时候,各地的起义军日渐壮大,兵强马壮。大臣们劝炀帝回转长安,再图大计,炀帝大怒,将劝谏的臣子杀死。面对不利于己的形势,隋炀帝终于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一天,他照着镜子对萧皇后说:“我这颗好头颅,不知由谁来砍。”他准备了一些毒药,准备在危急时服用。

炀帝之死

面对全国风起云涌的起义军,隋炀帝杨广心里怕得要命,他也不敢回国都去。他觉得北方再也不能照原样统治下去了,便不思平定中原混乱局势,反而要再往南走,迁都丹阳,并下令派人修建丹阳宫。

被他带到江都的十几万军队大都是陕西、甘肃人。他们随杨广出来已有一年多,本来就思乡心切,听说杨广再也不回国都大兴而要迁都丹阳,都想私自逃回乡里。一天,一个叫窦贤的小头目率众人潜逃,被杨广知道,大怒,命人追回,全部处死。可是逃亡的事件还是不断发生,杨广身边的军兵越来越少,与他同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此时,几个隋军军官司马德戡、元礼、裴虔通几人在一起商量谋反。他们认为隋朝江山已支撑不了几天,与其同杨广一起坐以待毙,不如起来反抗,杀死暴君杨广,然后拥立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主帅响应各地义军,寻求一条生路。

取得一致意见后,几人便开始分头准备。一天,司马德戡在军中散布消息说,皇帝得知大家都想回关中,非常恼怒,备下了毒酒,以准备犒赏禁军的名义,将大家全部毒死。他刚说完裴虔通就带着几个人送来十几坛酒,这裴虔通在杨广称帝之前就是他的亲信,众人一见他来都寂声不语。裴虔通放下酒,说了句“这是皇上犒赏大家的,大家请随便用”,转身便走了。众人想起司马德戡的话,却直瞪瞪瞅着那十几坛酒。一时帐内鸦雀无声。

司马德戡见状,便从帐外找来一条狗,从酒坛中倒出点酒给那条狗喝了,那狗当时就七窍流血而死。众将不再怀疑,均义愤填膺,要将杨广得而诛之。司马德戡见火候到了,便又将众将劝住,说道:“杨广身边还有一些人,比如裴虔通等人,据我观察,此人对杨广也早已心怀不满,只是迫于无奈才忍耐一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不如让我去说服他和咱们一起起事,再定一条计策,一举杀了杨广,大家看如何?”众人一听有理,都表示愿意听他安排。

其实这是司马德戡和裴虔通早就商量好的,众人哪里知道?第二天,司马德戡便来告诉众人,裴虔通已同意做内应,要大家今晚包围皇宫。

当晚,杨广在龙榻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心中烦闷。忽听外边似有喊杀之声,又见外边火光冲天,不由得大惊,忙问值班的裴虔通外边发生了什么事,裴虔通答说:“没事,只不过是东城草场失火,众人在扑救。”杨广哪里想到自己这个亲信会反叛自己?听他如此一说,又翻身躺下。刚要迷迷糊糊睡去,忽然,元礼、宇文化及等人率禁军闯进来,不由分说,将杨广抓起来,押往前殿。

来到前殿,只见殿前禁卫军黑压压一片,而自己左右两旁站着的,正是裴虔通和元礼。杨广哪见过这阵势?战战兢兢地问:“你,你们要干什么……”

“干什么,我们要杀了你这昏庸无道、罪不可赦的暴君!”宇文化及厉声喝道。

“我,我有何罪?”杨广自知难免一死,但求生的欲望还是使他壮着胆子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