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青少年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写给青少年的书)
4360800000031

第31章 三国(5)

曹爽得知司马懿在城中的举动,非常惊慌,不知如何是好。司马懿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劝曹爽交权,曹爽没有说话。殿中校尉尹大目对曹爽说:“太傅指着洛水发誓,你只要认罪交权,他绝不为难您。”

曹爽要交权,桓范说:“您有大将军官印,依然可以指挥外地的军队。”曹爽将宝剑掷于地上,说:“我不要军队,做个富家翁好了。”桓范出帐后痛哭,说道:“曹爽的父亲曹真英雄盖世,怎么生了三个如同猪牛的儿子?我会与他们一起惨遭灭族之祸!”

曹爽交出兵权回城,司马懿将皇帝接到宫中,当天晚上就派军队包围曹爽府第。几天后,司马懿将曹爽以及何晏、丁谧、李胜、桓范等人在洛阳北郊处死,与他们同时丧命的还有他们三族一百余人。

司马昭的野心

司马懿杀了曹爽,掌握兵权。他死后,其子司马师担任抚军大将军,独揽朝政。254年,皇帝曹芳恨司马师专权,就将大臣李丰、张缉、夏侯玄召入密室商议,并在龙凤汗衫上写了血诏,要他们同心除恶。

三人出宫之时,正遇上司马师。司马师从他们身上搜出密诏,将他们在东市腰斩。司马师怒气不息,带人闯入皇宫,见曹芳正与张皇后谈话。司马师将密诏掷在地上,严厉地说道:“这是何人所写?”曹芳只得说道:“寡人受他人逼迫,不得已写了此诏。”

司马师说道:“皇后是张缉之女,必须处死!”曹芳哭泣着求饶,司马师仍命人将张皇后绞死。司马师进永宁宫见郭太后,要废掉曹芳,另立新君。郭太后只得同意,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做了大将军,专横无忌。258年,皇帝曹髦恨司马氏专权,就写了一首名为《潜龙》的诗作,发泄心中的不满。在诗中,他描写了一条困在井中的黄龙,不能到海中自由生活,却受到泥鳅、鳝鱼的欺侮。

这首诗很快传到司马昭的耳中,令他大为不快。司马昭带着宝剑入宫,向曹髦责问:“皇帝到底有什么不满足的?竟然写下《潜龙》诗,将微臣比做鳝鱼、泥鳅!”曹髦垂下头来,不敢说话。

260年4月,司马昭带剑上殿,曹髦站起迎接。群臣说道:“大将军功高盖世,陛下应封他为晋公,兼任丞相。”曹髦不语。司马昭说道:“我们父子三人屡建奇功,有功于国,我当个晋公有什么不应该?想不到你如此小气。”曹髦只得说:“我听从您的命令。”

曹髦回宫之后,再也无法忍受,就将尚书王经、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召入宫中,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等着他废我,不如咱们一起去讨伐他。”王经说道:“您不能这么做。陛下的军队太少,根本消灭不了司马昭。我们应当从长计议,不能轻举妄动。”

曹髦取出早已写好的讨贼诏书,扔在地上,说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已经决定讨贼,难道会贪生怕死吗?”说着,他就去禀告郭太后。王沈、王业说:“事情紧急了,咱们赶快去通知晋公,不然会有灭族之祸。”王经说道:“你们就是这样忠心事主的吗?”王沈、王业不理会王经,去向司马昭报告。

曹髦带领保卫宫殿的三百士兵,就要出宫。王经挡住车子,哭泣着说道:“陛下此番前去,与羊入虎口没有区别。”曹髦不听他的话,向云龙门而去。

司马昭的亲信贾充带领数千禁军,将曹髦挡住。曹髦提着宝剑,说:“我是魏朝天子,现在要履行职责,为国除害。你带兵进宫,想要干什么?”贾充对禁军将领成济说:“司马公平时养你们有什么用?正为今日之事!”

成济大起胆来,拿起长戟向曹髦奔去。曹髦大声斥责:“哪里来的匹夫,竟敢这样无礼。”话没说完,成济已用长戟刺破他的前胸。王经从后面赶到,见皇帝已死,大骂贾充。贾充将王经逮捕,向司马昭报告。

司马昭听说皇帝遇害,立刻进宫。他用头撞辇,惺惺作态地哭了一场,然后问别的大臣:“现在皇帝已死,该怎么办呢?”老臣陈泰说:“只有杀了贾充,才能令天下人心服。”司马昭说道:“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陈泰说:“贾充有弑君之罪,不能饶恕。只有比这更重的办法,没有比这更轻的办法。”

司马昭舍不得杀贾充,为了掩人耳目,灭了成济三族。成济临死时,把贾充指使他行刺的事情公之于众。司马昭恼恨王经,又将他满门抄斩。

这时,贾充等人劝司马昭自立为帝。司马昭想把帝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就立魏文帝之侄、年仅十五岁的曹奂为帝。曹奂就是魏元帝。

邓艾渡阴平

司马昭除掉政敌后,就想依靠邓艾等将领消灭蜀汉。邓艾从小丧父,为了生活,不得不给富人放牛。他长大以后,终于当了个看田的小吏。但是,由于邓艾有口吃的毛病,过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升迁。但他对钻研兵法非常有兴趣,一旦到了险峻的地方,就细致地观察地形,用手指点。众人都讥笑他好高骛远,邓艾却我行我素。

后来,太尉司马懿见到邓艾,为他的才华而惊叹,就用他为属吏。司马师掌权时,邓艾被封为南安太守,有了施展军事才能的机会。他在对蜀作战中,屡立奇功,受到魏国朝野的一致称赞。

公元263年夏,晋公司马昭派出十六万大军攻打蜀汉。大军共分三路:一路由钟会率领十万军队,直取汉中;一路由邓艾率领三万军队,进攻驻守沓中的蜀将姜维;一路由诸葛绪同样率领三万军队,向阴平附近的桥头进攻,断绝姜维的归路。

钟会的进军速度很快,攻下了汉中。蜀将姜维成功地甩掉邓艾和诸葛绪,退守剑阁。钟会人马虽多,但剑阁地势险要,一时难以攻克。

这时,邓艾带领军队赶到前线。他见钟会难以取胜,就想用偷渡阴平(今甘肃省文县西北)的险招深入敌后,打乱蜀国的军心。10月,邓艾带了一支精兵,以儿子邓忠为先锋,绕道到剑阁西面的阴平,向南进军。

从阴平到江油(今四川江油县),有七百里的羊肠小路,到处是悬崖峭壁。邓艾带领军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结果走到了一条绝路。大家看到山下是一个深谷,无法前进,都哭泣着说:“白吃苦了,白吃苦了!”

邓艾当时已经66岁了。他不畏艰险,用毡子裹着自己,从悬崖上滚了下去。将士们见主将如此英勇,也都鼓起勇气。有人也用毡子裹住身体滚下山去,有人小心攀着树木爬下山去。

他们下山后,继续往前去,发现了一个废弃的营垒。原来,当年诸葛亮怕有人偷渡阴平,在此处埋伏了一支军队。诸葛亮死后,后主就将这支军队撤走了。邓艾说道:“幸亏此地军队已撤走。否则我们全活不成了。”

邓艾的军队再往前走,就到了江油(今四川江油县)城外,于是立即攻城。江油的守将马邈没想到魏军会在背后出现,惊慌失措,不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邓艾得了江油,进兵到涪陵。

此时,蜀将诸葛瞻前来抵挡。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他没有听从尚书郎黄崇“据险而守”的办法,结果被邓艾击败,只得退至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东北)。邓艾派人送信给诸葛瞻,信上说:“如果你能带兵投降,我可以奏明圣上,让你做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杀掉信使,出城迎战。

邓艾命邓忠、师纂与诸葛瞻交战,结果魏军吃了败仗。邓艾大怒,对邓忠、师纂说:“咱们孤军深入,如果不能占领绵竹,定无生还的希望。你们如果再次失败,我就杀了你们!”

邓忠、师纂又带领人马投入战斗,由于魏军奋勇当先,就将诸葛瞻、黄崇杀了。诸葛瞻之子诸葛尚说道:“我们父子受皇上大恩,但眼见宦官黄皓专权而束手无策,活着也没意思!”他冲入乱军之中与敌人激战,也牺牲了。

邓艾率领军队直奔成都。后主非常惊慌,听从光禄大夫谯周之言,准备投降。后主之子北地王刘谌说:“成都尚有兵马,一定能抵抗魏兵。姜维若知这里的情况,必定回军来救。那时咱们内外夹击,定能取胜。为什么非要投降?”后主不听。

刘谌恨父亲昏庸,回家后杀掉妻子与三个儿子,到太庙哭祭,然后自尽。11月,后主反绑双手,带领群臣开城投降。

乐不思蜀

姜维得知蜀汉已亡,只得暂时向钟会投降。此时,邓艾在成都驻军,擅自加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又封原蜀太子、诸王为都尉。264年。司马昭封邓艾为太尉,又派监军卫瓘(音guan)劝邓艾不要独断专行,邓艾不听。

于是,钟会、卫瓘写信给司马昭,告邓艾谋反。司马昭大怒,命钟会对付邓艾,自己与魏元帝率兵到达长安,又派贾充带兵三万入斜谷。钟会命卫瓘率数十人入成都捉拿邓艾。卫瓘发了二十道檄文,说:“我奉诏捕邓艾,如有不降者,灭三族。”他顺利地接管了邓艾的军队,将邓艾父子捕入囚车,押往洛阳。

姜维为了恢复蜀汉,就劝钟会谋反。钟会说:“我听你的。事成就夺取中原,事不成就像刘备那样占据西蜀。”钟会怕众将不服,就将他们软禁于宫中。部将胡渊领兵在外,听到消息,带兵杀入蜀宫,乱箭射死钟会,姜维自刎而死。

邓艾部下趁机追赶邓艾,想释放他。卫瓘怕邓艾与自己为难,就令部下田续将他杀死,邓忠也死于乱军之中。

数日后,贾充赶到成都,统领诸将,成都才安定下来。司马昭担心刘禅留在成都还会惹出兵变,就将他召入洛阳。此时,元帝以司马昭功大,封他为晋王。

刘禅是个昏君。诸葛亮在世时,他还肯听众臣劝谏,做事谨慎。可是诸葛亮死后,他把朝中政务交给宦官,自己则沉湎于玩乐之中。刘禅去洛阳时,留在他身边的只有低级官员郤(音xi)正和刘通。刘禅虽然已经42岁,却没有处事能力,全靠郤正从旁指点。

司马昭让魏元帝封刘禅为安乐公,赐给一座大宅院,又赏赐他一百名奴仆,供他驱使。一次,司马昭请刘禅等人饮宴。司马昭先让歌伎表演魏国歌舞,蜀国投降的官员都很悲伤,惟独刘禅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司马昭又让歌伎表演蜀国的歌舞。蜀国投降的官员都流下眼泪,而刘禅还是很高兴。

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在洛阳已过了一段时间,还想念蜀地吗?”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令我很快乐,我不想念蜀地。)

送走刘禅后,司马昭对贾充叹道:“刘禅向来无情,只是没想到竟达到这种地步。就算诸葛亮活到现在,也保不住他的皇位,更何况是姜维呢?”

郤正回到安乐公府,对刘禅说:“主公今天的表现并不好。您虽然已经亡国,但仍是汉室苗裔,怎么能让司马昭轻视您?”如果司马昭再问您同样的问题,您就应当流着眼泪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地,我身在洛阳,时时刻刻都在思念。’”刘禅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我听你的话。”

一次,司马昭又问刘禅:“我觉得对你的招待已算不错,您还想念蜀地吗?”刘禅想起郤正的话,把郤正教他的话又背诵了一遍。他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还想挤出几滴眼泪,但没挤出来,只好把眼睛闭上。

司马昭说道:“你今天的这番话好像出自郤正之口!”刘禅非常吃惊,老老实实地说道:“您怎么知道的?这正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和侍从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司马昭见刘禅没有雄心壮志,对司马氏的统治没有威胁,就没有杀他。265年,司马昭病死,他的长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同年12月,司马炎废掉魏元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从晋武帝到晋愍(音min)帝,都建都在洛阳,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