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万事为什么
4360400000023

第23章 追踪奇妙的地理秘境(1)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是我们人类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但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是否知道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呢?

大约在几十亿年以前,我们的太阳系还只是一团不断旋转的像盘子似的一块星云。盘中的星云微粒在互相碰撞、吸附和旋转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最后形成了几个原始星球的胚胎,其中一个就是地球。刚刚形成的地球不断地旋转着,使重的物质沉到地心,轻的物质留在表层,从而形成了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的地球内部层圈。

早期的地球在不断地熔融和凝结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氨、水和氢气,它们被地球捕集,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和海洋。在阳光的沐浴下,地球逐渐变暖,接着产生了风暴和电闪雷鸣、火山爆发、岩浆奔流这样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分子的组合和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了能不断自我复制的分子,又经过了漫长的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小资料,太阳系

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包括我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围绕它不停旋转而形成的一个天体系统。

地球的年龄有多大

地球有多大岁数?从人类的老祖先开始,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思索着这个问题。

地球的地质年龄,我们现在一般是根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来估算它。科学家们通过这种方法测得了地球上许多古老岩石的年龄。近年来,科学家们又测得了一些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年龄是44~48亿年,而从月球取回的岩石样品的年龄是46亿年左右。

经过科学家们大量的测算和必要的校正,现在国际上普遍以45.5亿年作为地球的地质年龄。

小资料,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有一种化学元素可以自己发出一股射线然后变成另外一种元素,它就是放射性元素。而这种放射性元素发出射线变成另一种元素的规律就叫做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

地球为什么是球形的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公元1522年,麦哲伦和他的伙伴完成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体形状。今天,通过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圆球形的地球。

地球的形状跟它的成因、重力和自转有关。地球在形成过程中,外部先冷却固化,地幔以下仍处于高温熔融状态,在重力作用下,地层中轻重不同的物质逐渐分层,呈现出同心圈的结构。距地心相同距离处基本上由同一种物质构成,因此重力也一致,而只有圆球形才能保证各方向上的重力平衡。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在赤道上最大,就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形成了稍扁的圆球体。科学家们通过实际测量,测得地球从地心到赤道的半径长为6378千米,从地心到两极的半径长6357千米,二者相差21千米。

小资料,地球卫星

地球卫星指的是人造地球卫星,就是用火箭发射到天空中一定高度,用于观测、研究用的仪器,在那里它的速度能抵消地球对它的引力,使它能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运行,而不会掉下来。

地球的总面积是怎样知道的

世界上第一个用测量的方法推算出地球大小的人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在亚历山大港以南的阿斯旺有一口很深的枯井,每年只有夏至那一天的正午,太阳才能够一直射到井底,也就是说,这一天的正午,太阳位于阿斯旺的天顶;而与此同时的亚历山大港正午的太阳并不是直射的。

埃拉托色尼用一根垂立地面的长柱,测得亚历山大港那天太阳的入射角为7.2度,而这7.2度的相差,正是亚历山大港和阿斯旺两地的地面弧距。据此,他求得地球的圆周为25万斯台第亚(相当于39816千米),这个数值已经很接近目前计算出来的地球圆周。此后,科学家们分别运用相似法、三角测量法做了精密的测算,算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然后根据几何公式推算出地球的总面积大约是51000万平方千米。

小资料,地球的表面

地球表面分布着黄色的陆地和蔚蓝色的海洋。浩瀚的海水占据了地球三分之二以上的表面。陆地分散在海洋中间,把广大的水面分成了四大块,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陆地表面凹凸不平的地方则是平原、盆地、山脉等。

为何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转动

大家知道,地球在永不停息地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它也在绕着太阳公转。在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运动速度每秒钟能达到465米,一天大约会移动4万千米,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则每秒可达到30千米。这么快的速度早已远远超出了我们在地球上搭乘的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但是我们就生活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呢?

其实,这是由于缺少参照物以及惯性的缘故。乘车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车在前进,是因为有路边的树或建筑作为参照物;而在茫茫的大海中,几乎没有参照物,坐在船上的人就很难感觉到船在前进和前进的速度。事实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就说明了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

另外,由于地球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运动的速度也基本保持均匀,并没有忽大忽小,从而使我们保持惯性,所以就感觉不出地球在动了。

小资料,物体的惯性

物体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叫做物体的惯性。例如,我们乘车的时候随着汽车一起前进,当突然刹车时,汽车停止运动,但我们还会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就会向前倒去,这时如果不扶好就会摔跤,这就是因为惯性惹的祸。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氧是人和动植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他们不能离开氧气,但是,地球上的氧气会有用完的一天吗?

从科学的角度讲,地球上的氧气在短期内是不会缺乏的,因为氧气是可以再生的。大自然中,森林及其他绿色植物就是制造氧气的工厂。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土壤中的水分和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矿物养料,制造有机物,储存太阳能,同时释放出新鲜的氧气。每天,当阳光照射在植物叶子上时,这种光合作用就开始了。这样的制氧工厂能源源不断地供应新鲜氧气。

但是,人们也不无忧虑,因为我们周围的空气在不停地老化。空气老化的标志就是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及其质量下降。科学家忠告人们,应加强危机意识,不要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要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治理“三废”,减少大气污染,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小资料,三废污染

工业三废指废水、废气、废渣。三废不加处理排入环境,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人及其他生物中毒,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所以说三废是十分严重的公害。

地壳中什么金属最多

许多人常常以为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但实际上,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其次才是铁。科学家对地下16千米以内的大量岩石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壳中铝的含量是7.45%,而铁的含量只有4.2%。在自然界中,含铝的矿物分布十分广泛。地球上到处都有铝的化合物,像最普通的泥土中,就含有许多氧化铝。

说了这么多,铝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呢?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纯净的铝很软,质轻,化学性质活泼,延展性强,导电、导热性能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

然而,在一百多年前,铝却被认为是一种稀罕的贵金属,价格比黄金还贵,甚至还被列为“稀有金属”之列。

小资料,地壳中的矿物

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不断进行化合,从而会形成各种矿物。地壳中的矿物质是非常丰富的,现在已探明的矿物就有2000多种,其中金、银、铜、铁、锡、钨、锰、铅、锌、汞、煤、石油等,都是人类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资源。

地心温度有多高

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同心圈层构成的,从表面向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温度都不相同,越往地心温度越高。

最外层的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地壳的底部温度能达到1000℃左右。地壳往下是地幔,地幔为固体层,厚度2900千米左右。地幔再往里就是地核,它的半径约3500千米,成分主要是铁。地核可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层。处在地表以下2900~5120千米的部分叫外地核,是液体状态。从5120千米直到地心则为内地核,是固体状态。

科学家通过模拟的方法来推测地心的温度。由于地球中心是熔融状态的铁,通过制造与地球内部相同的压力条件,在此条件下测出铁熔化的温度就可以测出地球中心的温度。经过500次试验,科学家们得到铁在这种高压条件下的熔化温度是7300℃,但由于地心还存在硫等其他元素,会降低铁的熔化温度,因此最终结论是地心温度约为5500℃~6000℃。

小资料,物质的状态

物质一般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固态是物体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比较坚硬的状态;液态是物体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可以流动的状态;气态是物体没有一定体积和形状,可以流动的状态。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物质的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地球上为何有生命存在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存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地球上具备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

生命要生存下去,必须有阳光、水和适宜的温度,这样生命才能进行新陈代谢,繁衍生息。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接受的太阳光照适中,植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而依赖植物生存的动物也可以获得食物,得以生存。

地球上适宜的温度,也是生命存在必需的条件。大气层就像一床厚棉被起着保温的作用,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与热不会立刻散发到太空中去,温度才不会剧烈变化。同时,大气层也挡住了来自宇宙空间强烈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伤害。

最重要的是,地球上有大量的水,为生命的延续提供了源泉。

小资料,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就是有生命的物体不断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命存活所必需的物质,同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新陈代谢是维持我们能够存活生长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人类起源于大海吗

地球已经存在了近46亿年。在地球形成的初期,熔融的地球热量使水化为蒸汽,变成包围地球、宇宙射线不易穿透的云层。随着地球的逐渐冷却,云中的蒸汽变成水开始降雨。大雨连续下了几千年,于是诞生了生命起源的海洋。

大约在30亿年以前,大雨停止了。地球原始大气中的水、二氧化碳、氢气、氨气等气体在宇宙射线、闪电、高温等作用下生成了一些有机化合物。这些小分子在适当的条件下聚集成大分子,又经过长期的、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了能和外界交换能量的原始生命。随着生命的不断演变、进化,海洋生物有了越来越复杂的结构。随着地质的变迁,海洋生物中的一部分开始生活在陆地上,又经过漫长的进化发展,原始人类开始出现,并不断进化为现在的人类。所以可以说,人类的生命是源于海洋的。

小资料,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也称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其中很多能够为生命体提供营养,支持生命活动,甚至构成生命体本身。在地球形成以后,有机物是对生命起源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

经纬线是怎样确定的

打开任何一张地图,或者转动一下地球仪,我们都会发现,上面布满了纵横交错的线条,横的叫纬线,纵的就叫经线。通过这些经纬线,我们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这对于航海和航空过程中的定位十分有用。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绕着地轴旋转的,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连接南北两极并穿过地球中心的线。沿着地轴,从北极到南极,可以画上360个半圆圈,把地球分成360等份,这些半圆圈就是经线。国际上统一规定,以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度为零度经线,从这条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向东的称为东经,向西的称为西经,所以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实际上是同一条线,一般就叫它180度经线。地图上用来区分日期的国际日期变更线,就是以这条线为标准的。

纬线是与经线相垂直的线,以赤道为零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定到90度,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

小资料,经线和纬线

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地球表面上各地点的位置,人们假定出一条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这条线就叫做赤道。沿地球表面跟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跟赤道垂直的线则叫经线。这样一来,地球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纬来表示了。

东南西北是怎么确定的

当你在海上或森林里迷路时,最需要的就是指南针,用它来认清东南西北方向。但是你想过没有,地球上的四个方向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呢?

地理上的东是指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方向,西就是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有了东西,就产生了南北。地球上南北的终点是南北两极,如果我们从地球中间的赤道出发,向北走去,最终会走到北极。站在北极点,你不管向哪个方向走,都是向南方行走,不存在向东或者向西的可能。因为北极点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同理,南极的四周也都是北。但是,东西方向是没有终点的,如果我们从地球的某一点出发,一直向东行走,你总会走回原地,那时候你就是绕了地球一周。

如果你拿着一张没有特别标记的地图,就可以依据公认的规则认为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资料,北极点

我们居住的地球每天都在不停地自转着,它所旋转的轴是用眼睛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假想它是一条由两端穿过地球中心的线,并称之为地轴。地轴的两端就是南北两极,而地轴的北端,北半球的顶点就叫做北极点。

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但是这四季究竟是怎样划分的呢?

其实对四季的划分,我国与西方有不同的标准。我国的四季强调季节的天文特征,分别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起点,但这样的四季,与实际的气候情况并不相符。西方的四季划分,则较多地侧重于气候方面,他们把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看作四季的起点。这样的四季划分比我国的天文四季各推迟一个半月。但是,要使春夏秋冬四季反映地面上的气候条件,就要采用气候本身的标准来划分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