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版人体使用手册(健康生活一点通系列)
4360200000012

第12章 人体信息之窗(11)

此外,还可用手术疗法,可对肥大的鼻甲施行切除术,也可酌情施行鼻中隔矫正术或鼻息肉摘除术。对长期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施行鼻内开筛、上颌窦开窗、上颌窦根治及蝶窦开放等手术。

酒糟鼻:惹人注目的红鼻子

酒糟鼻俗称红鼻子,又称酒渣鼻。这是一种发生于鼻部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称分布。该病多见于中年人,而且女性多于男性,但男性患者病情较重。

该病通常表现为鼻翼两侧皮肤发红,以鼻尖最为显著。这是由于血管明显扩张的结果,有时透过皮肤可看到扩张的小血管呈树枝状。病情进一步发展,皮肤可增厚,甚至长出皮疹或小脓疮,外观粗糙不平,很像酒糟样,故名酒糟鼻。

酒糟鼻发病的罪魁祸首是寄生螨虫。螨虫主要寄生于人的面部,尤其是鼻部的毛囊和皮脂腺中,也可寄生于猫、狗等动物身上。

此病具有家族遗传因素。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紧张、病灶感染、嗜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冷热刺激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酒糟鼻很难治愈,而且治疗过程较长,但只要长期坚持治疗,还是比较有效的。如果有螨虫感染,可使用杀螨药物,如新肤螨灵霜、甲硝唑软膏等。形成小脓疮时,需要口服甲硝唑或美满霉素等消炎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可施行激光手术治疗。

酒糟鼻患者的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并避免其他诱发因素,如辛辣食物、酒、咖啡、过热、日光暴晒和情绪激动等。另外,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可配合食疗。

1.芦根竹茹粥。

将鲜芦根150克和竹茹30克一起用布包好,同适量粳米一起煮粥食,适用于酒渣鼻红斑期。

2.马齿苋苡仁粥。

马齿苋、苡仁各30克,金银花15克。用水3碗先煎金银花至2碗,去渣,加马齿苋、苡仁煮粥食,适用于酒渣鼻丘疹脓包期。

3.金银花知母粥。

金银花9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粳米60克。将金银花、知母、生石膏加适量水煮30分钟,弃渣取汁,再与粳米一起煮成粥,适用于各期酒渣鼻。

鼻部的按摩保健

鼻部按摩疗法简单易行,无损伤,无痛苦,并可增强鼻子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增强鼻子的生理功能,是鼻病治疗与保健的一种辅助手段。

1.揉鼻根。

以两手食指置于鼻根,用力按压,动作宜缓慢,用力要均匀,配合两手同时颤动,由鼻根向鼻翼两侧迎香穴按揉。

2.捏鼻孔。

用拇指与食指捏压鼻孔,一捏一松。

3.揉鼻梁。

以食指指肚放在鼻尖部,按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从鼻尖向鼻根部揉,再由鼻根部向鼻尖部揉。

4.按迎香穴。

以两手指尖紧按鼻翼两侧迎香穴,边按边颤动。

5.抹全鼻。

以右手拇指、食指指肚从鼻根向鼻翼用力均匀地抹动。

不同的感冒有不同的防治方法

通常所说的感冒,其实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大类。

普通感冒多数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能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超过200种。每人每年平均会患2~4次普通感冒,其最初的症状是喉咙痛、打喷嚏,两三天后开始流鼻涕、咳嗽。

流行性感冒也是由病毒引起,但来势凶猛,潜伏期短,仅1~2天。典型的症状是畏寒、高热(体温超过39℃)、头疼欲裂、全身酸痛乏力,患者中大多数人只能卧床休息。

流行性感冒病毒非常多变,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而且免疫力不超过一年,即使健康成人的免疫系统也无法快速辨认并且反击,常有“一人得病,全家得病”的情形。

更严重的是,身体防御能力较弱者,患流行性感冒后会使其他病毒、细菌有机可乘,入侵鼻窦、中耳、支气管,甚至引起肺炎致死。

流行性感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季多见,往往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人众多,流行过程短。

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的密集程度有关。人口拥挤程度越高,流行速度越快,范围越大。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流行性感冒分为四种类型。

1.单纯型。

症见高热、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咽痛等。

2.胃肠型。

症见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3.中毒型。

症见高热不退、谵妄、抽搐,甚至神志昏迷。

4.肺炎型。

症见高热、咳嗽咯血、气急,甚至呼吸衰竭。

感冒没有特效药,感冒后要多休息、多喝白开水,只要没有其他并发症,一周后大多数可以自行缓解,不必着急求“速效”。以下是一些防治感冒的小验方。

1.盐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后仰头含漱淡盐水,以清除口腔细菌。

2.勤洗手。

触摸那些感冒患者摸过的东西,比如门把等,然后再用手擦眼睛或者摸鼻子,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预防感冒要勤洗手。

3.多喝白开水。

喝白开水有利于黏膜的湿润,能预防感冒,且能促进其痊愈。

4.呼吸新鲜空气。

如果房间里空气不流通,没有新鲜空气置换,则病毒很容易被吸入体内。时不时打开窗户,让空气流动起来,把病毒驱散,以减少感冒传播的机会。

5.积极锻炼。

进行经常性的有氧运动,如骑车、快走、爬山、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肌体抗病能力,抵御伤风的侵袭,而且也锻炼呼吸循环功能。

6.冷水洗脸。

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并清洗鼻孔,即用鼻轻轻吸入少许水(注意避免呛着),再擤出,反复多次,可增强耐寒、抗病能力。

7.热水泡脚。

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水量要没过脚面,但要避免烫伤。

8.按摩鼻翼。

两手对搓至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可预防感冒,减轻鼻塞症状。

9.刮痧疗法。

用铜钱、硬币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轻刮前后胸和上下肢曲窝处,直至皮肤发红发热,然后喝一碗热姜糖水发汗。发汗后周身轻松舒适,此时注意免受风寒,感冒会很快痊愈。

10.蒸汽疗法。

感冒初期,在杯中倒入开水,对着热气做深呼吸,每日数次,可减轻鼻塞症状。

尝尽人间百味:舌头

有你,生活才有滋有味

舌头是一块由分泌黏液的膜覆盖着的厚厚的灵活的肌肉板,并分布着复杂的神经和血管。舌头表面点缀着小乳头,这使舌头类似于粗糙的砂纸。在舌头的前2/3部分,这些极小的突起,也给舌头肌肉组织富含血液的深红色背景盖上了一层白色。

舌头上的乳头分两种,一种乳头不感受味道,只有防滑作用;另一种感受味道。每一个味觉乳头有一个或多个味蕾,味蕾是真正的味觉感受器。

19世纪初期,著名生物学家贝尔首次发现味蕾是味觉的器官。1925年,科学家进一步证实,人的舌面上不同部位的味蕾掌管不同的滋味,初步揭开了味觉感受器的构造之谜。

舌头各部分的味蕾有着不同的分工,舌尖尝咸味,中间尝甜味,后部尝苦味,旁边尝酸味。这四种基本味觉,就好比红、蓝、黄三原色能调成各种色彩一样,基本味也能调成许多种味觉。

味蕾不仅分布在舌上,而且还分布在软硬腭以及口腔和咽喉的区域。因此,人们吃东西时,除了舌接受味道的刺激外,口腔其他部位一直至咽喉都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一般来说,儿童的味蕾分布较成人更广、更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蕾的数目逐渐减少。

味蕾有一个味孔与舌面相通,每个味觉细胞有一根味毛,经味孔伸入口腔,与来自皮下神经丛的神经纤维相接。味蕾的这一构造,要求味觉的刺激物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即能溶于水。

只有带有滋味的液体物质,或者能够溶解于唾液的有滋味的物质,才能与味觉细胞的神经末梢接触,从而产生兴奋或者抑制作用。一块糖,当它未曾与口腔内的唾液拌和时,我们无法感觉到它的甜,只有当它溶化于唾液中时,我们才能逐渐体味出它的味道。由此可见,唾液不仅是消化的媒介,而且是味觉感觉不可缺少的中介。

口腔是一个很脏的地方,但舌头却很少生病,除了偶尔发生溃疡外,常是自得其乐。这是因为舌头有强大的防御系统,舌沉浸在唾液中,唾液含有抗击细菌的酶。

人们认为舌头有了苔,就表示消化紊乱或便秘了。其实并不尽然。很多患慢性便秘的人舌头没有苔,而很多没有患便秘的人却有白绿色舌苔。舌苔只不过是舌表面上的小微粒和陈旧的细胞,它们被夹在舌乳头中间,易受到细菌的攻击。

舌底下有一条舌系带,倘若这根带子太短,限制正常运动,就成短舌头了。舌系带过短可导致说话含糊不清,可以用手术矫正这种缺陷。

马达加斯加的三角变色蜥蜴吐出的舌头,将近其身体的1.5倍长,并能准确地击中一个飞蛾的幼虫,有足够的力量将洞里的老鼠拉出来。蛇的舌头能在通过黑暗的洞穴时探路。

人的舌头不像有些动物的舌头那样有精湛的技巧,它只有10厘米长,通常不露面。与眼睛和耳朵相比,常被人看做是一个没有特殊重要性的器官,但有着大量的工作等着它去做。

人的舌头可以协助咀嚼,在嘴里滚动食物使之被均匀磨碎。然后,舌头的前半部分紧贴住口腔顶部的硬腭,后半部分弓起,一下子把食物送进通向食管的通路。这一切看似简单,却是由神经指挥及错综复杂的肌肉协调配合才得以完成。

言语是舌头的重要功能之一,只有经过训练才能掌握这个不寻常的神经肌肉技艺。婴儿时期,经过不断地试验,2年后才能组成简单句子。若干年后,舌头已成为一个不知疲劳的体操运动员,说一句简单的话,就得将自己弯曲成各种形状。

舌头不仅是说话和吞咽的基础,对味道的感觉也非常灵敏。而且,舌头还能表达感情,很多孩子们伸舌头就是表示反感或憎恶。

味觉是怎样形成的

人对味的分辨力很强,可以分辨出各种味感之间非常细微的差异。据实验证明,通常人的味觉能分辨出5000余种不同的味觉信息。

人们的味觉敏感度有很大差异。对某人来说,菠菜可能确实可口,但另一个人可能觉得又苦又涩。因此,当别人不爱吃你觉得美味的奶酪时,那就没有必要争论了。

从味觉对不同滋味物质的感受能力来看,人们对苦味物质最敏感,溶液中有0.05/10万的苦味物质就产生味感。这也许与原始人为了识别有毒物质而长期积累的经验有关,是出于本能的选择。甜味物质以蔗糖为例,要在溶液中达到5%才会被感知,醋酸需要达到0.0012%才能感到酸味,咸味需要2%的食盐含量才能感觉到。

舌头的尝味作用像嗅觉一样,是一种化学过程。味觉信息的传递同机体的其他感觉信息一样,有其专门的神经传入通路。

简言之,味觉主要通过由集中于舌背部和软腭黏膜上皮的味蕾感觉酸、甜、苦、咸,然后通过味觉神经产生用于编码特定味觉信号的电位变化,并将这一信息向上传递。

虽然有事实表明,味觉有固定的遗传方式。尽管如此,舌头也有一定的适应性,即由于持续受某一种味的作用而产生对该味的适应,分短暂性与永久性两种。

味觉的短暂适应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多次受某一种味的刺激,而产生的味觉瞬时对比现象。它只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在,稍过便消失,交替品尝不同的味道可防止其发生。对此,配制成套菜时要尽可能安排不同味道的菜肴,或根据味道错开上菜顺序。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味觉的永久适应是长期受某一种过浓滋味的刺激引起的,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消失。具有特定口味习惯的人,是味觉永久适应的典型表现。如四川人喜欢麻辣,山西人爱用酸味较重的食醋等。

虽然我们知道,味觉是由甜、酸、苦、咸四种基本的味道混合而成的,但对于味觉的研究尚不如嗅觉的研究那么充分,至今仍不知道该用怎样的标准来区分混合起来的味道。

除了滋味的感觉外,舌头还常常会产生其他的味感,如涩感、粉末感、烧灼感、油腻感、黏稠感等等。这些感觉其实并不是依靠味蕾来获得的,而是借助于嗅觉、触觉来完成的。

味觉感受的改变

人们对味觉的感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味觉感受可发生变化。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同一个体在不同时候和不同的条件下也会有所不同。生理条件、湿度、浓度、季节等因素,皆可引起味觉感受的变化。

引起味觉感受改变的生理条件,主要有年龄、性别及某些特殊生理状况等。年龄越小,味感越灵敏,随着年龄的增长,味感会逐渐衰退。

性别不同,对味的分辨力也有一定差异。一般而言,女子分辨味的能力,除咸味之外都胜过男子。此外,人处在饥饿状态时,对百味俱敏感;饱食后,则对百味皆迟钝。

重体力劳动者,味感较重,轻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则相反。生病时味感略有减退,妇女怀孕期间味感也会发生改变,通常特别嗜酸。

温度引起味觉感受的改变比较明显。一般来说,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为10~40℃,其中以30℃左右时味觉最灵敏。在这个范围值以外,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味感都会减小。

呈味物质的浓度对味觉感受的影响更加直接。浓度越大,味感越强;浓度越小,味感越弱。只有最合适的浓度时,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而且,超浓度的滋味会发生变异,不是有“咸得发苦”、“甜得发腻”、“鲜得发涩”等说法吗?

如果把同一味道的东西混合起来,一般来讲味道会变强;把不同味道的东西混合起来,味觉的强度则多互相抵消,只有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味道都很弱时味觉才会增强。比如,尝了盐之后再吃糖就会感到甜味增强了,而吃了盐之后再喝醋,酸味则会减弱。

季节的不同也会造成味觉感受的差异。一般来说,盛夏多喜清淡,严冬偏爱浓重口味。此外,味觉感受还随心情、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吕氏春秋》中说:“耳之情欲声,心弗乐,五音在前弗听。目之情欲色,心弗乐,五色在前弗视。鼻之情欲芳香,心弗乐,芳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欲滋味,心弗乐,五味在前弗食。”

在人的心境不愉快之时,即使五音、五色、五味在前,也难以进入审美状态。心境效应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几乎与对象很少联系。

在心境效应下,人们甚至会有意无意地把品味的菜肴看做愉快心境的组成部分。比如,喜庆的筵席,亲友的相聚,久别重逢的小酌,佳节良辰的欢饮,以及在愉快旅途上的进餐,都会由于心情的舒畅,使菜肴食品变得特别美味。

与此相反,人在精神低落时,纵有山珍海味,佳肴美酒,也会由于精神因素而影响味觉的感受程度,甚至食而不知其味。在人们的饮食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心境条件,不仅有益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而且从精神健康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境是主观的精神状态,环境则是客观的精神状态。人总是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任何客观的环境,都会表达出一种超出环境的语言和情调,并影响着人的心理。

人的心境和环境,是一个双向作用的关系。人的不同心理会给环境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而环境的客观规定性,又会给人以情绪上的干扰和影响。正因为如此,人们十分注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其中包括就餐的环境。

《红楼梦》中描写了众多的宴席场面,而每次开宴的环境都是十分讲究的。进餐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也就间接影响对菜肴的品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