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4360100000034

第34章 威慑策略,不战而屈人之兵(1)

8—1、用威慑手段削弱对方的抵抗意志

威慑是以各种强烈的刺激手段,给对手造成恐怖心理,使其惊慌失措,丧失信心和理智,失去正常的控制能力,从而削弱其抵抗意志和战斗能力。

威慑策略在军事上最常见。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汉景帝任命“飞将军”李广为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在带人外出打猎时,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100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了那三个匈奴兵。李广他们杀死两人,活捉一人。在他们正准备回宫时,忽然发现远处奔来数千名匈奴骑兵。匈奴骑兵这时也发现了李广一行人,但见他们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于是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手下的骑兵见状大惊,拍马欲退。李广制止说:“我们只有百余骑且远离大营,如果惊慌撤退,匈奴肯定会追杀我们。现在最好的办法是留下来。这样,匈奴就会以为我们是大军的诱兵而不敢贸然进攻。”

于是,李广率领部下继续行进,直至距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这时,李广命令大家全部下马解鞍,原地休息以迷惑敌人。

匈奴军由于摸不透李广的用意,果然不敢轻易出击,便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跃马弯弓,带领十多名部下冲上去,只一箭就将来人射落马下。然后迅速回到自己的队伍中,卸下马鞍,并让大家继续原地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

就这样,一直等到日暮,匈奴还是摸不清李广的虚实,始终不敢下山。到了半夜,匈奴担心遭到汉军伏兵的袭击,便趁夜撤退了。李广及部下终于安全返回大营。

李广一行人本来兵力空虚,在面对数千匈奴骑兵时却故意显出不加防守的样子,让对方难以揣摩,使得对方最终因惧怕遭到伏兵袭击而自行退去。这唱的就是一出空城计。不过,这空城计唱得最精彩的还要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公元229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兵出祁山,与魏兵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街亭已失,魏军便可四面合围,断了蜀军的汲水道路,那时蜀军即使插翅也难脱身。事已至此,诸葛亮只得密传号令,让大军暗暗收拾行装,准备启程退回汉中。诸葛亮对众将布置了一番,众将领命而去。

诸葛亮分拨已定,便先派一部分士兵退到西城县搬运粮草。正在这时,哨兵忽然飞马来报:“丞相,大事不好了!司马懿率领大军15万,正向西城蜂拥而来。”如此一连报了十几次。当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他所率领的5000兵马,已经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下2500人尚在城中。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诸葛亮登上城楼观望敌情,果然见远处尘土冲天,魏军兵分两路,直向西城杀来,声势浩大。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像众人一样惊慌失措。他走下城头,镇定自若地吩咐将军旗尽皆放倒,停止击鼓,并规定所有的人员各守城上巡哨的岗楼,不得随意出入,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军法从事。又令大开城门,每一城门处派20名老弱残兵扮成百姓的样子,洒扫街道。

布置停当,诸葛亮便披上鹤氅,戴上纶巾,领着两个小童子携着一张琴登上城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司马懿的前军不一会儿便到了城下,见蜀军如此情景,心中都很惊恐,谁也不敢贸然行动,于是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有些不信,急忙命人马停止行进,他自己策马而来,远远观察着城中的动静。他见诸葛亮正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左边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边有一童子,手执拂尘。两名童子都很从容,丝毫不见慌张之色。城门内外,有20多名百姓,正在低头洒水扫地,个个旁若无人,扫得十分仔细。

司马懿看罢大为惊疑,以为城中必有伏兵,城门大开,乃是诱兵之计。于是他退回中军,吩咐将后军变成前军,前军变成后军,径往山路退走。司马懿次子问道:“莫非诸葛亮并无兵马,故意做出此态?父亲何故却要退兵呢?”司马懿说道:“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冒险行事。今日大开城门,必定设有埋伏。我军若进,必会中了他的诡计。你们这些人怎会知道这些呢?还是迅速退去要紧。”于是两路魏军尽皆退去,顷刻间走得一干二净。

诸葛亮见魏军撤走了,顿时抚掌哈哈大笑。众官无不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时刚刚松了一口气,便问道:“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统率15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却马上退走了,这是为什么呀?”诸葛亮笑道:“司马懿知我平生谨慎,必不会冒险。见我如此模样,便怀疑我设下了伏兵,所以引兵退去。他必会率军向山北小路而去。我已令关兴、张苞两人在那里等候。”

众人听后,都惊讶地叹服道:“丞相的谋略真是神鬼莫测。若依我们这等人之见,必会吓得弃城而逃了。”诸葛亮说道:“我军士兵只有2500人,如果弃城逃走,必不会逃远。那时岂不被司马懿活捉了吗?”

司马懿回到驻地。方才醒悟自己上了大当,于是率兵又到西城。此时蜀军早已撤回汉中去了。左右百姓告知说,孔明只有2500军士,身边并无武将,只有几个文官,根本没有埋伏,关兴、张苞的军士虽然满山呐喊,其实也不过3000人。司马懿听后懊悔莫及,仰天叹道:“我司马懿不如孔明啊!”

威慑有感性威慑和理性威慑两种。这是依据对心理刺激的不同程度来划分的。理性威慑是用威胁、恫吓和虚张声势等方式,使对手恐惧而丧失理智,意志松懈,斗志涣散,从而削弱其抵抗能力。感性威慑则是以各种武器或其他刺激性的声、光、音响等,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达到破坏人的正常心理机能,使之产生强烈恐惧感的目的。当然,这两种威慑方式还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

举个例子: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使用的地毯式轰炸方式。美军每间隔50米就投下l枚炸弹,对目标区进行大面积盲目轰炸。当然,地毯式轰炸可以大面积地杀伤对方。另一方面,持续不断的爆炸声对涣散对方的军心,威慑对方,更是一帖灵丹妙药。

2003年3月,美国把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实施的大规模轰炸称为“威慑战略活生生的实例”,认为“威慑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一种重要战略行动。这种战略行动虽然野蛮,但却是一种能迫使敌人屈服的精确战术。”

其实,威慑不只是用在军事上,它还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每一种迷信都伴以假想威慑力的存在,如“不敬重神灵,就会五雷轰顶”。这种假想的威慑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会产生十分强大的暗示、制约力量。它不让人们去进行理性的思考,只要求人们无条件地承认、服从。

跆拳道要求在气势上给人以威慑,多以发出洪亮并带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竞技跆拳道比赛中,比赛双方都会以规则允许的发声来提高自己的斗志,借以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并在出击时配合击打效果,争取在心理上战胜对手。所以,跆拳道练习者都要进行专门的发声练习。

在足球场上,身高马大的运动员具有强大的威慑力。1988年荣获“世界足球先生”称号的古力特,皮肤浅黑,有“重型轰炸机”的美称,在球场上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8—2、何时奖赏比惩罚更有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维特施加植物园,该园开园5年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前来观赏。由于游客素质参差不齐,经常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情发生。于是植物园的领导层研究决定,出台一个惩罚性的警告措施:“凡偷窃花卉者罚款200美元。”不料,此举见效甚微,植物园里依旧有大量的花卉不翼而飞。

该植物园的一位主管灵机一动,在植物园的各个角落都竖立起一块告示牌,上面这样写着:“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200美元。”打这以后,该植物园花卉被窃事件逐渐减少,再后来,这一现象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同样为管理手段,一种是罚,一种是奖,在效果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因为在竖起的牌子上写着“凡偷窃花卉者罚款200美元”,意味着只能靠植物园里有限的管理人员去看管,而“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200美元”则是调动几百几千甚至更多的游客参与管理。而且,还会让动机不纯的人产生一种“四处都有目光”的惧怕心理。说得更具体点就是变罚为奖使顾客从“客人”的地位提升到“主人”的高度,将管住人人的被动局面,变为人人参与管理的主动局面,进而唤醒了人性的优点,抑制了人性的缺点。

以唤醒人性的优点代替惩罚人性的弱点,是一种逆向思维。这一管理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园,也适用于一般的组织管理、家庭管理乃至人际交往。

美国斯巴克斯制衣公司,在成立初期,由于包装车间人手不够,每天的工作总是难以如期完成。公司经理根据秘书的调查总结得出,每个工人每天可以包装100套衣服。于是,根据这项调查,公司制定了一项新规定:凡每天包装衣服的数量大于100套者,每月多发100美元奖金。否则,就会遭受罚款,罚款额与所缺工作量成正比。

这一新制度实行后,包装车间的工人们开始紧张起来,工作氛围也有了好转,大家都争取超额完成制度上规定的工作量。到月底,所有的人都达到了工作目标,并超额完成,但整体工作效率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因为在工人们看来奖金数量不多,而且不是浮动的,超出一件和十件是一样的。

看到这种现象,经理废除了这一制度,制定了另一种新制度:在保留惩罚规定的基础之上,固定奖金变为浮动奖金,即多包装一件,就多拿一份奖金。奖金的多少与包装服装超过工作量的数额成正比。

新制度实行的第一个月,经理就大吃一惊。有的工人,每天竟然包装了200套衣服。这个月,工人们的工作效率比以往高出了60%。员工的士气高涨。公司的整体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前一种制度强调的是惩罚,它告诉工人们如果不能完成规定的工作量就要遭到处罚,但只要能守住底线,就不会遭受损失。它给工人们的警示是消极的,你做得再多,也只能得到这么多。而后一种新制度强调的是奖励,给工人们带来的信息是积极的。只要超额完成规定工作量就有奖金,超得越多,得到的越多。

可见,有时候,当惩罚得到凸显时,并不能给工人们以奋发向上的动力,也不能让他们主动去提升自己的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还助长了工人们的另外一种心理:超过工作量一点点就行了,多余的是浪费。相反,奖励得到凸显时,才真正激发了工人们的荣誉感、好胜心,促使他们好上加好,甚至创造奇迹。

往大的方向说,惩罚制度能够让人们的懒惰、拖沓、涣散(人性的弱点)得到抑制,从而稍稍提高工作效率,但它不能让人们的工作热情完全释放出来,因此实施惩罚制度的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而奖励制度则是以唤醒人们的荣誉感、自尊心、好胜心(人性的优点)为出发点的,这些才是激发人们工作热情的原动力。所以,抑制人性的弱点,不如唤醒人性的优点。

8—3、借题发挥、虚张声势

希尔顿是世界著名的大饭店,其创始人希尔顿先生曾是一名军人,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退伍回家的希尔顿在得克萨斯州寻求发财的机会,最后他买下了莫希利旅店,从此翻开了希尔顿王国辉煌的第一页。

创业之初,资金匮乏、举步维艰,特别是在修建达拉斯希尔顿饭店时,建筑费竟然需要100万美元。希尔顿为此一筹莫展,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他灵机一动,找到了卖地皮给他的房地产商人杜德。希尔顿告诉他说:“如果饭店停工,附近的地价将大幅下跌,假如我告诉别人饭店停工是因为位置不好而要另选新址,那你的地皮就卖不了好价钱了。”

杜德仔细一想,果然如此。他当然不会让自己陷入这般困境,于是只好同意帮助希尔顿将饭店盖好,然后再由希尔顿分期付款买下。

希尔顿在进退两难之际,巧妙地运用威慑战术,最终说服了地产商杜德乖乖地接受了他的建议,帮助他建好了饭店。希尔顿此举并未花费太大的代价,只是虚张声势,稍费了些口舌,就“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愿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平常能够运用威慑战术的地方有很多,除了虚张声势外,如果对方不小心犯了点小错,我们还可以借题发挥,小题大做,以此来威慑对方。

美国密德兰地区的一家银行有一位非常难缠的客户——埃利。埃利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有过一段辉煌灿烂的时光,但后来由于经济萧条,他的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

由于过去埃利所经营的顾问公司一直和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因此银行也一直认为他所经营的公司是一家运营良好的企业。但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因素,银行却不愿意给予他太多的贷款。埃利则希望能够找到机会重建昔日辉煌,于是千方百计地要求银行能贷款给他,但是都未能如愿。

经过一段时间后,埃利终于想到了另外一种方式——罗列对方所有的罪状,削弱对方的气势。于是,他让会计部门整理出好几条针对银行的抗议事项。

银行对于客户的这种抗议,显然有些措手不及。银行经理立刻打了道歉电话。但是,埃利又以银行办事能力太差、手续太慢,致使该公司向外国购买一项产品的计划被拖延,并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为由,大表不满。

还有一件事,因为银行职员的一时疏忽,使得一笔原来应该存入埃利账户的款项,阴差阳错地存入了另一家公司的账户。为了这件事,埃利又借题发挥,大发雷霆,并把银行以往所犯的种种“罪状”全部列举出来,要银行做出解释以及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

两个星期之后,埃利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那位银行经理在听到客户的诸多不满后,心中已作了最坏的打算,准备接受一切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这时,埃利给银行打来电话。意外的是,他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竟然绝口不提,反而以轻松的语气问道:“对于两年以上的贷款应该怎么算?”

那位经理事前一直预想银行方面会遭受激烈的攻击,但听到埃利的口气并不严重,便松了一口气,将利息的算法详细地说明了一下。

“这是不是一般市面上最有利的贷款方式?”

“当然!”经理赶快回答。

“据我所知,这是目前最有利的一种贷款方式。”经理的语气十分惶恐,生怕再得罪这位难缠的客户。埃利很希望和银行恢复往来,并要求银行的经理让他获得一笔贷款。结果银行经理真的答应了他的要求。

8—4、为了养羊,先要养狼

让我们先来看两则动物世界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