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4360100000032

第32章 软硬兼施,跨越心理防线(4)

芭芭拉·戴维斯和艾瑞克·诺里斯教授发现,上门兜售圣诞卡的人,如果用美分为自己的商品报价,然后再大喊一声:“这是大减价!”那么购买人数立马会上升一倍。此处销售上涨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用了小数报价法,那句突如其来的“这是大减价”也起了不少作用。可见,短暂的注意力分散让销售人员钻了空子。

7—9、勇于直言,不做好好先生

美国总统林肯在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召集几个幕僚开会讨论一项他新近提出的法案。开始时,众人七嘴八舌,讨论热烈。林肯仔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将他们的意见集中在一起。最后,林肯根据众人的意见修改了一些条款,众人皆点头称赞,唯独有一个人仍坚持自己的意见。此人意见与众人相反,他压根不支持这项法案。林肯此时十分恼火,众人也觉得此人太不识时务。这时,只见他不慌不忙,慢慢说明了自己不支持的理由,原来法案中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一旦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林肯才恍然大悟,对此人也是刮目相看。最后,众人一起动手将法案重新进行了修订,这名仗义执言者也成了林肯最信任的智囊团成员。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好好先生——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观点,人家说什么他都说是。这种人往往在人群中并不受欢迎;相反,大家更喜欢那些勇于直言,敢于说出不同想法的人。当大多数人都赞成时,再多加一个赞成的其实毫无作用,此时如果出现一个不同的声音,而且有它独特的道理,会显得更有价值。有价值才会被人重视,才有可能赢得人心。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美丑都说“好”。有人问司马徽:“身体好吗?”他回答说:“好”。有人告诉他自己儿子的死讯,他回答说:“很好”。他太太责备他说:“人家认为你有德行,才把儿子的死讯相告,哪有听说别人死了儿子,反而说很好的呢?”司马徽说:“你刚才的话,也很好!”“好好先生”一语遂来源于此。

像这样的好好先生,你会喜欢吗?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喜欢。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是非观念,自己毫无见解,只会人云亦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曾做过一个出色的研究,题目是“改宗的心理学效应”。他的研究表明,当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赞同者。换言之,“改宗效应”证明,人们喜爱改变观点者甚于喜爱一向忠实于自己观点的人。显然,人们在批评某人、诱使某人改变观点时,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克服了因为此人最初持有某种“可怕的”观点而不喜爱他的倾向。

这个结果看起来不可思议,为什么我们会更喜欢那些反对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能够诱使他人改变自己的观点,这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而能够与之争辩的反对者也必是一些有能力的人,他们比单纯的赞同者更能让自己开拓思维、增长能力。而能够说服这些有能力的人,则表明你更有能力。那些曾经的反对者会让人们感觉自己能力的发挥,所以相对于好好先生,人们更喜欢反对者。

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每个人的意见都一致。对同一个事物,存在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对于那些勇于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不赞成你的观点的人,我们应该怀着敬佩的心情。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至少说明他是经过思考的,即使他是错的,也比那些人云亦云的家伙强一百倍。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见解一定就是对的,也没有人会因为你不同意他的观点就认为你是“异己”,真正的朋友会感激你指出他的不足的。

这也是为什么,愈是高高在上的人,愈是听惯了奉承话的人,愈可能对那些敢讲话、不按牌理出牌的人觉得“新鲜”,甚至有些“佩服”。

唐代武则天对骆宾王的态度也是这样。

骆宾王曾作文把武则天骂成惑主乱伦的蛇蝎毒妇。当武则天看到文章的时候,气得七窍生烟,不过她气归气,居然问文章是谁写的,然后骂宰相:“世上有这样的人才,怎么居然没发现,让他流落在外?”

人心可真是奇怪啊,不过,你想想,如果是你,一天到晚只听到四周人的赞美,突然有一天来了个胆大的,公然指出你的些许不是,你是不是会大吃一惊,对这个人刮目相看?你是不是想从他那儿听到更多你原先听不到的话?听了那些话,你是不是会认为这个人“胆大、心细、值得信任”?即便他的话令你有些不快,你也极有可能自我反醒,然后找机会重用这个人。

许多胆大心细的人,就是这样莫名其妙地由“主子”旁边突然冒了出来。

记住:在那些听惯了奉承话、高高在上的人物面前,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就不能扮演一味奉承、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在必要时提出中肯而委婉的批评,更可能让他们认识你、赞赏你、信任你。

这些人物,可能是对你没有多少了解的领导,可能是某个小瞧你的同事,也可能是某个自以为是的办事员。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改宗效应来获得他人的赏识、信任,还必须把握住以下三个心理基础:

1.必须尊重事实

任何批评、反对都要尊重事实,以理服人,这是进行批评、反对最基本的条件。不尊重事实的批评、反对,纵使你有再充分的理由,做出再精辟的分析,都只能是“无源之水”。不仅无法赢得人心,还会给人留下一个哗众取宠的糟糕印象。

2.必须尊重对方

我们的批评、反对应该是只对事不对人,如果在话语间有轻视对方、故意嘲弄的言辞和行为,不仅达不到以批评、反对促进感情的目的,可能还会因此伤害到已经建立的友谊。

3.必须尊重自己

如果你想用贬低自己来抬高别人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不但不会让对方增加对你的好感,反而会让人认为你是一个虚伪、没有人格和尊严的人。

那么是不是反对者一定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呢?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虽然是良药,如果太苦了我们有时候也是难以下咽的。既然是忠言逆耳利于行,那我们何不给它穿上一层糖衣呢?如何给忠言也穿上糖衣的外套,不妨参考下面的意见:

1.迂回战术

对于他人的批评,人们总会本能的反抗,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反感。如果对方一下子很难接受你的批评,此时你不妨先回避一下。等到他心情平静之时再和他讲。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对方的面子,又让你的意见得到了表达。

2.登门槛法

登门槛效应也可以用在这里。当我们需要批评对方时,不妨先批评一些不疼不痒的小问题,使对方便于接受,然后再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堂入室,直至指出其核心的错误。

3.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宋代有个文人叫宋祁,写文章爱用冷僻字词。大学问家欧阳修很想批评他的这一毛病,但宋祁比欧阳修大20岁,碍于面子,不便直说。怎么办呢?欧阳修毕竟是个聪明人,一次他去探望宋祁。宋不在家,他就在门上写了一句话:“宵寐匪贞,札闼洪休。”宋祁回来看到觉得莫名其妙,就问欧阳修。欧阳修说:“你忘了?这8个字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啊!”宋祁埋怨他不该用冷僻字眼。欧阳修大笑说:“这就是您老修唐书的手法呀!‘迅雷不及掩耳’,多明白,您编写成‘震雷无暇掩聪’,这样写出的史书谁能读懂呢?”宋祁听了,深感惭愧,表示今后一定改掉这个毛病。

4.通过别人的口,说出你的话

当别人无法接受我们的意见时,我们不妨通过第三个人的口转述我们的意见。这第三个人可以是他的朋友、老师、长辈。通过这些人的口,自然效果就不一样了。

5.一定要给对方留个台阶

有些时候,对方心里虽然知道自己错了,但是碍于情面,死不承认。此时,如果我们还是据理力争,逞口舌一时之快,对方必会恼羞成怒。给对方留个台阶,对方自然会顺水推舟,你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7—10、把批评变得“可口”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不喜欢吃饭,每次吃饭时父母哄、骂、威逼都不见成效。一天,父亲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了两碗饭,此后孩子吃饭不再是个难题了。

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子壳当碗,孩子就能吃下饭去。究其原因就是用新颖、别致的椰壳碗换去了陈旧、普通的搪瓷碗,其本质是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了人求新、求异的需求。这种心理现象叫做“椰壳效应”。

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特别是不得不为某事批评一个人时,我们可以利用椰壳效应,其效果比传统的赤裸裸的批评要好得多。

比如,我国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小学校长时,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小男孩用泥块砸同学,就当即制止了他,并要求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小男孩等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却拿出一块糖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又拿出第二块糖说:“这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这时,陶行知又拿出第三块糖送到他手中说:“我调查过了,你用石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