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的诡计大全集
4360100000018

第18章 互惠互利,使自己左右逢源(2)

这个“瘦羊博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吃亏是福”这样一个道理。人在社会中生存,少不了交往,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吃亏和受益又是互为存在、互为因果的。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的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吃亏;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没有哪一个人不曾吃过亏,有的吃亏是自愿的,有的吃亏是甘愿的,有的吃亏是被迫的,有的吃亏是不甘心的……但无论愿意或不愿意,你都必须经历吃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同样,并非所有的吃亏都是坏事。一个不能吃亏的人,会在斤斤计较中丧失了更多的资源,得小利而失大利。不懂得吃亏,就不能完美地领悟人生;不懂得吃亏,就不会有事业上的壮丽辉煌。相反,能吃得亏的人往往打开了珍藏在心中的宝藏。能吃亏,就收获了“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性格形象。能吃得亏,就能够在沉淀中有了“厚积薄发”的资本。

小王和小周是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她们被同一家公司录用,而且被分配到同一个部门,朝夕相处。主管分配的任务,小王总是微笑着接受,哪怕加班加点也要完成;小周则心想,凭什么让我做不让别人做?我才不吃亏呢,能躲就躲!……半年过去,小王升职了,小周却还在老位置上坐着……

很多时候,精明的我们竭尽全力维护着自己的利益,唯恐吃一丁点的亏,可是,利益却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相反,有的人看上去并不精明,总是傻乎乎地被别人占便宜,结果却名利双收,得到了更大的利益。因为他们深谙“放长线、钓大鱼”的古训,人生的船舱自然也会变得越来越丰盈。

也许有人会说:在如今这个摩登世界,吃了亏不发怒、不伺机报复已是不错了,还要让人认定是一种福气,真是个傻子理论。现在的人们都特聪明,个个都猴精猴精的,哪个还愿意吃亏呢?哪个还能把吃亏当福气呢?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是群居动物,既然是群居,就有交往、交流、交际,而只要交往,就可能有的人吃亏,有的人占便宜。社会是需要通过人们的交往才能发展的,在两个人以上的交往中要想不吃亏,完全达到“平等”交往是不可能的。无论愿意或不愿意,你都必须吃亏。与甲交往你可能吃亏了,但在与乙的交往中,你可能又占了便宜;在这件事情上你占了便宜,在干那件事情时,你可能又吃亏了。有些事情你可能自己认为受益了,其实在众人眼里你是吃亏的;有些事情你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众人认为你是占了大便宜。所以说,吃亏和占便宜,本身并没有十分准确的标准去衡量,没有严格的评定准则去定位。什么是吃亏?什么是占便宜?以人、事、环境、社会等因素去定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有一个砂厂老板,他经营的工厂多年来一直都是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甚至在有些人的眼里可能是一个笨人干的愚事:他在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总是把大头让给对方,自己只拿小头。凡是与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大家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就是因为他只拿小头。可是如果把那些小头集中起来,最大的大头也就产生了。真正的赢家,就是这样形成的。

与人相处中,如果从来不吃亏,只知道占便宜,到最后,他很可能成为孤家寡人,因为别人很难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一不小心就吃亏,有谁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在许多时候乐意吃亏,别人与我们打交道就会放心,就会愿意与我们打交道,而且只要别人是一个正常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肯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回报。这里有一个先后的问题,那就是让我们自己先吃亏,别人在适当的时候才会主动吃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逐步融洽。只知道贪小便宜的人,到最后可能成为一个孤立的人。相反,乐于助人的人,随着时间的积累,必定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同时也就拥有了更多成功的机会。

安妮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同事露露总是喜欢拉她一起喝咖啡,“顺便”还会聊聊创意的事。安妮为人率真,会把自己所有的好点子都告诉露露,而露露则会不动声色地将这些点子据为己有,然后去向老板邀功。安妮在旁人的点拨下知道了原委后,伤心地哭了,她觉得像自己这么单纯的人,一辈子都会这样吃哑巴亏,而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那么不可信任……

不可否认总有些人,因为自己缺乏的缘故,所以总是期望从他人那里获取。短暂来看,似乎占便宜的总是他们,而事实上,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他们即使穿上虎皮,也永远成不了老虎。

让我们从安妮的角度想想:不是吃亏,是施舍。既然我比她更有能力,那么姑且把她已经占去的那些功绩看做一种施舍,帮她摆脱无能的焦虑吧。至于以后,我愿意,可以继续施舍;不愿意,就让她自谋生路去。

吃亏的好处其实不少。首先,吃亏能锻造和打磨人的承受能力。学会甚至习惯了承受,你做起事来就百折不挠,自己倒了自己爬起来,在哪儿摔倒在哪儿爬起来,成了一粒蒸不熟、煮不烂、打不碎、响当当的铜豌豆。

吃亏是福,也是因为吃亏让你加深了记忆,让你自我反思和了解人情世故。你可以从中得出教训,总结经验。经验教训会提醒你哪些事可以彼,哪些事可以此,哪些可以参与,哪些不能涉足。现在吃亏是让你以后少吃亏,或者不吃亏。

学会吃亏,善于吃亏,乐于吃亏,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个人的品行端正与否,思想高尚与否,行为善良与否的写照。一般的人不吃亏,聪明的人甘于吃亏,智慧的人乐于吃亏。把吃亏当做一种福气,是一个人思想的最高境界。吃亏是福不是自我解嘲的阿Q,而是一种境界。

人生一世,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徒然给自己增加痛苦而已。不如看淡得失,放下名利,享受生活的快乐。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局限在不吃亏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的双眼,他势必要遭受更大的灾难,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

吃亏不仅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达观、一种超越。

4—4、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苏格拉底是目前所知西方最先提出诚信观点的人。

传说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雅典城中的一个石匠,家里非常贫穷,非常懂事的苏格拉底经常帮着父亲干一些铁匠活。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一天,苏格拉底要出门去给别人家送打好的铁器。妈妈看雪下得那么大,儿子的脚下又没有穿鞋子,于是不让苏格拉底去。

“孩子,雪太大了,别人在这种天气也用不上它,等到雪融了的时候再去吧!”

“不行,我一定要去,我和爸爸答应今天给人家送去的。”

苏格拉底顶着大雪,光着脚丫把打好的铁器送到了那个需要铁器的人家里。

他把父亲打好的铁器送到客户的手里时,那些接到铁器的人们总会拿了好吃的来招待他。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苏格拉底对美酒佳肴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书。后来家里有藏书的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苏格拉底看,就这样,苏格拉底逐渐地认识了许多字,读了许多书。

在社会交往中,诚信非常重要。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当你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时,便没有人愿意同你交往,更谈不上互惠互利了。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守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说诚信就是交往的名片,是人的最大的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

18世纪英国的一位有钱的绅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儿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儿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躲开男孩儿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儿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儿,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您先拿上火柴,我去给您换零钱。”说完男孩儿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开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儿仍然没有回来,绅士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儿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儿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儿比卖火柴的男孩儿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了,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问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您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了,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儿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儿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照顾重伤的男孩儿。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却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儿的亲生父母都去世了,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担起来。

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不作假秀才,宁为真白丁。”季步一诺胜过千金,商鞅变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然而,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伪善欺诈,客观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相互欺骗,严重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坦白、和睦友善的关系,从而陷入怀疑一切的境地。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鱼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了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与人之间,凡事都是相互的,你对别人投之以桃,别人自然会对你报之以李;你对别人怒目相向,别人自然会还以颜色。商人两次翻船而遇上同一个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这似乎应验了《圣经》上的那句话:“你愿意他人如何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

我们也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这滴水尤其难得,人们会觉得它尤其可贵,会尤为珍惜,自然,回报的会尤其多。所以,作为上级,如果你想获得下属的忠心,就应该首先表示你的诚信。比如,你答应涨工资,那就应该说到做到,准时涨工资。只有你真诚,下属才会忠诚;你关心员工,员工才会关心你、关心企业;你厚待员工,员工才会更努力地付出,才能实现互惠互利。

一个人一生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他就会得到越来越多的信任,得到肯定的、积极的回报,个人的声誉就会不断增长,个人的事业就能越做越好,越做越顺利。

4—5、先给对方好处,才能得到好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因为路太黑,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巷子深处有盏小灯在晃动,这时候身旁有一个人说:“孙瞎子来了!”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百思不得其解,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黑夜里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呀。”

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

盲人说:“虽然我是盲人,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在黑暗中碰撞我了。”

盲人夜里出来挑一盏灯,既照亮了别人,也避免了自己因黑暗而被人碰撞的危险。这就是互惠互利的处世智慧。

互惠互利在处世中非常重要,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就是证明。在实验中,艾宾浩斯给一群随机抽样挑选而来的、素不相识的人送去了圣诞卡片。虽然艾宾浩斯估计这样的做法会有一些回复,但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那些素未谋面的人寄来的节日贺卡,像雪片似的飞了回来。那些给艾宾浩斯回复的人根本不是因为艾宾浩斯给自己寄送了卡片(卡片上用的不是艾宾浩斯的名字)才回复,而是收到卡片,就自动回了一张。

虽然艾宾浩斯所做的实验,规模不是很大,却有力地证明了互惠互利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例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同事结婚的时候,我们送了200元,在自己结婚时,他们也会给予相等或更多的礼金回报;朋友去外地出差,回来时给你带了一大堆当地的特产,你有机会去外地出差,也会为他带回很多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来回赠对方,即使由于不便没有给朋友带回礼品,日后有合适的机会,你第一个想到要馈赠的人肯定是这位朋友。

可见,人与人之间你首先想到我,我也会首先想到你,你给我好处,我也会给你好处。所以,如果你想要在某人身上使用互惠互利原理,得到好处,不妨先给对方好处。

哈维·麦凯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人际关系大师,出版过《攻心为上》、《口渴之前先挖井》等畅销书。他平时对外演讲的价码高达每小时4万美元。尽管如此,如果想请他演讲,除了要准备银子,还得等他排出空档。

哈维·麦凯在成名之前,不过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有一天,他接到CNN谈话节目的制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该节目主持人拉里·金把他列入了采访候选名单之中,拉里·金会打电话给名单上的每一个人,然后决定采访谁。

相信大家对CNN电视台都不会太陌生,拉里·金更是CNN电视台的头号脱口秀主持人,他红到可以要求CNN为他提供私人飞机。他的节目通常由多名助理打点,包括节目内容的设定、特别来宾的邀请等。不过,拉里·金最后要采访谁,还得由他自己拍案敲定。

哈维·麦凯肯定不愿错过这样的机会,这对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是何等重要。不过,就凭着和拉里·金一次短暂的通话,他如何才能获得上节目的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