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432800000056

第56章 善读好书陶冶个性 (1)

第九章第二节善读好书陶冶个性 (1)

性格是一个人思想、品质、知识、情操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性格修养不能只局限在性格范围内进行,还必须从思想、品质、知识、情操等多方面进行性格的陶冶,在长期潜移默化的陶冶中使性格不断得到优化。

用优秀书籍促优个性

一本优秀书籍就是一个好的老师,多读好书,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对于自己的性格是一种很好的陶冶。

教养教养,人们总是把“教”和“养”联在一起。确实,有深入的“教”,才有高度的“养”。“教”的方法很多,父母师长教,学校社会教,更重要的是自己教自己。多读书,多学习,就是一种自我教育。培根有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许多生活实例告诉我们,丰富的知识文明能够极大地丰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野蛮的人有了文化素养,可以变得文明。缺乏教养的人有了丰富的知识,可以逐步变得有教养。骄傲的人,多学一些知识,就能看到知识的无穷,从而变得谦虚起来。自卑感强烈的人,有了丰富的知识,也会看到自身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信。像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所具有的不为名利、一心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是那些无知无识的愚昧头脑所无法产生、无法理解的。丰富的知识不仅能使人变得更加文明,还能使人成熟老练,多谋善断。智勇双全的将领,都与他们博才广学有关;而鲁莽家的蛮干,无不与孤陋寡闻相连。

孔子说过:“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意思是说,喜爱美德,却不喜欢求学问,就摆不脱愚昧;喜欢耍小聪明,却不喜欢求学问,就容易轻浮放荡。而高尔基则说得更明确,他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本人就是在书籍这个阶梯上不断追求进步的。他刚踏入社会门槛的时候,处在一群愚昧无知的小市民包围之中,映入他眼帘的多是酗酒、斗殴、男女调情、欺诈一类的丑事。在这样的环境中,高尔基却出于污泥而不染,很大程度是得益于书本知识的熏陶。他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深有体会地说:“只有知识才有力量,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想的人。”是的,许多有益的好书,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能增强我们的抗菌免疫力。沿着健康的书籍所搭成的“人类进步的阶梯”往上走,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真谛,掌握自我塑造和自我修养的钥匙,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其中优秀人物的性格,对于青年的性格潜移默化地起着感染和熏陶的作用。从作者所歌颂的人物身上,人们吸取着优良的性格和品质;从作者所暴露的人物身上,人们憎恶着庸俗卑下的性格。由于优秀作品的思想意义,都是饱含在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里面,由于读者直接感受到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的思想品质及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真实关系,因此,读者对各种人物性格的优和劣,往往更易于理解,获得更深的印象。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人,对自己的性格缺陷长时间不以为然,不下功夫克服。

当他们读了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接触到其中一些深刻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后,往往受到感染,打动心弦,联系自己的性格和心理,受到触动,引起深思,终于坚定了克服不良性格的决心。据说,著名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以后不久,有七千名读者写信给作者,表示他们的敬意并说明他们所受的感动。其中还有一封不署名的小偷的信,原来这个小偷偷了人家的皮箱,后来发现这个皮箱里面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之后,深受感动,感到自己偷窃行为的可耻,并决心从劳动中改造自己,重新做人。他终于参加了正当的工作,改掉了偷窃的恶习,所以特别写信感谢作者。我们也曾看到过不少残疾青年,在保尔?柯察金坚强无比的形象激励下,坚定了战胜疾病的信心,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回忆录,以及英雄人物的传记,对我们的性格修养和陶冶也大有裨益。一部人物传记,就是名人走过的路程的生动记载。看一部名人传记,就等于聆听名人用自己的切身体会给我们讲课,往往能够受到深刻的教育、感染和启迪。常常有这种情况:一本书是一个人的英雄业绩的记录,又是另一个人的英雄业绩的起点;是一个人过去生活的总结,又是另一个人未来生活的航标。《雷锋日记》中有董存瑞、黄继光的名字;张海迪从书中认识了保尔?柯察金、吴运铎等人物;而后来的人又从书中认识了雷锋和张海迪。

阅读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我们仿佛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斗争岁月,革命家们坎坷曲折的遭遇,波澜壮阔的斗争,激励和鼓舞着我们。有的人生活中稍微受到挫折和打击,就悲叹命运坎坷,意志变得消沉起来,如果多看一些革命前辈的传记和故事,看看他们经历的千难万险,就会感到自己所碰到的那一点挫伤,简直算不上一回事,从而使自己坚毅起来。有的人稍微吃了一些苦,就感到苦得不得了,牢骚满腹,如果看几本红军长征回忆录,就会感到真正的苦自己根本没有尝到,就会为自己吃一点小苦就叫苦连天而羞愧。也有的人在事业上遭到几次失败,就容易灰心泄气,多读几部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看看名人们怎样在失败中求成功,也会帮助我们真正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含义,增强承受失败的毅力和坚韧性。

多读一些历史书籍,探讨历史人物兴衰起落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增长见识。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的性格也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成败兴衰的探讨,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他们的性格对他们事业的影响。比如,看看项羽的传记,我们可以看到骄傲自负、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的危害有多么大;看看庞涓的传记,可以看到嫉妒人才的危险;而刘邦、曹操、李世民等人的传记,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加认清度量宽宏、心胸豁达、从谏如流等性格的重要意义。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可供借鉴的镜子。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历史书籍比作性格修养的教科书,而把众多历史人物比作性格修养的正面或反面的教员。他们将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哪些性格将会加强我们,哪些性格将会削弱我们,从而增强我们培养优良性格、克服不良性格的自觉性。

用座右铭锤炼个性

针对自己的性格弱点,选择相关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提醒和勉励自己,这对于陶冶性格也有一定作用。

用座右铭警戒和鞭策自己,早已有之,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就是一例。不过,那时尚无“座右铭”的说法,他用以自勉的也不是什么名言警句,而是一束稻草和一只苦胆。为了不忘做吴王“阶下囚”的奇耻大辱,他要自己以稻草作铺,并每天尝一尝苦胆的滋味,用以激励自己报仇复国,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这里的“薪”和“胆”实际上就起到了一种“座右铭”的作用。到了宋朝,出现了真正的“座右铭”,《宋史,吴王介传》记载:“王介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这大概就是座右铭的来历。推而广之,就不局限于“可师”的“往事”了,也不拘泥于“录置座右”了。凡是能够指导自己的格言,或“往事”,或今事,或抄录,或创作,或置“座右”,或置“座左”,或抄录笔记本上,或压在玻璃台板下,一概统称为“座右铭”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座右铭”,是他母亲刺在他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电影《林则徐》中,林则徐用以进行性格修养的“座右铭”则是一块写着“制怒”二字的横匾。这些都说明了,用座右铭的方法陶冶性格和情操,非自今日始,乃是古人发明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以座右铭陶冶性格,要求座右铭本身正确和准确,并且坚决实行。首先是要正确。要选择那些引人向上、激人奋进的正确格言作为座右铭。毛泽东青年时代喜欢的诗句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以此激励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抗日名将吉鸿昌喜欢唐人杜牧的诗句:“留得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以此激励自己抵御外侮,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吴玉章同志八十一岁高龄时,还为自己写了一篇座右铭:“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能,东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充分表达了吴玉章同志谦虚谨慎,自强不息,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境界。但是,有些青年却喜爱另一种所谓的“座右铭”。如:“不说好,不说坏,谁也不见怪。”“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是非只为多开口,但逢人前只点头。”等等。显然,这些都不是引人向上的座右铭,以此作为处事立身的信条,只能把自己修养成圆滑虚伪的滑头。

其次,座右铭要选得准确。也就是对自己要有针对性。例如,林则徐“制怒”的匾额,就是针对他易怒的性格弱点而设的。如果选择的“座右铭”只是觉得哲理深刻,而对自己却没有什么针对性,这样的座右铭,对自己多半不会发生什么作用。

座右铭能对性格陶冶起多大作用,最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有多大的实行决心。一旦选择了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座右铭,就应认真地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如果,仅仅是心血来潮信笔书写一通,过后又弃之脑后;或者像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描写的那个法国人那样,摘录箴言警句一百一十八条之多,但并不是为了指导自己的行为,而只不过是为了“逢有机会”即“以此显耀”,那么,这样的座右铭也就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了。

座右铭的威力

克里蒙?斯通现在是美国最富的人之一。在事业之初,他针对自己的性格及职业需要,选中恰当的座右铭,充分运用它的威力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斯通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几年里替别人缝衣服存了一点钱,在斯通十几岁时,母亲用这点钱在底特律开了一个小的保险经纪社,替美国伤损保险公司推销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第一天她的推销一无所获,但她走进底特律一家最大的银行,向一位高级职员销出一份保险,并被获准在大楼里自由走动,结果那天有44人向她买了保险。这个只有一间小办公室和一个推销员的经纪社由此发展起来。16岁的斯通在暑假里向母亲学习推销。当母亲指导他走进一栋大楼怎样操作后,也许是已进入青春期的他更在乎面子的原因,他望着那栋楼开始发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