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破译成功人生的个性密码
432800000003

第3章 成功与个性的含义 (2)

第一章第一节成功与个性的含义 (2)

心理学认为,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的特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一般认为,个性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即每个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将自己的反映保存和巩固下来,形成个体一定的态度体系,又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行为中,形成个体一定的行为方式。所以,个性有两个本质特点,一个是主体对现实的态度体系,一个是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一经形成就比较稳定,并且贯穿在他的全部行动之中。人的同一性格特征在类似的情境中,甚至在不同的情境中都会表现出来。

个性是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只有那些经常性、一贯性的表现才是个性特征,而偶尔表现出来的特征不能算是个性特征。

个性的特点

个性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每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现代心理学家把个性看做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整体。德国心理学家斯特恩(W.Stern)反对传统的元素主义心理学,注重研究整体的人。他认为,人身上集中了各种心理的机能。沃伦(H.C.Warren)和普林斯(M.H.Prince)也把个性看做个人所有特征的总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指出,个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在这个整个整合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他部分也将发生变化。他还提出统我(proprium)一词,他认为,统我是个性统一的根源,是个性特质的统帅。后来,个性研究引进了结构的概念和系统的观点,把个性看成完整的构成物。

个性是有稳定性的。个人只有在行为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现他的个性。例如,一个处事谨慎稳重的人,偶然表现出冒险、轻率的举动,不能由此说他具有轻率性的特征。个性具有经常性的特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个性的稳定性。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的一时动态表现,心理状态则是指心理的比较经常的静态存在。……个性指的就是一个人(或每个人)所有心理静态或较稳定的状态的内容。忽视了这一点,个性心理问题无论如何都说不清楚。”他还分析了心理过程与个性的关系。他指出:“心理同个性之间只能有过程(或动态)和状态(或静态)的区别,……先有动态后才能有静态。动态改变了才有静态方面的相应改变。两方面的动态和静态还可以互相转化。”“一个人个性的种种成分也就是他的种种个性。这种成分的全部也就是他整个的个性。”

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有可塑性。个性是在主客观条件下相互作用发展起来的,同时又是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儿童的个性还不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大。成年人的个性比较稳定,但自我调节对个性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当代社会学家米契尔(W.Michel)指出,我们的行为虽然受到外界条件的控制,但也受自己确定的目标的达到目标和计划的调节和支配。例如:逆境可以使人消沉,但通过自我调节也可使自己变得更坚强。人是一个高度的自我调节系统。个性就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

个性具有独特性。每一个人的个性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即使是同卵双生子,他们在遗传方面可能是完全相同,但个性品质也有所区别,因为个性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许多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这些因素及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个人的个性都反映了自身独特的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状态。

当然,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个性上毫无相同之处。把个性和个别差异性等同起来,是不妥当的,因为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既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共同性),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不同的方面(差异性)。个性中包含有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还包含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

个性具有社会性。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遗传和环境、先天和后天的关系问题,历来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我国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孟轲提出性善说,认为人的本性是天赋的,天生就是善良的。墨翟则重视环境的作用,他用染丝作为例子来说明个性受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他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个性的两个重要方面

气质与性格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中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气质受先天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生理特点决定;性格则主要由后天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培养所影响。气质与性格都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不能很准确地使用这两个概念。有时根据一个人的某些气质特征判断他的性格,如因某人性情温顺、感情细腻,便夸奖其性格好;有时又将一个人的某些性格特点称之为气质,如看见某人举止潇洒,谈吐大方,则称之为气质高雅等,这实际上是混淆了性格和气质这两种个性心理特征的界限。

那么,气质和性格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总的来说,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首先,气质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同一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如胆汁质的人,一般具有性急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既可以形成勇敢的性格特征,也可以形成冒失的性格特征。

同一性格特征,在不同气质人的身上表现也不同。如勤劳这一性格特征,表现在多血质人的身上是精力充沛,表现在黏液质人的身上则是踏实精细。又如,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多血质人的表现和黏液质人的表现就不相同,前者不如后者容易形成和形成得快。

不同气质的人,也可以形成同一性格。如多血质和抑郁质的人,尽管气质类型不同,但却同样可以形成坚韧性这种性格特征;

某种气质往往给某种性格的形成提供方便条件。如在同等的生活经历下,抑郁质的人容易形成内向的性格,多血质的人则容易形成外向的性格。

其次,性格对一个人气质特点的表现与改变,也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胆汁质类型的人性急好冲动,他们如果从事外交工作,就会按照外交人员应该具备的举止潇洒、谈吐大方、不卑不亢等性格特征,改变胆汁质类型人的气质特点。明显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其气质特点表现的改变。由此可见,根据社会生活与实践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培养出积极的性格特征。

由于气质特点主要受人的先天生理特点和遗传因素的制约,因而不容易变化;而性格特征则主要受后天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制约,故与气质相比,可塑性较强。

总之性格与气质相互制约。一方面,性格以气质为内在基础,气质不仅影响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速度,而且使性格蒙上一层个性色彩;另一方面,性格决定着气质的社会特性,并且可以掩盖甚至改造气质。

除了性格和气质特征外,还有称之为习惯或态度的概念。所谓习惯,就是人和动物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这是相同的场合和反应反复出现的结果。当这种个别的反应统一在更广泛的素质基础上时,那就成了性格特征。所以,一个人如果反复练习饭前洗手的话,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融合到他更为广泛的行为中去,成为“爱清洁”这一性格特征,从而形成其性格的基本方面。所谓态度,意味着特征是相同的。不过,态度有“乐观的”“悲观的”“不切实际的”和“现实主义的”等,大都在比性格特征更为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与此同时,态度在某种场合还具有评价对方的作用,即接受或者拒绝,喜欢或者讨厌。这一点,它与性格特征不同,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不过,如上所述,在实际理解性格时,一般并不将态度和性格特征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