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天学点理财学
432300000008

第8章 2 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2)

第二章2 如何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2)

你的购买动机正确吗

在你为自己的“战利品”掏出一张一张百元大钞或者把信用卡递给收银小姐的时候,给自己几秒钟冷静一下,想想看你现在的行为是出于哪种消费动机?你知道你的消费动机正确吗?

消费动机对消费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动机决定着消费行为,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树立正确的购买动机非常非常重要。

正确的消费动机很多,比如生存类购买动机。

这种购买动机多出自于生活所必需,不购买就不能生存。如购买油、盐、柴、米、衣服、鞋、帽等日常生活用品。这种购买动机为所有消费者所共有,是最基本的。

除了生存类购买动机以外,理智类购买动机也是正确的。

这种购买动机对要购买的商品有计划性,有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并在购买前作了一番调查研究,对所购买商品的特点、性能、价格、质量、用途等做到心中有数,购买时重视商品的质量和耐用性能的挑选,购买后不轻易退换。

自信类购买动机也是正确的。

这种购买动机多有一定的目标,不受他人的影响,非常自信,毫不怀疑地去按选定目标购买,即使情况变化,也坚定不移地去购买。

以上动机是正确的,但下面两种动机是绝对要抛弃的。

一是冲动类购买动机。

这种购买动机通常被商品新奇的外观、便宜的价格所吸引,感情冲动,心血来潮,不顾家庭是否需要,草率购买。

还有一种是时髦类购买动机。

这种购买动机通常被社会上流行某一种时髦的款式所驱使,或者是为了炫耀和摆阔气,而实际消费中并不需要。

纠正自己的购买动机,让你手里的钱花出去的更理智更科学。下次付账时,好好考虑一下。

你离“遗憾消费”有多远

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在购买商品时总是兴致勃勃,信心十足,但是买到家后,不是觉得价钱贵,就是感到质量不好,有的甚至是不适用的。这时,想退又嫌麻烦,不退心里又懊恼不停。这种情景在消费心理学上叫做“遗憾消费”。

这种事情相信在大多数女人身上都发生过,只不过扔的物品或多或少,或鞋或帽或衣服,为什么当初我们会买这些东西呢?其实好多东西我们并不需要它,只是心血来潮或一时冲动的杰作而已。

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指出:“遗憾消费”可以说是轻微心理变态的一种表现。在购物中,压抑的心情虽可以有所缓解和得到发泄,但为此却常常付出了可观的金钱代价。

“遗憾消费”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也因人而异,它不仅和人的性格、阅历、收入水平有关,而且还和人的修养水平有一定的联系。怎样才能有效地远离这种“遗憾消费”呢?教你几招可以试一试。

首先,不要一次性购买。换句话说就是不要突击花钱。一些年轻人在面临结婚或建设爱巢的时候,往往一改平时省吃俭用的习惯,一旦需要就会把长期攒下来的钱一次花光。其实不妨采取统筹兼顾,随遇随买的办法。家庭消费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买东西最好有个计划,各个击破,切忌全面开花。

其次,冲动性购买不可取。就是说不要在事先无计划的情况下,临时产生购买行为。所购物品应是生活必需品,遇到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抢购,也不要盲目从众。

买任何东西,办任何事情都要有主见。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也不要盲目地听别人说三道四。还要在购物中进行合理决策,掌握行情,掌握产品的发展,包括价格、质量,这样就能在购物中避害趋利,减少后悔。

为什么选择性的消费令人困惑

我们该如何避免挥霍金钱的习惯呢?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以积极的态度来用钱去取代消极的态度。

圣地亚哥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提出了“选择性消费”的观念——你不应该对自己说:“我该不该买这东西?”而应该问:“这东西所值的价钱,是不是在我这个月花钱的预算金额内?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钱?”

换句话说,你要问问自己,到底有多么想要花这笔钱来买这东西,而不仅仅是告诉自己能不能花这笔钱。

“我不应该花这笔钱”——就是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所谓的“消极的输入”,因为它是消极的信息,容易被忽略,这也是人类的心理。然而“消极的输入”会迫使我们合理化我们的购买行为,如“这东西颜色很漂亮”“这东西正在打折”和“我真的很想要这东西”等说法,就是一些很普遍的例子。许多人都有买过打折商品的经历,喜滋滋的买回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心中有一份莫名的得意和逢人就想夸耀的冲动,殊不知,你正是上了“打折”“促销”的当。

所以,下回你再遇上打折促销时,你不应该问自己:“我该不该买这东西?”而应该问:“买这东西所需的钱是否在预算中。”

你是“想要”还是“需要”

商家喜欢用大幅的海报、醒目的图片和夸张的语言吸引你,现在有减价、优惠、促销等活动,有时特价商品的价格还会用醒目的颜色标出,并在原价上打个×,让你感到无比的实惠。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女性都在这种实惠的假象中误把“想要”当“需要”,掏钱购买了一大堆于自己无用的东西。如果你面对诱惑蠢蠢欲动,但是又发现物品的价钱超出你的承受能力,那么你应该分析“想要”和“需要”之间的差别。

把钱和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或是有用的东西上才值得,如果是真的“需要”,那么可以在其他支出方面各节省一些,在不破坏你的预算范围内,还能抽出钱来购买所需的东西;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想一想那些因你冲动购买而仍被置冷宫的物品吧!你还要再犯相同的错误吗?

其实,人们对物品的占有欲与对物品的需求没有什么关联,你可能并不是因为需要某样东西才想去拥有它。此时不妨先冷静一下,转移注意力,当你隔几天再回头看时,说不定发现你已经不想要那个东西了。这样,尽管你买的东西比想要的少,但是能收益更多,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贵与适合,哪个才是你的选择

卖的人精,买的人也不是傻瓜,贵东西必然有它贵的道理(如果是卖家的欺诈行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对这贵东西的“好”则要具体分析,传统认为所谓好,多表现在材料、制造、设计、工艺等方面。在现代社会,“好”的方面要广泛得多——两件材料、制作、工艺等完全相同的西服,名牌的比非名牌的就可能贵上好几倍,那些多出来的钱不是花在西服上,而是花在牌子上了。对一些消费者来说,名牌也是一种“好”,两件质量、款式一样的商品,豪华店、精品店卖的就比在普通商场里贵得多。因为前者地处繁华区(店堂房租高)、装修考究、服务周到,这些钱都要让消费者掏腰包,所以它贵得不是没有道理。而消费者买了它的东西,可以用“在某某店买的”为炫耀资本,从这个方面来说也是一种“好”。当然,这“好”完全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说那是好,而有人可能会说那是上当。

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商品决不会既是最好的又是最便宜的,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而要想真正做到令自己满意,首先要对于所谓的“好”有一个切实的标准。比如装修居室:商店里的木地板价格便宜的每平方米30元,但贵的也有一百至两百元的;论质地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这时就不要管价格,而是先就自己房屋装修的档次、规格、颜色等,选择较为满意的木地板。注意:这里的“满意”与装修的好坏程度及个人的审美标准有关,而不是单指东西好坏。其次,在满意的基础上再选取价廉的。如果在这些木地板中,觉得中等档次的与自己的装修水平相适应就叫“满意“,那么可以在这一类里进行选择。当然,你会发现同样符合条件的木地板,每平方米45元的比60元的合算。

事物不可能两全其美,购买东西也是如此: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多元化是现代社会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好与坏的标准常常不能用一根固定的尺子来衡量。可见,东西越贵越好是没错的,只看这“好”是否能为你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