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军事探索发现全纪录
4322100000023

第23章 战争猜想(2)

面对残局,日本天皇和铃木内阁不得不从7月开始考虑投降问题,当然其时他还妄图作有条件投降,直至8月10日,日本政府才正式通知美国,愿意在保留天皇制度的前提下,向同盟国投降。从拒不投降到有条件投降,再到无条件投降,显然不是两颗原子弹就决定的事,而是中、美、苏等国国际反法西斯阵营长期奋战的结果,是人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非武器。由此,足见毛泽东对原子袭击日本效果的正确性评价。

可见,并不是一颗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点评

一两件新式武器的使用,并不能改变整个战役的胜负,真正起决定因素的,永远是人心的向背和军力的整体对比。日本的投降,“二战”的结束,其实是中国军民长期奋战的结果,是苏军出兵东北的结果,又是美国太平洋战争逼近日本本土的结果,是中、苏、美三国合力抗战的结果,不是单单某一个国家可以办到的,更不仅仅是某一种新式武器的功效。

“二战”的“转折点”是哪里?

“二战”结束后,由于受冷战政治与冷战文化的强烈冲击,西方国家对“二战”的评估,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和偏差,但有两个国家彻头彻尾地走向了极端,一个是日本,另一个便是美国。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日本政府一直都是死不认错、拒绝道歉并处心积虑地篡改历史。美国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它极力渲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刻意贬低苏联对欧洲战场的贡献,似乎“二战”是美国一个国家打赢的。

然而,欧洲战场的真正转折点,乃是苏军击败了德军,使希特勒的军队惨遭无可弥补的大挫败。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顽强的苏军在欧洲东战场牵制和击溃德军,则美英联军不可能在欧洲西战场打败德军,诺曼底登陆不会那样顺利,法国不会那样快就获得解放,纳粹也不会那么快败亡。在“二战”期间,没有一个国家像苏联那样遭到无法形容的损失和牺牲。据新近公布的可靠统计数字,苏联在“二战”期间约计有三千五百万平民死亡,一千四百万军人阵亡。德军死了三百五十万人,其中百分之八十八是死在了苏联战场,由此可见苏德之战的惨烈。希特勒犯了不少错误,最致命的错误乃是进攻苏联,他和拿破仑一样,都被严峻可怕的苏联冬天所打败。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15分,德国大部队开始进攻苏联,希特勒乐观地估计“八个礼拜内”拿下整个苏联,结果没料到苏联战场竟成为德军的大坟场。德军奉行大德意志民族优越主义,极端看不起俄罗斯人,他们认为俄罗斯人是劣等民族,是“次人类”,以残酷的手段对付俄罗斯人,动辄杀害,德军的野蛮态度反倒激起了俄罗斯人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民族爱国之情。苏联战场有三大可歌可泣的战役,一是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九百天,三百万居民中饿死、冻死和病死的多达一百二十万人至二百万人;二是斯大林格勒变成瓦砾堆,苏联红军消灭了五十个师的德军;三是库尔斯克之役,一百五十万德苏部队激战,苏军摧毁了德国最自豪的坦克部队。盟军于1944年6月6日登陆法国诺曼底后,仍有二百多万德军在东线全力对付苏军,而在西南欧与盟军对阵的德军只有一百万。

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不是在诺曼底,也不是巴顿将军的第三兵团,而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

点评

如果没有苏联红军的英勇战绩,那么欧洲战场至少要多打数周,伤亡会更多。苏军的奋勇作战和苏联人民的坚忍不屈,给予德国纳粹致命的一击,有力的配合了整个战局。人们应该永远的记住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

未来的士兵武器

在未来的战场上,运用高新技术武装到牙齿的未来士兵将拥有非凡的作战能力。未来的士兵将拥有太空战士般的威力,他们不惧怕核、生、化武器的威胁,更不惧怕严寒和烈火的侵袭,普通的枪弹和弹片对他们无能为力,而他们无论是身处白昼还是黑夜,无论是身经急风暴雨还是大雾弥漫都能够清晰地感知战场的情况,对目标进行侦察、监视、识别和定位,他们武器精良,火控先进,随时能够指哪打哪。那么,这些士兵都有哪些高科技手段呢?

(1)步榴合一武器系统(突击步枪与半自动榴弹发射器组合为一体)将极大地提高单兵的战斗力。融入数字化战场的数字化士兵,配用的武器将不再是单一独立的武器,而是采用无线连接装置与士兵系统相协调的步榴合一武器系统。该武器系统综合了各种高新技术,集发射动能弹和空炸榴弹为一体,配有测瞄合一、昼夜使用的一体化瞄准具,能为士兵提供足够的对点面目标的杀伤力和压制能力,作战效能将比现役突击步枪、枪挂式榴弹发射器有质的提高。

(2)火控系统(即瞄准系统)将大幅度提高单兵武器的命中率。火控系统将配有内置式激光测距仪、罗盘和传感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瞄准点修正能力、昼夜作战能力,以及火控系统与弹药的微型引信之间的数字传送能力,使士兵对点面目标具备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

(3)夜视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单兵的夜战能力。预计到2020年,将主要采用非致冷焦平面阵列热成像瞄准镜。这种瞄准镜将是模块式的,能与火控系统结为一体,也能与其他功能模块结合,将使单兵战斗武器具备全天候的精确射击能力。

(4)向综合化、模块化、通用化和智能化发展。地面作战士兵装备的综合化,是指多种武器装备的功能被综合在一种武器装备中。未来单兵战斗武器所担负的任务繁多,既要对付生动目标,还要防空、反装甲和攻坚。单兵战斗武器的综合化,既能够减少武器的数量,又能够提高武器的作战效能。

模块化是地面作战士兵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采用模块化设计,形成灵活机动的组合,能够解决作战任务多元化与武器装备技术多元化之间的矛盾,这在地面作战士兵装备上体现得很明显。模块化不仅可以使地面作战士兵装备系统功能多元化,而且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便于维修,提高武器装备的费效比。

武器的通用化,是地面作战士兵装备在某一阶段上只发展的一个基本型,在此基础上,派生发展满足不同作战需要的发展型,以达到通用目的。

地面作战士兵装备的智能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武器本身,使武器具有某些智能行为。例如,发射后不用管的红外自动控制的防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技术在单兵战斗武器弹药上的应用。二是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使用在辅助决策方面。对于地面作战士兵装备来说,这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发展观、测、瞄合一的瞄准系统。当今,枪械的优劣主要看瞄准器材是否先进。下世纪的瞄准镜,应该是一台电脑控制的,能够自动测距、自动测速、自动调整放大倍率和修正偏差的全天候使用的观、测、瞄合一的瞄准器材,各种数据通过电脑的瞬间计算,其瞄准要素直接显示到分划板上。

预计在未来发展中,地面作战士兵武器的部件可能采用更新的技术,功能将更加完善,体积和重量将进一步减小。

点评

运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未来士兵,将拥有非凡的作战能力,也许真的会如科幻电影中的一样可以无所不能。人类的智慧是无止境的,正是这永不满足的创造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

未来的“无人战争”

这不是好莱坞大片的场面,而是未来的一个真实的战争场景:海底里,潜得更深,隐得更好,装有先进传感器和攻防武器的无人战舰及潜水器突破暗藏杀机的重重防线,悄无声息地完成各种任务后迅速返回母舰。太空与空中,侦察卫星、通信卫星、高空无人驾驶飞机以及各式各样的空中不载人遥感器,不分昼夜地实施着全球监控;无人驾驶战机、轰炸机在卫星导航下,呼啸着飞向战区;由激光制导的导弹以最高的精确度射向目标;地面上,无人侦察车和微型机器人地面传感器不停地获取着战场信息;由机器人驾驶的坦克、自行火炮和智能弹药不断地对敌实施攻击……原来,这是未来战场上正在激烈进行的一场“无人战争”。

“无人战争”听起来的确让人感到陌生,但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武器系统无人化已演变成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地面战场上,智能地雷犹如有眼的死神,他们一改传统地雷样式,无需坦克碾过其身才爆炸,能自动识别,主动攻击,并不知疲倦地防范着防守区域。它们不但长“眼睛”、有“耳朵”,而且会“判断”,能分清敌我,能实时地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布设和撤除,可准确地炸毁雷场内的各种敌对目标,包括士兵、坦克、装甲车,乃至于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智能坦克,无疑将是未来陆战舞台的大牌“明星”,同现代坦克相比,他们的威力将更大,能力将更强,用途将更多。它们不但能对陆作战,还将能对空作战,甚至经过特殊技术处理还可以对海作战,从而使“陆战之王”更显风采。

空中战场上,智能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正在得到充分的体现,无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等,都可见到它们的身影。从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看,智能电子战飞机和智能作战飞机将是智能飞机发展的主攻方向。智能电子战飞机,是一种无需人驾驶而可自行完成侦察、干扰、电子对抗、反雷达等多种军事任务的飞机,它可以执行最危险的如压制敌防空力量等任务,其他主要任务还包括猎杀战术、地弹道导弹和拦截巡航导弹,远距离攻击高价值的固定目标,以及在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高速侦察等。

海洋战场上,攻击型无人潜水器和“智能舰队”大显身手,它们能进行各种海上作战任务。

指挥,是智能C4I系统。这是一种以会思考的计算机为核心,不仅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类,而且还可对数据进行鉴定,能提出敌人可能采取的对策和己方应采取的最佳对策的智能系统。它能够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帮助指挥官判断情况,定下决心,下达命令。当指挥官的情绪反常,它还能提出一些经过严密推理和论证的理由说服指挥官,以纠正或修改、补充原决定。因此,它被誉为忠实、精明、冷静的“高参”。

这就是未来战争的一幕幕场景,在未来的战争中,相互进行作战的主要是各种具有高度智能的兵器,人类完全不用上战场拼杀,只需隐身幕后、坐镇指挥即可。但是,人类仍将是战场的主宰。

点评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的迅猛发展,武器系统无人化已演变成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然而,先进的武器并不是制胜的唯一法宝,更重要的是要靠人类自身的主宰,这是不变的铁则。

未来的新概念武器

有人预言,未来的战争将是新概念武器的竞争和较量。目前,正在探索和发展中的典型新概念武器,主要有激光武器、隐形武器、单兵攻防武器、微波武器、纳米武器、信息武器、无人化武器和非致命武器等。这些新概念武器为武器装备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武器装备的发展方向。

1纳米武器

军用纳米技术,是异军突起的新兴技术,它将成为未来武器的核心技术。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未来战场上将出现各式各样的袖珍侦察机、战斗机等武器。届时,将会出现“小鱼吃大鱼”的军事奇观。

微机电、微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纳米武器发展的核心。微型作战平台是纳米武器的代表,将在军事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首先,微型作战平台无须士兵在现场操作,可以减少战争的伤亡;其次,微型作战平台由于体积很小,不仅不易被敌人发现,也可以在极狭小的地方发挥特殊作用。目前,世界研究的微型无人作战平台主要分微型飞行器和微型机器人两种。

微型飞行器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因此可执行低空侦察、通信、电子干扰和对地攻击等任务。美国1997年推出了为期四年的微型飞行器计划。其中的“微星”项目,研制出一种可由单兵手持发射的微型飞行器,长度小于十五厘米,重量不足十八克,即使在雷达上空20~100米高度盘旋,也难以被探测到。

微型机器人一般只有几厘米高,最小的微型机器人只有几微米高。微型机器人具备一定智能,可在微空间进行可控操作或采集信息。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能执行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且可批量廉价制造。美国目前已经研制出了一种可探测核生化制剂的微型机器人,只有几毫米大小。还有一种叫“黄蜂”的微型机器人,只有几十毫克重,可携带某种极小弹头,能喷射出腐蚀液或导电液,攻击敌方电子装备的敏感关键部件。

2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是当前所谓新概念武器中理论最成熟、发展最迅速、最具实战价值的武器。所谓激光武器,就是利用激光束的辐射能量,在瞬间危害或摧毁目标的武器。它是依靠自身产生的强激光束,在目标表面上产生极高的功率密度,使其受热、燃烧、熔融、雾化或汽化,并产生爆震波,从而导致目标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