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医药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4322000000009

第9章 医药学家(9)

医护人员因身穿白色工作服,从事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而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每年的5月12日是这些白衣天使们的节日——国际护士节,它是为了纪念护士职业的创始人、英国护理学先驱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佛罗伦萨·南丁格尔而设立的。

南丁格尔1820年出生于一个富贵之家。她的父母希望她发展文学、音乐才能,跻身上流社会,早结良缘,继承家业,但她对此兴致淡薄。她怀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作出一些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的唯一夙愿。

1844年,南丁格尔从英国出发,到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旅行,同时对各国的医院进行考察。1850年曾到德国的一所女护士学校,接受短期的医护训练。1853年受聘担任伦敦患病妇女护理会的监督。

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先后向沙俄宣战。当时英国的战地医院由于管理不善,条件极差,又没有护士护理伤病员,士兵死亡率高达50%以上。南丁格尔主动提出申请志愿前往战地担任看护工作。在英国政府的邀请下,她率领38名护士抵达前线,在四所战地医院服务。在克里米亚,南丁格尔发现工作很困难:军队领导对她的工作怀疑,医院的给养也短缺,护士的纪律性很差。面对种种困难,她重点整顿了规章和制发。由于各方面支援,医院供应好转;精心的护理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士兵为了表示对她们的感谢,不再骂人,不再表示粗鲁。夜静时,南丁格尔手持油灯巡视病房,士兵竟躺在床上亲吻落在墙壁的她的身影。她还要注意士兵的伤口是否换药了,是否得到了适当的饮食。她安慰重病者,并督促士兵往家里写信并把剩余的钱给家里寄去,以补助家庭生活。她自己还寄了几百封信给死亡士兵的家属。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在士兵中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同时,全英国也知道了“提灯女神”。她在克里米亚短短半年时间,士兵的死亡率由原来的50%下降到22%。

1856年战争结束后,南丁格尔离开战地医院回国,被尊为民族英雄,但她谦恭礼让,自束很严,谢绝了官方提供的交通工具和一切招待盛会,决心为改善军队的卫生条件而继续努力。1857年,她促成了皇家陆军卫生委员会的建立,同年还开办了陆军军医学校。1860年,南丁格尔用英国政府奖励的4400英镑给公众捐款,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学校。随后又创办了助产士及济贫院护士的培训工作。

南丁格尔直至晚年仍继续指导护理教育工作,撰写了不少论著,如《护理工作记录》等,总结了护理工作的原则、经验、规则和培训方法等,为护理学趋于科学化做出了贡献,为护理学奠定了基础。为此,英国政府于1907年授予她最高荣誉勋章,这是英国政府第一次将荣誉勋章授予一位妇女。

为纪念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所作的贡献,国际护士理事会1912年将她的生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激励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护理工作。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南丁格尔正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小事”变成了“大事”,把平凡变成了不平凡。如今,南丁格尔开创的护理事业已成为了协助病患及健康的人预防疾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的一门学科。

杜南创立国际红十字会

从1948年开始,每年的5月8日,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它既是在庆祝世界红十字日,也是为了纪念世界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杜南。

杜南1828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他的父亲是个银行家兼任救贫收容局督导员,负责管理孤儿院。当时人们最关注人道问题,如废除死刑、改革监狱、劳工立法等。杜南深受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18岁就加入赈济协会,业余时间都用在访贫问病的活动上。

1859年,杜南为恢复法籍公民身份,并陈述他对开发阿尔及利亚的设想,决定前往意大利北部晋见正在那里指挥作战的法皇拿破仑三世。

意大利当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在其北部的伦巴底,由奥地利统治着。同它毗邻的撒丁王国为了统一意大利,与法国结成同盟,共同打击奥地利。战争于1859年的4月爆发。不久,意法联军打进了伦巴底。两军在索尔弗利诺进行了一场大的会战。战斗仅仅持续了15个小时,可是双方伤亡人数却超过了4万!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附近的卡斯蒂利奥内里小镇上的教堂、学校和民房内,伤员比比皆是。

6月25日,杜南正好途经索尔弗利诺,他被眼前这悲壮的景象怔住了,于是他考虑成立一个组织,救济这些伤员。救护队很快就组织起来了。其中有教士、妇女以及过路的旅游者。他们为伤兵包扎伤口,喂水喂饭,进行力所能及的各种照料和护理。杜南自己也忘记了一切,留在那里,全心全意地投入救护工作。在回到日内瓦后,索尔弗利诺战争的惨状,一直在杜南脑际萦绕,救助伤员的意念也随之时时升起。于是他写了一本名为《索尔弗利诺战役回忆》的小册子,于1862年在日内瓦发表。与通常的回忆录不一样。杜南在书中突出地描述了战场上的伤员们不可名状的痛苦,并向世界舆论呼吁:制定一项国际性的法律,以人道主义精神对待战俘,保证伤员中立化;在各国成立一个志愿救护者协会,并召集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士,一旦战争爆发,他们自愿开赴前线,不分种族、国籍、宗教信仰和政治信念,救助伤病员,以弥补军队中医疗工作的不足。杜南还提出建议,立即召开一次国际性会议,讨论这个协会的基本原则。这本小册子印出后,杜南把它送给瑞士国防总司令杜福将军。将军读后非常的感动,对杜南的主张极力赞同。不久,他会同杜南和另一位名叫摩尼爱的律师一起交换意见,决定组成一个委员会,来实施杜南的主张。1863年2月,这个委员会组建成了。除了他们以外,还有两位医生参加。杜南担任这个委员会的秘书。

杜南的小册子问世后,马上被译成多国文字,并传遍了欧洲,各方面都表示赞同。但是,要成立这样一个协会,必须经过各个大国的官方同意,共同签订一个公约。因此,五人委员会便给各国元首写信;杜南还亲自在十几个国家之间奔走、宣传。在杜南等人的努力下,一些国家的知名人士、王公和元首,甚至直接指挥过索尔弗利诺战役的拿破仑三世,也都表示支持。

这年10月下旬,在日内瓦召开了成立协会的筹备会议。出席会议的有16个国家的36位代表。会议确定了协会各方面的基本原则。这个协会定什么名称、用什么标志呢?为了表示对杜南的敬意,以及表彰东道国瑞士对会议所作出的贡献,代表们一致同意,以瑞士国旗为标志,只是颜色改为相反的白底中央一个红十字。红色代表人类为流血的伤患者服务,白色则代表平安。标志定下来后,名称就确定为“国际红十字会”。

1864年8月22日,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正式签订了国际红十字会公约。这一天,也就成为国际红十字会的诞生日。杜福将军出任首任主席,杜南则担任秘书。

为了筹建国际红十字会,杜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那家银行,却于1868年破产。这时他正在巴黎,听到这个消息后,再也没有勇气回国了。同年8月,他辞去红十字会秘书的职务,在巴黎过着贫困的生活。他住在一个贫民窟中,甚至因为付不出房租,而在火车站的长凳上栖身度夜。

杜南虽然时常身无分文,但他仍然积极从事慈善事业。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巴黎公社被围困,他都忘我地投身于救护工作。1875年以后,他过的完全是贫穷的流浪生涯,人们几乎把他遗忘了。

1895年的一天,一位青年记者得知这位红十字会的创始人还健在,便到瑞士海丹小镇的一所养老院去访问他。记者对67岁的杜南的身世深表同情,便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向人们介绍了他的不幸遭遇。这篇文章立即在欧洲各国的报纸上转载,杜南又一次闻名于世。第二年在他生日前后,各国人民向他寄送了无数的祝寿信,并对他表示敬仰和感谢。许多国家的红十字会与慈善机构,聘请他为会员或担任荣誉主席,并邀请他出国访问。饱经沧桑的杜南,对这些恭贺之辞和荣誉称号却并没有动心。他仍然过着像往常一样的生活。

1901年,杜南获得了最重要的荣誉:挪威议会将第一次颁发的诺贝尔和平奖赠给他。杜南对此也并不动心,他将所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给了瑞士和挪威的慈善机构。1910年10月,这位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与世长辞了。

杜南发起创建的国际红十字会,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任务,也已从原来的战时救护工作,发展成为包括和平时期的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输血、急救和护理等工作。现在,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建立了红十字会。只是穆斯林国家的标志有所不同,以红色的新月代替红十字。

疟蚊发现者罗斯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公元前5年就有疟疾的记载,感染到疟疾的人会忽冷忽热、衰弱而死。横跨欧洲的罗马大军曾远征到热带地区,却被疟疾打得弃甲而逃。没有人知道历史上有多少人死于疟疾,20世纪初期,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身染疟疾的人达12500万人,每年夺200百万人的生命。疟疾因此被人们称为“疾病之王”。如今的人对疟疾已经少有所闻,这都得归功于英国微生物学家罗纳德·罗斯。

罗斯1857年出生在尼泊尔西北部的桠木兰,他的父亲是英国的将军,母亲是印度人。罗斯小的时候,疟疾正在全世界肆意横行。全世界每年患疟疾的至少有3亿多人,而死于疟疾的就达300万人。在印度的情况尤为严重:医院里的病人1/3是疟疾患者,每年直接间接死于疟疾的达100万人以上。桠木兰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它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5500米的群山中。每年一到夏季,便蚊蝇滋生,疟疾就流行开来。有一次,罗斯的父亲因为患了疟疾险些丧命。虽然最后得以康复,但还是把幼小的罗斯吓坏了。

罗斯8岁时被家人送回英国的南安普敦,进入一所寄宿学校。在学校里,罗斯的兴趣主要在写诗、绘画和作曲上面,并幻想有朝一日成为一名艺术家。高中毕业后,罗斯的父亲建议他去学习医学。罗斯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因为他认为医学院里讲授的关于肌肉和骨骼的知识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何况他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本来也毫无头绪。

1874年,17岁的罗斯进入伦敦一家医院当了一名医科学生。罗斯对于成为一名医生并不向往,也不热心于医学知识。1879年,罗斯非常勉强地通过了皇家学院的外科考试。在轮船上当了一名外科医生,并经常在伦敦与纽约之间航行。

1881年10月,罗斯被分派到没有人要去的印度马拉斯港当军医。罗斯以为当军医很清闲,就很快乐地带着画板和水彩笔上任了。1885年,英国与缅甸开战,罗斯随着部队进入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的丛林。两年的野战经验,他仍到处支起画架作画。但是真正撼动他心灵的是,沿途看到热带传染病肆虐,可怕的疟疾、黑热病、霍乱……袭击一个又一个的村庄,不断有人死亡。在这些传染病的阴影下,人的生命变得廉价。罗斯虽然是医生,对这些疾病却完全束手无策,这些病是如何传染的?没有人知道!

战后,罗斯立刻回到英国,申请进入公共医学系,专攻细菌学。战争时期留下的恐怖景象,使这个医学界的逃兵,突破不喜欢医学的心理障碍,进入更深的研究领域,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罗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很多医院争相聘请这位具有临床经历的医师。罗斯一概拒绝,他的选择是回到印度疫区,在那里,他要与可怕的疾病对决。

1880年,法国医生拉伯兰已经在疟疾病人身上发现疟疾原虫,这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可以寄生在人体的血液与肝脏中,但是拉伯兰不知道这种原虫怎么进入人体中的。罗斯本来以为蟑螂是传染的媒介,但在蟑螂体内找不到疟疾原虫,他又怀疑是蝙蝠或水中的贝类,结果也不是。

1894年,英国著名的医生帕·曼森爵士建议罗斯去蚊子身上找找看。全世界的蚊子有2500种,光是印度就有300种,要找到答案,就像大海捞针。罗斯与妻子到处巡逻疟疾疫区,抓蚊子来解剖,看它们胃中有没有疟疾原虫。在研究期间,他自己也染上疟疾,但是一复原后,马上又到处追查。有一些印度人主动来找他,希望供他做活体实验,故意被不同的蚊子咬,看哪一种会传染疟疾,罗斯拒绝这种不人道方式,他宁愿将蚊子一种一种地筛选。

1897年8月22日,罗斯用按蚊在疟疾病人身上吸血后,经过饲养、解剖,终于在按蚊胃腔和胃壁中发现了疟原虫。1898年,他在患疟疾的鸟类血液中发现了类似的胞囊,在蚊子的唾液中观察到鸟类疟原虫——变幻虫的子孢子,从而证实了蚊子在传播疟疾中的假说。1899年,罗斯率领一个探险队深入疟疾猖獗的西非地区,经过3个月的实地考察,罗斯终于在蚊子胃肠道中发现了人类疟原虫的卵囊,更进一步证实了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

罗斯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赞誉。他的著作《疟疾预防》被翻译成许多国的文字。1902年,罗斯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的奥秘,是科学的使命。包括疟蚊发现者罗斯在内,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之所以在科学上有所建树,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他们喜欢刨根问底地研究问题。正是由于人类不断地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才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立克次研究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曾经是致人类丧命最多的传染病之一,有的人甚至认为其危害仅次于疟疾和鼠疫。人类征服这种病魔的功臣是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