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智慧书
4320800000049

第49章 口才艺术:世界上最会说话的人(1)

失败的绞刑

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后,国内就爆发了一场由自由分子领导的叛乱,他们要求俄国现代化,希望俄国的工业和国内建设必须赶上欧洲的其他国家。尼古拉一世残忍地平定了这场叛乱,同时判处其中一名领袖李列耶夫死刑。

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站在绞首台上,绞刑开始了,李列耶夫一阵挣扎之后绳索突然断裂了,他猛然摔落在地上。在当时,类似这样的事件被当成是上天恩宠的征兆,犯人通常会得到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后确信自己保住了脑袋,他向着人群大喊:“你们看,俄国的工业就是如此差劲,他们不懂得如何做好任何事,甚至连制造绳索也不会!”

一名信使立刻前往宫殿报告绞刑失败的消息,虽然懊恼于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尼古拉一世还是打算提笔签署赦免令。

“事情发生之后,李列耶夫有没有说什么?”沙皇询问信使。

“陛下,”信使回答,“他说俄国的工业如此差劲,他们甚至不懂得如何制造绳索。”

“这种情况下,”沙皇说,“让我们来证明事实与之相反吧。”于是他撕毁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度被推上绞刑台。这一次绳索没有断。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在言语上逞强的人,暂时的满足远远不及由此带来的灾祸,何必让一时的嘴上痛快毁了自己的性命呢?

曼德拉的智慧与幽默

在一次南部非洲首脑会议上,曼德拉出席并领取了“卡马勋章”。

在接受勋章的时候,曼德拉发表了精彩的讲演。在开场白中,他幽默地说:“这个讲台是为总统们设立的,我这位退休老人今天上台讲话,抢了总统的镜头,我们的总统姆贝基一定不高兴。”话音刚落,笑声四起。

在笑声过后,曼德拉开始正式发言。讲到一半,他把讲稿的页码顺序弄乱了,不得不翻过来看。

这本来是一件有些尴尬的事情,但他却不以为然,一边翻一边脱口而出:“我把讲稿的次序弄乱了,你们要原谅一个老人。不过,我知道在座的一位总统,在一次发言中也把讲稿顺序弄乱了,而他却不知道,照样往下念。”这时,整个会场哄堂大笑。

结束讲话前,他又说:“感谢你们把用一位博茨瓦纳老人的名字(指博茨瓦纳开国总统卡马)命名的勋章授予我。我现在退休在家,如果哪一天没有钱花了,我就把这个勋章拿到大街上去卖。我肯定在座的一个人会出高价收购的,他就是我们的总统姆贝基。”

这时,姆贝基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连连拍手鼓掌。会场里掌声一片。

这就是幽默的魅力,它拉近了演讲者和倾听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打消了一位伟人的神秘感,显示出曼德拉高超的智慧和人际沟通能力。

布笑施欢,令人如沐春风,神清气爽,困顿全消。在人际交往中,幽默感实在是一种味道独特的调料。

永葆年轻的秘诀

离开总统职位后,曼德拉依然以和平大使的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世间没有青春的甘泉,也没有不老的秘诀。曼德拉之所以拥有永远的青春,是因为他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提炼出了大智慧;在苦难的折磨中,咀嚼出了大幽默。

80多岁的曼德拉有着一颗8岁孩子的童心。在会见拳王刘易斯的时候,他表示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拳击爱好者。于是,刘易斯故意指着自己的下巴让他打,他笑着做出拳击的姿势。

旁边的人于是问他:“假如您年轻时与刘易斯在场上交锋,您能取胜吗?”他说:“我可不想年纪轻轻的就去送死。”

正是在这一连串毫不做作的幽默之中,曼德拉展现出了他耀眼的人格魅力。在他周围,总是吸引了许多同事和战友,包括他的亲人。

20多年的牢狱之苦,风刀雪剑的严酷相逼,曼德拉都用幽默来应对。

1975年,狱中的曼德拉首次被允许与女儿津姬见面。曼德拉入狱的时候,女儿只有3岁,如今女儿已经是15岁的大姑娘了。

曼德拉特意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衬衣,他不想让女儿感到自己是一个衰弱的老人。他知道,对于女儿来说,自己是一个她并不真正了解的父亲。他知道,女儿见到他一定会感到手足无措。

当女儿走进探视室的时候,他的第一句话是:“你看到我的卫兵了吗?”然后指了指寸步不离的看守。女儿微笑了,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曼德拉告诉女儿,他经常回忆起以前的情景,他甚至提起,有一个星期天,他让女儿坐在腿上,给女儿讲故事。

透过探视室的小玻璃窗户,曼德拉发现女儿眼中噙着泪花。津姬后来描述了这一次见面,特意强调了曼德拉性格中风趣幽默的一面:“正是父亲的这种幽默,让我这个以前并不了解他的女儿,和他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一个人高情商的表现。它可以使人笑着面对矛盾,轻松释放尴尬。幽默是一种机智地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它往往比单纯的说教、训斥或嘲弄使人开窍得多。

机智的经理

美国有家百货公司,门口竖着一个大广告牌,上面写道:“无所不有,如有缺货,愿赔10万。”

有位闲客很想获得10万元,于是,故意到这里来找碴儿,他找到经理,开口道:

“潜艇,潜艇!在什么地方?”经理领他到第29层,当真给顾客亮出货来。

对方毫不在意,信口又说:“看看飞船,有吗?”

经理默不作声,又领他到32层,果然在那里找到了飞船。

这家伙还不死心,竟然问道:

“可有肚脐眼生在脚下面的人?”他暗自得意,以为这一问,经理一定无能为力了。

谁知经理不动声色,对一个店员说:“你来一个倒立给这位客人看。”

这位胡搅蛮缠的顾客很是难堪。

对付那些无事生非,存心捣乱的家伙,也应该使用非同寻常的手段和策略。

诋毁机智避祸

清乾隆年间,杭州的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此人聪明机灵,心直口快,喜欢议论天下大事,对朝廷多有不敬之辞。

乾隆皇帝对此早有所闻,巡视江南来到杭州时,为找碴儿惩治他,于是乔装打扮成秀才来到了净慈寺。

乾隆随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指着青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呀?”

按照一般的说法,显然叫“篾青”。诋毁正准备答话,蓦地,从乾隆的言谈举止中意识到了什么,脑子里马上闪出:“篾青”的谐音不就是“灭清”吗?于是,眼珠一转,答道:“这叫‘竹皮’。”

乾隆原以为诋毁会答“篾青”,便以对清朝政府不满的罪名,立即处罚他,不料被诋毁巧妙地绕过去了。乾隆不甘心就此罢休,随即将竹片翻过来,指着黄的一面问诋毁:“老师父,这个又叫什么呢!“这个嘛,”诋毁心里想,若回答“篾黄”,则正中乾隆的计策,因为“篾黄”与“灭皇”同音。于是诋毁答道:“我们管它叫‘竹肉’。”

乾隆皇帝的这一招又以失败而告终了,心中不快却又不好发作,而机智的诋毁和尚则接连躲过了杀身之祸。

对于那些有意要伤害自己的人,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能落入对方的圈套。

金表与纯金

20世纪3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行由于其出售的产品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从而引起了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于是威尔斯处心积虑地想出一条诡计,蓄意敲诈,到茂隆皮箱行订购了3000只皮箱,价值港币20万元。合同写明一个月取货,逾期不按契约交货,由卖方赔偿损失50%。

茂隆行经理冯灿如期交货时,威尔斯却说,因为皮箱中使用了木料,所以就不算是真正的皮箱,违背了合同。因此,威尔斯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按照合同的规定赔偿他的损失。

冯灿委托律师罗文锦出庭辩护。开庭时,港英法院有意偏袒威尔斯,企图判冯灿诈骗罪。威尔斯自以为阴谋得逞,不可一世。这时,罗律师站起来,从口袋里取出一块大号金怀表,高声问法官:“法官先生,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答:“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何关系?”

“当然有关系。”罗律师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的人问道:“这是金表,没有人怀疑了吧?但是,请问这只表除表壳镀金之外,内部的机件全都是金制的吗?”

旁听者异口同声:“当然不是。”

罗律师乘势而进,继续问道:“那么,人们为什么又叫它金表呢?”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理直气壮地高声说:“由此可见,茂隆皮箱行的皮箱案,不过是原告的无理取闹,存心勒索而已!”

法官在大庭广众之下,虽然想袒护威尔斯,但他们理屈词穷,只得以威尔斯犯有诬告罪,并罚款五千元结案。

当对手无理取闹,向你敲诈勒索的时候,不妨找个参照物,用对比的方式驳倒对方,亦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宾至如归的感觉

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加拿大前总理皮埃尔·特鲁多是老乡,因此在美加外交关系上,两位首脑也时常利用这个优势“求同”。特鲁多特意请里根到自己的老家,并以老乡身份盛情款待,宾主其乐融融。

在里根第一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访问加拿大期间,他自然少不了发表演说。可加拿大的百姓一点“不买账”,许多举行反美示威的人群不时地打断这位明星总统的演说,特鲁多对此深感不安。倒是里根洒脱,他笑着对陪同的特鲁多说:“这种事情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是特意从美国赶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脸忧郁的特鲁多顿时转忧为喜了。

当你的朋友因为你的一些问题让他也陷入尴尬境地的时候,你应该洒脱地为他承担,或以其他轻松的方式解除尴尬。

女人的特点

俾斯麦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在圣彼得堡的一次舞会上,他频频地赞美身边的一位舞伴:“夫人,您长得真是美若天仙。”

可那位女士说:“我才不相信你的话呢,你们外交官的话从来不可信。”

“为什么?”俾斯麦问。

“这非常简单,当外交官说‘是’的时候,意思是‘可能’;说‘可能’时意思是‘不行’;嘴上如果真的说‘不行’,那他就不会是外交官了。”

“夫人,您说得一点不假。”俾斯麦说:“这可能是我们职业上的特点,我们不得不这样做。但你们女人却恰好相反。”

女士听了这话感到很有趣,就问他:“为什么呢?”

“很简单,当女人说‘不行’时,意思其实是‘可能’;女人说‘可能’时,意思是‘是’;嘴上若真的说出‘是’,她就不是女人了。”

那位女士听后默不作声,她不得不承认俾士麦所说的确是事实。

俾斯麦善于挖掘人的内心思想,那位女士起初的不满被他几句话化为了无形。

路遇强盗

有一次,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福·汤姆逊外出,这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他穿的旧大衣内装着两千美元。

他突然发现身后有个戴鸭舌帽的彪形大汉紧紧尾随着他,而且无论如何也甩不掉这个“尾巴”,他担心恐怕是遇到了强盗。

汤姆逊走着走着,突然转身朝大汉走去,乞求地对大汉说:“先生,我求求您发发慈悲,给我几角钱吧!我饿得有点发昏,路都快走不动了!”

大汉一愣,仔细打量着他的旧大衣,嘟囔着说:“真是倒霉,我还以为你口袋里有几百美元呢!”说着,从口袋里摸出点零钱扔给汤姆逊,失望地走了。

要想避免某个灾祸,就应该首先将祸源清除掉,这样才会化险为夷。汤姆逊预料到大汉是个强盗,因此“先发制人”,让大汉以为他没有钱,从而避免了钱财被抢。

男孩巧言受嘉奖

一个小男孩站在食品店的柜台前,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一盒打开了的巧克力饼干。老板见了,便打趣道:

“喂,小孩,你想要什么?”

小男孩:“没什么。”

“没什么?是吗?我看你好像是想拿一块饼干。”

小男孩眨眨眼睛,机灵地回答道:“不,先生,你错了。我是想尽量不拿。”

老板不禁被他可爱而机智的话逗得哈哈大笑,于是便把那盒饼干送给他,作为奖励。

小男孩因被饼干诱惑而受到老板的打趣,如果他承认“是想拿一块饼干”的话,就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而他纠正自己“是想尽量不拿”,既表明了自己“想拿”的想法,又证明了自己是个好孩子,好孩子当然会得到嘉奖的。

全都知道

有一次,萧伯纳参加一次丰盛的晚宴,有一个浅薄粗俗的人在他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才学,好像自己样样都精通。

萧伯纳毕恭毕敬地听了很久,可那人越讲越起劲,根本没有停的意思,最后,萧伯纳终于忍无可忍地说:

“朋友,有了我们两个人,世界上的事情就全都知道了。”

那人不解地问:“不见得吧!这怎么可能呢?”

萧伯纳说:“怎么不是?世间万物你这样通晓,就差一点,就是不知道自己令人厌烦,而我又恰好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两个合在一起,不就是‘全都知道了’吗?”

萧伯纳没有直接说出这个人令人厌烦,而是故意绕了个弯子,从侧面猝不及防地给他以致命的一击。

穷人为仁主

从前有个穷人姓仁名王。地方官认为这仁王的谐音是“人王”,犯了大讳,便将此事禀报给皇上。皇上心想:“我是人王,竟然有人也敢叫‘人王’,真是胆大包天。”于是命令地方官将这个穷人抓送到京城。

皇上经过审问,问明缘由,知道这个穷人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并非故意犯讳,便也没有降罪,对那穷人说:“我把你的名字改一下,添上一点,就叫仁玉吧!”那人谢恩以后,回家却改成“仁主”。又被地方官禀报给了皇上。

皇上又一次将这个穷人抓来,龙颜大怒道:“你是故意和我作对吗?我给你改名仁玉,你非但不领会皇恩,竟然还改名仁主。我是人主,你也想当人主吗?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想人头落地了吧!”

穷人面无惧色地答道:“圣上息怒。你是人主,我是你的臣民,你赐给我一点,我应该顶在头上,顶礼膜拜,岂能插在腰间呢?”

皇上一听,顿时转怒为喜,放了这个穷人。

穷人以对皇上尊崇为由,满足了皇上的虚荣心,不但使自己躲避了灾祸,而且保住了自己的名字。

变化的我

有一次,欧布利德向邻居借了一笔钱,约定一个月后归还。期限到后,邻居向他讨钱,他却故作惊讶地说:“我没有借您的钱呀!”

邻居说:“你忘了吗?是上个月向我借的。”

“对,上个月是我借了您的钱,不过,您应该知道,哲学家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您借钱的我了,您怎么能叫现在的我为过去的我还钱呢?”欧布利德耍赖地说。

邻居见他这般蛮不讲理,盛怒之下,跑回去拿来一条木棒,把欧布利德痛打了一顿。

“好,你打人啊!等着瞧吧,我要到法院去控告你。”欧布利德不服气地说。

邻居听后,大笑道:“你去控告谁呢?你不是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你要告,就告刚才打你的那个我吧!”

欧布利德自作自受,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无话可说了。

用对方的谬论来整治对方,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他就知道是他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无话可说了。

长江有多宽

张之洞新任湖北总督时,抚军谭继洵特地在黄鹤楼设宴接风庆贺,并请了鄂东诸县的县官作陪。

席间,张、谭二人为长江究竟有多宽而争执起来。谭说五里三,张说七里三,二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于是张、谭二人命江夏知县陈树屏回答。陈略作思考,便朗声答道:“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二位说的都对。”张、谭大笑,赏了陈树屏20锭大银。

当张、谭二人为长江究竟有多宽而争执不下时,他们只好让陈树屏来回答。而对于陈树屏来讲,他们谁都不能得罪,这时陈树屏“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二位说的都对”的回答就做到了随机应变,左右逢源。

不死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