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简单的智慧书
4320800000018

第18章 善待心灵:谱一曲灵魂最美的乐章(1)

寻找心灵憩息的小岛

世界著名航海家托马斯·库克船长,曾经在他的日记里记录下了这样一次奇遇,这件事一直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他正率领船队航行到大西洋时,浩瀚无垠的海面上空出现了庞大的鸟群。数以万计的海鸟在天空中久久地盘旋,并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鸣叫。

更奇怪的是,许多鸟在耗尽了全部体力后,义无反顾地投入茫茫大海,海面上不断激起阵阵水花……

事实上,库克船长并非是这一悲壮场面的唯一见证者。在他之前,很多经常在那个海域捕鱼的渔民被同样的景象所震慑。

鸟类学家们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奇怪,在长期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来自不同方向的候鸟,会在大西洋中的这一地点会合,但他们一直没有搞清楚,那些鸟儿为何会一只接一只心甘情愿地投身大海。

这个谜团终于在上个世纪中期被解开。

原来,海鸟们葬身的地方,很久以前曾经是个小岛。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们来说,这个小岛是它们迁徙途中的一个落脚点,一个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岛”,一个在它们极度疲倦的时候,可以栖息身心的地方。

然而,在一次地震中,这个无名的小岛沉入大海,永远地消失了。

迁徙途中的候鸟们,仍然一如既往地飞到这里,希望稍作休整,摆脱长途跋涉带来的满身疲惫,积蓄一下力量开始新的征程。

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它们却再也无法找到它们寄予希望的那个小岛了。早已筋疲力尽的鸟儿们,只能无奈地在“安全岛”上空盘旋、鸣叫,盼望着奇迹的出现。

当它们终于失望的时候,全身最后的一点力气也已经耗费殆尽,只能将自己的身躯化为汪洋大海中的点点白浪。

一个发条上得十足的表不会走得很久,一辆速度经常达到极限的车经常会坏,一根绷得过紧的琴弦往往容易断,一个心情烦躁、紧张、郁闷的人容易生病。

因此,善用表的人不会把发条上得过紧,善驾车的人永不把车开得过快,善操琴的人永不会把琴弦绷得过紧,擅长生活的人总在为自己的心灵松绑。

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在人生漫长的“迁徙”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身心疲惫的时候,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憩息身心的地方。适当的时候,你是否让自己的心灵稍作放松?是否拥有一个可让自己喘上一口气、稍作休整的“小岛”?

给心灵松松绑,不要像那些海鸟,等到自己筋疲力尽的时候,只会将自己的生命一头栽进大海。

给智慧掺些真诚

多年前,在美国纽约州的一座村庄,一个木匠来到一个铁铺,对铁匠说:“请给我做一柄最好的锤子,做出你能做得最好的那种。”

“我做的每一柄锤子都是最好的,我保证。”铁匠戴维·梅尔多非常自信地说,“但你会出那么高的价钱吗?”

“会的,”木匠说,“我需要一柄好锤子。”

最后,铁匠梅尔多交给那位木匠的的确是一柄很好的锤子。对于这位木匠来说,他做木工十多年,用过不少锤子,可是,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哪柄锤子比这个更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锤子的柄孔比一般的要深,柄可以深深地楔入孔中。这样,在使用时锤头就不会轻易脱柄。

木匠对这个锤子非常满意,回到工地后,他不住地向同伴炫耀他的新工具,第二天,和他一起做工的木匠都跑到铁铺,每个人都要求定制一把一模一样的锤子。这些锤子很快被工头看见了,于是,工头也来给自己定做了两把,而且要求比前面定制的都好。

“这我可做不到。”梅尔多说,“我打制每个锤子的时候,都是尽可能把它做得最好,我不会在意谁是主顾。”

后来,一个五金店的老板听说了此事,一次在梅尔多这里定做了两打锤子。不久,纽约城里的一个商人经过这座村庄,偶然看见了梅尔多为五金店老板打制的锤子,强行把它们全部买走了,还另外留下了一个长期订单。

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梅尔多总是在想办法改进铁锤的每一个细节,并不是因为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柄铁锤而疏忽大意。尽管这些锤子在交货时并没有什么合格或优质等标签,但人们只要在锤子上见到梅尔多几个字,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它。

就这样,在这个不起眼的乡村小镇诞生的小铁锤,慢慢地成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而梅尔多本人也凭着这些铁锤成为富翁。

梅尔多铁锤之所以畅销,是因为每一把梅尔多铁锤都是最好的。梅尔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总是用真诚把每一柄铁锤做得最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诚地付出,别人才会回报给我们以尊敬和支持。给智慧掺些真诚,成功之门才会向我们敞开。

一定是乐谱错了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意大利的米兰斯拉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等许多著名歌剧院,都曾多次邀他加盟执棒。

一次,他去欧洲参加音乐指挥家大赛,进入决赛的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位出场。

小泽征尔拿到评委交给的乐谱后,稍作准备,便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错了,就让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觉得不和谐。至此,他认为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的权威人士,他难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犹豫。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即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自己正确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家。

成功者除了拥有超越一般人的能力和素质外,绝对的自信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绝对地相信自己,才能不屈服于强权恶势的胁迫,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父子争雄

奥地利人不无骄傲地说:“有些人知道奥地利,许多人知道维也纳,所有人都知道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与父同名。父亲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冠以“奥地利的拿破仑”。父亲,儿子最崇拜的英雄,犹如一个醒目的路标,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每当父亲在家练习新曲目时,儿子就在旁悄悄地聆听,然后,面对镜子模仿父亲,风度翩翩地摆出优雅的拉琴姿势,想象中,身下是云集的观众。

发现儿子偷学小提琴,父亲大发雷霆,吼叫着:“音乐家就像一叶小舟,漂流在汪洋大海中,生活沉浮不定!”在今天的家长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父亲反对儿子学音乐,固然有为孩子前途着想的成分,但是还有另一层冷酷的隐秘心曲:出于音乐家的本能,父亲敏感地意识到儿子惊人的音乐天才,潜意识中,他恐惧不远的未来,将被一位强有力的竞争者取而代之,而尤其令他难以容忍的是,这个挑战者竟然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么温馨而昂扬的词汇,书写着血脉的传承与文化的嬗变。然而,有一股势力,一股阴鸷的势力,如毒蛇缠绕,阻挠着新生力量的成长——这就是嫉妒。

嫉妒与恐惧相交织,煎熬着,沸腾着。“既生父,何生子?”父亲咬牙切齿地夺走了儿子的小提琴。后来,父亲抛弃了母亲,投入另一女子的怀抱。母亲拿出积蓄,为儿子购买了新提琴,并全力延请名师。这个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女子本来一心要造就第二个约翰·施特劳斯,而她最终造就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约翰·施特劳斯!

儿子组建了自己的乐队,父亲运用个人的势力,禁止所有的饭店为他的儿子提供演出场所。而儿子顶住父亲的巨大压力,在多迈耶饭店音乐厅举行首场演奏会。初出茅庐的儿子尽管拘谨,但被压抑的激情一旦释放出来,那就是火山爆发,势不可当。当演奏他创作的那首《理性的诗篇》时,听众疯狂了,该曲应听众要求竟然连奏了19遍!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演出中响起了几次稀稀拉拉的倒彩声,这几个捣乱者是由父亲花钱雇来的。当然,这寥落的倒彩终究被淹没在排山倒海的掌声中!

1844年10月16日,报上出现了一则意味深长的标题:晚安,老施特劳斯!早安,小施特劳斯!

违反常规的父亲抛向儿子的,不是温情与支持,却是刁难与打压。但父亲如同高耸的丰碑,儿子以一种绝望的爱来崇拜,心灵创伤笼罩了儿子的一生,惧怕失败似一条无形的鞭子,不断地鞭策着他。他苛求自己,更苛求自己的作品,这苛求导致小施特劳斯的不朽之作《蓝色的多瑙河》响彻世界!

一面镜子

一个年轻人正值人生巅峰时却被查出患了白血病,无边无际的绝望一下子笼罩了他的心,他觉得生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一个深秋的午后,他从医院里逃出来,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忽然,一阵略带嘶哑又异常豪迈的乐曲吸引了他。不远处,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正把弄着一件磨得发亮的乐器,向着寥落的人流动情地弹奏着。还有一点引人注目的是,盲人的怀中挂着一面镜子!

年轻人好奇地上前,趁盲人一曲弹奏完毕时问道:“对不起,打扰了,请问这镜子是你的吗?”

“是的,我的乐器和镜子是我的两件宝贝!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我常常靠这个自娱自乐,可以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可这面镜子对你有什么意义呢?”他迫不及待地问。

盲人微微一笑,说:“我希望有一天出现奇迹,并且也相信有朝一日我能用这面镜子看见自己的脸,因此不管到哪儿,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带着它。”

年轻人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一个盲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而我……他突然彻悟了,自己又坦然地回到医院接受治疗。尽管每次化疗他都会经受到死去活来的痛楚,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逃跑过。

他坚强地忍受了痛苦的治疗,终于出现了奇迹,他恢复了健康。从此,他也拥有了人生弥足珍贵的两件宝贝: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屹立不倒的信念。

人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和命运,一定要有乐观和坚强的品质,因为乐观是掌握人生航向的舵手,坚强是驱动命运之船的动力桨。

自助者天助,只有自己不放弃,你才会不被抛弃。

枪声在惊恐后响起

杰西卡是加州一所大学的学生,暑假时他来到姑妈家度假,正好在开学前几天他过生日,这让他很兴奋。

姑妈的女儿——他16岁的表妹琳娜,决定在杰西卡生日那天,给他来点意外的惊喜。

生日那天晚上,杰西卡和姑妈一家在电影院看完电影,准备到公园散散步,琳娜有事先回了家。

等到他们三人都到家的时候,却发现屋子里一片漆黑,姑父叫了好几声琳娜都没有回答。

大家一时都很紧张,姑父迅速掏出了手枪,门却是虚掩着的。就在推开门的时刻,响起了生日歌和琳娜划火柴准备点蜡烛的声音。

然而,枪声同时响起。

子弹准确地击中了琳娜的胸口!之后,琳娜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停止了呼吸。

事件发生后,琳娜的父亲痛心疾首,一家人也都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这之前,当地发生了多起入室强奸案,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并提醒人们注意防范。琳娜的父亲一到家门口,眼前便产生了类似场景的幻觉,恐惧和紧张促使他本能地掏出手枪,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恐惧本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原始情绪,驱使人们远离危险、保护家人。正是这一恐惧本能驱使父亲拿起枪,搜寻他所以为的入侵者。

然而,恐惧使父亲甚至没来得及听出女儿的声音,没来得及看清枪口对准的是谁,便开枪了。

进化论生物学家认为,像恐惧这类自主性的反应,早已烙刻在人类的神经系统上,因为在漫长而又危险的人类史前时期,这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无视社会规范,激情一再冲垮理性,这是人类本性使然。为人类所独有的情绪神经回路,是人类自进化以来的最佳生物学设计,百万年以来,进化过程缓慢而精细地建构着人们的情绪。

人们对每天遭遇事物的评估及其反应,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的理性判断与个体经验,还来自于悠远祖先的回声。这难免有时会导致类似琳娜悲剧的发生。

乐观的测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某保险公司曾雇佣了5000名推销员,并对他们进行了职业培训,每名推销员的培训费用高达3万美元。谁知雇佣后第一年就有一半人辞职,4年后这批人只剩下不到1/5。

原因是,在推销保险的过程中,推销员得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被拒之门外的窘境,许多人在遭受多次拒绝后,便失去了继续从事这项工作的耐心和勇气了。

那些善于将每一次拒绝都当做挑战而不是挫折的人,是否更有可能成为成功的推销员呢?该公司向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讨教,希望他能为公司的招聘工作提供帮助。

塞里格曼教授以提出“成功中乐观情绪的重要性”理论而闻名,他认为,当乐观主义者失败时,他们会将失败归结于某些他们可以改变的事情,而不是某些固定的、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因此,他们会努力去改变现状,争取成功。

在接受该保险公司的邀请之后,塞里格曼对1.5万名新员工进行了两次测试,一次是该公司常规的以智商测验为主的甄别测试,另一次是塞里格曼自己设计的,用于测试被测者的乐观程度。之后,塞里格曼对这些新员工进行了跟踪研究。

在这些新员工当中,有一组人没有通过智商甄别测试,但在乐观测试中,他们却取得“超级乐观主义者”的成绩。

跟踪研究的结果表明,这一组人在所有人中工作任务完成得最好。第一年,他们的推销业绩比“一般悲观主义者”高出21%,第二年高出57%。从此,通过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便成了该公司录用推销员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塞里格曼的“乐观测试”实际上就是成功测验的一个雏形,它在保险公司中取得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证明,与情绪有关的个人素质,在预测一类人能否成功中起着重要作用,也为“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和理论的诞生,提供了实践上的有力支持。

祷告的手

《祷告的手》是一幅画的名字,更是真爱的名字。

丢勒和奈斯丁是一对好朋友,都是正在奋斗中的画家。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够继续学业。可因为工作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梦想的遥遥难及撕扯着两个人。困惑良久,两个人想出一个办法,决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工作来支持他们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地学习艺术。

丢勒赢了,得以继续学习。而奈斯丁则辛勤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丢勒前往欧洲各城市学习,奈斯丁继续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工作着,赚取着两个人的生活费用及丢勒的学习费用,守卫着自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