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手到病除
4318300000004

第4章 手部按摩保健常识(1)

手部按摩保健原理

通过按摩手法所产生的外力,在手部特定的部位上作功。这种功可以转换成生物能,并深透到体内,改变有关的系统内能,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这种功还可作为信息的载体,向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传入信号,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治疗作用。

因此,在人体病变初起时,或健康状态下,对一些手部区域施以有益的手法刺激,就可以调整人体的机能状态,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体”的作用。关如手部按摩保健原理学说较多,可以归纳如下:

阴阳平衡学说

阴阳是古人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方法。他们认为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资生着、发展着,大到天体的运行,小至物质的原子运动,其间都包含着阴阳对立的两面。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瞬息万变的阴阳转化,人体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人体的正常功能是在阴阳平衡的制约下进行的,两者之间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而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的阴阳平衡失调所导致的。

手部按摩对相关脏器可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如按揉胃肠反射区既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也可以抑制胃肠的蠕动。换句话说,按揉胃肠反射区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

因此,通过对手部的良性刺激,可以将生物信息传递到相应脏腑器官,发挥人体的调节功能,使阴阳重新恢复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血液循环学说

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正常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机体的新陈代谢基础上的,涉及到人体的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和内分泌等系统,但主要是依靠体液的正常循环来维持的。

血液循环可以把氧和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输送到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然后再将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及有害物质,通过排泄器官(肺、皮肤、汗腺、肾、输尿管、膀胱等)排出体外。可见,促进血液循环对机体的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若循环系统发生了障碍,人体的代谢产物将沉积在循环通道中,影响血液循环的速度和流量,势必影响到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液的正常循环,有赖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双手和心脏有着特殊的关系,手部有两条经脉与心脏直接相关,即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部还有极为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淋巴网和密集的微循环。

当对双手穴位或反射区等实施按摩,给予适当刺激,可引起部分细胞内蛋白质的分解,产生组胺或类组胺物质,以及按摩时产生的热能等综合作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流量加大,从而改善微循环,加速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的清除,扫除微循环中的瘀阻,以维持循环管道的畅通,使血液回流增加,改善人体的血液供应,使人体处在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病的目的。

另外,手部按摩能有效地改善肾、输尿管和膀胱等排泄器官反射区的血液循环,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得到改善,加速毒素的排出,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经络学说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沟通内外,贯穿左右上下,网络全身,运行气血,使人体各部位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而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活动,保持人体机能的协调和相对平衡。

由于双手是经脉相互交接的重要部位之一,因此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都可以通过经络汇集到双手,使双手成为反映全身健康的敏感点。

同样,通过经络的传导,按摩刺激双手某些特定部位,可以调整相关脏腑、组织和器官的系统内能,调节相关脏器的生物信息,改变相关脏器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

神经反射学说

神经反射原理认为,按摩双手特定部位或穴位,调节相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以人体“刺激——反应”这一生理现象为基础的。

人体表面和内部有无数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首先刺激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到达中间神经元;再将冲动传到高级中枢,通过高级中枢的分析综合,发出指令;再由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从而出现相应的反应,即生理变化。

双手有着极为丰富的神经末梢,有非常灵敏的触觉,可以感受到除视觉、味觉以外的各种刺激,是机体非常敏感的反射区域。

因此,当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时,在双手适当的穴位或反射区进行按摩刺激,可以通过神经反射方式,对相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内源药物因子学说

对针刺镇痛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针刺后人体内产生了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这种物质的产生是针刺产生镇痛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有人认为对手部反射区的刺激同样可以产生内源性药物因子。

外源性的化学药物,大多既有治疗作用,又有副作用。而内源性药物因子是机体接受治疗信息后,进行自身调节所产生的物质,不同于外源性化学药物,它对人体非但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能起到外源性药物所发挥不了的作用,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特别是强化免疫、抗感染方面尤为突出。

手部按摩所产生的内源性药物因子在抗感染方面的种类很多。这些内源性药物因子的形成,犹如一道机体抗病屏障,调动和活跃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手部按摩可以起到治疗保健作用。

生物全息理论学说

生物全息理论是由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创立的一门生物学新学科,生物全息医学则是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器官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学。

张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人体手的第二掌骨上存在有一种有序的穴位群,好像人的缩影埋在此处,其远心端是头部,近心端是足部。当人体患病时,在第二掌骨桡侧面的某些部位按摩,症状就会好转。因此,张教授将此处定名为“全息胚”。

人体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故其所有细胞都带有原来的一整套基因,每一部位都是一个胎儿的缩影,即全息胚。因此,这些全息穴位群就代表了人体各部位的生理病理信息。

人体有8个部位分布着反应全身状况的“全息胚”,分别是头部、躯干部、上臂、前臂、手部、大腿部、小腿部和足部。全息胚上有身体相对应的部分,据此可以测知相对应脏器的生理病理情况,对其进行刺激,亦可影响其相应脏器的功能。

由于手是发育程度较高的全息胚,其神经末梢的分布非常丰富、稠密,故调整治疗效果较好。另外,其局部体积和面积较大,而且肌肉肥厚,对诊断和按摩都有利。因此,手是个理想的全息胚器官,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手部按摩区域的选配

手部按摩保健首先应确定按摩部位,而选取反射区(穴)的原则,主要是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与性质,通过辨证论治,结合手穴的特殊功效,选择相关联的区域而制定。

因此,同一脏腑器官、同一系统的各种病症,可以选取大致相同的反射区(穴),而同一反射区(穴)也可以治疗不同的病症。

常见的手部按摩区穴的选配原则有以下几种,有对症(位)选配法、脏腑辨证选取法、关联反射区选取法、阳性反应点(区)选取法等。

对症选配法

这是手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中最为常见的选取方法。凡某个脏腑或器官的病变,可选用相应的反射区或对应点来进行治疗。如肺病取肺区、肺点,肝炎选用肝区、肝点等,此种方法反映了疾病与反射区的对应关系。

关联区选配法

由于人体脏腑器官间的相互影响,有些反射区与疾病症状之间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可能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这些反射区就称为关联反射区。

例如,胃病的直接反射区是胃,虽然胰、十二指肠、肝、胆、大肠等反射区看似与胃病症状无直接关系,但对这些反射区进行按摩后,发现治疗的效果较单用胃区好得多,且疾病不易复发。因而在选择治疗的区域时,常常需要选择与组合这类关联反射区。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病症关联区选取

炎症

人体各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刺激后可激活机体的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淋巴细胞等,增强其吞噬和杀伤能力,从而抵抗各种感染。因此,各淋巴结是治疗炎症的重要关联反射区。

例如,支气管炎对症反射区是支气管,关联反射区可选择胸部淋巴结和上身淋巴结;慢性肾小球肾炎,对症反射区为肾、肾上腺等,关联反射区可选生殖腺、下身淋巴结等。

神经症状

腹腔神经丛是副交感神经激活阀,激活副交感神经后,可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缓解神经症状。因此,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等导致的神经症状时,腹腔神经丛就是非常重要的关联反射区。

疼痛

脑干中的网状结构能感知疼痛的传入,对其进行有效刺激,能阻断这种感觉的传入。刺激大脑反射区,能促进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如内啡肽)的分泌,从而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因此,脑干和大脑是治疗各种疼痛的重要关联反射区。

病理关联区选取

病理关联区选取法往往揭示了疾病的病因与演变,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病因和阻止疾病的传变。

比如,选择全身各淋巴系统、脾、扁桃体、腹股沟等关联反射区,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等;选择肾上腺反射区,能增强抗过敏的能力;选择松果体、脑垂体等反射区,可以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用于治疗各种内分泌失调。

生理解剖关联区选取

根据人体解剖学原理,选择与对症反射区关系密切的反射区作为关联反射区进行治疗。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胃病选择上消化系统反射区、小肠、横膈膜、腹腔神经丛;

肺病选择鼻咽、胸腔、心反射区;

胆囊炎选择肝、十二指肠反射区;

肝病选择胆、胰反射区;

耳病选择肾、扁桃体反射区;

鼻病选择上呼吸系统各反射区;

眼病选择大脑、肝反射区;

心脏病选择肺、甲状腺、胸椎、横膈膜反射区;

肾病选择输尿管、膀胱反射区;

甲状腺病选择垂体、肾上腺反射区;

子宫疾病选择生殖腺、盆腔、尾骨、骶骨、输卵管、下腹部反射区。

脏腑辨证选配法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症状进行分析归纳,用来判断病位、病因、病性及正邪盛衰等情况的辨证方法,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中医学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按中医学辨证论治方法,确定病变的脏腑后,即可选取该脏腑在手部的反射区(穴)作为治疗用区。

心病辨证

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主血脉与神明两方面。心主血脉,即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的作用;心主神明,即心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者。

因此,心病常见的症状有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嬉笑无常、谵语发狂、表情淡漠、昏迷、面色苍白无华、唇甲紫暗。当辨证为心病时,可选用手部“心”区和“心”穴。

肝病辨证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即肝具有调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及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其病变主要表现为情志异常和气机不畅。

因此,当出现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胸胁疼痛胀满、眩晕、头痛眼花、肢体震颤、关节不利、痉挛拘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睾丸疼痛等症状时,应辨为肝病,可选用手部“肝”区。

脾病辨证

脾主运化水谷(即消化吸收),输布精微至全身,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另外,脾还能统摄血液,升清阳,以防血液溢出血管外,并使内脏维持在一定的空间位置。

如果出现腹满或胀痛、食少便溏、黄疸、四肢倦怠、水肿乏力,或见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内脏下垂,或有便血、崩漏、紫癜等病症时,当辨为脾病,可选用手部“脾”区。

肺病辨证

肺主气、司呼吸,故称肺为“气之主”。肺又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参与津液在人体内的输布。其病变主要表现为呼吸功能活动减退与水液代谢输布失常等。

当出现咳嗽、喘促、胸闷、胸痛、咯血、音哑、自汗等症状时,应辨为肺病,可选用手部“肺”区和“肺”穴。

肾病辨证

肾主骨、生髓,主藏精与生殖,为人体水液代谢的主要脏器,有“先天之本”之称。肾病主要表现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等方面。

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女子经少、经闭不孕、耳鸣耳聋、齿摇发脱、健忘、头晕、水肿、小便不利、尿频、尿急、遗尿等。

小肠病辨证

小肠主要生理功能为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其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与吸收功能的异常。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或呕吐(受盛失常)、食后腹胀(化物不能)、上吐下泻(泌别清浊失司)等。当辨为小肠病时,可选用手部“小肠”区和“小肠”穴。

胆病辨证

胆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与排泄胆汁和主决断。

胆汁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若胆汁分泌排泄受阻,则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

胆主决断,在判断事物、做出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因素的不良刺激有重要意义。故而胆气虚怯之人,易出现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等症状。

胃病辨证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胃病多以胃失和降等消化功能障碍为主,表现为食少、脘胀或痛、呕恶、呃逆、嗳气等。

大肠病辨证

大肠有传化糟粕与主津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粪块并排出体外。其病变主要表现为排便的异常,如大便干结,排出不畅,或大便次数增多,泻如水样,甚至下利脓血,并伴有里急后重等。

膀胱病辨证

膀胱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器官,故而膀胱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在尿液的排泄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尿浊、遗尿、小便失禁等。

脏腑表里病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