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431800000058

第58章 2会心会意,禅意如盛开的花朵 (2)

第十一章2会心会意,禅意如盛开的花朵 (2)

玄沙转过身,望着幽暗的夜空,说道:“哦,这样说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不这么认为,但你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雪峰问道:“那你该怎么回答呢?”

玄沙低头合十,说道:“人死亡后,如水归水。”

雪峰听完,万分敬佩。

第二天,有个和尚问玄沙道:“我的真正生命是什么?”

玄沙冷漠地答道:“你要你真正的生命做什么?”

【心灵茶坊】

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死了就死了,不必恐惧,不必担心,只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处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人应该为自己的事负责,而不是把自己的事交给别人!道楷禅师说得好:“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禅者生死,有先祭而灭,有坐立而亡,有入水唱歌而去,有上山掘地自埋。总之,生不贪求,死不畏惧,禅者视生死均为解脱也。因为他们深信,死亡只是生命的另一个去处,并且是远远超越尘世生命的。

11月22日:任云飞水走,我只注重心灵的宇宙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心的修持达到了哪种境界,我们的人生境界就有多么开阔。

唐代朗州太守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一天,他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严禅师至此,才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严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严:“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心灵茶坊】

惟严禅师形象地给太守点出了修道见道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个境界。

心境是没有界的,你的心灵就是一个小宇宙。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名词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样的境界非身临其境者不能体会。

11月23日:得意而忘言: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之妙

即使是一瞬间的领悟,有时也需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么,怎样做,才能化解这一矛盾呢?

洞山禅师完美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一次,洞山禅师走到水潭的时候,看到一个职僧对大家说法,他不引经据典,只听他自言自语地道:“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思议!”

洞山禅师听后,走上前便问道:“我不问佛界和道界,只问刚才在这里说佛界道界的是什么人?”

那位说法的人,是本寺一位很重要的职事,是一位首座大师,人们叫他初首座。

初首座听后,默然不作一语。

可是洞山禅师不饶过他,一直追问道:“为什么不快说呢?”

初首座不甘示弱地答:“快了就无所得。”

洞山不以为然,反驳道:“你说都没说,还谈什么快了就无所得?”

初首座又默然。

洞山禅师这才觉得遇到了对手,因此就温和说道:“佛和道都只是名词而已,我问你,你为什么不引证教义来说呢?”

初首座反问道:“教义是怎么说的?”

洞山禅师拍掌大笑回答道:“得意忘言!”

【心灵茶坊】

好一句“得意忘言”,真正的奥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庄子?外物》中说:“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可与洞山禅师的故事相印证。语言是一个媒介,它就如同一段姻缘中的媒人,媒人介绍一对男女相识,后来他们结为夫妇。最终,是这对夫妇在一起过日子,他们只需谢谢媒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她接到家里供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语言让人们互相理解。最终,知晓了彼此的意思之后,他们就与这句语言无关了,不必总对它念念不忘,过于执著。如果拘泥于语言,认为“意”就在语言之中,反而无从理解其中的意思,这种做法,是舍本逐末之举。

11月24日:会心会意,禅意如盛开的花朵

一个充分开启了灵性的人,能够从这沉默中悟出禅里的人生。

在一些日本的禅院中,有一个旧的传统:一个流浪的和尚与一个当地的和尚要辩论有关佛教的问题,如果流浪的和尚赢了,他就能住下过夜,如果输了,他就不得不继续流浪。

在日本的北方,有兄弟俩掌管着一座寺院。哥哥非常有学问,而弟弟比较笨,并且只有一只眼睛。

一天晚上,一个流浪的和尚来请求住宿,哥哥学了很久,感到非常累,就吩咐他的弟弟去辩论,哥哥说:“要在沉默中进行对话。”

过了一小会儿,那个流浪者来见哥哥,并且说:“你弟弟真是个厉害的家伙,他非常机智地赢了这场辩论,所以我要走了,晚安。”

“在你走之前,”哥哥说,“请告诉我这场对话。”

“好,”流浪者说,“首先我伸出一个手指代表佛陀,接着,你的弟弟伸出两个手指,表示佛陀和他的教导;为此我伸出三个手指,代表佛陀、他的教导和他的门徒,接着,你聪明的弟弟在我面前挥动着他紧握的拳头,表示那三个都是来自一个整体的领悟。”随后,流浪者走了。

过了一会儿,弟弟带着一副痛苦的样子跑进来。

“我知道你赢了那场辩论。”哥哥说。

“没什么赢的,”弟弟说,“那个流浪者是个非常粗鲁无礼的人。”

“噢?”哥哥说,“告诉我那场辩论的主题。”

“嗨,”弟弟说,“当他看见我时,他伸出一个手指头侮辱我只有一只眼睛,但因为他是一个新来的人,我想还是礼貌些,所以我伸出两个手指,祝贺他有两只眼睛。这时,这个无礼的坏蛋伸出了三个手指,表示在我们中间只有三只眼睛,所以我气疯了,威胁地用拳头打了他的鼻子——所以他走了。”

哥哥笑了。

此时只有一笑方了。会心会意,禅意如盛开的花朵。

【心灵茶坊】

阿拉伯有句俗语:你要说话时,你的话必须要比沉默更有益。

所以,在你说话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想说话——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如果是为了自己,那就努力保持沉默。

11月25日:生活中处处都有禅的影子

行住坐卧,担柴运水,一举一动,都是禅的境界?寓禅于行住坐卧的生活之中,才能体悟真正的禅趣!生活中处处皆有禅的影子。

自古以来,许多禅师都非常注重在生活中开示弟子。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他们风趣的禅风,赵州禅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一天有几个学僧来向赵州禅师请教禅,第一位学僧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吃粥了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了!”

赵州禅师开示道:“去食堂洗钵盂去!”第一位学僧听到这些似有开悟。

第二位学僧也说道:“弟子初入禅林,请求师父开示!”

赵州禅师反问他道:“你来多久了?”

学僧回答:“今天刚到!”

赵州禅师又问:“你吃过茶没有?”

学僧回答道:“吃过了!”

赵州禅师指示他说:“到客堂报到去!”

第三位学僧已在赵州禅师的观音禅院参学十几年,所以他也上前问道:“弟子前来参学,十年有余,不曾蒙受老师开示,今日想辞别下山,到别处去参学!”

赵州禅师听后,故作惊讶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从你来此禅院,你每天拿茶来,我为你喝,你端饭来,我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顶礼,我低头,哪里有一处没有教导你?”学僧听后,用心思考。

赵州禅师道:“会就会了,假若用心分别,思维则离道远矣。”

学僧开悟,但问道:“如何能保住呢?”

赵州禅师道:“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心灵茶坊】

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满目青山是禅,茫茫大地是禅,浩浩长江是禅,潺潺溪水是禅,青山翠竹是禅,郁郁黄花是禅。真正的学禅绝不仅仅是参参禅,念几句弥陀,更在于参悟禅宗道理,在于以慈悲的“行”来实践开悟的“知”。

11月26日:做有心人,在平淡中窥见奇趣,汲取智慧

在自然天地之间,有无处不在的禅机妙意。一粒沙尘中包含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中蕴藏一个天堂。

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又名黄山谷,是北宋与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即“苏门四学士”之一。

黄山谷跟晦堂禅师学禅。虽然他的学问很好,但是跟着师父学了三年还没有悟道。

有一天,他问晦堂禅师,有什么方便法门告诉我一点好不好?

晦堂禅师说:“你读过《论语》没有?”

黄山谷说:“当然读过啦!”

师父说:“《论语》中有两句话:‘二三子,我无隐乎尔?’”意思是说:你们这几个学生!孔子说,不要以为我隐瞒你们,我没有保留什么秘密啊!早就传给你们了。

黄山谷这一下脸红了,又变绿了,告诉师父实在不懂!

老和尚一拂袖就出去了。黄山谷哑口无言,心中闷得很苦,只好继续跟在师父后边走。这个晦堂禅师只管走,没有回头看,晓得他会跟来的。

走到山上,秋天桂花开,花香馥郁,如酒醉人,师父就回头问黄山谷:“你闻到桂花香了吗?”

黄山谷先被师父一棍子打懵了,师父在前面大模大样地走,不理他,他跟在后面,就像小学生挨了老师处罚一样,心里又发闷,这一下,老师又问他闻没闻到桂花香味,他把鼻子翘起,闻啊闻啊!然后说:“我闻到了。”

他师父接着讲:“二三子,我无隐乎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