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金权博弈
431000000059

第59章 1美苏争霸,最强者之间的对抗

第十一章 苏联解体——一场暗自进行的金融战争

章导读

1991年12月25日,印有锤子和镰刀的苏联国旗,在飘扬了69个春秋之后,于沉沉夜色中伴着寒风在克里姆林宫降下。

十多年过去,很多人已不了解前苏联曾经是如何的强大,前苏联是当时和美国势均力敌的两个世界超级大国。1980年时,前苏联的GDP达到美国的60%。而且前苏联军力不亚于美国,是一个有着上万件核武器和投送工具,十几艘航空母舰,上百艘潜艇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强大的联盟共和国是如何轰然倒下,并解体成十几的大小不等的国家的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崩溃有着“历史必然性”。如果没有一系列长期以来不断积累的导致苏联解体的条件, 叶利钦和苏联的民主派是不可能成功的。本章不想做全面分析,而是从一个以往被大多数人忽视的角度分析一下苏联是如何被人用金融战争的手段打得出卖了所有的‘家底’,以至于轰然倒下的过程。我们要分析为什么苏联的人民和官员不仅向战争对手提供了资金和条件,还听从了对手的每一个建议?苏联人民尽管对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都强烈不满和深受其害,但为什么每个使他们深受其害的金融战役的步骤,却都是在他们自己的掌声和鲜花中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的?

第十一章1美苏争霸,最强者之间的对抗

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尽管如此,看来他们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驱使下;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而奔命。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

自20世纪初,近100年的时间里,两个起点不同的国家——美国与苏俄,既曾互相假想为敌手,也曾握手言和成为二战时的盟友;两者曾试图共掌天下,平分秋色,终因国家利益和社会形态的冲突而引发龌龊,制造了持续50多年之久的世界冷战,也谱写了一段争霸为王的历史。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高度概括美俄称霸之路的特色:“美国人使用锹镐征服世界,俄国则用剑戟征服世界。为达到征服世界的目的;美国人根据本身利害得失开辟个人发挥聪明才智的自由途径;俄国人则把社会一切力量集中于某一个人。美国把自由作为行动的基本手段,俄国则把服从作为行动的根本准则。两者出发点不同,道路各异;尽管如此,看来他们都在上帝的意志的驱使下;为今后有朝一日能够掌握半个世界的命运而奔命。”

19世纪末美国的报纸充斥着这样的言论:“征服大陆使美国人在国内足足忙了一个世纪,现在回过头来看,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在大陆已经征服的今天,我们期待着征服新的世界”。因为当时的美国实力大增,它不仅用“锹镐”和“刀剑”征服了美洲,而且完成工业化后经济上强大起来,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强国。因此美国政府中的“鹰派”们开始不满足于美洲“老大”的地位,认为美国应该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最合适”的地位。

凭借两次世界大战之机遇,美国因两大洋的“庇护”,隔岸观火,猛赚军火横财。一待战争过后,欧亚的德日英法各国陷入财政匮乏的泥沼时,美国却成为欧洲的以至世界的最大债主,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当时的美国拥有西方世界工业产量的二分之一,占有西方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拥有西方世界的黄金总储备的四分之三,因此美元成为“硬通货”,成为世界货币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当时的西方历史学家总结说,占世界人口约7%的美国,比世界其余地方加在一起还要富有。

顺势,美国在通过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时(美国在海外的投资总额从1939 年的 114亿美元跃升到1948年的313 亿美元),还加紧了对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控制,深化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掠夺,增强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对抗。

而苏联这个建立于1917年的年轻国家曾被西方世界视为“社会主义怪物”,千方百计地想要将它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苏联人凭坚强的意志顶住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不仅没有被扼杀,反而在危难中迅速崛起。二战结束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被公认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在二战期间的德黑兰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罗斯福和斯大林曾认为:美国与苏联这两个盟友应该共同主宰世界。再拉上英国、中国和法国这三个“小伙伴”,后来的联合国安理会就成形了。但德国和日本相继投降后,美苏共同反对法西斯的历史使命结束,结成战时联盟的军事基础已不复存在。美苏两国首脑们发现:彼此间的共同利益越来越少,彼此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相互间的冲突越来越多,相互间的不信任感越来越深。美苏的政治裂痕日益扩大,世界联盟因此破裂,美苏各自努力建起自己的阵营。

1946年初,美国参议员巴鲁克在演说时提出“美国正处在冷战方酣之中”,“冷战”一词被正式采用。所谓“冷战”,是相对于战火纷飞的“热战”而言,即它是一种政治对抗关系,又是军事对抗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其他国家只能望尘莫及。而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时,苏联显露出的军事实力,也让使英法等国真正看到了新的战争威胁。如果苏联和美国的战事爆发,“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西欧又将在此遭受战争破坏。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强调: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否则英国或其他“自由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比利时外交大臣斯巴克说:西欧的防务性安排,如无美国参加,将毫无实际价值。法国外长皮杜尔表示,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

这些西欧国家的言论立即在美国得到回应。在美国的煽动下,比利时、冰岛、丹麦、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意大利、英国、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外长于1949年4 月4日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宣告成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宗旨十分明确: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如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显然,北约组织的建立,是冲着苏联及其盟国去的。美国人这次也没有对自己的做法有任何的隐晦。1949年底,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一次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上的演说中就明确表示:“俄国人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是我们惟一可能的敌人”。1952年2月,美国又把希腊和土耳其拉入“北约组织”,以在欧洲南翼形成对苏联的包围之势。

面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咄咄逼人之势,苏联决定予以反击。在苏联的主导下,东德、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苏联于1955年5月14日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正式建立。条约宣布“如果发生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其它缔约国可采取“一切必要方式”给予援助。“华约组织”下设政治协商委员会和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总部都设在莫斯科,总司令由苏联国防部长或副部长兼任。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铺开,欧洲从此进入两大阵营、两种社会制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时代,东西方彻底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