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世界部落文化
4308400000028

第28章 世界部落文化(13)

哈扎拉贾特的哈扎拉人主要从事农业,西部以畜牧业为主,手工业发达,擅长织布和制毛毡。目前,从哈扎拉人的生活习俗上仍然可以窥见其先辈蒙古族的遗风。首先,哈扎拉人居住的房舍与传统的蒙古包一样,还是圆形的。在服装上,男人上身穿无领肥大衬衫,下身穿灯笼裤,冬季外罩长袍,腰间束带,有的还要加上一件坎肩。在家时头戴绣花小帽,外出时头缠深色或白色头巾。女人服装与男人的大同小异,基本一致,只是妇女不束腰带,只将头巾包在头上,面部裸露,这与教规的要求有所不同。哈扎拉人的穿着打扮已被中亚穆斯林同化,没有了蒙古服装的遗风。

其次,哈扎拉人的饮食以烤饼和奶制品为主食,这些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相同,并且,从奶制品的种类和制作方法上,也能看出他们与草原蒙古人的联系。哈扎拉人把奶煮沸、发酵、晒干,制成奶酪,这与蒙古人制作奶豆腐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做奶酪剩下的乳浆,熬去水制成干酪,这与蒙古人制奶渣的方法相差无几。甚至用酸奶加水制成饮料,用酸奶打制黄油等也与草原蒙古人的制作方法接近。但他们在节庆日的羊肉抓饭则具有更多的中亚风味。

哈扎拉人的婚姻多为一夫一妻制,只有少数富有者为一夫多妻。婚姻由父母包办,几乎没有自由恋爱,哈扎拉人当中盛行的是嫡堂婚和姑表婚。订婚这天,男女双方的父亲要举行一个换包仪式。男方家长事先要在给亲家的包里放入一家数量的钱,换包以后,就按人头分糖,凡参加者都得到一份。

哈扎拉人婚姻中很重视彩礼。男女订婚以后,关于彩礼的数量双方还要协商几次,如果男女双方是堂兄妹或表兄妹,彩礼可以少要些。举行婚礼这一天,先由一位富有的、儿女双全的妇女给新娘梳妆打扮,然后,给新娘蒙上盖头,唱离别曲(边哭边唱),一般只对着母亲和姐妹唱。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毛拉(神职人员)、男性亲属和尊贵客人则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由毛拉诵经祈祷,祝贺新人,这一切做完以后,人们把新郎引到唱完离别曲的新娘跟前,新郎将新娘领出帐篷,帮助她骑上早已备好的马或骆驼。新娘家派一位年长女眷与新娘同乘一匹坐骑,一直陪送她到新郎家。如果新郎家与新娘同住一村,接亲的队伍则需绕村一周。婚礼期间,一般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娱乐活动,以示庆贺。

库尔德部落:历史悠久的西亚部落

库尔德部落是西亚最古老的部落种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地区:东起伊朗的克尔曼沙汉,西抵土耳其的幼发拉底河,北至亚美尼亚的埃里温,南达伊拉克的基尔库克,远及叙利亚的阿勒颇。

库尔德部落虽然历史悠久,但从来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无国度部族。在阿拉伯帝国后期,库尔德人曾建立几个封建王朝。其后,突厥人、蒙古人几次侵入库尔德斯坦。12世纪时,塞尔柱苏丹桑扎尔首建库尔德斯坦省。直至19世纪,库尔德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仍保持半自治状态,成为土耳其和伊朗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后来由于奥斯曼帝国崩溃,库尔德人分属于分属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少数散居在黎巴嫩、阿富汗、约旦等国。由于所在国都属阿拉伯国家,他们也被属于是阿拉伯人。至现代,库尔德人聚居地也通常被称为库尔德斯坦。

库尔德人属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使用库尔德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分为南北两种方言。在文字方面,历代库尔德人用波斯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或库尔德文写作,文化遗产丰富,有诗集、故事集、历史书多种。诗人富祖里的诗集已被译成多种文字。但目前在伊拉克的库尔德文字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俄罗斯的库尔德文字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少数属什叶派。

在生产方式上,库尔德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生产方式都是以游牧为生。但现如今已有很大改变,居住在山区的库尔德人仍以游牧为主,饲养绵羊、山羊、黄牛和马,并织地毯、伐木材、制皮革;平原的库尔德人则以农业为主,多种大麦、小麦、玉米、稻谷、烟草和棉花,并经营果园。由于有关国家政府多迫使库尔德牧民定居,弃牧就农者日众。自伊朗、伊拉克石油工业兴起,库尔德人中又出现了石油工人。但现如今他们大多生活在固定的社区里,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对当地的居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无论游牧或定居,库尔德人仍保留着许多部落制残余,如:部落由酋长统率、土地为贵族所有、向佃户收租等。相对于其他穆斯林而言,库尔德妇女不戴面纱,可与外客自由交谈,也能参加管理工作。这点与其他阿拉伯部落相比是较为开放的。

艾马克部落:圆顶帐篷里的漂泊者

艾马克部落是生活在阿富汗的游牧部落,又称查哈尔艾马克,分为菲鲁兹库赫人、泰曼尼人、贾姆希德人和泰穆尔人4大支系。其族群主要分布在阿富汗中部和西部地区,另有少数艾马克人分布在伊朗。

艾马克部落在体质特征上不同程度地具有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和塔吉克人的特点,但以突厥人和蒙古人的影响较为显著。泰穆尔人具有波斯人的体型,其他3支则具有蒙古人的体型。

艾马克人使用达利语方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其中包含不少突厥语词汇。在信仰上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艾马克人主要从事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行踪漂泊不定,但现在有一部分艾马克人已定居务农,一些艾马克妇女擅长纺织毛毯。

艾马克人居住时使用圆形圆顶帐篷,圆顶帐篷下部是可折叠的木格构式的框架,这在安装拆卸和驮运时十分方便。它的结构其实主要就是为携带方便设计的,这种帐蓬最大的直径有6至8米,可容下人数较多的大户人家,最小的直径约3米,可容一户核心家庭。在制作帐篷时艾马克人通常把木杆烧焦、磨亮,以防白蚁侵蚀他们的圆顶帐篷构架,这种帐篷主要用于阿富汗北部、中亚地区和土耳其。相比之下,这种帐篷比其他游牧部落的帐篷要坚固和保温,可用50年之久。

巴赫蒂亚里部落:盛行早婚的部落

巴赫蒂亚里部落是生活在伊朗山区的一个部落,现主要分布在伊朗西南部伊斯法罕以西的胡齐斯坦东部的巴赫蒂亚里群山之中。

巴赫蒂亚里部落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部落中使用巴赫蒂亚里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据考证,巴赫蒂亚里人为古代埃兰人与外来波斯部落混血的后裔。现部落中仍无文字,多数人会讲波斯语。

巴赫蒂亚里部落目前仍保留着部落结构,是西亚现存少有的原始部落之一。但在部落中也有部分人已融入现代社会。

目前部落主要分为两大支系:北部为哈夫特兰,大部分是游牧民;南部为查哈尔兰,大部分是定居民。两系中的人绝大多数从事畜牧业,部分从事农业,少数人在石油企业中做工。牧民主要饲养绵羊、山羊、驴和骡子,夏季在伊斯法罕以西高山地区放牧,秋季到温暖的胡齐斯坦谷地过冬。农民则主要种植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牧民住毛毡帐篷;定居者住泥土房,夏季炎热时也住帐篷。饮食上牧民主要食用奶制品;定居农民食用麦面烤饼。

巴赫蒂亚里人现信仰伊斯兰教,属什叶派穆斯林。但一些部落中仍保留着万物有灵的信仰,并且广泛崇拜树、石、山泉等。

巴赫蒂亚里部落中目前还盛行早婚,家庭构成几乎全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这一点可谓是现代都市人的模范。

德鲁兹部落:富于反抗精神的部落

历史发展与文化概况

德鲁兹部落曾是阿拉伯人的一支,现主要分布在西亚的叙利亚豪朗山区,另有部分德鲁兹人分布在黎巴嫩南部,少数人分布在巴勒斯坦北部。

德鲁兹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语族。德鲁兹人信伊斯兰教,属什叶派中伊斯玛仪派的德鲁兹支派。德鲁兹人原为宗教共同体,他们团结紧密,纪律严格,遂发展为独特的民族共同体。

德鲁兹人与其他穆斯林有所不同:他们不缴纳天课,不封斋,不行割礼,不朝圣,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保留较多的拜火教习俗,只过“宰牲节”和“阿术拉节”。

德鲁兹人勇敢强悍,富于反抗精神,曾长期抵抗奥斯曼帝国的侵略。19世纪后期受土耳其人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遭英国和法国侵略,多次参加反英法帝国的起义。1925—1927年,德鲁兹山区成为叙利亚全国民族起义中心。

早期的德鲁兹部落吸收了很多非伊斯兰教的因素,把当时埃及的国王及伊斯兰教主哈基姆当做救世主,结合不同的宗教学说确立了自己的信仰,期待着这位教主有朝一日能够建设一个黄金时代,但未能如愿。

德鲁兹人不与异族通婚,既不寻求也不接受皈依者。这也许反映出他们的某种意识,即他们是独特的“精选”的一族。

德鲁兹部落往往居住在遥远的山村,他们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而自豪。他们待人热情,衣着朴素,谨言慎行。目前的德鲁兹人主要从事农业,部分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生活自足,社会也较为安定。

独具特色的婚姻礼俗

传统的德鲁兹婚礼热闹非凡,参加者包括全村人、其他地方的德鲁兹人,以及一些受到邀请的“外人”。参加婚庆的人可能多达数百人。婚礼准备工作提前几天就开始了,许多村民都会前来帮忙操办婚宴。

传统的婚事中最重要的部分还要算订婚。订婚仪式通常在婚礼前大约一年举行,以便未来的新郎和新娘相互了解。新郎一家把金子、珠宝和新娘挑选的其他礼物送给新娘。双方对着德鲁兹人的六本宗教典籍之一立下誓言,达成口头协议,这叫做“开始”。一经双方同意结婚,村里的宗教首领阿訇就给他们系上一条特殊的手帕,象征一对新人的结合。

“开始”仪式之后是一个只由男人参加的宗教仪式。然后,如果新郎已经年满18岁,新娘已经年满17岁,那么双方共同签订一份宗教性的婚约。如果新郎或新娘中任何一方不够年龄,则不能签订婚约,只能由他们的家庭之间达成关于结婚的口头协议。年轻的新娘在结婚前还必须得到医生的许可。

当以上手续完成之后,一对新人就被视为已婚了。但是他们仍然分开居住,直到举行婚礼后才能圆房,只是既不需要民事协议,也不需要其他的宗教仪式了。婚礼完全是庆祝性的,一般在新郎的父亲家或一位近亲家举行。在婚礼之前,还要举行一个完全由妇女参加的聚会,叫做指甲花仪式。新娘坐在一把特殊的椅子上,正式供人参观,周围的妇女们载歌载舞,尽情欢乐。

目前有些德雷兹婚俗正在改变。以前,新娘在婚礼前不能到婆家去;如今可以前去了,但通常要由一位家庭成员陪伴。德鲁兹人生活在一个传统的社会里,妇女的位置就在家中。这种情况也在变化,然而,新娘与婆家其他女人融洽相处仍然至关重要,初做新娘时尤其要小心谨慎地协调关系。从前,新郎的母亲要检查婚床上的白床单,验看新娘处女膜破裂留下的印记,但这一做法在二十多年前就绝迹了。

时至今日,用摄像机拍摄纪录片已成为很多德鲁兹人婚礼的一部分。传统的婚宴由家庭成员和朋友们聚在一起准备,现在这种集体烹饪仍然存在,但有些德鲁兹家庭更愿意雇专业厨师。在个别情况下,婚礼甚至是由饭店承办的。超现代化的婚礼有时在饭店的大厅举行,同时在村里专备甜点,送给老人们和那些恪守传统不适应新风气的人们。

雅库特部落:以驯鹿为伴的部落

雅库特部落是现在亚洲西伯利亚地区人数最多的土著部落。它是俄罗斯的少数民族,自称萨哈人,主要分布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部分散居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北部埃文基和泰梅尔民族区,以及马加丹、库页岛、黑龙江流域。

根据考古学和民族学材料﹐雅库特人是中世纪时由南来的突厥部落在勒拿河流域与当地居民结合而成,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他们使用雅库特语,内分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1929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1939年改用斯拉夫字母。18世纪后期传入基督教,但直到20世纪初仍普遍信仰萨满教。

以前,雅库特部落主要从事半定居的游牧业,饲养马、鹿等。19世纪后半叶开始种植大麦、小麦、燕麦、马铃薯和蔬菜,有些地区还从事狩猎和捕鱼,农业则以种植马铃薯和饲料为主。

雅库特部落的手工业有铁器和毛皮加工等。现在,工农业有一定发展。工业有金刚石、黄金、锡、锑等金属开采和木材加工。

雅库特人放养驯鹿很多,他们的生活几乎就是以驯鹿为伴,每只驯鹿长大后可卖6000多元,一个家庭每年要卖掉60—70只。

雅库特人住的房子呈圆锥形,是用25—30根落叶松杆搭建起来的,高约3米,直径也是3米左右。每根落叶松杆都要去皮,把一头削尖,形状很像标枪。现在,他们已经住进了拆卸方便的帐篷里。

雅库特人的食品主要是列巴和兽肉。列巴是用发酵好的面做成圆形,然后在火上烤熟的一种面食,类似面包。刚刚烤好的列巴外焦里嫩,面香中带有少许酸味。雅库特人特别喜欢饮酒。

雅库特人离不开火,特别是在冬季,为了确保帐篷内的温度,半夜要经常起来为炉子加火。因此,他们冬季多是和衣而眠。夏季,他们的饮用水是河水,而冬季,则是从附近的河里先取冰,然后再把冰切成30—40厘米大小的块儿,运回来摆在房外。等到要用的时候,就把它们砸碎、加热、化开,然后饮用。

图瓦部落:成吉思汗大军的后裔

图瓦部落是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的居民,自称“特瓦人”,古代时属蒙古部落的一支,中国史书称其为“都波人”、“萨彦乌梁海人”,明朝时为“兀良哈”部落,清朝时被称作“乌梁海蒙古”,俄国旧称“索约特人”、“唐努图瓦人”等。现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境内,另有部分图瓦人分布在我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图瓦部落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使用图瓦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中、西、东南和托真4种方言。1930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后改用斯拉夫字母。

最初的草原图瓦人系由一些古老的突厥部落与其他当地土著居民长期结合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后来进入该地区的蒙古人的成分。生活在森林地区的托真人是图瓦人的一支,由突厥部落与克特人等结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