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格局决定命运
430800000005

第5章 格局决定命运,远见决定高度(5)

因此,人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诩聪明,需要用理智克服自身的劣根性,驾驭自己的贪欲。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放弃眼前的私利,就一定能认清那些潜在的危险。

对于每个人来说,想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经受得住眼前的诱惑。只有放弃眼前的蝇头小利,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隐形的“吃亏”投资是为了更大的目标

生活中,一般没人愿意吃亏,不但如此,还想多占便宜,这符合人“利己”的本性,本无可厚非。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有时候,不愿吃亏反而是一种短视行为,赚了眼前小利,反而损失了日后的大利。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实是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着眼于更大的目标。

总会有一些聪明人能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有人问李泽楷:“你父亲教给你成功赚钱的秘诀了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和别人合作,假如自己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么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吃亏可以争取到更多人与他合作。你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使得许多人乐于与他合作,他的生意也才能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恰到好处的处世交友经验。

吃亏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还是做合作伙伴,别人跟着你有好日子过、有奔头,他才会一心一意与你合作,跟着你干。

有人一旦与朋友分手,就翻脸不认人,不想吃一点亏,这种人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想吃的人,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让步、吃亏是一种必要的投资,也是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生活中,人们对处处抢先、占小便宜的人一般没有什么好感。占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上就吃了大亏,因为他已经处处抢先,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地想跳出来占有。他周围的人对他很反感,合作几次就再也不想与他继续合作了。合作伙伴一个个离他而去,那他不是吃了大亏吗?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要胸怀大格局,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最后取得胜利。

“吃亏是福”不是句套话,尤其是关键时候要有敢于吃亏的气量与风度,这不仅体现了你宽大的胸怀,同时也是做大事业的必要素质。把关键时候的亏吃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赢家。

草率下结论不是大格局者的行事风格

生活中,很多人经常凭着自己的第一感觉去评判一个人,如看到一个人衣衫褴褛,就会心生厌恶,绕道而行;而看到一个人打扮得漂亮整洁,就会印象颇佳,心生好感。但实际上,任何事物都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简单,穿着漂亮者可能心胸狭窄、道德败坏,正所谓“衣冠禽兽”、“斯文败类”,而衣衫破烂者也未必没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任何事情都不是非是即否那么简单,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仅凭第一印象就对一个人或一件事妄下结论,是一种短视行为,这样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也极不公平。

某单位调来了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地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原本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现在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根本就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了,新主管突然发威了,“坏分子”一律开除,能者则获得提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个月中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后致辞:“相信大家对我新上任后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问,那株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花团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这个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人的真才实学、潜能当然只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和证实,才会被人们所见到,所以要记住,外表是无法准确地反映真正的内容的。

不要急于给一个人下结论,要认清一个人的真面目,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理智思考。因为第一印象通常只是凭着容貌和言谈举止,而本性等内在因素是需要在相互间心灵的交往中逐步表现出来的。所以,只有长时间的接触和交往,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性,如果你只凭第一印象就下结论,十有八九是不准确的。

罂粟花虽美,其果实却能置人于死地;人们几乎看不到无花果美丽的小花,却能够品尝到它甜美的果实。许多时候,一个人的外表和短期的行为往往并不足以说明他的人品、能力与才华。仅凭几面之缘,就急于对一个人下结论,是不明智的、目光短浅的,往往也是错误的。

识人如此,做事也一样。面对一件急需解决的事情,我们不能妄下断论,草率做决定。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一个大格局者思维必须精细缜密,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就是对大格局者的要求。重大问题前,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复查一遍,确保行动万无一失。三思而后行,思考些什么东西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起因,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找到后,再思考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方能采取行动。如果未经大脑分析就盲目行动,那么即将面临的可能就是失败。

拒绝短视,把目光放长远些,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处理事情。

违背客观规律的速成是在绕远道

急于求成是许多人身上常见的败因,它是造成人们做事目的与结果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论语·子路》中有一句话:“欲速则不达。”意思是说一味主观地求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的后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一步步地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样,作为一个公司,要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必定要先经过周密的准备布置,然后按照市场规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奋斗,最终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急于求成是永远不会获得想要的结果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古代有一个年轻人想学剑法。于是,他就找到一位当时武术界最有名气的老者拜师学艺。老者把一套剑法传授给他,并叮嘱他要刻苦练习。一天,年轻人问老者:“我照这样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呢?”老者答:“三个月。”年轻人又问:“我晚上不睡觉来练习,需要多久才能够成功?”老者答:“三年。”年轻人吃了一惊,继续问道:“如果我白天黑夜都用来练剑,吃饭走路也想着练剑,又需要多久才能成功?”老者微微笑道:“三十年。”

年轻人不禁愕然……

欲速则不达,遇事除了要用心用力去做外,还应顺其自然,只有这样才能够成功。

大家都知道,如果上司指派你完成一项任务,那么你必须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前期的调查,详细考察当前的部门情况,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自己下一步开发项目的基础;拿出完善的方案,在部门调查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形成完善的方案;周密的准备工作,有了方案,就得按照方案,进行事前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材料、设备、人;最后才是认认真真地实施的阶段。

只有每一步都做得充分到位,你所要上马的项目才可能成功,才能创造效益。要是你有了一个想法,就马上迫不及待地去进行,那么,且不要说创造效益,你的本钱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事实上,很多历史上的名人也用过速成的方法,但在追求过程中,又转向了下苦功。例如,宋朝的朱夫子是个绝顶聪明之人,他十五六岁就开始研究禅学。而到了中年之时,才感觉到,速成不是创作良方。于是,他坚信“欲速则不达”这句话,之后下苦功,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有一句16字真言:“宁详毋略,宁近毋远,宁下毋高,宁拙毋巧。”

为什么现如今许多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因为当前更多人信奉的是:“随主流而不求本质。”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丧失了自己的目的性,不追求人生最根本的目的,转而追求一些形式上的成功,正如一句话中所说的,瞬间的成就可以使人获得短暂的名利,但如果谈起永恒,无非只是皮毛之举。如果我们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大人生的格局,就必须从现在开始静下心来,摆脱速成心理的牵制,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