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成功者,绝不是一味蛮干或者说是死缠烂打就可以取得成功的,他们必须具有独特的眼光,对现阶段或者说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准确的预测和把握。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和“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讲的都是对事物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准确判断。《三国演义》里的刘备,一会儿投靠曹操,一会儿依附袁绍,一会儿又追随刘表,是对当时发展趋势的一种把握。东汉蔡伦刚开始发明造纸术时,劳神费力,成本巨大,而且远没有我们现在的纸张这么方便书写,但是纸张注定是要战胜竹简和丝帛的,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比尔·盖茨因为掌握了未来人们将普遍使用电脑软件的这个最大的趋势,所以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成就了他的软件王国,使其在世界软件领域的地位不可撼动(微软是软件行业的世界第一名,而从世界第二名到第五十名其他四十九家软件公司加起来才可以和微软平分天下)。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能对现在和未来一个时期的趋势有一个准确的把握,那我们就能高屋建瓴、有的放矢地进行宏观规划,借时造势、借事造势,轻松实现单位效益最大化。
一项事业,重要的不是现在怎样,而是将来它会怎样。看清了它的将来,坚定不移地去做,事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韩寒的《三重门》在还没有出版之前,一开始许多出版社都不愿意要,作家出版社的袁敏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从北京飞到上海与韩寒接洽出版事宜,后来《三重门》印了许多个版本,畅销一百多万册,袁敏2001年的年终分红达七十多万。袁敏的成功,在于她眼光独到,把握了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国学生普遍有种叛逆情绪的这一趋势。
掌握趋势就是掌握未来,就是掌握发展的机会。当一种趋势暂露头角刚刚浮出水面的时候,能够把握并利用好这种趋势的,往往就是真英雄,就是成功者。
作为人来说,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无论你认为自己学问有多渊博,在知识的海洋里,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学然后知不足”,穷其一生,每天都在孜孜不倦地不断学习。
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是人人景仰的“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他的思想,贯穿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他的著作,到现在依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民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一生当中,每天都在不断的学习。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对待学问的态度非常严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学无常师,曾学琴于师襄,习乐于苌弘,问礼于老聃。孔子的知识面非常之广,礼、乐、易、御、书、数等“古六艺”样样精通。他知识的来源,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社会学习。孔子博览群书,对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有所涉猎,他之所以能“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就是向前人学习的结果,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正是他向社会学习的真实写照。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也是他虚心学习的表现。孔子来到周公庙,每件事情都要刨根问底问个水落石出。有人感到很奇怪,便说:“谁说叔梁纥的儿子懂礼啊,他到了太庙的时候,什么事都要请教别人。”孔子回答说:“正因为我不耻下问,才能知道的事情多一些啊,这不正是礼吗?”
孔子的一生当中都在如饥似渴地不断学习,常常是“三月不知肉味”,直到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与他的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历史上,因为放弃了后天的学习而可以作为我们反面教材的也有两个我们所熟知的典型,一个是江淹,一个是方仲永。江淹年轻时才华横溢文采飞扬,时人赞其有一支“生花妙笔”,江淹在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后沾沾自喜,放弃了学习,到后来终于落得“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方仲永幼时有“神童”之誉,出口成章,可是他父亲为蝇头小利所惑,频频带儿子去各种社交场合应酬,忽视了继续学习的必要性,方仲永到后来也只是“泯然众人矣”,一棵好苗子就这样被捧杀,实在是可惜得很。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各方面的信息日新月异,男人只有通过每天不断的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更好地武装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断充实大脑,为成功做足功课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机会到来的时候你还没有准备好,那么,你就不要责怪命运对你不公。因此,在机遇尚未到来的时候,你要广泛地存储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有一天,你会发现,成功就在你的眼前。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如果你每天坚持学习英语,许多天过后,你会奇迹般地发现,自己的英语居然在不知不觉中进步了一大步;而如果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那些原本熟悉的英语单词也会渐渐地变得陌生。俗话说得好:“苟有恒,又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莫过于一日寒十日曝。”不管你有多么渴望成功,请一定要努力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优秀一些!
我们大多男人会在潜意识里认为,每天不断地学习,那只是在学校里的事情;现在毕业了,该是工作并取得成就的时候了。在这种潜意识的引导下,我们大多数人眼睛只盯着薪水、职位,而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你忘了这样一个事实:你的文凭和经历只能代表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只有勇于负责,每天都有所改变、有所进步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反思一下自己,从毕业到现在,你有多久没有翻书了?下班后的时间,你花了多少在提升自己上?今天的你是否比昨天的你要优秀那么一点点?今年的你是否比去年的你更能干?你是否几年如一日在原地踏步却不自知?
这是一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升温的时代,你如果不每天学习,不充电,很快你就会落伍,就会被这个时代抛弃。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现代人都不要忘记给自己充电,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必须随时充实自己,修炼自己的能力,否则难以生存下去。一个有干劲的人,时不时地充充电,就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作为职场中人,每天进步一点点,是永保竞争不败的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难的就是老是有那么一股劲儿,热情和劲头不会随意波动,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雷打不动的前进目标,而且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把它完成好。如果你能每天都对自己说:我今天比昨天更优秀,那么几年过后,你会发现你已经脱胎换骨,由毛毛虫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一点点进步并不引人注目,但就是这一个个不引人注目,终将突然托起一个意想不到的成就。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地琢磨一下:每天,进步,一点点,那简直又是在默默地创造一个料想不到的奇迹,在不动声色中酝酿一个真实感人的神话。福特公司的老板就遵循了这一原则,他就要求公司的每一个职员、员工,在技术、服务上,每天进步一点点,结果这个每天进步一点点,使得福特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资产净增了60亿美元。
每天进步一点点,其实不难,它并不需要你每天花很多力气、死许多脑细胞、流大量汗水,它只需要你稍稍做努力,多长一点点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任何丝毫的进步都不会从天而降,都不能唾手可得,都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贵在每天,难在每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要耐得住寂寞,不因收获不大而心浮气躁,不为目标尚远而情疑动摇,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韧劲;就要顶得住压力,不因面临障碍而畏惧退缩,不为遇到挫折而垂头丧气,而应具有攻艰克难的勇气;还要抗得住干扰,不因灯红酒绿而分心走神,不为冷嘲热讽而犹豫停顿,而应有专心致志的定力。或许我们也意识到充电的重要性,但是那总是一时或者一段时间的冲动,等这阵冲动过去之后,又回归以往的懒惰模样。为什么现代人天天嚷着减肥却很少有人真正能将肥减下来?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坚持下来。其实如果他们持之以恒,每天瘦一点点,总有一天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身材。
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想用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人生,我们眼睛望着前方,想忘了抬起脚每天朝成功迈出一小步。成功是一点点积累的过程,一口吃不成胖子,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
有一道“脑筋急转弯”式的小智力题: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会增长一倍。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试问第28天,荷塘里有多少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四分之一荷塘的荷叶。这时,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很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长满整个荷塘。
正像荷叶长满荷塘的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天,我们能看到的荷叶都只有那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让人“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因不愿忍受漫长的成功过程而在“第28天”放弃。
千万别忽视每天一点点的进步,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第28天”以后,那么我们就会看到令我们惊讶的效果。
全面地摄取信息,果断地做出判断
历来成功的取得,都必须具备非凡的素质。这个素质,就是独到的判断和对这种判断的坚决履行,而这种能力的表现就是能够勇于决策。
美国的百货业巨子约翰·甘布士就是一个敢于冒险、勇于决策,并善于抓住成功机遇的人。
有一次,由于经济萧条,不少工厂和商店纷纷倒闭,被迫贱价抛售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价钱低到1美元可以买到100双袜子。
那时,约翰·甘布士还是一家织造厂的小技师。他马上把自己积蓄的钱用于收购低价货物,人们见他这股傻劲,都公然嘲笑他是个蠢才!
甘布士对别人的嘲笑漠然置之,依旧收购各工厂抛售的货物,并租了一个很大的货仓来贮货。
他妻子忧心忡忡地劝告他,不要把别人廉价抛售的东西购入,家里的积蓄有限,如果此举血本无归,那后果便不堪设想。
甘布士笑着安慰她道:“3个月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些货物发大财。”
甘布士的话似乎根本无法兑现。过了10多天后,那些工厂贱价抛售也找不到买主了,便把所有存货用车运走烧掉,以此稳定市场上的物价。妻子看到别人已经在焚烧货物,不由得焦急万分,抱怨起甘布士来。对妻子的抱怨,甘布士一言不发。
终于,美国政府采取了紧急行动,稳定了物价,并且大力支持厂商复业。这时,由于焚烧的货物过多,存货欠缺,物价一天天飞涨。甘布士马上把自己库存的大量货物抛售出去,赚了一大笔。
在他决定抛售货物时,妻子又劝告他暂时不忙把货物出售,因为物价还在一天天飞涨。他平静地说:“是抛售的时候了,再拖延一段时间,就会后悔莫及。”
果然,甘布士的存货刚刚售完,物价便跌了下来。他的妻子对他的远见和冒险精神钦佩不已。
甘布士用这笔赚来的钱,开设了5家百货商店。后来,甘布士成了全美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
有人说,甘布士的成功是偶然的,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却不这么认为。一位和甘布士要好的经济学家评价说:“这位希腊人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勇于决策是通向成功的正确道路。”还有一位经济学家说:“他很会到其他人认为一无所获的地方去赚钱。”寥寥数语,道出了甘布士成功的奥秘。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离不开明智的思考和果断的决策的。当我们有了一个目标,当我们想做某一件具体的事情时,都不能犹豫不决。
人的一生离不开选择,生活中随时都面临着选择。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人生就是选择,生活就是选择。选择的对与错、当与否、优与劣,将直接影响人生,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答应他们每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了一位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
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斯莱斯!”
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东西,而选择不同的东西就等于选择了不同的生活。著名哲学家阿纳哈斯说:“人生有不同的滋味,想要品尝到什么样的滋味,一切在于自己的选择。”
的确,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无论你做出哪一种选择,你都要知道明天的结果取决于今天的选择。
对于成功前的男人来说,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路要走,同样也会面对无数次的选择,不同的是,你选择的次数会越来越少,所以你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善于选择。没有回头路可走,一次错误的选择,会使你的辛勤努力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