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都是上上签
4307200000029

第29章 做事讲究速度,结果讲究完美(4)

好高骛远,想一蹴而就,不但违反自然规律,而且寸步难行,只会使自己失望,加深挫折感而已,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所以,年轻人要学会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像小飞那样好高骛远,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只能逞一时之快,就像那拔苗助长一样,后果只是适得其反。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个步骤,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上,年轻人一定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怀有伟大的理想是对的,但要把理想细化为一个个自己可以跳过去的高度,逐一实现,量力而为,厚积薄发,才能走向成功。

追求完美,努力比天分更出彩

约翰奥菲普里说:“不努力的天才不如努力地钝才所做的工作来的多。”这话是有道理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才还是资质优秀的人,如果不努力也是不会有所成就的。而一个钝才只要肯努力,也可以比天才做的更完美。

每个人若想成功,单靠着天分是不行的,在天分的基础上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对有意义的工作拼命尽力的做,才会对偶尔的休息或是娱乐感到高兴。同时从休息的闲暇和喜悦中,才会涌出努力地勇气来。经常不断地努力,比别人多付出三倍,四倍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天才。

姚明是当之无愧的重量级巨星,不仅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中国打CBA联赛的时候,姚明除了先天的身体条件外,更让敬佩的是他谦逊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他带领上海男篮夺得了CBA联赛的总冠军,成为名噪一时的CBA最具有统治力的中锋。2002年,姚明在NBA选秀大会上以状元签的身份加入到休斯顿火箭队,从此开始了他新的职业生涯。

在姚明加入休斯顿火箭队之前,中国人很少认知亦或者说了解NBA的这支球队,姚明的加入,让这一默默无闻的火箭队立刻成为中国球迷最关注的NBA球队。姚明加入休斯顿火箭队已经有七年,七年中他从菜鸟逐渐成长为现役NBA中锋里最有统治力的,同时他的体重也由原来的250斤增到了300多斤,不用说我们足可以想象当下的姚明是何等的强壮。姚明成为了NBA最具实力的传统中锋,他的身价在提高,给中美的文化的交流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姚明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和他本人的性格以及刻苦努力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不能否认姚明是一名中国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同时也是中国球迷最喜爱的明星。但是想想他2.26的身高,平时运动都有点困难,何况是竞技场上的篮球?所以说,姚明的完美在于:努力比天分更出彩。

采访过姚明的记者都说,你见过姚明的训练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取得今天的成绩了。即使受伤恢复中,也在坚持训练,没停止过努力,除了进行一些上肢力量训练,姚明还有秘密武器——坐在轮椅上投篮,每次都会投上几百个球,“这很不容易。很少有球员像姚明。如果每个球员都像他这样努力,必定能在联盟中站稳脚跟”。

他的队友兰德里曾经对中国的青年这么说:“中国的年轻人,要努力,如果你努力了,你就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球员。如果你希望在NBA,NCAA打球,那么就一直努力,如果你保持了自己的努力,你就有希望完成自己的目标。”

“努力用功比天资聪颖更重要。”百万富豪中有高达93%的人,认为这是他们之所以成功最重要因素之一。“种棉无技巧,只要勤除草。”人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累积相当的成就。

十九世纪,西班牙的小提琴家萨拉赛特名噪一时,就有记者问他:“你真是个天才啊!有没有什么成功的诀窍,可以和大分享一下?”萨拉赛特感慨地说:“天才?这话从何而言?这三十几年,我每天至少都花十四小时来练琴,而且从不间断,你们却说我是天才!真是奇怪!”萨拉赛特顿了顿,接着说:“如果真要有什么成名的诀窍,那就是额外的努力吧!别人只用一分的努力,而我却是用十分,甚至百分的努力。”

人类是自己的塑造者,追求目标,不断努力地过程,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过程,你不一定很有天分,但是你不能不努力,努力比天分更出彩。齐藤竹之助是日本首席推销员,他的成功再次诠释了努力的重要性。

1950年,齐藤竹之助退休了,57岁的齐藤竹之助为了偿还重债,成了朝日生命保险公司推销员。齐藤竹之助进入朝日生命保险公司后,决定要成为公司首席推销员。当时朝日生命保险公司大约有两万名业务员,年过半百的他要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为了实现这一愿望,齐藤竹之助更加努力地工作。

早晨5点钟一睁开眼,立刻开始一天的活动。躺在被窝里看书,思考推销方案;6点半钟往顾客家挂电话,最后决定访问的时间;7点钟吃早饭,与妻子商谈工作;8点钟到公司去上班;9点钟坐最喜爱的卡迪拉克轿车出去推销;下午6点钟下班回家;晚上8点开始读书,反省,安排新方案;11点准时就寝这就是齐藤竹之助最典型的一天的生活。就是得益他的努力,最终成就了他的梦想:1959年7月,是朝日保险公司的成立纪念日,齐藤竹之助全力以赴,第一次实现了1.4亿日元的月销售额。其后,11月又创造了2.8亿日元的新纪录,也是在这一年,他登上日本第一的宝座,成为日本首席推销员。

1963年,齐藤竹之助的年保费达12.26亿日元。这一年,他被美国的百万圆桌会议(MDRT)吸收为会员。在随后的四年中,他作为唯一的亚洲代表,连续四年出席例会,而最后被认定人MDRT终身会员。

我们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们要努力去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也许曾经我们在乎的是自己的身姿和相貌,抱怨自己没有天分,为此我们失落,自卑。可是当你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心开始的!只要我们努力就有机会成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任何甜美的果实都得付出必要甚至昂贵的代价,不努力打拚,绝不会欢呼收割,唯有比别人更卖力、更勤奋,才有机会为丰收喝采。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放弃努力就注定会失败!有时候结果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最美的是过程,即使是美丽开放的一瞬间,用真心来做自己的动力。人生都是上上签,那就用你的努力说话,去取胜利尖塔上的上上签吧!

忙要忙到点子上,不做无用功

把工夫用在刀刃上,忙要忙到点子上不做无用功,要忙就忙出成效来。评价一个人工作效能高低的核心标准并不在于他是如何地努力工作,而是他能不能时刻忙于要事,时刻忙在点子上。

盲目+忙碌=碌碌无为。忙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忘记不好回忆。让我们回首过去时觉得对得起时间,对得起自己。但如果你只是为了不闲着而去忙,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很重要”而去忙,没有目标的忙,不知道事情轻重的忙,那么无非是自己欺骗自己罢了。英俊潇洒的王亮儿时就是游泳健将,经常参加比赛。“自幼,别人就从两方面来看我们。”他说,“一方面看我们是谁,另一方面看我们有何作为。我总是因为比赛成绩优秀受到称赞。”因此,王亮不断追求进步。他的辉煌从一幢建筑物开始,然后变成两幢,名气愈来愈响亮,业务不断扩大发展。最后,王亮的事业扩大到连自己都弄不清楚究竟涉足了多少生意的地步。他兼营制造业、中介业务、管理事业、旅馆经营、公寓改建等,每一种行业他都想发展,而且都定为自己的目标。

他认为没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所以想试探自己的潜能。他常看到报纸上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感觉相当舒服。然后再看一遍,感觉更舒服。于是便觉得凡事愈大、愈多就愈好。有一天,银行打电话通知他的公司已过于膨胀,缓付款也已到期,要求偿还贷款。王亮就这样崩溃了。刚开始,王亮责怪每一个人,把错误归咎于银行、社会经济形势和公司员工身上。最后,他终于认识到了症结所在:是自己的目标太多了,没有重点,以至于自己都不知道该去追求哪个目标。王亮明白了自己的失误,立即周密筹划部署,重整旗鼓,去攻克自己专一的切合实际的目标。王亮最擅长的是房地产开发。经过几年的拮据与苦撑,经过他精心的经营,生意逐渐有了起色。现在他再度成为超级富翁,而且可喜的是他对自己能力的限度了解得更清楚了。

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规划,整天也是忙忙碌碌、不可开交,结果回过头来却发现自己做了大量无意义的事情自己的忙碌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我们可以忙,也应该忙,但绝不能盲目的忙碌。忙一定要有目标,有重点,要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为了什么忙。

无重点的忙就像放入太空中轻飘飘的一个物件,漂游在水上的浮萍,陷入这种状态却不清楚自己为了什么。没有明确的方向,即如不停旋转地陀螺;忙不到点子上,做的都是无用功。这样的忙,有什么意义那?在《爱丽斯漫游仙境》中,小爱丽斯问小猫咪:“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呢?”猫咪说:“这在很大程度上看你要去什么地方。”“去哪儿我都无所谓。”爱丽斯说。。“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猫咪回答道。“这……那么,只要能到达某个地方就可以了。”爱丽斯补充道。“亲爱的爱丽斯,只要你一直走下去,肯定会到达某个地方的。”现实中,像爱丽斯那样到哪儿都可以人比比皆是。他们觉得自己在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却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没有重点。而是盲目地工作,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却永远也忙不到点子上——由于工作盲目,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一些无用的事情上。

忙,是好事,是能干的表现,更是成事的基础。但是,如果只是盲目地为了忙而忙,忘记了自己为何而忙,,那就白忙乎。真正的忙碌,应该是有计划地忙,才可以事半功倍。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曾会见效率专家艾维.利,艾维.利说第一句话就说自己能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摆摆手,说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只是想听听艾维.利关于效率的建议。他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内价钱由你定。

艾维.利说可以,只要舒瓦普肯配合10分钟,艾维.利能使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艾维.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五分钟后,舒瓦普写好了。艾维.利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五分钟,总共花了十分钟。艾维.利说:“现在您可以将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这张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查理斯.舒瓦普每天按艾维.利的方法是执行每天的计划。有了成效后,他开始命令公司的员工也这么做。一个月之后,几个星期之后,艾维.利收到舒瓦普寄来一张2.5万美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五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而其中,艾维.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舒瓦普赚得一亿美元。

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各种事情纷至沓来,让我们应接不暇。忙着学习充电,忙着工作,忙着家人,忙着……忙碌已成为我们多数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然而,忙得多、忙得快,并不代表忙得对、忙得值。忙,没有错,但如果没有忙到点子上,再忙也只能是“瞎忙”。

虽然每个人所忙的事务不同,但不能是碌碌无为地白忙,要忙得精彩,忙出成效。所以,不论事情多少,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忙要忙到点子上,不做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