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都是上上签
4307200000024

第24章 在大处上着眼,在小处上着手(3)

一天,李晓宁逛商场的时候,发现一个摊位围聚了很多人。他觉得很耐闷,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哪个美国人不是把钱袋都捂得紧紧的,怎么会出现抢购东西的现象呢?他走近一看,发现他们正在抢购保险箱。很快,商场的保险箱就脱销了。为什么抢购保险箱呢?聪明的李晓宁马上笑了,因为次贷危机已经让美国人不再相信银行了,他们开始把积蓄放在自己家的保险箱。想到这里,李晓宁一握拳头:这不是天赐良机吗?如果把国内无人问津的保险箱运到这里来,肯定要大发洋财。

2008年春节回家,新年气息还没有过,李晓宁就开始四处寻找保险箱生产企业应聘业务员,但当人家一听说他要去美国买保险箱,人家就觉得他是疯了:“美国正在闹金融危机,搞什么保险柜?”于是,很自然地拒绝了他。但李晓宁不气馁,继续找工作,继续给老板说自己的思路。终于,有一个老板将信将疑地问“这事真有谱?”李晓宁很高兴,马上拿出了美国人的电话号码把电话拨了过去,当美国人得知李晓宁有保险箱出售时,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老板看到这种情况,高兴地从老板椅上“腾”地站了起来说:“我现在就决定聘你为我们公司的销售代表,负责在美国的业务。”

于是,李晓宁再次飞回华尔街,开始推销保险箱。还没有半年,李晓宁已经推销出了1000多个保险箱。老板非常高兴,李晓宁也从打工仔成为那家保险柜公司的合伙人。如今,李晓宁的银行账户已经突破了七位数,把老婆孩子也接到了美国,一家人幸福美满。

李晓宁的故事告诉我们,危机是相对的,商机是必然的。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消费需求就会有市场,就看你是否从细节中看到商机,适合迎合了人们的消费理念。抓住了商机,大把的钞票就在危机的夹缝中源源不断地流向你的腰包。否则,黄金白银就在自己脚板子底下,你也未必能看得着,捡得起。

细节往往就是微不足道的、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市场竞争中,或许起不到举足轻重、决定性的作用。商机就存在这一个个细节当中。重视细节,李晓宁才发现了保险柜的商机,所以他成功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朋友好高骛远,不重视细节,那么你怎么能够看出商机?于是,商机就离你而去。

一个国内酒厂跟英国公司谈判合作的事情,经过公关部经理的苦苦争取,英国公司老总终于答应留下来签订合同。在最后的酒会上,大家都很开心,把酒言欢。酒厂的厂长非常高兴,还拍着英国老总的肩头,说自己的酒绝对是中国最好喝的。正说着,厂长打了一个酒嗝,于是很自然地转身向地板上吐了一口痰。本来还微笑地英国老总脸部立刻紧绷了,然后带着部众离开了酒会。

第二天,酒厂的厂长桌上留有一份取消了的合同。厂长觉得很不可思议,这英国人翻脸怎么比翻书还快?后来,公关部经理也辞职了,他走之前告诉厂长,当初英国人毁约完全是因为酒会上厂长的那口痰,英国人说“连个人形象都不注意的人,我不相信他能把一个公司管理好。”因为这个小小的失误,这个酒厂失去了外来资金注入的机会,错失了一次发展壮大的良好商机。随着公关经理的辞职,酒厂也很快倒闭。

一滴水,也许它润不湿一片花瓣,也许它洗不净杯盘碟碗,也许它灌溉不了稻谷,也许它掀不起半点波澜。但,你是否看到沙漠里的旅人正在把他期盼,你是否听到那大海的咆哮正是他在呐喊。我问你,一滴水有用吗?其实,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如同一滴水——虽不起眼,却组成了这五彩斑斓的世界;虽然普通,却铸就了一个人的成功。

细节表现修养细节总是容易为人所忽视的,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正如上例所示,随地吐痰可能对酒厂厂长来说只是个人习惯,但透过小事看人,英国老总就觉得他管理酒厂也会过于随意,于是商机就这么走了。商机就存在于细节之中,如果你的细节都没有做好,怎么可以做好一个厂子?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感慨:“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细节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孕育着成功的必然。细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像浪花显示了大海的美丽,但又必须依托于大海才能存在。细节隐藏商机,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带来成功。在人人都渴望成功、追求成功时,成功却渺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却不期而至。

以“小”博“大”者最强大

大道理、大理论、大逻辑几乎很多人都懂,但是能够愿意俯下身子做小事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喜欢说:“如果我有100万,我就怎样怎样。”意思是说,我现在穷,我没有条件,所以我才没有成功。但是,穷人和富人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是口袋里铜板的多少,能决定您财富命运的是您脑中的经济理念。实践证明:以小博大者才是最强大的人。

十几年前,凯马特(Kmart)是美国连锁折扣卖场的鼻祖,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但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十年后,沃尔玛(Wal-Mart)横空出世,并以其低廉的价格、完善的售后服务悄悄地和凯马特展开拉锯战,并不断鲸吞着凯马特的市场份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凯马特即可推出成百上千种特价品,声称价格低于对手。于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价格打战在美国折扣市场大张旗鼓地进行着。几个回合后,已经没有太多新鲜招数的凯马特很快就捉襟见肘了,而沃尔玛,由于运营成本和供应链管理优于凯马特,价格战虽然代价不菲,但尚能承受。这样,孰胜孰败,从凯马特发动正面进攻的一刻就已经注定了,结果凯马特的总裁只能辞职谢罪,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在两大折扣界大亨展开生死拼博时,一家叫塔吉特(Target)的小折扣卖场也开始悄悄开拓自己的市场。但是塔吉特的领军人物要比凯马特聪明得多,他明白按自己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跟风头正劲的沃尔玛抗衡,于是采取了“以小博大”的方针战略。

塔吉特发现,美国折扣卖场的目标顾客多为女性,就要把目标锁定女性消费者。因为沃尔玛以低廉著称,虽然让很多女性趋之若鹜,但却也让一些中等或中等以上收入的女性对它有些抵触。她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想购买一些稍微高档的服装,沃尔玛无法满足,但环境舒适的百货公司商品价格又过于昂贵。看出了两者中间的空档,塔吉特把自己定位为“高级商品的折扣店”,不但购物环境好于沃尔玛,产品也普遍高出一个档次,为中产阶层提供了很好的性价比,成为美国发展最快、规模居第二的零售巨头。凯马特的失败和塔吉特的成功说明,相对弱势的企业要成功挑战行业领袖,靠强攻硬拼是不行的,必须要以小博大,以柔克刚。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梦想“做大事”的人。他们有很多抱负和理想,也有很多高深的理论和显赫的职业背景,但是这些人往往也都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几年见证下来,竟然一事无成,嘴上却依然很“硬”:我一直缺一个平台和机会!但是,是这样吗?凯马特有平台和机会,它成功了吗?不还是被沃尔玛所鲸吞?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其实不是不争,而是不摆出争的姿势,向对方示弱,寻找对方的弱点和空隙,然后找到切入点,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没有人能够一步登天,也没有人可以一口吃成胖子。平台和机会天天都有,何必用那么多标准去挑三拣四,而不学学塔吉特,以小博大,逐渐蚕食,后来者居上?

愿意把一个小事做到极致的人,当他遇到机遇和大事时,就一定会更加用心和努力。

烟台的喜旺公司老板前身是一个普通的卖熟肉的个体经营者,但喜旺在几年内成为了山东省内举足轻重的肉食品牌,为什么?就是喜旺懂得以小博大,从自己的优势开始,在竞争激烈山东肉食市场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都知道,山东肉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除全国品牌双汇、雨润、得利斯外,还有各地品牌如烟台的龙大、青岛的希杰、济南维尔康等,喜旺何以突破重围?首先,喜旺公司老板是卖猪头肉出身的,他的猪头肉让很多人都赞不绝口,于是喜旺就从自己的拳头产品——猪头肉开始,打造自己的第一知名度。喜旺猪头肉的独特美味,其它任何一个企业都生产不出来,于是,喜旺凭借这一不起眼的拳头产品树立了自己专业的形象。

最开始喜旺公司集中优势只做烟台市区,然后再慢慢向整个山东延伸,再向全国延伸。今天,当年以小博大,以猪头肉打开山东肉食市场一个缺口的喜旺已经增加了几十个品牌,喜旺的老板由一个个体户摇身一变成为了集团军。企业的成功就是人的成功,因为企业都是由人来领导的。很多新兴企业或者创业的年轻人,都喜欢用空手道或者柔道来形容自己的初期战略。空手道通俗的说法就是:白手创业、零资本创业、白手打天下,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而柔道战略也是主张避开对手锋芒,放弃硬碰硬的思维,以巧取胜,四两拨千斤。两者殊途同归,都是“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上上签,但这个签只是未来给你的希望,而不是给你的条件。所以,你现在可能一穷二白,也可能待业在家,甚至还落魄街头。但是要相信,生活给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就看你是否可以抓住。要想抓住机遇,就要从大处着眼(理想要大),从小处着手(步骤要细),懂得以小博大,才是最强大的成功准人士。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一个人的力量可谓小矣,但是借助一定的条件,小可以转化为大。大和小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概念,我们要灵活把握,纯熟运用,做到正确的方面越大越好,错误的方面越小越好,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小博大,我们成功的机会就会多很多,我们的生命会更精彩。

勿以小事而不为,小事就是一切

伏尔泰说得好,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处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旅途中,因为一粒沙子而隔脚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需要随时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才可以顺利的赶路。在工作和生活中,把我们击垮的也不一定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所以,勿以小事而不为,小事就是一切。

一位日本年轻人,中学毕业后做过搬运工,做过服装店销售员,做过服务生。但因为学历低,每一份工作的薪水都不高。难道注定我要穷困一辈字吗?年轻人不甘心地想着,但又无可奈何。一天,这位年轻人在酒店为客户开门时,一位英国警官客气地问他,可否帮他擦下皮鞋,他下午有个很重要的宴会。虽然年轻人没做过这种服务,但他还是根据客户的指示,把那双军靴擦得油光贼亮,英国军官满意地付给他一笔丰厚的小费。之后,他决定靠给客户擦鞋赚外快。

为了让客服满意,年轻人花了三年时间,向很多手艺好的擦鞋匠,虚心请教,边学边练,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擦鞋方法。他不仅追求把鞋擦得洁净亮丽,还努力精通皮鞋的质量与类型。每当新品牌的皮鞋上市,他都要去买一双亲自感受;上街与人擦肩而行,他都要细心观察,以便知道行者的鞋品以及对方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日复一日,他的擦鞋技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他可以根据不同品牌的皮鞋,选用不同成分的鞋油,甚至自己动手调制专门的鞋油,使鞋油既光泽又持久。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年,这位年轻人成为希尔顿饭店的“定点擦鞋匠”。他,就是源太郎。一时间,源太郎的擦鞋手艺得到广泛流传,就连外地的顾客都将自己的皮鞋邮寄过来让他擦。希尔顿饭店亚太地区的总裁说:“没想到,我们这个四星级的饭店出了个五星级的擦鞋匠。”

擦鞋是多么微小的一件事,但是源太郎却把它当成自己的工作,并最终获得了成功。一个擦鞋匠,从小的事情做起,凭着一股子激情和韧性,获得了如此的成功,值得我们寻思。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只要从小事做起,只要保持一颗激情的心与不懈的韧性,你也一样能将小事做成有身价的大事。

读一遍源太郎的故事,咀嚼一番这个故事里蕴涵的道理,也许可以激发出你努力工作的欲望,从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起,满怀激情地做下去,或许,你现在做的一件件小事,将来会汇成大的业绩,连你自己都感到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