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在无数次艰难中运筹帷幄,在N多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力挽狂澜。《清史稿·圣祖本纪》说他“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然而,就是这位“寰宇一统”的人间枭雄却为儿子们的骨肉相残在大殿上痛哭昏厥过。血腥纷争的迷雾,永远包围着这颗强大的灵魂。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做了六十一年皇帝,在我国乃至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他在位期间,智擒鳌拜、清除鳌拜集团,先后平定了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三藩之乱、使南部得以平定,北部平定了噶尔丹、建立了满蒙联盟,在东北驱走了沙俄的入侵,收复了台湾、稳定了江南……康熙在皇帝宝座上可谓日理万机,紧张忙碌。虽然如此,直到晚年康熙仍然思路敏捷,身体强健。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紧握日月旋转的威风凛凛的男人,在留下了种种疑点之后,撒手人寰的?
§§§第一节 康熙死因寻踪
康熙死因终归何在?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对康熙帝之死是这样交待的:康熙帝即将宣布“立储”遗旨,却猝死在龙座上。
电视剧《满清十三皇朝》中,说康熙帝是在病重时候被雍正爷双手掐其脖颈而死。
康熙帝之死,素来和他的儿子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康熙帝之死,历史上有两种传说:自然病逝说、被毒说。
20世纪30年代初,清史研究开拓者孟森认为,康熙的病势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无疑”:“参汤一碗之说,至少不能无同等之嫌疑也”。他认为,那碗参汤害死康熙帝的嫌疑不小。中国当代著名清史、满族史专家王钟翰看法与孟森一致。
近年来,随着清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被毒死无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许曾重撰文说,西征之役即将结束时,胤祯返京即位已成定局,胤禛因此采取断然手段。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的情况下,隆科多在食品中放入毒药,致使康熙死去。
另一种意见认为,康熙是久病缠身,因感冒引起其他症状导致死亡。南开大学历史系冯尔康的文章指出,康熙身边警卫森严,时有提防,不可能被人暗害。毒死之说是经不住推敲的。
康熙死因终归何在?
一说认为康熙皇帝不是寿终正寝,是雍正害死的。
从康熙即位后,民间就一直有人说康熙皇帝不是寿终正寝的,他是被雍正皇帝害死的。真的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回头来看看历史。
从康熙晚年言行来看,他的建嗣计划中培养的对象是胤禵而不是胤禛。
康熙早年曾三征噶尔丹,以平定西北疆土。但几十年来,其部族的分裂野心不死。康熙五十四年春,清朝作出西征准噶尔的重大决策,开始向西北地区增派援军。如果能在老皇帝非常重视的西北战场建功立业,无疑会使自己在立储的问题上增加很重的砝码。
康熙五十七年秋天,康熙皇帝正式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表现得对胤禵十分赞赏。
作为清朝统治者的满洲贵族历来崇尚武功。开国的皇帝都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基于这一思想,康熙皇帝实际上是在给胤禵创造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为他顺利登上宝座铺平道路。
康熙晚年很注意打击皇子结党营私的行为,活动猖獗的皇八子胤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遭到打压的。但康熙忽视了另一个觊觎皇位的人——皇四子胤禛。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他已经全面网罗了年羹尧等地方大员,另外,皇帝身边的近臣隆科多也是他的死党。而这一切,康熙都被蒙在了鼓里。康熙生命的最后几天就是在隆科多的“保护”下度过的,我们可以想象这几天的情况。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畅春园并得到玄烨某些内侍协助下,隆科多在进给康熙的药品或食物中投放了毒药。药性发作后,康熙虽未立即死亡,但已处于严重昏迷状态。隆科多于是一方面严密封锁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矫诏将皇子们急召到畅春园,然后才告知玄烨“病危”,随之他们也就参加对玄烨的照料和抢救,实际上是处于被变相软禁的状态。所以玄烨“病危”一事,皇亲国戚及满汉文武大臣当天并不知情。这样做是为了麻痹胤禩、胤禵集团其他成员以及被废太子胤礽的亲信,防止他们有所警觉,因此而进行反击准备。
关于传位遗诏问题,是在玄烨死后才由隆科多向在场皇子们下达的。这使大家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对胤禩、胤禵更不啻晴天霹雳,从而使皇子们愤恨异常却又无可奈何。既然隆科多是胤禛的人,那么他口中的所谓的“遗旨”也就是最有利于胤禛的了。其时,不但是诸位皇子、大臣对康熙的“遗诏”有怀疑,连西洋人对玄烨之死也抱着怀疑态度,意大利人马国贤对康熙去世的记载就是:“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既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除此之外,胤禛即位后的一些举动也让人怀疑他的帝位得之有愧。在位期间,雍正没有居住康熙生前所居畅春园,另拨巨款营建了圆明园;没有去过一次康熙年年必往的避暑山庄,连自己的陵墓也离开了京东马兰峪,在数百里以外的京西易县另建西陵。
根据官方的正史记载,尤其是以雍正删改后的《圣祖实录》为根据,认为康熙皇帝是患上疾病而死的。康熙皇帝从他即位的第四十七年冬天开始,身体就开始不太好,由于年纪的关系衰老体弱,右手不受控制,腿也开始浮肿,心悸、头晕等症状都出现了。在这之前,手已经抖了,心脏不受负荷,发作的时候脸色马上就变了。那么根据这样的症状来判断的话,康熙晚年可能患有心脏病、中风等疾病,是属于突发性的死亡。
* 抱病而亡还是命丧人参汤
有人曾经提出,康熙皇帝是中毒而死的。当年康熙皇帝的病情并不至致死的地步,但是突然死亡,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并且在雍正皇帝时期,吕留良案当中,曾静的供词是这样说的:“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与此同时,根据康熙皇帝驾崩时在场的意大利人马国贤回忆的记载说道:“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他的意思是说,皇上驾崩的那个晚上,畅春园里有呼号的声音,众人都惶惶不安,就算是没有投毒毒死皇帝这样的事情,也定是有什么突发事件发生,这是可以肯定的。
根据野史的记载,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康熙临终时候召集了很多大臣进宫,但是很久都没有人来。他猛地睁开眼睛,看见自己的老四也就是之后的雍正皇帝站在自己的跟前,康熙非常生气,摘下自己佩戴着的玉珠子穿成的佛珠就向他扔了过去。没过多久,康熙皇帝就一命呜呼了。老四胤禛随即就拿出经过他篡改的遗嘱,和他所有的兄弟以及满朝文武百官宣布自己的父皇已经把皇位传给了自己,而且拿出康熙皇帝扔向他的佛珠为证据。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雍正皇帝的亲生母亲因为对自己儿子篡改遗嘱来获得皇位非常不满,一头在柱子上撞死了。那些知道内情的兄弟和官员也在后来被冠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处死的人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在康熙晚年非常器重的内务府官员赵昌和太监魏珠。他们两个一直贴身伺候着康熙爷,深得康熙爷的宠信。他们也一直负责康熙皇帝的起居生活并负责传达康熙皇帝下的旨意。所以雍正皇帝如果下了黑手,那么这两个人必定是最清楚内幕的。正是因为雍正皇帝当朝之后,立即就处死了这两个人,引发人们的怀疑。根据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的回忆说:“雍正皇帝即位之后,马上就颁布了一个让全国都震惊的命令,那就是处死赵昌,其所有的财产都充国库,子女全部为奴隶!”这更突兀地显示出他谋父篡诏而即位的疑点。雍正即位后的举动相当异常,他一边说着自己是康熙皇帝最器重的孝顺儿子。但另一方面好像很怕自己老爹的灵魂来找自己算账,如果一个非常相信鬼神天命说的人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情,鬼就会在他的心中作祟,无论饮食起居还是各类葬礼娱乐活动他都要远远地离开被他所害过的人的亡灵旁,以求得心理的宽慰。这虽然不是什么直接有力证据,但是如果其他现有的证据成立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佐证。
也有的人愿意相信官方记载,也就是所谓正史的记载,《清圣祖实录》中写道: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剧,命速召诸子至御榻前,传位于雍正。还提到晚年的康熙成精命令雍正代替自己去郊外行祭祀大典,由此可见康熙本来选定的接班人就是他的四儿子胤禛。康熙皇帝是一个精明人,诸位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早已心知肚明,所以肯定有所防范。
这样一位功勋盖世、号称“名曰守成、实同开创”的一代“明君圣主”,在其晚年却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骨肉相残、伦常巨变的悲剧。不幸的是,作为这场悲剧的主人公之一,康熙最后也在这样惨痛的大阴影下突然病故。他到底怎么死的,不仅是他自己,就连历代的史学家也不明不白,颇多争议,是正常死亡还是死于非命,恐怕永远成了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了。
是是非非,且等后面细细评说!
§§§第二节 康熙后宫甚众,健康恶化
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一生所娶的后妃、贵人、常在等妻妾日后随葬在他陵园的约有五十五人。纵观大清朝皇帝,努尔哈赤共有妻妾十六人或略多。皇太极共有妻妾十五人或稍多。爱新觉罗。福临有称号的妻妾十六人。雍正皇帝胤禛仅有后妃八人。乾隆皇帝弘历有后妃等妻妾四十一人。嘉庆颙琰见于史册后妃妻妾的为九人。道光皇帝旻宁妻妾约二十三人。咸丰、同治、光绪皇帝载湉以及宣统皇帝溥仪妻妾数目多不超过十人。康熙皇帝的后妃人数之多实居清朝诸帝之冠。
康熙与顺治一样,同样是个个人感情十分丰富、情感需要十分强烈的情种。然而比起顺治同董妃的故事来,康熙更有让世人反复评论的爱情故事与不同常人的私生活。
* 一生娶五十五位后妃、贵人、常在
《清史》中描述说康熙年轻时“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不过康熙四十七年到他五十五岁以后,情形就大有不同了。在该年的十一月中他在川陕总督齐世武的一份请安折子上批道:“自尔去后,朕体渐弱,心跳加增甚重。……目下想是无妨,只是虚弱。”同年十二月,他在直隶总督赵弘燮的奏折上也透露了类似的消息,说他“气血不能全复,甚弱”“气血尚弱”。第二年初病体似乎恢复了一点,但“还瘦弱些”而且这一年康熙皇帝一反常规,大喝西洋葡萄酒,因为他听了欧洲传教士的建议,“每日进葡萄酒数次”,相信洋酒“乃大补之物”,可见皇帝为治病才大饮酒的。据说每天饮葡萄酒后,康熙“甚觉有益,饮膳亦加”;不过到康熙五十年底,康熙皇帝刚满六十岁,清廷按例举行每年一度的天坛大祭时,他的身体弱得已经支撑不住了,大臣们再三奏阻皇帝亲自主持。皇帝却认为如此重要大祭典,“必亲祭方展诚心”,坚持要“亲诣行礼”,但也说出“行礼时两旁少为扶助亦可”。
康熙五十六年皇帝的身体愈见衰弱,五月间他说:“至今朕体未见甚子,行走需人搀扶,甚虚弱。”十月他更坦诚的告诉大臣:“朕近月精神渐不如前,凡事易忘,间有怔忡之疾,每一举发,愈觉晕迷。”不久以后,皇太后病逝,康熙皇帝的病情更加重了,他到内宫向皇太后棺木行礼时,“乘软舆,脚背浮肿,不能转移,用手帕缠裹,才能转动”。第二年春天,康熙已是“羸弱已极,仅存皮骨,未觉全复,足痛较前稍愈,步履犹艰”“手颤头摇,观瞻不雅,或遇心跳之时,容颜顿改。骤见之人,必致妄起猜疑”。
可是,尽管康熙皇帝病重如此,他的后宫生活仍然没有停止,因为第二年二月贵人陈氏还为他生下最后一个皇子——排行第三十五的皇子胤禐,只是可惜这位皇子出生后即夭折,可能也与康熙年高体衰有关。
总之,康熙皇帝低婚龄、多妻妾,对身体本来就是不太好。尤其到了晚年身体健康情况变坏时,还再贪恋情欲,对身体必然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晚年他手颤、头晕、目眩,照中医理论的解释,应该即是贪恋情欲带来的肾虚阳衰之征。
据史料记载,康熙皇帝一生所娶的后妃、贵人、常在等妻妾日后随葬在他陵园的约有五十五人。下面先简单罗列如下:
元配之妻孝诚仁皇后,即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一六五三年)十月初七日,满洲正黄旗人,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其父为领侍卫内大臣喀布拉。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康熙帝大婚。对于康熙这位元配妻子,后面会做详细的叙述。
辅臣之女孝昭仁皇后:是康熙的第二位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之女。初入宫封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时崩于坤宁宫,距第一位皇后死还不足五年。孝昭仁皇后与孝诚仁皇后的葬仪同,不同之处是孝昭仁皇后丧期正是征讨"三藩"的关键时候,康熙帝下圣旨:凡出征王、贝勒及各官为国讨贼、平定地方效力行间,今令伊等委服丧服,朕心不忍,其穿孝服、摘耳环、散发,俱著免。二月二十八日奉移皇后梓宫于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皇后梓宫往巩华城,与第一位皇后同安于享殿。闰三月二十一日册溢为孝昭皇后,后于康熙二十年同月同日与第一位皇后的梓宫奉移景陵,入葬地宫。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累加谥号,全称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康熙的第三位皇后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之亲侄女,即康熙的表姐。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帝自孝昭仁皇后死,十多年时间没立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康熙帝谕礼部:“奉皇太后慈谕,皇贵妃佟氏,孝敬成性,淑仪素著,鞠育众子备极恩勤,今忽尔遘疾,势在濒危,于心深为轸惜,应即立为皇后,以示崇褒,钦此。前者九卿诸臣,屡以册立中宫为请,朕心少有思维,迁延未许。今抵遵慈命,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应行典礼,尔部即议以闻。”初九日册立皇贵妃佟氏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崩。实际上,她只当了一天皇后。康熙帝辍朝五日。十三日奉移皇后梓官至朝阳门外享殿。二十八年九月十九日册谥为孝懿皇后,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景陵,葬但孝、孝昭两皇后之次。雍。正、乾隆、嘉庆间,累加谥。至嘉庆四年四月谥号全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洛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