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雍正即位之谜
4306100000031

第31章 严猛政治,稳固政权(14)

在文人笔下,雍正被刻画成精谙武艺、神通广大的阴谋家,他的手下豢养了一批技艺绝伦的侠客力士,操持着一种名日“血滴子”的杀人利器,能取敌人的首级于千里之外。同时,“血滴子”也是秘密杀手的代称。传说中还说,雍正的八弟“阿其那”(允禩)、九弟“塞思黑”(允禟)都是为“血滴子”所杀。小说中所谓的“血滴子”大约指的就是粘杆处的这些人。不难推想,雍正是把政敌比作鱼、蝉、蜻蜒一样的小动物来撒网捕捉、加以控制的。

一说认为血滴子这种武器杀人的方式,是专门把人头从人的脖子上取下来。可以使人头和脖子分开的武器很多,大刀砍、利斧挥,都可以达到目的。而这个血滴子却不是寻常的武器,从可以看到的记载中,它在使用的时候,是“放出去”的。然而它又不是可以“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的飞剑。它在使用时,和目标的距离不会太远,把血滴子放出去(或者是抛出去),它会把目标的头罩住,然后割下目标的头,再收回来。割下的人头,就在血滴子里面被带了回来,所以被害的目标,就成了无头尸体,十分恐怖。血滴子的使用过程如此,可是它的具体形状如何,又如何一下子就可以把脑袋割下来,现在已经没人知道。但我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艺术家想象出来的血滴子,有的像一顶草帽,有的像一个鸟笼,有的在放出去的时候会“呜呜”怪叫,有的会旋转,有的有许多牙齿一样的利刃,有的有像照相机快门一样的装置——“咔嚓”一声,人头分离。

还有一种说法说血滴子是雍正秘制的一种毒药。我们从电影艺术中时常可以看到,雍正作皇子时,为夺取王位,罗致侠士剑客供他驱使,又炼就种种毒药暗器。这种异说传闻,被演绎得引入入胜。这种说法认为,“血滴子”里面所贮者为一种极毒的毒药,这种毒药系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种毒树的汁液炼成,一滴就令人通身溃烂而死,故称“血滴子”。炼制这种毒药主要原料的树汁,是一种名为“撒树”的树汁,这种树是出产在广西边境深山中的。苗人所用的毒箭,箭簇上所敷的“见血封喉”的毒药,就是用撒树汁熬成的。雍正曾有密谕给广西巡抚,要他暗中寻访这种毒药.并研究熬炼和解毒的秘方,可知说雍正用这来炼制血滴子,是有相当根据的。

雍正即位后,曾下密旨给广西巡抚李绂,要他在广西寻找一种毒树汁。从他的谕旨里,可以看出雍正本人对这种毒药的性能及用途,已有相当认识。雍正三年(1725)雍正的这封密旨内容如下:

近闻贵州诸苗之中,猹苗之弩最毒。药有二种,一种草药,一种蛇药。草药虽毒,熬成两月之后,即出气不灵。蛇药熬成,数年可用。但单用蛇汁,其药只能溃烂,仍有治蛇之药可医。更有一种蛮药,其名日“撒”,以此配入蛇汁熬箭,其毒遍处周流,始不可治。闻此“撒”药,系毒树之汁,滴在石上凝结而成。其色微红,产于广西泗城土府。其树颇少,得之亦难。彼处猎人暗暗卖入苗地,其价如金,苗人视为至宝。“尔等可着人密行访问此树,必令认明形状,尽行砍挖,无留遗迹。既有此药,亦应有解治之法。更加密密遍处访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写明乘驿奏闻。”

可见,雍正对于广西的苗人所用毒药,知道得非常清楚,也可知他平日非常注意这类东西。而传说中说的血滴子杀人不留痕迹,正好与这种毒药有密切关系,故引起人们传说不衰。

十、不忘笼络部下

清代,设有专门掌管宫内医疗事务的太医院、除院使、院判行政长官外,下属医务办事人员分为御医、吏目、医士、医员、医生、经承6个等级,定额人数为113名。太医院的医官们除了在宫内值班,为皇帝和后妃们看病外,有时还奉旨前往王公府第、文武大臣衙署或“外藩”王公寓所以及军营、试院、监狱等处,为身份特殊的有关患者治疗。雍正时,太医院的御医就常常被派出去,为内外文武大员看病,这是雍正用以笼络臣工的一种手段。

湖广总督杨宗仁,大概是雍正帝即位后派御医看视的第一位封疆大吏。雍正元年(1723)四月,杨宗仁胸膈不舒,常常头晕,虽然也吃药调理,可是两个月过去了,仍不见好。雍正帝听说后,马上差遣御医赵士英赶赴武昌,为杨宗仁调治。赵士英于六月下旬到楚,先让杨宗仁服下丸药四次,接着又吃汤药,到七月初,杨宗仁胸膈渐觉宽舒,精神如旧,只是大便还不十分通顺。杨宗仁向雍正帝报告说,御医治病真是“见效如神”。雍正帝叮嘱杨宗仁“用心调理,有年纪人,斟酌一些妥当丸药,常服有益。”七月底,杨宗仁上折,希望能让御医赵士英再留一段时间。雍正帝提起笔来回话:“赵士英去的时候,朕已有旨,你要留他多少日子,就叫他住多少日子,要等你的病大好了再回。如今任凭你留他就是了。”这样,直到九月十五日,杨宗仁的身体完全复原,才派儿子杨文乾护送御医赵士英回京。

西南重臣、川陕总督岳钟琪,于雍正五年(1727)患病。雍正帝派出太医院御医刘裕铎前往四川,为岳钟琪诊治,使岳钟琪病情渐有好转。不久,雍正帝召岳钟琪进京,改授他为陕西总督,任所由成都迁至西安。在调任岳钟琪的时候,雍正帝没有忘记御医给他治病的事,刘裕铎奉旨也赶到西安,为这位总督继续治疗。到雍正六年夏,岳钟琪身体康复,六月初六日,他向雍正帝奏报说:“在御医的精心调治下,夙疾顿除,手足轻健,精力充壮,饮食倍常。”特委派督标把总郭新的家人白化林护送刘裕铎回京。雍正帝得报,对岳钟琪说:“悉卿痊愈,欣慰之怀笔难书谕,如上天圣祖赐朕珍宝之喜。”他嘱咐岳钟琪“仍当留意调摄”。对御医刘裕铎,在他回京之后,雍正帝给了他加级的奖励。

内阁大学士朱轼,原有咳嗽旧病。雍正六年(1728)四月间复发,以至不能上朝议事,雍正帝几次差派御医前往诊视,频繁地赏赐各种珍贵药物和食品,并将朱轼的儿子大名府知府朱必阶调进北京侍养其父。这年十二月,雍正帝以朱轼患病多时,委令内大臣佛伦到寓所探望。朱轼随即奏陈:“纶扉重地,不可久旷,而为臣之病一时难以速愈,请求暂时解退调养。”雍正帝就朱轼所请批复:望你从容调理,小疾不难治愈,解退之事大可不必。雍正帝还谈到,听说钦差内大臣看望时,你抱病叩谢,礼数繁多,很是劳顿,次日清晨天寒地冷你又至宫门谢恩,反让朕心不安,此后“即受朕恩赉,亦免其拜跪,始于病体为宜”。由于朱轼身在京师,太医院的御医前去诊治毕竟方便,因此,奉旨为朱轼看病的御医接连不断,朱轼的病终于很快治好,在整个雍正一朝的机要政务中他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雍正九年(1731),广东总督郝玉麟也得到了御医的治疗。这年四月初一日,郝玉麟前往四乡劝农,偶感风寒,这本不是什么大病,可是因医家误用补药,致使郝玉麟胃口受伤,饮食顿减。进入七月后,郝玉麟的病情进一步加重,身体已很是虚弱,督衙公务只能勉强支持着办理。在这种情况下,郝玉麟于八月初八日上奏说,广东山海重地,总督任重,“伏乞皇上将臣罢斥,另简贤能,以重职守。”雍正帝得报,一边委令广东提督张溥前赴肇庆督衙,暂时署理总督事务,让郝玉麟回省城静养,一边赏下药物,命郝玉麟日前派赴北京的送折家人乘驿马立即带回,同时又派太医院御医沈宏窠驰往广东,为郝玉麟诊治。十月十五曰,御赐药物送到。十月二十二日,御医沈宏窠到粤。在广州,沈宏窠对郝玉麟细心调理,每日看视一次,让他服用丸药,用人乳送下。仅用了十几天的工夫,郝玉麟“胸膈遂觉宽舒,日见功效,饮食较前渐增,精神渐复”。雍正帝知道后,手谕郝玉麟:“深慰朕念,加意调摄可也。”太医沈宏窠在广州滞留期间,还奉旨顺便为广州将军蔡良看病。到雍正十年二月,郝玉麟身体复元,他差派家人护送御医沈宏窠回京,并送给太医400两银钱作为路上盘缠,由于朝廷规矩禁严,沈宏窠不敢擅收这笔钱,郝玉麟再三说明这不是私下馈送,御医仍不接收,郝玉麟便把这些银两交给家人随带,供北上一路花用,并呈递专折奏明这一情况。

雍正帝对宠臣,还派医常年跟随护理。河东总督田文镜是雍正帝十分信赖的大吏,身体却不太好。为此,雍正帝操了一番心。当雍正八年,雍正帝得知河南按察使陈世佳的胞弟陈世偓很是通晓医道时,便派他到开封田文镜的官署,名义上是让田文镜委署试用,实际上是诊视照看田文镜的身体。就这样,陈世偓跟随田文镜左右,并一度任开封府管粮通判。雍正十年六月,田文镜具奏,说身体转好,拟将陈世偓调往山东任用,雍正帝却不同意,批复道:“卿疾虽大愈,然尚需调理。陈世俚之蒙恩,皆由医卿病而邀者,何必如此急于见用,如果人可取,将卿病调治痊愈时,朕格外加恩擢用,不胜伊候俸升迁乎?目下且不必。”陈世偓成了钦定的田文镜的私人医生。

也正因田文镜很受雍正帝的信宠,他不仅身边有钦派的医务人员,而且还敢向皇上讨药求方。雍正九年,田文镜进京陛见,雍正帝赏给他一些琼玉宝膏。田文镜回署后,“朝夕服食,消痰止嗽,甚有效益。”次年九月,田文镜上折奏请,希能再赏一服,并说:“此膏原方,可否赐示臣下,得以如法修合,终身服食。”雍正帝立即派人把一服琼玉宝膏及其药方给田文镜送去。同时,雍正帝还赏给田文镜一些既济宝丹,田文镜服后,奏报说精神大有增益。雍正帝在田文镜的这件折子上亲手写道:既济宝丹乃有益无损之药,朕现今日日服之,此药既不属寒凉温热,亦非治病之方,唯培补元气及其专功,将用完时可奏请。朕再颁来。雍正帝根据自己的养身用药体会,把试用有效的补药赏给宠臣,可见他与田文镜君臣间的感情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