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贤教你学处世
4306000000057

第57章 曾国藩多思多算做大事

我们常说:多算胜,少算则不胜。这里所谓的“多算”,就是要超越不同环节的边界,从不同环节的普遍联系去组合行动、手段和资源,从而形成超限效果。

清代的曾国藩就是个很会“多算”的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曾经很佩服他。曾国藩修身和做事都主张要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身为儒生,却又崇尚老庄,对西方之长也不排拒,他创设机器制造局、刊刻西方科技书刊、派遣幼童出国等新政也就成了汲取西方之长的必要措施。

在居官准则方面,曾国藩常以勤廉自勉。为求不致处处制肘、动辄得咎。在朝野上下贿赂公行的情况下,曾国藩也未能免俗,要一次又一次动用公款给各方送“别敬”、“炭敬”、“部费”、“程仪”等。虽然如此,他认为“多欲如好衣、好食、好声色、好书画古玩之类,皆可浪费破家。”他对其弟曾国荃的贪婪行径有所批评,而对子女则更严加管教。

在领军打仗方面,他也能做到“多算”,为保护和激励士气。他把维护部队的团结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一再教育部将:“湘军所以无敌者,全赖彼此相救。虽平日积怨深仇,临阵仍彼此照顾;虽上午口角参商,下午仍彼此救援。”他重视将政治、军事上的各项要求灌输到部队中去。对将领和僚属,他不轻下命令,而宁愿以师友的热肠,频频嘱咐和商讨或撰成格言戒语劝勉;而对下级兵勇,他则编就明确、易懂的歌谣和营规,令他们传唱和遵守。在采用西式武器问题上,曾国藩把人看作决定性因素,他说:“炸弹轮船虽利,然军中制胜究在人而不在器。”与此相关联,他一贯强调部队要严格管理和训练,这是湘军战斗力较强的重要原因。

从孙子到戚继光的军事著作以及史传所记的重要战役,曾国藩都曾考察研究。特别是对相隔较近的戚氏,从湘军组建之初便借鉴良多。但他又能从自己的经验中深知不能迷信书本和前人。他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考究实事,多思多算。”为了贯彻这一实事求是的态度,他认为必须十分重视有实际作战经验的将领的意见,在他们中间实行军事民主。

曾国藩用兵,以谨慎著称,时人甚至病之为“儒缓”,即染上了儒家保守性的毛病。但是他用兵也包含着合理因素。《孙子兵法》中强调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但在战略上,而且在行军、扎营、接仗等各个环节,他都力戒冒险之战,不打无把握之仗。

他要求凡事应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不留漏洞。在算计中,如发现没有把握,他主张宁可不打,以求先立于不败之地。他甚至把“打仗要打个稳字”定为营规,一再“教诸将平日要走得快,临阵要打得稳”。但这并不等于不求变化。相反他一再提醒说战无常法,抄袭过往的战例往往误事。“忽主忽客,忽正忽奇,变动无定时,转移无定势,能一一区而别之,则于用兵之道思过半矣。”

正因为曾国藩能“多思多算”,他才取得了令人称异的成就,不管在为官、从政、用人、交友,还是在治国、军事等方面,他都有很多的过人之处,以至后世许多人研究他。其实他的过人之处总结起来只有一点,即在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下,做到“多思多算”,择其善者而从之,才成就了他的事业和英名。

全面思考,多方筹谋,多算才多胜

很多人在做某些事情时,往往都失于计算。这正是大多数人经常失败的重要原因。

这里的“算”是指筹划比较,意思是要让我们详细谋算,多方考虑。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谈机谋计算的书很多。光是历史中如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如何运筹帷幄,筹划计算等等就有很多种。但不管机谋有多么神奇,我们关键还是要有“多算”的意识,头脑不能僵化,而能做到“多算”,也是进行万事看大的一个重要实施手段。

《孙子兵法》上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深刻地说明了多方考虑和比较(即多算)的重要性。

在做某事时,考虑与计划的越详尽,赢的概率越高;不详尽的计划,碰运气的成分就高,就不容易成功;要是不做计划,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所以,只要看看事前的计划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基本上这场仗会打成什么局面,结果如何告终,基本上就可以推测了。

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只想到自己比乌龟跑得快,就睡起了大觉,结果输给了乌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动缓慢且持之以恒要胜过行动迅速但不能前后一致。假使那只兔子能够前后一致,那么它必定远胜乌龟,这说明行动迅速且前后一致要远胜行动缓慢且能持之以恒。但这还不是最佳的,如果在赛跑过程中遇到一条河,兔子就可能赛不过乌龟,因为兔子无法像乌龟一样趟水过河。由此可见,事情会有很多种结果,由于事先考虑筹划的不同,结果也就跟着不同。

“多算”,其实也是做事最需要的一种操作方法。20世纪80年代时,当古兹维塔接掌可口可乐执行董事长时,他面对的是百事可乐的激烈竞争,可口可乐的市场成长正被它蚕食掉。古兹维塔手下的那些管理者,把焦点全放在了百事可乐身上,一心一意只想着打败百事可乐。而古兹维塔在多方考虑,全面筹划后,却决定停止与百事可乐的竞争,而改与增长百分之零点一的成长角逐。他问起美国人一天的平均液态食品消耗量为多少?答案是十四盎斯。可口可乐在其中有多少?答案是两盎斯。古兹维塔说,可口可乐做的只是做大市场占有率,我们的竞争对象不是百事可乐,而是需要占掉市场剩余十二盎司的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当大家想要喝一点什么时,应该是去找可口可乐。为达此目的,可口可乐在每一街头摆上贩卖机,销售量因此节节上升,百事可乐从此很长时间都没有追赶上。

再比如金融家洛克菲勒,在联合国成立的时候,他买块地皮免费送给联合国,获得世界极高的评价,但洛克菲勒同时在联合国办公处的周边购置地皮。等联合国建成后,周边地产大幅度增值,于是洛克菲勒大赚一笔。

开国领袖毛泽东也是个很能“多算”的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论持久战》,综合了中国、日本乃至全球的各种因素,指出这是一场长期的,艰巨的战争,但最后中国必胜,日本必败,后时局的演变、战争的发展正是如此。在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进行也反映了他能多方考虑,综合分析的过人能力,三大战役中先打响辽沈战役,正是他考虑到必须先拿下东北,防止对方南北夹击,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辽沈战役胜利之后,接着又打响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切断了华北国民党军与南京的物质供应,阻挡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使华北国民党军成了“悬”军,并将他们合围起来,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心理攻势下,傅作义领导的国民党军被瓦解,和平解放了北平。这一切的胜利,如果不能“多算”,又怎能会取得这么伟大的胜利呢?

多算胜,少算不胜。多算就是要全面思考,多方筹谋,它可以让你具有超前的眼光,开阔的眼界。所以,“多算”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我们虽不能达到事事皆顺,事事皆成,但只要我们能做到“多算”,无疑更能大大地增加事情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