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贤教你学处世
4306000000004

第4章 老子点化阳子居自然处世

春秋时期,老子有一天骑牛行至梁(今河南开封)之郊外,正在牛背上闭目养神,忽闻有人大呼“先生”。老子闻声睁眼一看,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弟子阳子居。

阳子居是魏国人,入周太学,闻老子渊博,曾私拜老子为师。没想到这次在梁地与老子相遇,阳子居赶紧从乘坐的高头大马上翻身而下,掀起长袍跪拜于老子所乘青牛前。老子也高兴地跳下青牛,扶起阳子居,两人相并同行。

老子问道:“弟子近来忙于何事?”

阳子居施礼道:“来此访先祖居所,购置房产,修饰梁栋,招聘仆役,整治家规。”

老子道:“有卧身之地、饮食之处则足矣,何需如此张扬?”

阳子居道:“先生修身,坐需寂静,行需松弛,饮需素清,卧需安宁,非有深宅独户,何以能如此?置深宅独户,不招仆役,不备用具,何以能撑之?招聘仆役,置备用具,不立家规,何以能治之?”

老子笑道:“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修身何需深宅?腹饥而食,体乏而息,日出而作,日落而寝。居家何需众役?顺自然而无为,则神安体健;背自然而营营,则神乱而体损。”

阳子居知己浅陋,惭愧道:“弟子鄙俗,多谢先生指教。”

老子问:“你打算去什么地方啊?”

阳于居道:“我打算去沛(今江苏沛县)地。”

老子说:“正好相伴同行。”阳子居很高兴。欣然与老师结伴向东而行。两人走到一条大河边,便乘船渡河。老子牵牛而先登,阳子居引马而后上。在船上,老子慈容笑貌地与同渡乘客谈笑融融;而阳子居昂首挺胸,神情庄严,客人见之施之以座,船主见之奉茶献巾。

过了大河之后,二人继续前行。老聃叹道:“刚才观你神态,昂首挺胸,傲视旁人,唯己独尊,狂妄自大,看来已经难以教诲了。”

阳子居听了很吃惊,想了一会儿后不由得面带愧色,诚恳地对老子说道:“弟子以前习惯成自然,以后一定改掉!”

老子道:“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随时随地都应保有随和随性的心态。”

阳子居听后,一改原来高傲之态,归途住店,客人都随意地和他交谈,他也感到和大家相处得很亲切。

老子便称赞他说:“看你稍有进步,很不错!你要知道,人者,生于父母之身,立于天地之间,自然之物也。贵己贱物则背自然,贵人贱己则违本性,等物齐观,物我一体,顺势而行,借势而止,言行自然,才能合乎天地自然之大道!”

阳子居便将老子的话记在心里,并在行动举止上加以实施,一段时间后,终于做到了其貌不矜亦不恭,其言不骄亦不媚,态度随和,为人谦逊。

强中自有强中手,谦虚方成人上人

人一旦取得一点成功,就往往会以为自己颇为了不起。但走出去一看,才发现外面的世界更大,外面的天空更加高远,周围的人群中更有奇人高手。面对这些高人与强手,于是有些人不知如何应对。如果一味迎合他人,强装笑脸,自己屈心抑志,憋得慌,在一旁观看的人,也觉得难受得很。如果故作高傲,完全按自己的主意行事,与人交往时合则留,不合则去,比自己强的人不接近,比自己差的人不迁就,自己的心灵也很寂寞,也感到压抑。

那么,面对那些比自己强和弱的人,究竟应该如何是好?其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方向:谦虚为上。比自己强的人,谦虚地和他相处;比自己差的人,也谦虚地和他相处;把功利放在一边,把评价放在一边,何况功利与评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呢!总之,抱着一种自然的态度与之相处。

低调而自然地做人,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是做人的最佳姿态。学会这样做人,就是要不喧闹、不娇柔、不造作、不故作吟呻、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你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而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是肤浅的行为。

一个人不可能断定:“我就是最了不起的”,但也不可妄下断语:“世上再没有比我笨的人了。”合乎自然地做人处世,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不娇不狂。这样与人相处,别人舒服,自己也舒服。

我们同时也要明白,谦虚不是抬高别人,也不是踩低自己。谦虚恰恰是一种能容忍他人的能力,是一种成功者的胸怀。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必须要宽容于人,进而为人们所悦纳、所赞赏、所钦佩,这正是人能立世的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倘若根基浅薄,便难免枝衰叶弱,不禁风雨。而低调做人就是在社会上加固立世根基的绝好姿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