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贤教你学处世
4306000000017

第17章 周亚夫治军有方得重用

西汉文帝时期,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北方的游牧部落匈奴人一直骚扰汉朝北方地区,汉文帝觉得国力还不足以与匈奴争强,便采取对匈奴和亲的政策,双方倒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羡慕汉朝的富足,便想攻打汉朝边境,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军臣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治所在今西榆林东南)和云中(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汉朝边境的烽火台都放起烽火来报警,远远近近的火光,连长安也望得见。

汉文帝得到匈奴入侵的消息后,连忙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扎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周亚夫驻扎在细柳(今咸阳市西南)。

有一次,汉文帝亲自到这些地方去慰劳军队,顺便也去视察一下军风军纪。他先到灞上,刘礼和他部下将士一见皇帝驾到,都纷纷骑着马来迎接。汉文帝的车驾闯进军营,一点没有受到什么阻拦。

汉文帝慰劳了一阵走了,将士们忙不迭欢送。接着,他又来到棘门,受到的迎送仪式也是一样隆重。最后,汉文帝来到细柳。周亚夫军营的前哨一见远远有一彪人马过来,立刻报告周亚夫。将士们披甲上马,弓上弦,刀出鞘,完全是准备战斗的样子。

汉文帝的先遣队到达了营门。守营的岗哨立刻拦住,不让进去。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

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文帝的车驾已经到了,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汉文帝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劳军。”

周亚夫下命令打开营门,让汉文帝的车驾进来。护送文帝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

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汉文帝却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拱手作个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参见。”

汉文帝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慰问结束后,汉文帝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汉文帝的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周亚夫对皇帝太无礼了。

但是,汉文帝却赞不绝口,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灞上和棘门两个地方的军队,松松垮垮,就跟孩子们闹着玩儿一样。如果敌人来偷袭,不做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怎敢侵犯他啊!”

过了一个多月,前锋汉军开到北方,匈奴退了兵。防卫长安的三路军队也撤了。

汉文帝在这一次视察中,认定周亚夫是个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的军事长官)。

第二年,汉文帝害了重病,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刘启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战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准错不了。”

汉文帝死后,刘启即位,他就是汉景帝。景帝年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景帝派周亚夫平叛,周亚夫以奇兵制胜,只用了三个月,便彻底平定了叛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难以和谐

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军队,必定有铁一般的纪律;一个合格的士兵,也一定具有强烈的纪律观念。对企业而言,企业的工作说来也非常简单,就是把已经制定的计划去变成现实,也就是执行。如何执行是一门大学问,但纪律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保证执行力的先决条件。所以,纪律的严明更应该体现在服从与执行上面:下级服从上级、部门服从公司、公司服从集团,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参与某个团队之中,而一个团队如果没有纪律,就不能称其为团队。任何一支伟大的团队,必然拥有严明的纪律和一群非常遵守纪律的成员。其实,每个团队建立之初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明确的纪律规范。纪律,才是团队文化的精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海尔有着著名的“13条”纪律,包括不许打骂人、不许在工作时间抽烟喝酒、不许在车间大小便。现在看起来的荒唐笑话,却是当年工厂实实在在的情形,由此可以想像那时海尔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海尔人?就是纪律!

海尔空调器总公司是海尔集团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其前身为青岛空调器厂,因资不抵债被并入海尔。最初,被兼并企业的这些员工人心涣散、作风懒散。针对这种管理松散的状况,海尔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抓现场的、抓纪律的、抓管理的……严明的纪律使得整个空调厂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企业。

在总裁张瑞敏眼里,由众多大公司集合起来的集团运作,需要一种有纪律的计划和行动,以便统一面对市场,实现卓越经营,所以海尔从创立最初就非常强调员工的纪律意识。现在,海尔的员工很少有上班迟到的。为了不迟到而打的去上班,这被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如果不及时赶到,便是违反了纪律。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总裁保罗·博克纳曾经说:"在不确定的时代下,中国企业必须明白战略计划是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国很多企业其实具有很好的战略,但缺乏执行,很多好的战略并没有付诸实施或实施不到位。中国企业要进行战略管理必须注意的三条原则就是:要有优秀的人才,要很努力地工作,并具有良好纪律。"这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时代下的企业管理三原则"。

在国内企业界,很多成功大企业的领导者都曾经有过军旅生涯,海尔、华为和联想的领导人张瑞敏、任正非和柳传志都当过兵,他们的共同点是创业初期都纪律严明,实施严格管理,对制定的路线和方针必须坚决执行,管理上必须绝对服从,不讲客观,不讲条件,不讨价还价,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就像军队一样。联想还形象地把这些比喻成"斯巴达克方阵"。这样的严明纪律确实是他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联想集团,治军严谨的柳传志规定,凡是召开会议,所有的人都不准迟到,否则,迟到者就将被责令在前面站上一分钟,会议也停下来奉陪。据说有一次,柳传志迟到了,他二话不说,在前面站了一分钟后再来主持会议。这一做法数十年如一日。如今联想开会时,依然会看到有一两个人是“挂”在那儿的。联想的纪律还体现在每年上千人的誓师大会上,全体全神贯注地开会,绝对听不到手机铃声。

任何企业家都想带出一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职工队伍。但想要将一群人变成一个十分具有战斗力的团队,就得加强团队的纪律建设。团队是所有团队成员的集合,从一盘散沙到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团队,靠的就是纪律。

正如毛泽东所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团队是人的组合,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团队却要力求避免这种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自由发散,要求步调一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团队的战斗力。

所以,铁的纪律是一个团队能够生存与战斗的保障,自由散漫永远不会打造出一流的员工,只有纪律才能保证一个企业是优秀的团队。一个优秀的人,也必须是一个讲组织纪律的人,这样人任何团队都会欢迎,而一个团队之中,也只有大家都能讲纪律,这个团队才能团结,和谐,才能有强大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