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经济危机教你学理财
4305800000005

第5章 1857—1858年——魔王的全球首演(4)

1826--1827年,废奴主义在美国广为流行,143个废奴团体在巴尔的摩集会,谴责奴隶制度的罪恶。30年代初,加里逊在波士顿出版《解放者》周刊,宣布“为我国的被奴役的人们的立即解放而斗争”,并创建了新英格兰反对奴隶制协会,并领导成立了全国性废奴主义组织--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随后反奴隶制协会在北部各地纷纷建立,到40年代这类组织约达2000个,参加协会人数超过20万,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废奴主义者虽然遭到反动势力的多方压制和迫害,仍坚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他们出版了几千种书籍、报刊,并散发了大量传单,有大批演讲员到各地宣传废奴运动的宗旨和控诉奴隶主的罪行,各种文艺作品和专著也以不同方式揭露和抨击奴隶制的罪恶。到各地宣传演讲,控诉奴隶主的罪行,揭露和抨击奴隶制的罪恶。此外,废奴主义者还组织“地下铁路”,也就是秘密通道,像乘坐“火车”一样,把黑奴从南方蓄奴州分段护送到北方的自由州或转送到加拿大。南北战争爆发之前,估计至少有6万人因此获得自由,“地下铁路”的著名组织者之一,女奴出身的女英雄塔布曼冒着生命危险19次只身潜回南方各州,协助数百名奴隶逃出南方而获得自由。这种组织奴隶逃亡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奴隶制度的基础。

19世纪40年代,一些废奴主义者开始主张采取政治斗争。道格拉斯和塔潘兄弟等人推行废奴主义纲领的自由党。但加里逊等人坚持只用道德说教的方式,不赞成采取政治行动,更反对组织废奴政党和武装斗争。虽然在斗争手段上存在分歧,但整个废奴运动仍在不同道路上取得进展。

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书中对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作了动人的描述和揭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1859年,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率领21名白人和黑人起义,把废奴运动推向高潮。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发表《解放黑奴宣言》,宣布黑人奴隶获得自由,从而从根本上瓦解了南方叛乱各州的战斗力,扭转了战局。1865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第13条修正案》,规定奴隶制或强迫奴役制,不得在合众国境内和管辖范围内存在。1865年12月18日,林肯签署了经过修改的《最后解放宣言》。他在签署了这个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根据这个宣言,美国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

《宅地法》的实施

1860年12月,南方的南卡罗来纳州首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接着密西西比、佛罗里达等蓄奴州也相继脱离联邦。1861年2月,他们宣布成立一个“美利坚邦联”,推举大种植园主杰弗逊·戴维斯为总统,还制定了“宪法”,宣布黑人奴隶制是南方联盟的立国基础:黑人不能和白人平等,黑人奴隶劳动是自然的、正常的状态。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迅速攻占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首先要限制奴隶制范围的扩大,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

北方在战场上的失利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这时林肯才意识到,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必须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呢?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对西部土地实行国有化,并决定按地段分块出售,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偿还国债和满足土地投机者的要求。但出售土地单位面积大、价格高,广大穷苦的人民迫切想要得到土地,但无力购买。很多人因买不起土地而沦为雇农或佃农,从东部和欧洲奔向西部开拓土地的贫苦劳动者和失业工人也在不断增加。实现土地政策的彻底放宽和无代价分配西部土地,便成为广大美国劳动人民的强烈愿望。

1862年5月,林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签署了《宅地法》。它的基本内容,实际上就是无偿地给每一个定居者分配一份宅地,因为它只要求申请者交10美元手续费,就可在西部免费领取160英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能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大大激发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的积极性,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

想想看,在这样的法律之下,任何愿意辛勤劳动的人都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产权如此清晰,前景如此美好,人们自然有了开发建设西部的强大动力。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对金融投机的反思

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金矿的淘金热形成了庞大的新市场。从1848年到1857年,从这两地运出的黄金总额超过10亿塔勒。英国还加紧开发印度及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市场,殖民地手工业不断被摧毁,殖民地市场不断开拓。

新的市场得以开拓,旧的市场得以深化。1854年,英国由于连续三年对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出口增长过猛,纺织品价格下跌,企业不得不缩减生产。铁的出口量也随之下降了,与1854年相比,1855年纺织品的价格下降15%,生铁价格下降11%。在英国商品的冲击下,美国、法国、德国的工业生产都出现下降。幸而金融投机人为地扩大了市场需求,铁路建设一再扩张,投机性创业热潮不断高涨。1856年,英国的出口一跃增加了2000万英镑。在投机狂热中,物价飞速上涨,1857年中与1856年初相比,棉价上涨了37%,棉纱上涨28%,糖上涨4%,澳大利亚羊毛上涨50%,咖啡上涨44%,烟草上涨100%。在高价格的刺激下,生产一再扩大。

社会财富得到不断积累,横贯西部三千多公里的铁路得以建立,数以百万亩计的土地摆脱了蛮荒之态,繁荣发展起来。同时,除了给商业和贸易领域带来了数不胜数的财富利益之外,也为乡村增添了大量的房地产资产,世界各国的人民齐聚华尔街分享自由与繁荣的幸福,“不必通过辛苦的劳动就能变得更加富有”对某些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许多人一门心思想在投机生意里牟利,那些踏实干活的人反而因为收入上升缓慢而遭到耻笑。在一个万事皆有可能的年代,整个世界为庞大的泡沫变得一片狂然,为追求瞬间的财富和难以置信的生活而不计一切。

出口信贷和空头期票制度广泛发展,银行大量凭空头期票放款给自有资本额很小的公司。这一方面延长了繁荣,另一方面却增加了风险。此外,滥设企业骗取小额投资者信任和钱财之风盛行,许多银行参与制造泡沫,造成股票价格暴涨暴落。过度投机埋下祸根,美国把自己也绕了进去。1857年之秋,经济不景气时发生的故事:“10月14日,美国大批银行倒闭……新英格兰鞋厂关门……滨州钢铁厂已经数月没有开工了……”;“11月10日,一群暴徒聚集在华尔街,威胁要用暴力进入政府货币大楼,抢劫储蓄的两千万美金”。参与股票是逐利而来,有这样一句话:“如果爱一个人,就把他介绍到股市里来,那里是天堂;如果恨一个人,也把他介绍到股市里来,那里是地狱。”当股市轰然倒塌之际,大多数人都身陷地狱,而天堂里永远只有那几个把股票玩弄于掌间的大财团。

1857年世界经济面临死亡,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也是改造世界的过程。马克思更为明确地指出殖民主义具有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历史使命。它使世界第一次连为一气,纵然手段残暴,但从宏观上看毕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大进步。

危机告诉人们什么

1857年金融危机其实是由信用高度膨胀,投机猖獗而造成的。185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前处处弥漫着豪奢风气:“富而不必工作,美丽庄园、优雅艺术品、美好的服饰……这是每一个民众的美国梦。” 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银行和企业欣喜得看着渐渐鼓起的腰包,但又苦于难以找到回报率较高的投资项目,于是纷纷把钱投入到股票市场,带来股价的节节攀高。

对普通民众来说,日子过得也越来越舒适,手中的闲钱越来越多了,对未来的美好前景信心膨胀,心态渐失平衡,股民越来越多。大家都相互贷款,然后去抢购股票,并且陷入理想幻觉,股票投资稳赚不赔。

经济危机虽然可怕,但对当时的人来说,似乎是遥远的。人们还没有经历过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它还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其利害和复杂程度。华尔街挤满了大大小小的证券营业部,牛气冲天的股市映红了股民们的眼睛,每个人都在梦想着一夜暴富。全民炒股已经变为全民投机,对于全民投机的结局,谁也不曾预料。如果这时有人提出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肯定会招来白眼,甚至讽刺他“乌鸦嘴”或者杞人忧天。

当经济危机这个混世魔王肆无忌惮地从潘多拉的盒子里跳出来时,给红火的股市浇上了一江冷水,透骨的寒风逼迫股民把所有的积蓄喂给了这只饿坏的怪兽,浪里淘金的美好时光也一去不返……所有的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得不知所措。

人们对铁路股票的新一轮投机热潮时,危机已经露出端倪。出口信贷和空头期票制度广泛发展,银行大量凭空头期票放款给自有资本额很小的公司。这一方面延长了繁荣,另一方面却增加了风险。此外,滥设企业骗取小额投资者信任和钱财之风盛行,许多银行参与制造泡沫,造成股票价格暴涨暴落。当国外市场饱和外,铁路的投机泡沫也开始破灭,无数的股民开始呼天抢地,悲声一片。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泡沫破碎之后,偷着哭的大都是平民百姓,偷着笑的大都是可以操纵股市的权贵。

而当经济危机这个可怕的“魔鬼”已浮现在全球上空,全球各行业都受到其致命的冲激,经济世界中的核弹即将引爆,它的环形冲击波对经济造成的伤害将持久而无所不在……暂且不提经济危机的危害,至少在我们潜在的危机意识中,要时刻警惕,洞察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的大风大浪,未雨绸缪,避免重蹈覆辙。

但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横空出世并没有多少人得到太多教训,人性的贪婪与拥抱成功的投机心理永远不会消失,以致人们只好每隔一段时间,即经历所谓的股市大崩盘,经济危机则周而复返,终其余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