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我的第一本建筑科学探索发现全纪录
4305200000007

第7章 世界建筑大师(7)

2003年11月,诺曼·福斯特在2008奥运工程北京新机场的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该项工程的设计招标。但是,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设计,却成了这位高技派领军人物面临的一次巨大的挑战。这将是他设计生涯中最大,也是时间最为紧迫的一件作品。世界上著名的希斯罗机场达到同等规模所花费的时间,几乎是北京首都机场的十倍。这位有着飞行员经历的建筑师,却必须在短短的四年之间中,将自己对飞行的理解、丰富的机场设计经验、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他要设计的不仅是一座复杂的大型枢纽机场,同时也是中国的一道国门,是北京形象的一个代表。和以往的航站楼千篇一律的灰白色调不同,这次的首都机场新航站楼,在天花板的色彩上大胆选择了红色和金色,两种颜色呈现出渐变的色调。很容易就让人想到了中国古老的紫禁城。实际上,像这样强调自身设计与中国文化的紧密关系,正是福斯特在这次机场航站楼的设计中特意打出的一张王牌。从外观上看,航站楼外部的屋顶同样是金黄色,四周则由巨大的红色柱子支撑,从空中俯视,仿佛一条金色的巨龙。在福斯特以往的设计中,他总喜欢在建筑中体现让人心动的曲线美感,即使是在一些加入了严格职能要求的建筑里,我们依然可以轻易捕捉到福斯特用建筑表达美感的影子,比如伦敦市政厅和赛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这一次,他在设计机场航站楼的时候,同样注重了这一点。虽然建筑必须要遵循一些严格的设计规律和工程逻辑,但是首都机场依然体现了让人心动的曲线美感。

诺曼·福斯特因其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 1997年被英国女王列入杰出人士名册, 1999年获终身贵族荣誉,并成为泰晤士河岸的领主。福斯特还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奖项,主要有“工业建筑皇家设计师”、“杰出设计师学会会员”、皇家工学院荣誉院士、英国皇家建筑学院和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等荣誉。 1999年,诺曼·福斯特荣获第 21届普利茨克建筑奖。

诺曼·福斯特认为,建筑应该给人一种强调的感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给人带来宁静。他所创作的作品,对当代建筑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也成为现代建筑潮流中的领衔人物。

安托内·普雷多克:抽象的大地景观建筑

安托内·普雷多克,美国建筑师,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学业,是美国建筑学研究会的成员之一。由于受到墨西哥古代建筑以及路易·艾瑟铎·康和法兰克·洛伊·赖特等知名建筑师的影响,他的作品或多或少带有他们的影子。

安托内·普雷多克,1936年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东南的黎巴嫩。安托内·普雷多克把他的作品简单地描述为植根于土地而翱翔于天空。他对于区位的信仰与法兰克·洛伊·赖特极为相似,他将自然环境、地球、太阳和月亮等视作极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安托内·普雷多克设计的基本方法是明确的定位,唤起当地的灵性,将当地文化与自然融为一体。他还非常重视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将自己的设计风格定义为“抽象的景观”,因此他将建筑与当地景观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在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的西南部地区。安托内·普雷多克的设计以地形学为基础,能够使环境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安托内·普雷多克说道:“在西南地区,我总以为在大地和天空之间有最基本的联系,在那里,你可以通过墨西哥式的土坯发现其中的奥妙,正是这些建筑深深地影响着我。这种土坯式的墙面建筑将大地和天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将泥墙无限地延伸到了天空,任何的装饰和结构都是次要的,只有墙面本身的力量才能与之相比。有时候建筑位置之间的联系是以轮廓开始,当我们第一次去西部地区的时候,我们完全释放了自己,这里有无限的景观、无限的空间,远山如黛,连绵的山脉与苍穹紧紧相连。我能领会这无尽的空间,但如何让建筑物以山脉为背景则需要相当的技巧。其中的一个选择是建古式的三角墙,这在传统上来说是与西方城市的基本建筑标准相符的;另一个选择是希望建立一个与当地景观相似的建筑。”

安托内·普雷多克运用大胆、简约格调设计的建筑颇具古墨西哥的风味,凭借其自信的处理手段和对颜色和素材的完美把握,他的设计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安托内·普雷多克使用柔和的色调增加建筑背光面的特征,塔、墙壁、水、火、风、香、土坯、石头、灰泥、木材、金属以及水泥等,经常是他设计处理的基本素材和关键因素。

安托内·普雷多克设计的建筑物外观相当清晰而且柔和,同时也比较粗犷、强壮。他经常将设计建立在轴心和地平线上,这样的设计能将建筑很好地与地面联系起来。该建筑物的尺度相当大,所创造的空间包括由自然光线所产生的空间影子。西南地区设计的另一个特征是在他的设计中综合了水面平台的设计,这样既体现了审美观又能实现功能性等特征。通过成功的、区域性的建筑设计,安托内·普雷多克获得了“成功建筑师”的称号。他能够将结构、位置、自然光线、当地文化以及人文特征等融入到一个普通且和谐的背景之中,这就是他进行设计的显著特征。

安托内·普雷多克的代表作品有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拉斯维加斯图书博物馆、纳尔逊美术中心、欧洲迪斯尼圣达菲宾馆、美国遗产中心、曼哈顿海滨别墅、加利福尼亚州南维斯塔基地、橡树城市中心广场、加利福尼亚州SSH大楼、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科研中心、新墨西哥斯宾塞艺术剧院、明尼苏达州艺术中心入口、斯克德摩尔学院唐朝博物馆等。

安托内·普雷多克设计的建筑物外观相当清晰而且柔和,同时也比较粗犷、强壮。他经常将设计建立在轴心和地平线上,这样的设计能将建筑很好地与地面联系起来。安托内·普雷多克运用大胆、简约格调设计的建筑颇具古墨西哥的风味,凭借其自信的处理手段和对颜色和素材的完美把握,他的设计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伦佐·皮亚诺:大胆创新勇于突破

伦佐·皮亚诺,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1998年第20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因对热那亚古城保护的贡献,他也获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

伦佐·皮亚诺,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一个建筑商人世家,目前仍生活并工作于这一古城。他受教并于其后执教于米兰工学院。1965—1970年,他为路易·艾瑟铎·康工作。1971—1977年,他与理查德·罗杰斯共事,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为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伦佐·皮亚诺的作品范围惊人,从博物馆、教堂到酒店、写字楼、住宅、影剧院、音乐厅以及空港和大桥。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体现着各种技术、各种材料和各种思维方式的碰撞,这些活跃的散点式的思维方式是一个真正的具有洞察力的大师和他所率领的团队所要奉献给全人类的礼物。这是20世纪乃至前几个世纪的大师们的共同理想。他重视材料的运用,对材料有着特殊的敏感,他更重视技术对材料性能的进一步发掘,经他手使用的材料都被发挥到了材料性能的极致。这种敏感,可以说来自于工匠世家深厚的家学和传统,来自于天性和勤奋。他没有继承父辈们所从事的家族事业,而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他所热爱的建筑设计工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事业却实现了他的家族长久以来无法实现的梦想。

伦佐·皮亚诺非常热爱他的家乡热那亚,因为那里有他的童年和梦想,是他理想的起点和源泉。他的工作室在旁蒂·内乌的台地上,乘坐热那亚特有的升降机上来,在大海与山岩之间的那座有着蝴蝶翅膀般屋顶的半岩半船形建筑,就是他心灵宁静的港湾。而他在巴黎马莱区的工作室则让他体会到活跃的社会生活,感受到社会前进的脉搏。这就是伦佐·皮亚诺的设计生活,一场在热闹与清静之中,在严谨与写意之间,在理性与情感相交处的,有耐心的游戏。

1977年,伦佐·皮亚诺与他的英国搭档理查·罗格斯以蓬皮杜艺术中心震惊了整个建筑界,这座高科技仿品矗立于18世纪巴黎的市中心。自那以后,伦佐·皮亚诺开始了他的成功之路。活泼靓丽、五彩缤纷的通道,加上晶莹透明、蜿蜒曲折的电梯,使得蓬皮杜中心成了巴黎公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上下5层、占地近百万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包括专门收藏现代艺术的博物馆、临时展厅、电影院、音乐厅、多媒体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壮观的观景屋顶。每天2.5万游人使蓬皮杜艺术中心立即成了这座城市里最受欢迎的建筑物。为了迎接新的千年,它做了全面整修和彻底翻新。

在伦佐·皮亚诺的监理下,洞穴般的入口大厅代之以新的咖啡厅和新闻中心,图书馆入口的候书长廊被缩短,顶楼简陋的饭馆被装修成别具一格的全方位服务餐厅。蓬皮杜艺术中心于千年盛典之际重新开放。

法国前总统乔治·蓬皮杜之所以挑选了当时均30多岁的伦佐·皮亚诺与罗格斯,是因为他想做一次大胆的建筑表达。伦佐·皮亚诺和罗格斯的设计满足了他的心愿,甚至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蓬皮杜艺术中心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法国钢铁制造商以原设计的双重钢梁可能倒塌为由拒绝合作,而伦佐·皮亚诺和罗格斯的做法也颇令法国人吃惊:他们采用了德国制造商的钢梁,并且是趁着夜幕偷偷将钢梁运进去的。

自蓬皮杜项目之后,伦佐·皮亚诺以他的层层叠叠的建筑图纸营造了世界性的声誉,日本、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都有他大胆的商业性和公共建设项目,他设计的博物馆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伦佐·皮亚诺十分重视各种技能的发挥,不仅仅是徒手制图技能,还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并且更重要的是他重视实际动手的模型制作能力。而他工作室中的模型车间更是集中体现其重视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实际做法。

从业30多年的伦佐·皮亚诺,就是这样孜孜不倦,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建筑设计事业中,并在不断继承、不断打破传统的过程中逐步成熟。在他的建筑实践中,发明、创新、突破始终是他向空间“维度”探索的法宝,在梅尼博物馆的设计中,他以单纯的形式、唯美的比例,将建筑的美回复到功能主义的设计理想中,并发明了可以让阳光永驻的太阳能采光装置,将非物质的成分例如阳光引进建筑之中,并成为建筑的组成部分。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造过程中,他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钢索结构部件,在这种部件被全法国的钢铁公司公宣部为无法实现后,他仍然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设计,最终找到了德国的KRUPP公司,这才成功地展示了他的设计思想。“敢于打破常规,并坚定地使之付诸实现,你就会发现,你的设计已不受任何限制,并达到了自由自我的境界”这是伦佐·皮亚诺的经验之谈,也是他走向辉煌的阶梯。“人文城市”模式,是他多年酝酿的一个设计理想,这一点在他里昂国际城、、柏林波茨坦广场和热那亚旧港改建等规划项目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新建筑与老建筑,新景观与老的城市景观,建筑、环境与人,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和依存关系。

伦佐·皮亚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建筑作品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与其他建筑师一望即知的建筑模式不同,伦佐·皮亚诺作品的识别标志是它们没有识别标志。伦佐·皮亚诺本人对于那些排斥教条和主义的年轻建筑师们来讲是一个榜样和激励,他的作品没有浮夸的表情,透露出稀有而温暖的人文精神,执著地关心着天空、大地和人的内心,在现在这种一味张扬个性、标榜自我的大潮流下显得冷静而清醒。

保罗·安德鲁:建筑是人类的一种记忆

保罗·安德鲁,法国著名建筑大师,因其在世界范围内数不清的机场规划而闻名,特别是位于马尼拉、阿布扎比、雅加达、开罗、文莱和巴黎等地的机场。他曾荣获法国建筑大奖、佛罗伦萨、古德基金会大奖和阿加汗大奖,并是法国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建筑科学院的院士。

保罗·安德鲁,1938年出生在法国波尔多市附近的冈戴昂,1961年毕业于法国高等工科学校。保罗·安德鲁先后攻读于巴黎国立综合工科学校、道路桥梁学院和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这都是法国乃至欧洲首屈一指的专业学院。保罗·安德鲁30岁时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师文凭,以后一直在巴黎机场公司工作。保罗·安德鲁具有深厚的建筑结构功底,同时又有法国人浪漫、求新的气质。他在机场及大型公共建筑领域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作品,戴高乐1号、2号机场都是由他主持设计的,在国际上他还设计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埃及开罗机场、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文莱机场、日本大阪关西机场以及我国的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新体育馆,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跨海隧道的法方终点站等,他还曾与丹麦的斯佩克森合作完成了巴黎德方斯的大拱门。在保罗·安德鲁的影响下,巴黎机场公司的活动逐渐向大型标志性建筑设计的方向发展。1999年,保罗·安德鲁领导的巴黎机场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经多轮角逐,又在中国国家大剧院国际竞赛中一举夺标。提到保罗·安德鲁和巴黎机场公司,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他们与机场设计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的确有50余座机场设计的经验。然而,类型只是品评建筑的一种表征,大量的问题与技术、材料、艺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最终传达出建筑设计水平的高低,而这些却正是我们亟待提高的重要内容。保罗·安德鲁的作品系列和建筑追求是非常独特的,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戴高乐机场的建设历经30余年,有着高品质的完成度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中国国家大剧院也是由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主持设计,设计方为法国巴黎机场公司。国家大剧院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柔和的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幕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演出大厅。大剧院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越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

作为一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用不同于“纯”建筑的方式来看待他的建筑,他的方法并不是将美学标准进行简单的复制或者无想象力地应用于基础结构中,而是积极探索并且使其遵循一个严格的规则。作为一位建筑师,保罗·安德鲁在机场建造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