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体健康手册
4303500000043

第43章 体内环境维护(2)

忧虑、焦急或恐惧能升高血压,从而也提高肾脏的活动和尿的产量。精神压力、紧张情绪或发怒,可使膀胱壁肌肉壁收缩。膀胱很可能还不满,但仍希望排出存留的尿。

女性在妊娠时,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导致排尿次数增多。冷天为了保存热量,血流绕过皮肤血管,因此更多的血液被运往内部器官。肾脏过滤的血液越多,生产的尿就越多。某些特殊的调味品也能刺激膀胱,尤其是芥末、辣椒和姜,甚至茶和咖啡。

有时,有些男性认为自己已经排尿完毕,却仍有小股尿流滴到长裤或裤头上。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细尿流是由不好的排便习惯或是肌肉无力而导致的。

例如,排尿时没有把裤头退到够低,从而压迫了尿道,阻碍了尿流。因此,应把裤头退到离阴茎足够远的地方,而不要试图把阴茎抬起从裤头以上尿出来。

至于肌肉无力,有一种练习有助于提高对尿道的控制力,即慢慢地用力收缩那块平时用来停止尿流的肌肉,然后放松,每天多练习几次。

2.如何进行膀胱保健

为了维护膀胱的健康,若能遵从以下几点建议,将会有所助益。

喝酸性果汁饮料。

据说酸性果汁饮料能阻止细菌附着于膀胱和尿道,可预防尿道感染。

性交后应去盥洗室。

性交会将附着于肛门和阴道的细菌驱入尿道,性交后及时排尿能刷洗尿道。为了增强性交后排尿的欲望,最好在性交前喝杯水。

多喝水。

喝水有助于排除诱发尿道感染的病菌;喝水能保持泌尿系统的活力,稀释肾脏滤出的有毒物质,减少这些物质对周围组织的毒性。

将尿排净。

排尿时不要留有余地,因为膀胱内残留的尿液易滋长细菌。

请维生素C帮忙。

维生素C也能预防尿道感染,因为维生素C能提高尿液的酸性,即降低它的pH值,这种低pH值的环境使得各种诱发尿道感染的病菌不能生存。

食品多样化。

研究表明,膀胱癌发病率的降低与进食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有很大关系。

小心擦肛门。

因为诱发尿道感染的病菌多来自直肠,所以应当小心地冲洗该区域。在擦拭肛门时,宜从前向后擦,以免将直肠的病菌带入尿道。

3.呵护你的膀胱

膀胱黏膜表面有黏液素,可黏附细菌,便于白细胞吞噬。细菌很少能通过血液侵入膀胱,同时尿道内、外括约肌,也能阻挡细菌从尿道上行至膀胱,尿液也不断从输尿管进入膀胱,再经膀胱排出体外,这种冲洗和稀释作用,使膀胱不容易发生感染。

如果膀胱内有结石、异物、肿瘤和留置导尿管等,破坏了膀胱黏膜的防御能力,有利于细菌的侵犯;或膀胱颈部以下的尿路梗阻,引起排尿障碍,失去了尿液的冲洗作用,残余尿利于细菌生长;或神经系统损害,造成排尿困难。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膀胱炎。

膀胱炎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尤以女性多见。本病在大多数病例中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出现,而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部分,或是泌尿系统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

膀胱炎发病率女性之所以高于男性,是因为女性尿道短,常被临近阴道和肛门的内容物所感染。新婚期性交可诱发女性膀胱炎,因性交时尿道口受压内陷或损伤所致。

膀胱的炎症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两者又可互相转化,急性膀胱炎得不到彻底治疗可迁延成慢性,慢性膀胱炎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局部病变因素加重时,又可成急性发作。

急性膀胱炎发病突然,排尿时有烧灼感,并在尿道区有疼痛。有时有尿急、尿频和终末血尿。患者感到体弱无力,可出现低热,也可有高热,以及耻骨上不适和腰背痛。

慢性膀胱炎的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但无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间歇性发作,常有乏力、消瘦,腰腹部及膀胱会阴区不舒适或隐痛,有时会出现头昏、眩晕等神经衰弱症状。当炎症细胞侵及粘膜及肌层,伴有纤维性变,可使膀胱弹性和容量减少。

膀胱炎单纯依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若能找出引起感染的原因,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并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方可更有效地控制感染,防止反复发作。

急性膀胱炎患者需适当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忌食刺激性食物。清洁是最不能忽略的。每天睡觉前都要先洗澡,并更换内裤。

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是杜绝膀胱炎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女性,更应注意阴部的清洁卫生。如厕后,用卫生纸擦拭时,应由前往后擦,避免将肛门处的病原菌带往尿道口。

注意性交卫生,性行为后要养成上厕所或冲澡的习惯;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应经常替换卫生巾;不要用化学剂去冲洗阴部,尽量用淋浴方式洗澡。

避免穿着紧身的裤子、尼龙制的长筒丝裤袜和内裤,使会阴部密不通风而湿热,刺激细菌生长。选择棉质、吸汗且宽松衣物为佳,并勤换洗,一切以清爽、干燥为原则。

多喝水不仅能排解废物,更能保持泌尿道畅通。汗多者,更要注意尿液浓度的变化及排尿量。不要长时间憋尿,一有尿意就应及时排尿,而且应排尽,不让膀胱有残余尿。

4.尿液与病变

当喝下一杯水,水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血液在全身循环而经过肾脏,肾脏滤出废物而形成尿液,尿液运载着这些附着物进入膀胱。

所有器官都不同程度地将废料或过剩产品排入尿内,因此检验尿可得到身体其他部位发生病变的信息。例如,医生经常会通过尿检而发现心脏疾病、牛皮癣和糖尿病等。

妊娠时,剩余的雌激素由尿排出体外,检验尿就可以测定是否妊娠了。倘若尿液的比重太低,表示肾脏浓缩功能差;如果太高,意味水摄入不足。高水平的尿酸可能表示有结石或痛风肾。

就像古代同行一样,现代的内科医生也要注意尿液的颜色和气味。正常人的新鲜尿液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其颜色的深浅可随尿量的多少和尿液酸碱度高低而改变。如摄入偏酸性饮食时,尿色则深;如饮食偏碱,尿色多淡。但这些变化是短暂的,很快便可自行恢复。

服用某些药,如痢特灵、肠炎灵、维生素B2等,或应用酚红试剂,以及食入某些带色素的食物后尿呈红色或黄褐色,虽为尿色异常,但不必就诊。但有时尿的颜色变化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以下是尿液颜色具有某种含意的一些情况。

红色。

尿色变红多是尿中有红细胞,医学上称血尿,常是泌尿系统及其邻近器官发生病变的一个信号,如泌尿系感染、肿瘤或结石等。某些食物(如甜菜)和药物(如利福平)也会使尿液呈红色。

白色尿。

多数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所致,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脓肿、尿道炎等。白色尿还可见于丝虫病患者。

黄色尿。

晨起时尿液呈黄色,可能是尿液太浓的缘故;持续地呈深黄色,则意味着饮水不足,或是尿液中混入大量的胆红素,常见于肝胆系统疾病的患者。

黑色尿。

又称暗褐色尿,常发生于急性血管内溶血患者,如恶性疟疾等。

蓝色尿。

因诊断或治疗需要注射美蓝针剂或口服氨苯喋啶时,可出现蓝色尿,但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无色尿。

无色尿是尿崩症、糖尿病、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表征。

绿色尿。

标志着尿道有绿脓杆菌生长。

如果尿液散发的是与氨气不同的独特的气味,想一想最近一顿饭吃的是什么,如果曾吃过芦笋,那么尿液的刺鼻的气味是消化芦笋时形成的草酸盐带来的,不要引以为意,这种气味将迅速地消失。否则,就应引起注意。以下是尿液气味具有某种含意的一些情况。

腐败腥臭味。

常见于膀胱炎及化脓性肾盂肾炎。

芳香味。

多见于糖尿病酸中毒或在饥饿时所排出的尿。

氨味。

说明尿在体内已被分解,是膀胱炎或尿潴留的表现。

粪臭味。

患膀胱结肠瘘的病人的尿液,常带有粪臭味。

恶臭味。

尿液恶臭难闻,多见于恶性肿瘤溃烂、坏死性膀胱炎等。

5.排污系统的故障

正常情况下,排尿会有一种轻松感。但如出现尿痛、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异常排尿现象,则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尿痛。

即排尿感到刺痛,其常见原因是尿路感染、肿瘤、结石。

排尿困难与尿潴留。

排尿困难是指尿液不能顺利排出,或只能间断排尿。排尿困难进一步发展,就会使尿液滞留于膀胱,则称为尿潴留。中老年排尿困难多由前列腺增生和肿瘤引起,尤其以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更多。膀胱内结石、肿瘤或血块堵住出口,也可发生排尿困难。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若在排尿困难时曾有无痛性血尿,应该高度警惕患膀胱癌的可能。

尿急。

排尿时有憋不住的感觉,有排尿的意愿时就排出了尿,常与尿痛、尿频等症同时发生。多由尿道、膀胱及前列腺炎症或膀胱容量显着缩小所致,有时也与精神因素有关。

6.排尿量异常

正常成人每24小时的排尿量为1000~2000毫升。若24小时的尿量少于400毫升,称为少尿;若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则称之为无尿;若24小时的尿量超过2500毫升,则称之为多尿。少尿、无尿或多尿都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号,应引起注意。

尿崩症。

多见于青少年,其特点是多尿、烦渴、多饮,并可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

精神性烦渴。

其症状与尿崩症类似,是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多尿,症状可随情绪的好转而消失。

糖尿病。

由于血糖过高,糖从尿中排出,使尿的渗透压增高,从而带走大量的水分,促使尿量大增。水分大量丢失后,产生口渴,因此需要多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