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千古中医养生
4302300000039

第39章 慎疾(1)

节食诀

百病从口入,所以最好的防病良策是从饮食上注意。吃得过饱会导致脾虚弱,胃气以降为顺,暴饮暴食会伤胃,出现恶心呕吐等胃气上逆的症状。饮食不加节制,导致身体受损而痛惜,这到底是谁的罪过呢?

(明)孙文胤《丹台玉案》

防疾

心之神发于目,肾之精发于耳。《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这里是说淆乱耳目就是耗费精神。可以在看戏剧的时候来检验这些,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着声色之乐,非常感到舒适,等到歌舞结束后,没有不身疲力倦的人,由此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看久了伤血,卧久了伤气,坐久了伤肉,站久了伤骨,走久了伤筋。这是《内经》中有关五劳所伤的说法。老年人难免会久坐、久卧,所以要用各种导引的方法,让他们在坐卧时锻炼,以便使全身血脉流通,没有隐患。

男欢女爱是阴阳相交的一般道理。《易·大传》中说:“天地缊,男女媾精。”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传》中引用“损卦艾辞”说,“损”是损刚益柔的象征。所以,自然中不是没有损。老年人断欲也是阴阳盛衰的一般道理。损卦爻辞中说:“男欢女爱要有节制,如果过于放纵则损上加损,以致会有损寿命。”

五脏俞穴,都在背部。夏天天热,如果叫童仆扇风,风必侵入五脏。如果风侵入了五脏,则贻患将非常大,有汗时更严重。如果一定要扇扇子,也要自己挥动扇子,让风只吹到面部,恰似乘风而行,就可以受用了。如果在静坐时,即便是有微风吹来,也会感到难以忍受。这是由于动为阳而静为阴,面部为阳而背部为阴。

瘟疫流行乃是天地间的不正之气。瘟疫大多由口鼻传染给人。吴又可说:“疾病在人的呼与吸之间,乘虚而入,潜入体内。”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染,都是因为呼吸的原因。

追究瘟疫流行的最初原因,其都是随风飘来的。正如《内经》中所说:“风者,善行数变。”平常出入,稍稍感觉有风,就应用衣袖遮住口鼻,也可以避疫。

透过窗隙门隙的风,虽然很小,但因是从缝隙中进来的,风成了一种十分厉害的冷气,像暗箭一样让人防不胜防,如果受到伤害将更严重,所以不要因为风小而稍加忍耐。

天气酷热的时候,突然大雨倾盆,把院中热气逼入室内,这时能闻到一股腥味,这是酷暑的毒气,最容易伤人。《内经》中说:“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因此,应该迅速把窗户关起来,使暑气不能进入室内。等到雨过天晴,再把窗户打开,散发室中的热气。如用冷水泼地,也会有暑气上腾,同样不能接近。

吃饱饭后不能快速行走,快速行走会令气机不顺,不仅食物难以被消化,而且还可导致气机壅寒。《内经》中说“浊气在上,则生胀。”

饥饿的时候,不能大声呼叫。腹空时气本来就虚,大声呼叫更使气竭,肯定会损伤肺、胃。五脏之气都来自于胃,体内所有的气都来自于肺。

风只要是从应该吹来的地方吹来,就是正风。如春季的东风,秋季的西风,就是正风。正风对人的伤害较浅。从不该吹来的地方吹来就是虚风,如夏季吹北风,冬季吹南风,因温凉差异太大,对人的伤害也最深。应该注意调养,来补救气候对人造成的伤害。感觉凉就添衣,感觉温暖则不要马上脱衣服,应随时退避于密室,不要让风邪侵入体内。

三冬时节天地气闭,血气也伏于体内。如果过度劳作出了很多汗,会使阳气泄漏,从而使人在来年的春天,升发的物质基础不足,这是致病的原因。在春秋两个季节出大汗时也不要立即脱掉衣服,等到不再出汗了要马上换衣服。否则湿气侵入皮肤,也会给人造成损害。

被太阳晒热了的石头不能坐,恐怕会生臀疮;冷的石头也不能坐,恐怕会患疝气。汗湿的衣物,不要在太阳底下晒,恐怕身上会长汗斑。

酒后不要喝茶,恐脾成酒积。耳朵冻伤了不能用火烘烤,烘烤会生疮。眼睛昏暗不要洗澡,洗澡后眼睛更昏。凡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不能全都说到,但都应该注意。

(清)曹庭栋《养生随笔》

慎药

老年人偶患小病,要注意调理饮食,吃一些对疾病有疗效的食物,但要吃少点,让腹中经常空虚,这样做能让络脉易于运转、元气慢慢恢复,小病自退,这是第一要诀。

药用得不对症,服用之后却也没见到有什么害处,所以人们说当医生容易,因而医生也日渐增多。殊不知药用得不对症,身体已经隐隐受到损害了,病人自己没有觉察到,而医生也不自知。

我认为患了小病不用药身体也可康复,患了重病也不要轻易试用寒凉之药攻补。谚语说:“不服药而治好病,对老年人尤其适当。”如果患了必须吃药才能治好的病,有很多中性的药,完全可以用来治病。

一般人们都认为气血衰弱,不管是用药来治疗,还是补益身体之虚,都必须用人参。我认为人参不过是中药中的一味,并不是得到了人参就可以治好,没有得到人参就不能治好,而且服用人参也未必对身体是百利而无一害,所以能不用人参就不用。如果病情确实需要,用人参时也必须谨慎。

患病之后首先自己要体察清楚,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寻找出致病的原因;从头到脚,寒热痛痒怎么样;从早到晚,起居饮食休息怎么样。

病情摸清楚了,治疗也就容易了。至于切脉又是下一步的事了,所以作为医生重要的在于问得是否详细,更在于病人告诉得是否周详。

各种记载药方和药材的书,多得可以充栋,大多各不相同,没有不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我私下考究,最古老的记载药方和药材的书,是《内经》。书中记载的药方和药材并不多,如睡不着觉用半夏秫米汤治疗,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萎黄、脉络暴露等病症用鸡矢甜酒治疗,试用过后,竟然不起作用,其他书更是可想而知了。

总之,同一味药,因产地不同其药性也会有所不同;同一种病,因人的禀气不同也有所不相同。更有同一个人,同一种病,用同一味药治疗,前后治疗的效果有的见效,有的却无效。所以,想找到一种正确的治疗那些症状相似的疾病的方法,确实是不容易的事。这就是为什么不能轻信药方的原因。

《本草》中记载的药品,书上面经常说服用后能延年益寿,可以长生,这些说法不过是极力地说其药方功效好而已。那么用自己的身体试一下可以吗?虽然扶衰补弱,这也是药物应该有的作用,因此,有种说法“治已病,不若治未病”,但是用药来预防疾病,还不如用起居饮食的调养来预防疾病。

身体受到风或寒暑的侵袭,未必会马上表现出来。正如《内经》中所说:“邪之中人也,不知于其身。”但是,自己的身体受到风或寒暑的侵袭,没有自己不知道的。病情虽然没有表现出来,马上添一些衣服、喝一些热汤,使身体发汗,风邪就可随汗出来了。《道德经》中说:“夫惟病病,是以不病。”

患病时吃粥,应该清淡些,吃淡粥可以清火利水,能使五脏安和,这一点确实已得到验证,对拉肚子的人尤其灵验。《内经》中说:“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脾胃是后天之本,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调养。

程子说:“曾经我夏天穿葛制的衣服,而冬天穿裘皮制的衣服,饿了才进食,渴了才喝水,节制各种嗜欲,使自己心气平和,只不过如此。”这里说的是养生祛病,不需要再寻求其他的方法。然而做到心气平和,确实是最难的事,但也是养生中最重要的事。苏东坡在其诗中说:“安心是药更无方。”

(清)曹庭栋《养生随笔》

六不治

要是让圣人从细小之事上预见未来,从而使高明的医生早日着手治理,那么不仅病可以得到控制,身体机能也能重新复活。人们所忧虑的是疾病过多,医生所忧虑的治病的方法太少。

病有六种情况是无法医治的:骄横放荡与道德伦理相违背,这是一不可治;轻视身体看重财富,这是二不可治;衣食不能适宜,这是三不可治;阴阳二气相混杂,元气不能安定,这是四不可治;身体过于虚弱不能服用药物,这是五不可治;迷信巫术而不相信医生,这是六不可治。只要有一样沾身,病情就会越来越沉重而难以医治。

(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治病先治心

古之神医能从心而治,以预防疾病的产生。现在的医生只知道治疗疾病,而不知道治疗人心。这是舍本求末,不探究源头而只求其支流,这怎能使人痊愈呢?

疾病皆由心生。人的七情一旦产生,正常的情绪就会颠倒,以致大病缠身,这就不是医生和药物所能治疗的了。

因为,药物只能治身体疾患,而不能治疗无形的情欲;能调治七情所导致的气血耗损,不能防治忽起忽灭、变化无端的七情。

一般而言,思虑伤心,忧郁伤肺,愤怒伤肝,饥饱伤脾,淫欲伤肾,五脏受到损害,其根源都在于心。要知道依赖药物疾病是难以治好的,应利用心药来治疗。

有人问:“什么是心药?”

这里我引用神人送给郭伯康的偈语:“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药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郭伯康遵从这一偈语,结果他的病消失了,身强体壮,活到一百多岁,这就是心药。以此心药来治疗七情所引起的疾病,效果最好。

然而,治疗有病,不如治疗于无病之时;治疗身病,不如治疗心病;请他人治疗,不如自己为自己治疗。有位益州老伯说:“要想身体没病,必须先正其心,令其心不乱求,不乱想,不贪不欲,不受迷惑,心就不会有病。”

只要心没有病,即使五脏六腑有了病,也不难治疗;只要邪心一动,各种疾病就会不招而至,即使华佗、扁鹊在世,也无从下手医治。

(清)石成金《传家宝》

六杀之防

有六条因为自己作孽而招致的祸害,以致不能医治。哪六条呢?即酒、色、财、气、功名、庸医所致的灾害……至于六杀的防备,则全由人来决定。

酒杀可以避免,只要能够做到不喝醉;色杀可避免,只要能不沉溺;财杀可避免,只要能不贪;气杀可避免,看破红尘不认真苛求;功名之杀可避免,只要能安心于现在的处境和行止;庸医之杀可以避免,只要能够对他了解后再托付与他。

像这样去做就可以成为善事,就可以不受欺骗地生存下去。静守而不去冒险,警戒而不要侥幸,就可以收到完美的成效。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是告诉人们不要勉强。

广成子说:“不要令你的形体过劳,不要过度耗散你的精气,这样就能够长生。”形说的是体外,精说的是体内,内外俱全,就全部掌握其道理了。这些都是古时的圣人垂念众生,而给予的至真至极的灵方,能不令人佩服吗?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天年论》

四时之治法

四季的春风、夏暑、秋温、冬寒,都能导致人患病,不只是八面之风。所以要小心,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因饮食和色欲伤身,这样就不会受到外邪的伤害。

邪气聚集之处,其正气必虚,犹如树木腐烂而生虫,河堤有洞而水入。虚弱的身体,在恶劣的气候下,且正值上弦前、下弦后,天空无月的时候,感受邪气,称为三虚。如果是有病之人,稍受邪气感染,病情就会加重,如果感染较重,疾病就会置人于死地。

春季本应温暖反而冷,夏季本应炎热反而凉爽,秋季本应凉爽反而炎热,冬季本应寒冷反而温暖,这是天地之邪气,非正常气候,尤其要谨慎,以免染上瘟疫等传染病。

凡是在天气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的时候,都应该避开,不要自以为身体强壮而不害怕。《诗经》中说:“畏惧上天的神威,顺应四时保护自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们都说夏季应食凉的食物,冬季应食热的食物。却不知道食物太热伤胃,太凉伤脾。夏天,阴气潜伏在体内,瓜、桃、冰之类不要多吃,以免秋天患疟疾和痢疾等病。

冬天,阳气潜伏在体内,辛辣和烧烤的食物不要多吃,以免春天两眼疼痛,秋天患上热厥病。所以,古人注意节制自己的饮食,适应寒热的变化,不过热,也不过冷。

……

春季一般没有暴寒冰雪,如果患热症,不要误作为伤寒病来治疗。这是因为冬季受了寒,到了春季才发作为温病。张仲景说:“太阳病的症状是身体发热,口渴难耐,不怕冷的是温病。”可见温病的症状是不怕冷,但口渴,伤寒病的症状则是不感到口渴,但怕冷,两者的区别就在这里。春季患了温病,应该服用易老九味羌活汤。

易老九味羌活汤的组方是:羌活、防风、苍术各半钱,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钱,细辛三分。口渴者加知母。用水煎服。服用此药没有禁忌,是解病利身的神奇药方。

夏季患病,其症状有外感而腹泻,或饮食不消化而腹泻,或腹部疼痛,大便脓血黏稠,这是由春季受风、到夏季发为腹泻造成的。对饮食消化不良而腹泻者,应服用良方神术散。

良方神术散的组方是:苍术二钱,川芎、藁木各七分半,羌活五分,炙草、细辛各三分,姜三片。水一盏半,煎八分。如要发汗,则加葱白。

如果患者泻下的脓血黏稠,可以服用胃风汤。胃风汤的组方是:人参、白茯苓、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各等分,粟米一撮。用水煎服。

夏季之后,人容易患霍乱吐泻,这是由于体内受到生冷食物伤害所导致的,与上述症状不同,适宜用六和汤治疗。

六和汤的组方是:人参、半夏、杏仁(稍微炒一下,去掉皮尖)、炙草、砂仁各五钱,白茯苓、藿香、木瓜、炒白扁豆各三钱、厚朴(姜汁炒)一钱半,香薷二钱,姜三片。水二盏,煎服。

人在夏季,往往因为白天头顶烈日、劳碌奔波而患病,这种病是因活动而得,称为中蒸。适宜服用益元散合猪苓汤。

益元散的组方是:白滑石(水飞过)六两半,粉草一两,一同过筛,备用。

猪苓汤的配方是:香薷一钱,白术、炙草各一钱,炒扁豆一钱,猪苓、泽泻、白苓、厚朴(姜汁炒)各五分。水煎去渣,加入益元散二钱调服。

夏季往往会因乘凉而患病,这种病是因不活动而得,称为中暑。适宜使用清暑益气汤治疗。

清暑益气汤的组方是:升麻、黄芪、苍术各一钱,炒神曲、人参、白术、陈皮各五分,炒黄柏、炙甘草、麦门冬(去心)、当归身各六分,葛根三分,五味子九粒,泽泻五分,青皮二分。水煎服。张仲景认为太阳中暑症应禁用汗下温针,又无其他治疗的方法,可用此方。

配制生脉散,让人在夏天服用。东垣先生说:“夏季用生脉散,加上黄芪、甘草,能够使人感到有力。”生脉散的组方是:人参、五味子、麦门冬等分,加黄芪、炙草。水煎,夏天可用之代茶饮。

春末夏初,易头痛脚软,饮食减少,身体发热,这被称为注夏,是由于阴虚元气不足所致,宜用补中益气汤,去掉其中的柴胡、升麻两味药,另加炒黄柏、白芍。此外,患者早晨服用大补阴丸,晚上服用参苓白术丸,效果很好。药方见下。

如今有人于夏季用新薄荷叶包上绿豆粉蒸制,名之为玉露霜,经常食用,以此消暑解毒,其实他们不知道薄荷乃是辛香发散之药,吃多了会让人出虚汗不止。

秋季易患疟疾,这是夏天感受了暑热所致。暑热伤人元气,到了秋季便成为了疟疾。这种病不易治好,宜用补中益气汤慢慢治疗。

补中益气汤的组方是:黄芪、人参、炙草各一钱,白术,当归身、柴胡、升麻、陈皮各五分。加干姜、青皮各五分,水煎服。热多加知母,寒多加桂枝,无汗则去白术加苍术。

秋季易患痢疾,这是由于夏季受生冷食物所伤,到了秋季阳气不降,以致体内积滞之物与湿热之气一同下泻。腹痛、里急后重者,可用加味小承气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