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千古中医养生
4302300000023

第23章 调息(1)

睡功

凡白天因诸事操劳思虑,可在夜深人静之时稍习内养功,使劳累一天的身心得到休息。上半夜用右肩朝上的左侧卧位,卷屈肢体,保持睡觉的姿势,闭口及双眼。

如果自觉胃中饮食未消,只需将右肩上下左右转动三四十次,再用两足大趾按于次指上,向下弹击数十次,则饮食自然消化。叩齿三十六遍,以集中意念,十指弯曲如钩状,放在两膝上,两腿稍弯曲,以眼观鼻尖,鼻尖与心窝对齐,以意内视心肾相交,双耳意听腹中气机升降。

同时,舌尖抵住上腭,一会儿则口中充满津液,再将舌在口中反复搅动,将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咽时要使喉中发出声音,并意想此津液直入丹田中,在丹田处稍停一会儿,将肛门向上微缩,同时,意念也随之由丹田向后至尾闾(尾椎骨处),经夹背,上脑,经面额部,入口中,仍咽下至丹田。

如此运行数次,自觉口中津液香甜如蜜。然后闭住呼吸,意想丹田中有一团火,向下烧遍整个下肢至足,向上烧遍上身至泥丸(道家称脑为泥丸),再伸直两腿,意想火重归于丹田,又随五六次呼气而出,呼气时要缓慢,然后静心而睡,自觉身体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睡醒时,如前法重复一次。但此时需换右侧卧位,左肩向上,弯曲肢体,如同睡貌,仍叩齿三十六遍……同时静心再卧,一直睡到天明,坐起,穿好衣服,将双手掌搓热,趁热按摩面部、鼻柱及双眼,鸣天鼓,颈向左右转动各二十四次,然后下床。

(清)冯羲《颐养诠要·修炼》

内功诀

每日子午两个时辰,先宁心安神,盘足而坐,松解衣带,上身挺直,两手握拳,微闭两目与口,意念专一,叩齿三十六次,以舌尖抵上腭,待津液满口时,鼓漱,然后作汩汩之声而咽下。仍两目内视,用意将津液送至脐下一寸二分之丹田。

意想丹田之中如有一团热气,轻提肛门如忍大便一样,将热气送至尾闾(尾椎骨处),从尾闾升至命门穴,再向上经夹脊、双关至天柱,再以玉枕升至头顶。略停片刻,即用舌尖抵住上腭,将此热气从头顶送至神庭,经两眉中间,沿鼻梁入口中,再从口中经过咽喉,下膻中穴至脐轮周围,最后入气海丹田。

(清)徐文弼《寿世传真·修养宜行内功》

调息之法

四十岁就有了衰老的迹象,是因为这些年来百忧烦心,抑郁不欢,损害了身体。淡安先生建议每天按苏轼《养生颂》中的方法静坐调息,遵命而行。

调息之法不论时间,正身端坐,就像苏轼所说的身体如木偶一般。然后,解衣宽带,全身放松,口中舌头搅拌数次,轻轻吐出浊气,吐气时不要出声。然后,通过鼻子轻轻吸气,如此做十几遍后,待口中有了津液就咽下。

叩齿数遍,舌抵上腭,唇齿相连,双目微闭,逐渐调整心息,呼吸不喘不粗,可以心中默数呼吸的次数,由一到十,由十到百,把心思集中在默数上,不要让思想散乱。这就是苏轼所说的“寂然茫然”与“虚空”等等。

如果心息相依,不生杂念,就停下不数,任其自然,这就是苏轼所说的“随’。如能长久静坐则更好,如要起身,必须慢慢放松手脚,不要马上起来。”

如能经常这样做,就能体悟到静坐中的奇妙之处,这就是苏轼所说的定能生慧,自然明悟,就像盲人忽然有了眼睛,可以直接看到自己的心情,不仅是全生养身。轻轻呼吸,若有若无,神气相依,这就是真息。息息归根,便能够把握大自然的规律和长生不老的妙法。

(清)沈复《浮生六记》

气随意行

彭祖说:“从早晨至中午,经常行闭气吸气,再跪坐闭目,按摩身体,舐唇咽唾,饮服唾液数日,这样练习几日后开始活动、讲话说笑。

倘若偶有疲倦心烦时,便进行导引闭气,以攻除病邪。心中默想自己的身体,头面九窍,五脏四肢,直到发梢,全身所有部位都要存在于想象之中,自觉其气在身体内运行,上起口鼻,下达十指,然后会感到全身舒畅,神清气爽,不需要用针药灸刺。

一般而言,若想以行气而除百病,应随意念运行至病变之处。头痛时想头,足痛时想足,意想用气去攻除疾病。从一个时辰到另一个时辰,便会病愈。时令寒气侵袭人体,则可通过闭气来发汗,汗出则全身酸楚随之消失。”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第四》

调气液诀

人食五味,五味分别归于一脏,每一个脏都有其浊气,需从口中吐出。同时,六气、三焦之气,都经过此门。各种秽气相合形成浊气。每次睡觉,觉得有怪气从口出,自己都不愿闻。如仔细地辨别,可推知身体的病变。

若口中干燥,口苦舌涩,反复吞咽而无津液,或咽津时咽喉疼痛,不能进食,是热极之象,须张大口呵气。每次咽气必须闭口,呵气十次二十次,即鸣天鼓,鸣七次或九次,用舌搅口,咽津,再呵,反复进行,等到热气退后才停止。如口中清水甘泉产生,就是热退五脏凉的表现。

若口中津液冷淡无味,或呵气过多,心头冷,饮食无味,则是冷象,应用吹法来温暖,等到口甜心温即止。《黄庭经》中说:“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

(明)高濂《遵生八笺》

晨起迎气

已经根绝外界的干扰,能够守养五脏,采用言行坐立四种行动规范,这时最不能够心存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与欲望。心生欲念,则罪恶的念头就会兴起。

因此,孔子说:“思想中不要有恶念呀。”应当常修习黄帝内视法,心中想象着自己看到了自己的五脏,它们如悬挂的钟,其各自的颜色一目了然,应持之发恒,不可轻易中止。

也可在每天早晨起床后面向太阳,将双手弯曲放在膝盖上,心与眼内视体内之气,使气上达头顶,下致涌泉,每天早晨都这样叫做迎气。常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轻轻地将气吐出,不能张大口呼,才能使呼的气少,吸入的气多,每欲食气时,将气吞入腹中。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服气调食

练习服气之后,进食必须注意,应吃对人体有益的东西,不可吃对人体有害的东西。有害的食物应避开,有益的则经常食用。

每天清早,吃少量淡水粥或胡麻粥,对人非常有益,它能调理脾气,生津液。中午以淡面、汤面及饼为好。若有饥饿感,进食则不要太饱,过饱易伤心,气更加难于流行。

凡是热面、萝卜、椒、姜、羹都必须禁用,咸、酸、辛味之物也应慢慢地节制。每次吃完东西后,应呵出口中食物的毒气,这样身体就能安宁。

服气之人,肠胃清静,生冷酸滑、黏腻陈硬、腐败难消之物,不可食。如果偶尔吃了一些,所在之处会有轻微疼痛,必须小心。

不可冲犯生产、死亡及六畜等一切秽恶不洁之气,也不能近口,更不能吸进肠胃中,它对人体正气有害。如果不小心接触了秽气,应立即闭气,邪气在上,闭目,邪气立即消散,并服用一二杯酒荡涤秽气;如果感觉邪气入腹不适,则须调气,逼出浊气,立即纳入新气,用意念送下,并以手导引,再吞食椒及一二盏白酒,使邪气消散。

服气一年可通气,二年可以行血,三年则可练成,元气凝聚,即使有邪气侵犯,也不能对身体构成危害。每天咽气四次,也不算多。

(明)高濂《遵生八笺》

治气勿过

吐纳锻炼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导引蓄气,五脏内视,必须顺其自然,不可太过,过则失中。吐纳可以用来治病,是养性的非常高明的方法。屈曲转动身体,是为了气机顺畅;蓄气满腹,是为了让心中虚空;吸气,是为了排出废物。气宜宣畅而反受到遏制,体宜调适而反受到约束,神宜平舒而反受到压抑,就必定要导致身心的失和。

(汉)荀悦《申鉴·嫌俗》

保气得道,得道长存

《服气经》上说:“道是气。保气就可得气,得气则可长生。神是精,保护了精气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是血脉的川流,是骨之灵神,耗伤精气则骨骼枯痿,骨枯则死。因此,修炼服气导引的方法,务必以保护精气为根本。

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午后至夜半为死气。应在生气时静卧,闭目紧握拳头,吸气后闭气不呼吸,心中默数二百次,然后用口呼气,每日渐增。如此即可神清气爽,五脏调和。倘若能闭气到二百五十,则可耳聪目明,全身无病,邪气不可侵袭。

凡是行气,以鼻吸气,以口吐气,微缓进行,名叫长息。吸气只有一种,叫做吸;吐气有六种,即吹、呼、唏、呵、嘘、呬,这些都是呼气。

凡人呼吸,一呼一息,应有此数。用长息吐气的呼吸方法,则冷时可吹,温时可呼。服气治病的方法,即:吹可去风,呼可去热,唏可去烦,呵可下气,嘘可散滞,呬可解极。”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第四》

调息以祛疾

《明医论》中说:“疾病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五劳,五劳损伤人体,心肾两脏必然首先受损。心肾受到侵袭,则五脏六腑俱病。

五劳:一是志劳,二是思劳,三是心劳,四是忧劳,五是疲劳。五劳即生六极:一是气极,二是血极,三是筋极,四是骨极,五是精极,六是髓极。

六极又可形成七伤,七伤又可转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使人邪盛正衰,善忘,悲伤不快乐,饮食不佳,肌肤失去色泽,头发变白、干枯。甚或发生中风偏瘫,筋缩,四肢拘急,挛缩,关节屈伸不利,羸瘦短气,腰腿疼痛,皆由于过早婚育耗精过度,以致血气不足,疲劳过度所致。

疾病的形成,离不开五脏,对于疾病必须识别其根本病因,不知其原因者最好不要胡乱治疗。心脏病患者,体内有冷热邪气,须用呼吹二法祛邪;肺脏病患者,胸背胀满,需用嘘气法祛邪;脾脏病患者,身体上感觉有风游走,全身发痒,疼痛憋闷,用唏气来祛病邪,肝脏病患者,眼疼,愁忧不乐,用呵气来祛邪。

以上十二种调气方法,通常以鼻吸气,以口呼气,应当逐次发出吹、呼、嘘、呵、唏、呬的音来呼气。若患者遵循此法,每次都认真用心去做,没有不能治愈的疾病。此为长生的重要方法。”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漱津防疾病

早晨睡起时,立即盘腿而坐,聚精会神摒除杂念,舌舔上腭,闭口以调呼吸,津液即徐徐而生,渐渐满口,漱津液三十六次,到汩汩有声时分三次以意念送入丹田。经过长久的练习,五脏即可安和无邪,四肢的气血流畅,诸病不生,到老而不衰弱。

歌诀中说:“津液徐徐而生于舌端,将其经常咽下送入丹田,久行之,则自觉津液畅通,直入丹田,行功百日则可青春常驻。”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服气三膈说

人体内有三处阻隔。一是心脏有膈。刚练服气的人,感觉心下胃中气满,这是一膈。只要少吃,咽气存想,用气冲关而下,就可自然而通。

二是脐处有膈,也须依上法减食,或者口咬甘草及桂枝,片刻可通。三是下丹田有膈,用上法,或口服蜀椒一二百粒,自然会使气机舒畅,气行全身。

咽气时,须干咽,不能和唾液一同咽下,也可呼出,不能用鼻吸入,担心风邪乘机入内,应当谨慎。咽气时要深,不能太浅,太浅则引起咳嗽。

初练服气,气不能固守而致腹泻,这不正常,应用意念行气,或用药物治疗。练习服气,使得脐与丹田之气满盈,即使整天叫喊、读书、与人讲话和步行出入,也不会感到倦怠。

服气之人不可过度劳累,否则损气,但可以经常走动,使气能下行。服气之人小便色黄短少,这无大碍,只要坚持练习服气,则自然会好转。

人们饮酒吃肉,虽然一时强健,但易生百病。瘅疠虫毒,容易使肌体发病。如经常练习服气,则毒邪不能伤人,时疫疠气不会伤身。如能长期吸气,自然知道服气的妙处。

(明)高濂《遵生八笺》

形衰守丹田

思虑过度,伤心劳神,诸事伤身,皆导致人衰老。善于养生的人,行走住坐卧,聚精会神、紧守丹田,默默地运气,冲透尾闾关、夹脊关和玉枕关。这样,很自然便可生精气,人的身体会强壮,可以延缓衰老。

歌诀上说:“延缓衰老、增强体质别有方法,不需要在身体之外寻觅阴阳二气,只要常守丹田,默运神气,那么,全身气血充足,精神康健,便可长寿。”

(明)冷谦《修龄要旨·导引歌诀》

三宝归身要诀